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官方宣布,我國正在南海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這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第一,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也第一時間發去賀電!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外觀像冰且遇火即可燃燒,又被稱作「可燃冰」、「固體瓦斯」、「氣冰」。
可燃冰燃燒後只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汙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出10倍,而且儲量巨大,所含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替代能源。
通過勘查,2016年在我國海域圈定了6個可燃冰成礦遠景區,在青南藏北優選了9個有利區塊。據預測,我國可燃冰遠景資源量超過1000億噸油當量,潛力巨大。
5月10日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從我國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採出天然氣。
經過試氣點火,已連續產氣8天,最高產量3.5萬立方米/天,平均日產超1.6萬立方米,累計產氣超12萬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穩定,甲烷含量最高達99.5%,實現了預定目標。
這次試採成功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採。
這為實現天然氣水合物商業性開發利用提供了技術儲備,積累了寶貴經驗,打破了我國在能源勘查開發領域長期跟跑的局面,取得了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的完全自主創新,實現了在這一領域由「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綠色發展、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可燃冰並非都像冰塊一樣,其實絕大多數都和泥沙混在一起,此次南海試採成功的就是一種泥質粉砂類型礦藏,可以說是未來最具商業價值的一種。
下一步,試開採團隊將繼續在附近海域再進行二到三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採工作,積累更多試開採經驗,為在2030年前進行天然氣水合物商業開發打下基礎。
點擊看央視報導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