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向升:化工新材料產業創新與發展之思考

2020-11-30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編者按

  化工新材料因其質量更輕、性能更優異、功能性更強,尤其是技術要求和技術含量更高,一直是一個國家化工技術水平的重要體現,又加上具有傳統化工材料以及金屬材料都不具備的優異特性,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高端製造業不可或缺的重要配套材料,也是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重點發展和戰略轉型的首選。

  在11月4日由中國化工報社、石油和化工產業金融創新聯盟主辦的2019(第二屆)石油和化工產業金融創新聯盟年會暨化工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與投融資峰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對化工新材料產業的創新與發展進行了全面深入地分析思考。本版今日全文刊登,以啟迪石油和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

  化工新材料發展之現狀

  化工新材料通常指工程塑料、特種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有時還把聚氨酯材料、氟矽材料、高端聚烯烴、電子化學品也包括在內。五大工程塑料即聚醯胺、聚甲醛、聚碳酸酯、PBT、聚苯醚,五大特種工程塑料即聚苯硫醚、聚醯亞胺、聚碸、聚醚碸、聚醚醚酮,隨著技術的進步和不斷創新,尤其是特種工程塑料的種類近幾年得到拓展,品種和性能都不斷增強。

  汽車的輕量化,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技術的發展;民用客機的大型化,譬如A380、夢幻787以及我們的C929等;電子信息、人類宇宙探索和太空行走、國防軍工的隱形技術、航母潛艇等深海遠洋,都離不開化工新材料為之配套。

  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及全球化工50強的跨國公司,都把化工新材料作為發展重點。很多知名跨國公司把化工新材料當作轉型的首選,一邊加大化工新材料領域的創新力度,一邊加快傳統化工材料的高性能化,近十幾年以來基本已完成由傳統化工向化工新材料領域的轉型。

  最典型的是陶氏、杜邦的發展,以及近年的合併與再拆分。今年4月1日拆分的新陶氏定位為一家新材料為主業的公司,年銷售額約480億美元。成立217年的杜邦上個世紀就實現了由化學品公司向材料科學的轉型。6月1日拆分的新杜邦定位是特種化學品,其主導產品也屬於我們通稱的新材料領域,年銷售額約250億美元。

  三菱化學重點發展的也是化工新材料,擺在首位的是功能材料包括高功能薄膜、工程塑料、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鋰離子電池材料等。三井化學的核心業務也是功能性材料,其茂金屬聚合LLDPE和HDPE以及聚氨酯材料等都居世界領先水平。三井化學把未來研發的重點也放在新材料領域。

  跨國公司都把在中國的發展定位在新材料領域,三菱、三井、旭化成、阿科瑪、朗盛等公司都在中國建設和投產了新材料項目,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巴斯夫和埃克森美孚宣布各投資100億美元,分別在湛江和大亞灣建設新材料基地。

  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對化工新材料的市場需求大,而我國化工新材料的產量和種類都難以滿足高端製造業的實際需求,化工新材料一直是我國化工領域的一個短板和弱項。

  據工信部對全國130多種關鍵基礎材料調研的結果,其中32%在中國是空白,52%的材料依賴進口。有些材料被一些公司壟斷,如東麗和帝人壟斷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市場,杜邦、帝人控制全球對位芳綸90%的產能,信越、瓦克、住友、三菱等佔據國際半導體矽材料80%的市場。

  據新材料專委會統計,我國2018年化工新材料產量約2210萬噸,自給率約65%。其中,工程塑料產量306萬噸,消費量548萬噸,自給率約55.9%;功能性膜材料產量約50億平方米,消費量超過60億平方米,自給率超過80%;電子化學品消費量約90萬噸,國內產品佔有率低,如光刻膠、高分子封裝材料等部分產品的進口依存度高達80%以上,尤其是高端產品幾乎全部靠進口。

