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中國發明可燃冰冷鑽熱採,替代石油天然氣?

2021-02-26 材料科學與工程

據新華社消息,經過10餘年的技術攻關,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了一種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居於國際領先水平。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永久凍土中,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燃燒後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汙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

可燃冰儲量巨大,所含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

吉林大學從2004年開始開展陸域可燃冰鑽採項目研發,攻克了高海拔和嚴寒地區施工等多項技術難題,成功研發了國內外首創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

與國際上通用的「被動式保壓保溫取樣」鑽探原理不同,新技術首次提出「主動式降溫冷凍取樣」,發明了鑽井泥漿強化製冷方法、水合物孔底快速冷凍取樣方法和高溫脈衝熱激發開採技術,主要技術指標超過國外同類技術。

在海拔4000米的青海省木裡盆地,科研團隊利用該技術首次鑽獲了我國陸地天然氣水合物實物樣品,並成功實現了陸地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打破了國外水合物鑽探取樣技術的壟斷。

前不久,該技術獲得了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 END —

來源:快科技。編輯:明軒

*本文系轉載,如有問題請聯繫我們以便處理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討論交流合作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發明可燃冰冷鑽熱採技術
    據新華社報導 記者從吉林大學了解到,經10多年技術攻關,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這個領域空白
  • 科學研究 吉林大學發明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中國可燃冰開採技術獲突破性進展
    據新華社近日消息,經10餘年技術攻關,吉林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陸域天然氣水合物冷鑽熱採關鍵技術,使中國可燃冰開採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空白
  • 可燃冰資源引多國關注 為石油天然氣替代品
    「可燃冰」,專家們稱之為「天然氣水合物」或「甲烷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氣在高壓和低溫條件下混合產生的一種固態物質,外貌類似冰或固體酒精,點火即可燃燒。「可燃冰」儲量豐富、分布廣闊,科學家們預測,它是常規石油和天然氣的最佳替代能源。
  • 中國又「火」了!繼可燃冰之後,中國又現上億噸石油中的「稀土」
    如今除了資源的勘探開採,新能源也備受重視,中國在這一方面成就不小。今天我們要看的是中國又「火」了!繼可燃冰之後,中國又現上億噸石油中的「稀土」。眾所周知,在新能源領域,可燃冰就被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因為,可燃冰可直接燃燒,能產生比煤、石油、天然氣等高出數十倍的能量。
  • 可燃冰:石油天然氣最佳替代品
    「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賦存於海洋300—3000米水深的海底沉積物中,主要賦存於陸坡、島坡和盆地的沉積物或沉積巖中。以其儲量豐富及高效清潔特點被譽為「後石油時代」重要替代能源。陸地上的可燃冰資源主要分布在高緯度極地永久凍土帶之下,或者大陸邊緣的斜坡和隆起處。近海海底是可燃冰寶庫。但是,可燃冰被封閉在海底的低溫高壓環境中。
  • 中國在海域連續穩定試開採可燃冰成功
    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或者「固體瓦斯」和「氣冰」。 燃燒後,可燃冰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汙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很多,但能量高出十倍。此外,可燃冰儲量巨大,所含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 我國管轄海域和陸區也蘊藏有豐富的可燃冰資源,因此走近、認識可燃冰顯得意義非凡。
  • 【關注】中國實現可燃冰開採重大突破!可燃冰是什麼?很厲害嗎?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
  • 中國能源領域又傳喜訊,繼可燃冰後,又發現上億噸級石油「稀土」
    中國也憑此成為了全球首個實現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新加坡《聯合早報》曾發布消息稱,中國管轄海域內蘊藏著儲量極為豐富的可燃冰資源,據相關預測,總量可達數百億噸油當量。而據國土資源部介紹,全球範圍內,可燃冰已探明儲量是現有天然氣、石油儲量的兩倍,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面對石油能源儲量日趨減少的現狀,可燃冰的開採利用備受各國重視。
  • 中國成功開採海底可燃冰:可淘汰石油天然氣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官方宣布,我國正在南海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這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第一,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也第一時間發去賀電!可燃冰,學名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外觀像冰且遇火即可燃燒,又被稱作「可燃冰」、「
