紮根化學化工和材料基礎,方能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劉中民院士等...

2021-01-08 澎湃新聞
紮根化學化工和材料基礎,方能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劉中民院士等榮獲2020年度京博科技獎

2021-01-06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了鼓勵和表彰在化學化工與材料領域科學技術進步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創新積極性,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提升國家自有技術創新能力,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面向化學、化工和材料領域,發起並設立「京博科技獎」系列獎項。京博科技獎包括京博科技卓越獎、京博科技創新獎、京博科技進步獎和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論文獎(金、銀、銅、優秀、提名)。

京博科技卓越獎、創新獎、進步獎2020年度首次設立並邀請相關領域兩院院士提名候選人;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論文獎採取導師推薦的方式進行徵集。經多輪嚴謹同行評議,上述獎項花落各家!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中民研究員榮獲2020年度(首屆)京博科技卓越獎,大連理工大學呂小兵教授榮獲2020年度(首屆)京博科技創新獎,南京工業大學安眾福教授榮獲2020年度(首屆)京博科技進步獎;清華大學陳遠均等49位博士榮獲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論文獎。

劉中民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首屆京博科技卓越獎獲得者

授獎詞:

面向國家戰略需求,致力於能源化工催化新過程研發,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完成了世界首次甲醇制烯烴(DMTO)技術工業試驗和首次工業化,完成了世界首套10萬噸/年煤基乙醇(DMTE)工業示範項目,促進了現代煤化工新興戰略產業的快速發展,是現代煤化工技術創新和工業化的引領者。

呂小兵教授

大連理工大學

首屆京博科技卓越獎獲得者

授獎詞:

將有機化學的不對稱催化合成策略巧妙地應用到主鏈手性高分子的精細化構築,運用多手性中心誘導和雙金屬協同催化的創新思路,實現了手性高分子的高效精準合成。

安眾福教授

南京工業大學

首屆京博科技卓越獎獲得者

授獎詞:

提出H-聚集結構穩定三重態激子實現有機超長磷光的設計思想,獲得一系列新型的小分子和聚合物純有機超長餘輝材料,實現有機超長餘輝發光的高性能化。

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論文獎金獎獲得者

獲獎博士姓名:陳遠均

博士導師姓名:李亞棟

就 讀 單 位:清華大學

博士論文題目:單原子位點催化劑的可控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論文獎銀獎獲得者

獲獎博士姓名:劉俊利

博士導師姓名:王訓

就 讀 單 位:清華大學

博士論文題目:基於亞納米尺度團簇-晶核共組裝策略的納米材料製備

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論文獎銀獎獲得者

獲獎博士姓名:王德輝

博士導師姓名:鄧旭

就 讀 單 位:電子科技大學

博士論文題目:浸潤性與機械穩定性拆分強化構築超疏水表面及其應用研究

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論文獎銀獎獲得者

獲獎博士姓名:趙亞松

博士導師姓名:王丹

就 讀 單 位:哈爾濱工業大學

博士論文題目:石墨炔摻雜體系構建與電催化性能研究

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論文獎銅獎獲得者

獲獎博士姓名:艾心

博士導師姓名:李峰

就 讀 單 位:吉林大學

博士論文題目:高效率、新體系發光多苯基甲基自由基的合成、性質及應用研究

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論文獎銅獎獲得者

獲獎博士姓名:蔡素芝

博士導師姓名:黃維、安眾福

就 讀 單 位:南京工業大學

博士論文題目:超長有機磷光材料與應用

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論文獎銅獎獲得者

獲獎博士姓名:陳若天

博士導師姓名:李燦、範峰滔

就 讀 單 位:中國科學院大學

博士論文題目:半導體光催化劑光生電荷表面成像研究

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論文獎銅獎獲得者

獲獎博士姓名:李佳

博士導師姓名:段鑲鋒、段曦東

就 讀 單 位:湖南大學

博士論文題目:新型二維材料及範德華異質結的可控合成與電子學特性研究

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論文獎銅獎獲得者

獲獎博士姓名:李傑

博士導師姓名:呂小兵

就 讀 單 位:大連理工大學

博士論文題目:環氧烷烴與環狀酸酐的對映選擇性共聚:創製立構規整性手性聚酯新材料

化學化工與材料京博優秀博士論文獎獲獎者

(同一獎項按照姓名拼音排列)