  化工新材料創新與發展之挑戰

  化工新材料一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民經濟的重點發展領域,開始主要是為國防軍工領域配套,原化工部時期設有二局,專門負責化工新材料的研發與生產配套。改革開放以後,隨著電子信息、汽車製造、航空航天等高端製造業的發展,化學工業的每個五年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都把化工新材料作為重點,期間很多工程塑料、特種工程塑料品種以及氟矽材料、聚氨酯材料、芳綸和碳纖維材料、膜材料等獲得技術突破,實現規模化生產,並被大量推廣到民用領域。

  尤其是走進很多「三線」企業,我們體會到化工新材料產業也是我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一個縮影。化工新材料產業的創新與發展成績是顯著的,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績是主要的。但是,站在今天的視點上,對照黨中央提出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的創新與發展還面臨著一些挑戰。

  關鍵技術難以突破一直是化工新材料最嚴峻的挑戰。聚碳酸酯、聚甲醛、PBT、有機矽、碳纖維以及聚氨酯材料等很多化工新材料品類,都是國家自「七五」計劃就開始組織重點技術攻關的品類。其中,PBT、聚甲醛、有機矽等通過自主攻關和消化吸收相結合最早取得技術突破。近幾年,尼龍新材料、聚碳酸酯、PMMA、聚氨酯用異氰酸酯、有機氟材料、聚醯亞胺等領域的核心技術相繼取得突破,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但是,很多高端型號的化工新材料產品生產技術還未能掌握,如用於高端膜的茂金屬聚乙烯專用樹脂、茂金屬聚合的乙烯與α-烯烴共聚產品、茂金屬均聚聚丙烯樹脂、高性能聚烯烴彈性體等。還有一些是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而關鍵設備未掌握的,如碳纖維生產過程中的氧化爐和碳化爐。

  最典型的是茂金屬聚合技術,茂金屬烯烴聚合工藝具有更高的靈活性和可控性,廣泛應用於通用塑料、彈性體以及工程塑料等,是當前烯烴聚合過程中發展很快的新工藝。埃克森美孚、陶氏、利安德巴塞爾、北歐化工等跨國公司在該領域均處領先地位,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組織國家級技術攻關,還專門組建了國家工程技術中心。20多年過去了,齊魯石化、大慶石化、獨山子石化等尚有產品供應市場,但是產業化規模、產品型號等都難以滿足市場需求,茂金屬聚烯烴消費量的自給率不到30%。

  另一個例子是尼龍66的主要單體己二腈的生產技術。尼龍66既可以做工程塑料也可以做化學纖維,應用於汽車、電子電氣、機械儀表儀器、航空航天工業、輪胎帘子線、民用製品等。2018年,我國尼龍66的產能為43萬噸、產量30萬噸、表觀消費量約50萬噸。但是我國尼龍66的生產嚴重受己二腈的制約,由於不掌握己二腈的生產技術,國內尼龍66的生產企業只能外購己二腈,致使利潤的大頭被跨國公司獲取。遼陽石化曾引進法國己二腈技術,但由於消耗高、流程長、經濟不過關而停產。後來山東潤興建設了丙烯腈電解法工藝裝置,但在開車時發生了爆炸,至今未復產。目前,己二腈生產技術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威達公司的丁二烯法和奧升德公司的丙烯腈電解二聚法,這兩種工藝各有優缺點,但都是成熟工藝。

  今年3月,我帶隊訪問了奧升德公司,他們非常重視在中國的發展,但是近期沒有技術轉讓的想法。英威達近期也沒有技術許可的可能,雖然其早前曾宣布在上海化工園區建設40萬噸/年己二腈裝置。可見,國內己二腈生產技術還將長期被跨國公司壟斷,國內尼龍66產業的發展還將嚴重受制於人。但值得高興的是,天辰公司的己二腈中試裝置已經取得突破,正在與齊翔騰達合作建設產業化裝置,一期規模為20萬噸/年。