  • 中國可燃冰儲量如何?成功開採或將替代石油!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在全球能源領域裡,一直有一個新的概念,那就是可燃冰。可燃冰是什麼?為什麼它的開採成功會讓全球的專家媒體一致關注呢?關於我國開採可燃冰的問題,在西瓜視頻創作人【三一博士】的作品【中國可燃冰儲量、開採進展如何?這項潛力能源或將替代石油!】
  • 中國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可燃冰究竟是什麼?
    【每日科技網】  可燃冰,又名天然氣水合物,被稱為能滿足人類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後替代石油、煤等傳統能源。1立方米可燃冰可釋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氣,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燒後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  據了解,全球天然氣水合物的儲量是現有天然氣、石油儲量的兩倍,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美國、日本等國均已經在各自海域發現並開採出天然氣水合物,中國海南開採出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樣品,從而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後第4個通過研發計劃採到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
  • 科學自信|人類可燃冰在中國試採點火成功,中國科技創新機遇迎來...
    中國可燃冰試採成功的意義,除找到石油的替代能源外,也協助找回了中國科研自信力!大飛機著陸,航母下水,天舟上天,量子計算初試之後,今天再次迎來了中國人帶給人類的大禮--人類新型化學能可燃冰可持續工業開採工藝。面對這樣的成功,至少中國可以不用再擔心,五十或一百年地球石油燒完後,人類只有吃生米了。
  • 中國成功在海上試採可燃冰,是否代替煤炭???
    此外,可燃冰儲量巨大,所含有機碳資源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兩倍,被國際公認為石油、天然氣的接替能源。  可燃冰體積雖然小,但蘊含的能量卻不可估量,1立方米「可燃冰」就可以分解釋放出160立方米以上的天然氣。
  • 中國南海採「冰」記:領跑全球!中國首次海域試採可燃冰成功!
    圖片來自網易新聞5月18日,中國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中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這次突破將對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產生深遠影響。圖片來自鳳凰網我大中國的可燃冰開採技術可是全球第一哦!咳,接下來上自然科學課!
  • 三問中國天然氣水合物試採
    在過去的一個月裡,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的消息,不僅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也引發了全球對可燃冰利用前景的討論和思考。可燃冰的產業化試採開發前景是否遙不可及?中國的開採技術是否真的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來自中國的可燃冰開採突破是否會引領全球能源格局調整?帶著這些問題,半月談記者走訪了相關專家和科技工作者。第一問:產業化開採究竟有無可能?
  • 全球可燃冰夠用1000年 中國試採技術領跑世界
    在全球範圍內,可燃冰已探明儲量是現有天然氣、石油儲量的兩倍,足夠人類使用1000年。可燃冰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廣泛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島嶼的斜坡地帶、活動和被動大陸邊緣的隆起處、極地大陸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內陸湖的深水環境,甲烷含量佔80%至99.9%,在高壓低溫環境下呈結晶狀,遇火可燃,因此被稱為可燃冰。這種燃料的燃燒汙染比煤、石油、天然氣小得多。
  • 可燃冰的投資啟示:如何從新能源的突破中獲「財」
    原標題:「可燃冰」的投資啟示  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據國土資源部專家預計,2030年以前我國將使可燃冰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  能源產業的重大突破和發展,看似與普通百姓無關,實則息息相關。你我如何調整投資布局,從新能源的突破中獲「財」呢?
  • 中國可以淘汰石油、天然氣了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官方宣布,我國正在南海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這在全球範圍內也是第一,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也第一時間發去賀電!(Natural Gas Hydrate),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因外觀像冰且遇火即可燃燒,又被稱作「可燃冰」、「固體瓦斯」、「氣冰」。
  • 中國石油加快推進我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進程
    近日,國土資源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北京籤署《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採先導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籤署,標誌著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事業進入新階段。
  • 中國可燃冰創下兩大世界紀錄,取得重要突破,開採技術全球僅有
    世界能源的使用的主流從早期的固體(煤炭)到液態(石油)再到氣態(天然氣),整個推進過程逐漸朝著低碳化方向發展已經成為了全球共識,儘管化石燃料依舊是主力軍,但是多種能源的使用讓一度緊張的世界能源格局有了很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