中國化學會

Chemsoc

原標題:《紮根化學化工和材料基礎,方能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劉中民院士等榮獲2020年度京博科技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劉中民: 大連先進光源是推動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申請建設的重要支撐和保障
    昨日,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具有非常強大的聚集人才和科技資源的作用,缺失了這樣先進的創新平臺,正是近些年來遼寧省科技人才不斷外流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前,科學研究已經從『小科學』進入到『大科學』時代,科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依賴於先進儀器設備的發展。」劉中民表示。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能源化工科技新突破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能源化工科技新突破 2020-12-02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瞭望】中國化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年:化工新材料轉憂...
    同時,化工新材料領域長期存在的基礎研究不夠、企業融通不夠、產用結合不夠、要素聯動不夠等問題,使得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相對滯後,已成為制約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短板。當前,作為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化工新材料產業如何直面問題、化危為機,增強發展實力?《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期就此專訪了中國化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年。
  • 2020中國化工學會科技創新大會通知(第三輪)
    石油和化學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性、支撐性產業,化學化工是國家產業創新體系中最為關鍵的鏈條之一,是驅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 立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
    立足科技自立自強是大國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縱觀大國發展史,大多經歷了科技的自立自強,實現技術獨立自主。英美作為科技革命的發起之地,科技的自立自強是其成為超級大國的基礎。科技追趕大國亦是如此。一戰前德國超過英國,成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
  •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英國只有牛津、劍橋、帝國理工3校通過該級別認證),為本專業畢業生成為國際註冊化學工程師奠定了基礎,推動了我國化工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進程,提升了我國化工高等教育的國際聲譽,為我國加入《華盛頓協議》組織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 大連化物所劉中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員Nature Commun
    研究背景 乙烯和丙烯等低碳烯烴是化學工業中最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傳統從石油中製取。針對我國「富煤貧油」的能源現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開發了以煤為原料經甲醇製取低碳烯烴技術,並已實現工業化。
  • 智庫聲音|企業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主體和微觀基礎
    少數國家的保護主義和逆全球化行為,不僅沒有使中國創新型企業屈服,反而促進了我國創新型企業家們形成「科技決定國運」的共識,加深了對十九屆五中全會重大論斷的理解和重視。面對科技領域「卡脖子」「脫鉤」「斷鏈」等問題,我國創新型企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貫徹落實「加快轉型升級、深化創新驅動、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系列戰略部署,呈現出逆勢創新、爭先發展的良好態勢。
  • 【100秒漫談斯理】如何推動「科技自立自強」?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在規劃《建議》部署的12方面重大任務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列在首位。
  • 第二屆材料化學和能源化學青年學者學術交流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2020年11月12-13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辦,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轉化醫學研究院、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承辦的「第二屆材料化學和能源化學青年學者學術交流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 以科技自立自強開創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
    深化「科技自立自強」的認識,切實增強做好新時代科技創新工作的信心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進入了科技創新發展的新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更需要增強創新的信心,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國際競爭格局要求牢牢把握科技主動權。
  • 2019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十大新聞暨影響力人物發布
    中新網山東新聞1月11日電(郭莉)以「向社會講好化工故事」為主題的2019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十大新聞暨影響力人物發布盛典11日在北京舉行。
  • 在遼寧大連建設高水平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新聞—科學網
  • 陝西省能源化工過程強化重點實驗室2017年度學術委員會擴大會議
    中國科學院大連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劉中民院士、陝西科技大學校長馬建中教授、華東理工大學科研院常務副院長朱為宏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工與化學學院院長黃玉東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院長張正國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羅正鴻教授、浙江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邢華斌教授、西北化工研究院院長張勇研究員、西北工業大學範曉東教授、陝西師範大學劉忠文教授出席會議。
  • 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動我國部分科技領域實現了重大跨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論斷,進一步豐富和深化了對科技創新的認識。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與時俱進的新要求。
  •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上世紀50年代,面對帝國主義的威脅和訛詐,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用10年左右的時間創造了「兩彈一星」的奇蹟,極大地增強了國防實力,振奮了民族精神,提高了國際地位。如今,天宮、蛟龍、天眼、北鬥、國產航母、隱形戰機等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湧現,走的無不是自立自強之路。在一些領域,我國之所以能在世界科技競爭中走在前列,靠的就是艱苦奮鬥、自力更生。
  • 四省一市化學化工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在江漢大學召開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化學化工學會輪流承辦四省一市化學化工學會學術年會。中國化學會湖北代表處負責人、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理事長、武漢工程大學校長王存文在致辭中介紹了學術年會的發展歷程,指出化工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歷次學術年會是地方學會交流在形式上和內容上的創新,對譜寫新時代化學化工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 創新應用推動化工產業升級增長 贏創再提「超越化學邊界」
    化學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在經濟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可持續發展、城鎮化、老齡化、數位化等社會大趨勢已成為影響化學工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和焦點。另一方面,在經過多年的調整和提升後,化工行業,特別是中國化工行業,正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口。
  • 化學化工學院:與世界共享化學之美!
    ↓南京大學化學類專業宣傳片↓院系速查諮詢電話:025-89680289 025-89682319網址:http://chem.nju.edu.cn/化學是人類用以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重要方法和主要手段之一。化學學科的誕生與飛速發展為推動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
  • 科學網—鋼鐵與能源化工碰撞出潔淨新「火花」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的言語中充滿了「相見恨晚」之感。近年來,他一直在尋找來源更廣泛的化工原料,而「鋼鐵尾氣」讓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與此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寶鋼股份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毛新平也一直在思考鋼鐵行業生態化、高質量發展的問題。他坦承,「鋼廠產生的尾氣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這也是鋼鐵行業飽受詬病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