  還有就是膜材料的製備技術,如燒鹼工業用離子膜,我國也是自「七五」計劃就開始組織國家級技術攻關,但始終難以工業化。今年,東嶽集團從樹脂到制膜都已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但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還不高,現在我國每年需要的30萬~40萬平方米離子膜還幾乎全部依靠進口。

  此外,新能源用高端膜、高端顯示屏用膜、醫療用膜,目前也都是由於核心技術不掌握,主要依靠進口滿足市場需求,如醫療透析用膜、國內透析膜及組件的70%都是從德國和日本進口。

  高端產品短缺一直是化工新材料創新發展的一大短板。石化全行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缺乏」的結構性矛盾一直比較突出。近3年來雖然全行業淘汰落後產能、加快轉型升級都取得了明顯成績,但是這一問題始終沒有解決。

  2018年,石化全行業貿易逆差達2833億美元,增長42.5%,其中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和合成纖維單體三類合計逆差567億美元,佔比超過20%。進口量和貿易逆差較大的品種有:聚乙烯進口1402.5萬噸,比上年增長18.9%。其中,HDPE進口673萬噸,增長5.2%;LLDPE進口436.7萬噸,增長44.3%。聚乙烯貿易逆差171億美元,增長23.7%;聚丙烯貿易逆差37億美元,增長8%;合成橡膠貿易逆差88.2億美元,其中乙丙橡膠貿易逆差24億美元,丁苯橡膠貿易逆差9億美元。

  化工新材料領域高端產品短缺的問題更加突出。聚甲醛、PBT、碳纖維等工程塑料和高性能纖維、高端膜材料等產品的基礎型通用型樹脂都呈現過剩狀態,而適合於高端應用領域的品種或型號還是依靠進口滿足市場需求,如光學級聚碳酸酯、PMMA等品種,茂金屬聚烯烴及其彈性體材料。它們中有的是受技術制約不能生產,有的是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難以保證。2018年,聚碳酸酯的貿易逆差3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4.3%;聚醯胺貿易逆差17億美元;聚甲醛進口約34萬噸,增長9.7%;PMMA進口22萬噸,增長15.7%,逆差在6億美元左右。光刻膠每年約用1400噸,對外依存度為80%。

  化工新材料產能過剩態勢不可迴避。近年來,全球石化產業呈現出又一個景氣周期,尤其是北美頁巖氣革命成功以及沙特經濟戰略轉型,使這兩大區域的烯烴和聚烯烴產能增量較大。中國也處在這一輪發展周期中,石化產業布局調整和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煉化一體化裝置集中建設,烯烴、芳烴等大宗石化產品集中投產,石化產業的規模集中度、整體技術水平以及有機化學品的自給率都得到大幅提升。

  隨著技術的突破,化工新材料領域很多品種也出現了集中規劃建設的熱潮。碳纖維熱、聚碳酸酯熱、尼龍熱以及超高相對分子質量聚乙烯、有機矽等產品的規劃建設熱度持續上升,百萬噸聚碳酸酯基地、千億元級尼龍城等大手筆不時見諸報端。如上面提到的己二腈,目前全球也就14套生產裝置,總產能約200萬噸/年。目前國內每年消耗己二腈約為30萬噸,現在有的企業一出手就是100萬噸/年的規劃目標。

  另一個典型的產品是聚碳酸酯,2018年國內產能約120萬噸,自給率不足50%,未來幾年內已有、在建和擬建的總產能超過700萬噸/年,產能年均增速高達30%。照這種勢頭下去,不知市場如何承受?

