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是傳統的科技大省,卻一直都稱不上是科技強省,關鍵問題就在於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欠缺。」昨日,全國政協委員、市政協副主席、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所長劉中民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具有非常強大的聚集人才和科技資源的作用,缺失了這樣先進的創新平臺,正是近些年來遼寧省科技人才不斷外流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前,科學研究已經從『小科學』進入到『大科學』時代,科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依賴於先進儀器設備的發展。」劉中民表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作為目前規模更為龐大、技術更為先進的特殊儀器設備,正在對許多自然科學領域的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16年11月,國務院推進東北振興62號文中明確指出「在布局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等重大創新基礎設施時向東北地區傾斜」。2018年1月,多部委聯合發布的振興東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依託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力爭在遼寧大連布局建設高重複頻率極紫外相干光源裝置」。
「在大連布局建設大連先進光源,可以為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申請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振興東北區域發展、加快推動我國科技創新提供有利支撐和保障。」劉中民告訴記者,在成功建設大連相干光源的基礎上,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提出在我國建設一臺基於先進超快雷射技術與超導加速器技術相結合的「高重複頻率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裝置」,也就是「大連先進光源」。這一革命性的先進光源將極大地推動和引領世界科技前沿,有望在能源化學等多個基礎科學領域產生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在極紫外光刻和半導體微納加工技術等「卡脖子」領域具有重大的應用前景,將成為推動我國科技進步的「利器」。此外,大連先進光源是推動潔淨能源國家實驗室申請建設的重要支撐和保障,也是振興東北區域發展、推動大連市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重大舉措。
審核、編輯:大可
版權聲明:本文綜合自「大連新聞網」,文章轉摘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