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2-13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辦,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轉化醫學研究院、變革性分子前沿科學中心、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承辦的「第二屆材料化學和能源化學青年學者學術交流研討會」在上海召開。
本次會議旨在為材料化學和能源化學領域的青年學者搭建交流平臺,推動材料化學、能源化學學科建設。會議內容涉及有機發光材料、多孔材料、仿生材料、有機光電材料和有機熱電材料、生物功能材料、高分子自組裝材料以及碳基能源化學、電能源化學、太陽能能源化學、可再生能源化學、能源化學機制等。來自全國近60所相關高校及科研院所的70餘位知名專家學者和150餘位材料化學和能源化學領域的青年學者參加了會議。
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丁奎嶺院士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辭。他簡要介紹了上海交大的辦學歷史和化學化工學院的發展歷程、學科發展等,並對與會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他提到,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指導下、在與會專家的支持下,上海交大化學化工學院近年來發展迅速,在人才培養、基礎理論和工程技術研究等領域取得佳績。此次研討會是能源化學、材料化學領域人才思維碰撞的重要平臺,希望與會專家的交流合作能夠進一步助推學科發展、助力青年學者成長,共同為化學學科未來的發展貢獻智慧。
基金委化學部常務副主任楊俊林研究員深入剖析了基金委系統性改革任務。他強調,基金委努力完善管理機制,明確了「鼓勵探索、突出原創;聚焦前沿、獨闢蹊徑;需求牽引、突破瓶頸;共性導向、交叉融通」四類科學問題屬性分類的資助導向,力求建成理念先進、制度規範、公正高效的新時代科學基金體系,不斷推動原始創新的發展、促進科研人才的培養。
會議特邀包信和院士、丁奎嶺院士、俞書宏院士、張希院士、吳驪珠院士做了精彩的大會報告。顏德嶽院士、田禾院士、徐春明院士、塗永強院士、楊秀榮院士、譚蔚泓院士、朱美芳院士、樊春海院士等與會研討。
會議設置材料化學和能源化學2個分會場,來自材料化學和能源化學不同領域的青年學者做報告,分別就自己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做了匯報。與會專家對青年學者的報告做出了客觀深入的點評,對每位青年學者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與建議,使青年學者受益匪淺。
11月13日下午舉行了閉幕會。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張國俊研究員介紹了材料化學與能源化學學科基金管理概況,詳細闡述了材料化學與能源化學的學科內涵和基本特徵,以及化學部的工作原則與評價標準。他鼓勵青年學者明確研究工作與學科定位的關係,堅持科學研究的獨立性與獨特性,凝練科學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
田禾院士、胡文平教授、解孝林教授、鞏金龍教授、朱新遠教授、車順愛教授、李雋教授、莊林教授、陳立桅教授、楊全紅教授分別做分會總結,肯定了青年學者在材料化學和能源化學領域取得的成績,指出當前學術研究的不足和困境,鼓勵青年學者開展獨特性的學術研究工作。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院長塗永強院士在閉幕會上對基金委化學科學部的支持與信任、與會院士專家和青年學者的積極參與以及籌備會議的工作人員表示由衷的感謝。他指出,材料與能源化學既是前沿科學研究領域,也是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是經濟發展的支撐產業,希望科研工作者有所擔當、有所作為、有所貢獻,希望青年學者弘揚科學精神、履行責任與擔當,共同助推國家科技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