  化工新材料高質量發展之思考

  化工新材料產業是一個技術含量高、專為高端需求配套的產業,是國家石化產業技術水平和整體技術水平的典型代表。一個國家化工新材料發展不上去,其高端製造能力與水平就會受到嚴重製約。去年我們的中興電子被制裁立馬陷入癱瘓,今年日本對韓國電子化學品限制出口使韓方陷入被動,就是明顯的例證。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的技術水平與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相比有著明顯差距。化工新材料產業的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不僅是石化強國的關鍵內容,也是製造強國的關鍵所在。

  傳統化工材料的高性能化不容忽視。化工新材料不能狹隘地理解為僅指完全創新的材料。相對於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種工程塑料、氟矽材料、高性能纖維和膜材料等新品種是化工新材料的重要構成。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傳統化工材料或者說通用合成材料通過改性、實現高性能化也是化工新材料的一個重要領域。

  例如最早的合成材料聚氯乙烯,通過離子交聯改性可以提高耐熱性,通過接枝改性可以改善其抗衝擊性能、實現高韌性。其最典型的一個新用途是在高鐵上的內飾膜,聚氯乙烯裝飾膜耐磨性、耐腐蝕性都好,而且圖案豐富、易清潔、施工方便,可直接用於鋁型材、玻璃鋼製品及其複合材料,所以復興號等動車組的中頂板、客室牆板等都貼有聚氯乙烯膜。此外,在高鐵和軌道交通上還有聚氯乙烯防紫外線膜、密封條等。

  再如聚乙烯、聚丙烯等通用合成樹脂材料,一方面是通過新的聚合技術(如茂金屬聚合)實現高性能化,以及與己烯共聚、辛烯共聚製成聚烯烴彈性體等;另一方面是通過改性技術實現高性能化。如高熔體強度聚丙烯就是在後聚合過程中引發接枝了長支鏈,其流動性是普通均聚聚丙烯的9倍。還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聚丙烯微孔膜,可用於電池、醫療、廢水過濾、煙塵分離等領域。

  曾有報導的汽車保險槓自修復材料,就是在現有PU材料中加入微膠囊,一旦刮蹭碰裂,微膠囊會自行修復,一夜間保險槓就恢復如初。可以說對傳統材料的改性實現高性能化和高端化應用,有著無窮的魅力,這些也都是很多跨國公司和大學創新的重點方向和領域。瓦克的醫用有機矽新材料、電動汽車顯示屏用新材料等都是對現有有機矽材料改性實現的。曾有報導加利福尼亞大學發明了一種具有自愈功能的的新型聚合物,這是一種可拉伸聚合物與離子鹽製成的新材料,可用於智慧型手機屏幕和電池,這樣以後的手機屏幕摔碎就不用換屏了。還有報導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究出一種無需製冷劑和電力就可以為建築物降溫的薄膜材料,加工成50微米厚的薄膜,成本約每平方米50美分,一棟普通房子的屋頂若鋪設20平方米,當室外溫度37℃時,室內溫度就可以保持在20℃。

  我國近幾年形成了中國化工、萬華化學、新和成、華峰集團等一批以化工新材料為主導產業的企業,以及中石化、中石油、中國中化和新成長起來的金髮科技、鑫達、傑事傑等企業。它們都在改性材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大量的創新成果,為滿足我國電子信息、機械製造、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端製造領域以及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的現實需求提供了配套與支撐。

  以市場為導向是化工新材料創新與發展的基本準則。近4年來,我相繼訪問過杜邦威明頓和上海創新中心、埃克森美孚休斯頓研發中心、亨斯邁休斯頓研發總部、薩比克利雅得和上海研發中心、陶氏休斯頓和上海研發中心、霍尼韋爾華盛頓和休斯頓及上海體驗中心,三菱化學、大金、LG、SK等跨國公司創新中心總部,這些跨國公司的創新能力與水平都是世界頂級水平。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始終把市場導向作為創新的重點和發展的方向。在跟巴斯夫、贏創、帝斯曼、阿科瑪、朗盛、英力士、索爾維、BP、殼牌等跨國公司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也是始終緊緊圍繞市場需求而創新,還特別注意與下遊用戶開展協同創新,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我們應當學習和借鑑跨國公司在創新發展過程中的成功實踐和積累的有益經驗,不能機械地為了創新而創新。當前應當以汽車輕量化和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產業、大飛機和軌道交通等戰略新興產業以及正在實施的製造業強國戰略對化工新材料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需求,作為化工新材料創新與發展的主攻方面和重點配套領域。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談到: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急需的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和顯示材料,其中顯示材料到2030年需3.5億平方米;水資源領域2020年需高性能分離膜材料約1億平方米,現在國內的自給率還不到15%;新一代信息技術急需補短板的化工新材料有光刻膠、高光敏性有機光導材料、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化合物半導體用高純氣、特種液晶高分子材料、特種光學共聚物等以及高性能纖維和複合材料、稀土新材料等。

