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創!中國成功開採海底可燃冰:可淘汰石油天然氣

2021-01-13 快科技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官方宣布,我國正在南海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這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第一,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也第一時間發去賀電!

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外觀像冰且遇火即可燃燒,又被稱作「可燃冰」、「固體瓦斯」、「氣冰」。

可燃冰燃燒後只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汙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出10倍,而且儲量巨大,所含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替代能源。

通過勘查,2016年在我國海域圈定了6個可燃冰成礦遠景區,在青南藏北優選了9個有利區塊。據預測,我國可燃冰遠景資源量超過1000億噸油當量,潛力巨大。

5月10日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從我國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採出天然氣。

經過試氣點火,已連續產氣8天,最高產量3.5萬立方米/天,平均日產超1.6萬立方米,累計產氣超12萬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穩定,甲烷含量最高達99.5%,實現了預定目標。

這次試採成功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採。

這為實現天然氣水合物商業性開發利用提供了技術儲備,積累了寶貴經驗,打破了我國在能源勘查開發領域長期跟跑的局面,取得了理論、技術、工程和裝備的完全自主創新,實現了在這一領域由「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推動綠色發展、建設海洋強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可燃冰並非都像冰塊一樣,其實絕大多數都和泥沙混在一起,此次南海試採成功的就是一種泥質粉砂類型礦藏,可以說是未來最具商業價值的一種。

下一步,試開採團隊將繼續在附近海域再進行二到三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採工作,積累更多試開採經驗,為在2030年前進行天然氣水合物商業開發打下基礎。