  我們應當認真對照「新材料產業化發展指南」和「新材料進口替代工程」提出的材料清單和目錄,認真分析哪些材料已經實現了國產化?哪些還依賴進口?依賴進口的原因是什麼?是沒有該產品,還是產品的質量不穩定?我們做哪些創新、改進和提升就能滿足需要?同時積極與用戶對接、共同開展協同攻關,這樣一來化工新材料的創新就可以有的放矢,針對性也會更強。

  創新始終是化工新材料發展的關鍵。前面談到,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長期難以突破是制約化工新材料領域創新發展的最大瓶頸,關鍵設備不掌握也是化工新材料領域一大短板。化工新材料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跨國公司不會同意轉讓,關鍵設備即使同意賣給我們也有著嚴格的限制條款。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煙臺萬華談到自主創新時特別強調的:重大關鍵技術是買不來、討不來的!再加上化工新材料產業與電子信息、高端製造、航空航天和國防軍工領域以及戰略新興產業密切相關,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對其技術許可更加嚴格,所以我國化工新材料的發展一定要把創新擺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通過創新突破其技術瓶頸,實現現有材料的升級,滿足重大工程和高端製造之需求。

  化工新材料的創新既要重視特種工程塑料等尖端材料的創新,也要重視通用工程塑料、傳統材料的產品升級與高性能化;既要重視新材料技術的創新,也要重視研發、生產、應用上下遊的協同創新。

  石化產業「十三五」科技發展指南把化工新材料列為「五大創新重點」之一,「十三五」以來石化聯合會協助組織高分子材料國家重點專項研發項目,化工新材料領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組建了特種尼龍工程塑料聯盟,認定了一批高分子材料領域的技術創新示範企業。

  新材料領域的創新應密切跟蹤國際科技創新的新進展和產業發展的新變化,瞄準產品的高端化和差異化,強化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建設,關鍵是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補短板技術、顛覆性技術和關鍵設備,建設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公共創新平臺和創新聯盟,高度重視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培育和成長,通過創新加快化工新材料產業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為我國高端製造和戰略新興產業領域提供強力保障。

相關焦點

  • 傅向升:一文帶你看懂中國石化產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id:puoketrader 編 輯| 張旖旎 作 者| 傅向升 來 源| 中國化工信息周刊
  • 遼商總會化工新材料專委會論道化工新材料發展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新材料專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孝峰、遼寧省工信廳副廳長王丹群等共同為專委會揭牌。朱建民表示,新時代肩負新使命,高質量發展讓行業面臨新挑戰和新機遇。遼商總會化工新材料專委會的成立是責任,也是今後發展的動力。
  • 最強限塑令來襲之時,如何探尋跨界融合下的化工產業發展新引擎?
    「塑料作為基礎材料,我們一方面是不斷的保持科研創新,達到技術領先,另一方面也是從源頭加強和客戶的合作,並與之一起努力形成健康的產業鏈條。」他說。跨界突破:創新應用推動化工產業升級再增長在經過多年的調整和提升後,化工行業,特別是中國化工行業,正進入轉型升級的關鍵口。
  • 渭南市精細化工產業發展規劃
    推進能源資源深度轉化,大力發展煤化工下遊高端產品,依託渭化、陝化和蒲城清潔化工三大新型煤化工基地,加快推動煤化工向有機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精細化學品延伸,重點發展延伸煤烯烴、煤烷烴、煤炔烴三大產業鏈,開發氟碳素、有機化學試品、聚氨酯、高性能顯示材料、長壽命光纜護套材料、乙丙橡膠新產品,打造陝西東部500億精細化工基地。」
  • 2020第三屆中國淄博國際化工新材料產業大會暨2020首屆淄博化工新...
    淄博12月5日訊 為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的有關精神,推動淄博市及桓臺縣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加快發展與持續升級,12月16日-12月18日,在淄博市會展中心,2020第三屆中國·淄博國際化工新材料產業大會暨2020首屆淄博化工新材料「四新」(新技術·新裝備·新應用·新業態)展覽會將盛大啟幕。
  • 科技創新推進黑龍江省石墨新材料產業發展
    鶴崗市發展情況: 近年來,鶴崗市委託中國建築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制定石墨新材料科技發展規劃;充分發揮省石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石墨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作用,依託蘇州中材非金屬研究院分析石墨資源基礎數據,雲山碳業石墨公司、中鐵資源集團分別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立了石墨新材料聯合研究中心;南海石油、溢祥、海達等企業引進黑龍江科技學院科技成果,顯著提升了石墨浮選、球形石墨、石墨提純等工藝和設備水平;黑金石墨公司通過合作開發
  • 湖南確定化工新材料產業鏈發展重點
    ,深化產學研合作和產業對接,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以培育產業鏈龍頭企業為引領,推進化工新材料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引導化工新材料企業向園區集聚發展,打造國內領先的化工新材料產業基地。以嶽陽承建國家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為契機,重點支持嶽陽綠色化工園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依託長嶺煉化、巴陵石化、湖南中創、嶽陽興長等骨幹企業,發揮特色催化材料對化工新材料產業創新的支撐作用,做大做強石化原料及基礎化工材料、功能高分子新材料等,打造國家重要的石化合成化工新材料為主導的新型循環經濟高新產業園,建成全省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教融合自主創新的示範區。
  • 2020中國(曹娥江)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召開
    李壽生做了《緊緊抓住「十四五」戰略發展新機遇,努力提升化工新材料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報告。他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化工新材料行業產業規模快速增長,技術進步顯著,發展後勁充足。在國家政策引領和全行業共同努力下,國內化工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化學工業增長最快的行業。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李壽生認為,我國化工新材料產業要做好四方面重點工作。
  • 2020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與投融資峰會暨中國化工報社產業金融智庫...
    在12月16日於宿遷召開的2020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與投融資峰會暨(第三屆)中國化工報社產業金融智庫年會上,參會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投資人等,圍繞「洞見變革、擁抱創新」這一主題,共同聚焦可降解材料產業發展方向和熱點領域暢所欲言,為可降解材料發展建言獻策。在今日推出特別報導,將他們的精彩觀點奉獻給讀者。
  • TRIZ理論體系技術進化法則運用於新材料產業創新
    向微觀級進化法則;10. 向超系統進化法則。在此僅探討第9、第10條法則對新材料產業創新的前瞻和引領意義。第9條「向微觀級進化法則」指出,技術系統的進化特徵之一是沿著減少其元件外觀尺寸方向發展的。手機,是最易理解的進化案例。
  • ...2020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峰會暨中國化工報理事會第十六次年會舉辦
    「在雙循環的背景下,工業領域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產業鏈。」11月21日,2020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峰會暨中國化工報理事會第十六次年會在湖北枝江開幕,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在其主旨報告中作出上述表示。
  • 化工材料十四五規劃:聚烯烴的差異化及高端化發展之路