點擊看央視報導視頻

相關焦點

  • 全球首創!中國可以淘汰石油、天然氣了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官方宣布,我國正在南海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這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第一,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也第一時間發去賀電!可燃冰燃燒後只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汙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出10倍,而且儲量巨大,所含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替代能源。通過勘查,2016年在我國海域圈定了6個可燃冰成礦遠景區,在青南藏北優選了9個有利區塊。
  • 可燃冰:石油天然氣最佳替代品
    「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賦存於海洋300—3000米水深的海底沉積物中,主要賦存於陸坡、島坡和盆地的沉積物或沉積巖中。以其儲量豐富及高效清潔特點被譽為「後石油時代」重要替代能源。陸地上的可燃冰資源主要分布在高緯度極地永久凍土帶之下,或者大陸邊緣的斜坡和隆起處。近海海底是可燃冰寶庫。但是,可燃冰被封閉在海底的低溫高壓環境中。
  • 全球首次!中國在海域連續穩定試開採可燃冰成功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據央視新聞今天(18日)援引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消息,這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今日中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發去賀電。
  • 中國可燃冰儲量如何?成功開採或將替代石油!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在全球能源領域裡,一直有一個新的概念,那就是可燃冰。可燃冰是什麼?為什麼它的開採成功會讓全球的專家媒體一致關注呢?關於我國開採可燃冰的問題,在西瓜視頻創作人【三一博士】的作品【中國可燃冰儲量、開採進展如何?這項潛力能源或將替代石油!】
  • 可燃冰資源引多國關注 為石油天然氣替代品
    2011年,日本研發出可在海底沙地和巖礁等地形自如行走的無人探測機和探測海底地形的高性能聲響技術。2012年2月15日,在日本愛知縣渥美半島近海進行試開採,為2013年正式開採做準備,屆時將進行實際開採,並觀測可燃冰開發給周邊環境帶來的影響。如果開採成功,日本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從海底開發可燃冰的國家。
  • 成功開採可燃冰!中國將要改寫全球能源格局
    18日下午,一則消息引燃網絡:  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18日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可燃冰試採成功,中國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實現歷史性突破。  據媒體報導,早在2013年時,日本就曾經嘗試開採可燃冰。當時雖然日本成功開採產氣,但6天之後,由於泥沙堵住了鑽井通道,試採被迫停止,最終他們在6天的時間裡從可燃冰中提取了12萬方的天然氣。  而此次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18日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累計產氣超日本此前創下的12萬立方米的記錄。
  • 日本將試驗開採海底「可燃冰」
    新華網東京1月20日電(記者何德功)日本政府日前決定,2月中旬在愛知縣渥美半島南部70至80公裡的海底試驗開採俗稱「可燃冰」的甲烷水合物,明年進行實際開採並試驗以此為原料生產天然氣。
  • 可燃冰試採成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中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因為可燃冰礦產集中度很高,開採的水層淺,如果技術有了突破,理論上開採成本將低於海上石油和天然氣開採。而且,預計2020年後,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會再次上漲,那未來可燃冰可能就成為重要的替代能源。    「拋開可燃冰概念未來能否商業化,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本身就是我國國家能源戰略的一個重大突破,我國擁有了一個新的能源技術儲備。」
  • 中國石油正式進入可燃冰開發領域,2030年左右將實現商業化開採!
    萬眾期待的可燃冰什麼時候能商業化開採?中國石油總裁汪東進近日表示,這一目標將在2030年左右實現。為此,中國石油剛剛同國土部、廣東省政府籤署了可燃冰開發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可期。文 | 阿七8月24日,中國石油總裁汪東進宣布,將在2030年左右實現對這一21世紀最重要能源的商業化開發。
  • 中國首次成功試採海域可燃冰
    系全球首個成功在海域穩定開採可燃冰的國家;2030年前將會商業開發利用新京報訊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官微「中國地質調查」消息,昨天,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這標誌著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據了解,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能的國家。
  • 中國發明可燃冰冷鑽熱採,替代石油天然氣?
    據新華社消息,經過10餘年的技術攻關,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了一種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居於國際領先水平。
  • 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2020年3月26日,這是一個讓國人振奮和自豪的日子,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新的世界紀錄。 和人們熟悉的海底石油、海底天然氣田相比,可燃冰要神秘得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種「高潛力」能源。
  • 中國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可燃冰究竟是什麼?
    1立方米可燃冰可釋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氣,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燒後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  據了解,全球天然氣水合物的儲量是現有天然氣、石油儲量的兩倍,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美國、日本等國均已經在各自海域發現並開採出天然氣水合物,中國海南開採出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樣品,從而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後第4個通過研發計劃採到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
  • 關於可燃冰,我們究竟該不該開採?
    ,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可燃冰的開採成功是否意味著我們即將擁有更多的能源?熾手可熱的常規能源是否會被可燃冰所代替?可燃冰到底不該被開採?天然氣水合物儲量巨大,所含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實現了連續8天穩定產氣,平均日產超過1.6萬立方米,累計產氣超12萬立方米,實現了預定目標。
  • 中國可燃冰創下兩大世界紀錄,取得重要突破,開採技術全球僅有
    世界能源的使用的主流從早期的固體(煤炭)到液態(石油)再到氣態(天然氣),整個推進過程逐漸朝著低碳化方向發展已經成為了全球共識,儘管化石燃料依舊是主力軍,但是多種能源的使用讓一度緊張的世界能源格局有了很大改變。
  • 可燃冰試採成功 對中國能源安全保障意味著什麼?
    北京習風堂微信號:bjxft2015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採「冰」——5月18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是「中國理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所凝結而成的突出成就。
  • 「偷梁換柱」開發海底可燃冰
    據估計,陸地上20.7%和大洋底90%的地區,都具有形成可燃冰的有利條件。可燃冰被西方學者稱為「未來新能源」。目前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陸地層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儲量相當於全球傳統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等)儲量的兩倍以上,其中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就夠人類使用1000年。去年11月,美國地質勘測局(USGS)一個研究小組宣稱,僅在阿拉斯加北部海區蘊藏的可燃冰,就足夠1億個家庭使用10年。
  • 中國成功在海上試採可燃冰,是否代替煤炭???
    2017年5月18日宣布,我國成功在南海完成可燃冰試採,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此外,可燃冰儲量巨大,所含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  可燃冰體積雖然小,但蘊含的能量卻不可估量,1立方米「可燃冰」就可以分解釋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
  • 科學研究 吉林大學發明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中國可燃冰開採技術獲突破性進展
    據新華社近日消息,經10餘年技術攻關,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使中國可燃冰開採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空白
  • 中國成功試採可燃冰,破解能源「鎖喉」
    尤其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保障能源的供給對於中國而言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時這也暴露出一個問題,由於中國在海外的能源命脈需要經過各方勢力的「家門口」,一旦國際局勢緊張就有被「卡住」的風險,中國又該如何解決呢? 發展軍事力量對海外能源通道進行保護只能治標,中國畢竟還不能像美國那樣在全球設立軍事基地。而最近中國對於海底可燃冰的試採成功,卻提供了一個可以治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