    7月30日由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召開的石化和化工行業「十四五」規劃指南發布會上提出:「化工新材料在『十四五』期間要著力突破一批新材料品種、關鍵工藝技術與專用裝備,不斷提升化工新材料產業國際競爭力。具體到細分領域,高性能樹脂要通過優化升級和填補缺口來提升高端聚烯烴的差異化以及高端化發展。」
  • 2020中國精細化工百強榜單發布
    他表示,當前,我國精細化工儘管也有不少產品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但行業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也進一步凸顯,必須實現全方位變革,走出一條資源消耗少、技術含量高、質量效益好的新型工業化的路子,推動行業發展向產業價值鏈高端躍升,實現精細化工高端化的跨越式發展.
  • 天津舉辦改性高分子材料產業鏈撮合對接會 推動化工新材料產業高...
    金髮、渤化、利安隆、英威達、長城汽車、一汽材料與輕量化研究院等近50家改性高分子材料產業鏈相關企業,天辰工程、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海油天津化工院、南開、天大等10餘家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以及10餘家新材料服務機構、金融機構參加了活動。與會代表圍繞做大做強新材料產業、打通改性高分子上下遊產業鏈的痛點、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洽談對接。
  • 第二屆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暨2019長沙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將...
    第二屆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暨2019長沙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現場10月16日,第二屆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大會暨2019長沙國際新材料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長沙舉行。頂級專家匯聚一堂 共商產業發展大計本次展會以「創新、發展、應用」為主題,服務國家新材料發展戰略,服務新材料特色產業,服務新材料創新創業,助力我國新材料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包含巡館、開幕式、10個大會主題報告、25個分論壇、產學研大通道、專業論壇和展覽展示等。
  • 化工新材料,國家標準煙臺定
    這意味著我國化工新材料領域唯一的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落戶煙臺。填補短板開創創新成果轉化新平臺化工新材料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的分量如何?化工新材料領域的創新基地又為何選擇了煙臺?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在視頻致辭中介紹,化工新材料在國民經濟中佔據重要的地位,是國防裝備、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高端製造業的基礎能力,已經成為支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前沿基礎,其發展狀況是一國製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發達國家競相爭奪的一個技術制高點。
  • 天津舉辦改性高分子材料撮合會 助推化工新材料產業共謀新機
    央廣網天津12月15日消息(記者劉陽)12月14日,天津市改性高分子材料產業鏈撮合對接會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寶信大廈召開。化工新材料佔天津市新材料產業的比重接近50%。改性高分子材料是化工新材料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對汽車、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家用電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天津市工信局局長尹繼輝表示,培育改性高分子材料龍頭企業,完善改性高分子上下遊產業鏈,構建產業生態,對加快天津市新材料產業新動能引育,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從煤焦中萃取綠色效益——山西僑友化工創新發展之…(圖)
    山西僑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針對我省煤焦工業的發展瓶頸,大力進行自主創新,以「粗苯萃取精餾工藝」和「焦化苯氧化法生產順酐」兩大核心技術,不僅有效解決了焦化苯加工中一直難以解決的酸渣和廢液汙染問題,達到環境友好、節能減排、增加效益的目的,還通過產品鏈向生物工程、新材料工程延伸,走出一條「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新型發展之路。
  • 鶴壁產業技術大會引來國內化工與新材料行業翹楚,籤約86.9億元
    」在鶴壁舉行,吸引了來自全國化工與新材料領域的專家和企業家對接企業技術需求,幫助解決產業共性問題。會上,總投資86.9億元的13個項目進行了集中簽約,為鶴壁市科技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工作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以「綠色、智能、創新、合作」為主題的中國(鶴壁)化工與新材料產業技術發展大會,是省科協圍繞鶴壁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科技、人才、項目等需求,與全國學會聯合搭建的招才引智、招商引資、產學研合作的綜合型服務平臺,集學術交流、政產學研金對接、招才引智於一體。
  • 打造國內領先的氟矽鈷新材料產業創新服務示範綜合體
    作為中國氟矽之都,衢州正加快推進氟矽鈷新材料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通過充分發揮「飛地」和「引智」模式,聚焦高端創新要素,整合產業配套服務功能,共享科技成果轉化福利,為產業內企業尤其中小企業的轉型提升和創新發展提供全鏈條服務,為企業全面高質量發展補齊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