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可燃冰究竟是什麼?

2020-12-02 每日科技網

        【每日科技網】

  可燃冰,又名天然氣水合物,被稱為能滿足人類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後替代石油、煤等傳統能源。

  它是甲烷和水在海底高壓低溫下形成的白色固體燃料,可以被直接點燃。1立方米可燃冰可釋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氣,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燒後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

  據了解,全球天然氣水合物的儲量是現有天然氣、石油儲量的兩倍,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美國、日本等國均已經在各自海域發現並開採出天然氣水合物,中國海南開採出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樣品,從而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後第4個通過研發計劃採到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

  可燃冰燃燒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汙染比煤、石油、天然氣都要小得多。目前,全世界擁有的常規石油天然氣資源,將在40年或50年後逐漸枯竭。而科學家估計,海底可燃冰分布的範圍約4000萬平方公裡,佔海洋總面積的10%,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因而被科學家譽為「未來能源」、「21世紀能源」。

  據悉,迄今為止,全球至少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進行可燃冰的研究與調查勘探。 可燃冰主要儲存於海底或寒冷地區的凍土帶,比較難以尋找和勘探。

  在現在這個能源競爭無比激烈的環境下,得資源者得天下。中國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合理開採可燃冰,正確使用可燃冰,把這個「自然界的財富」限度的造福中華兒女。

相關焦點

  • 可燃冰試採成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中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5月19日,在可燃冰試採成功的利好下,相關概念股集體走高,中海油服、海默科技、博邁科、石化機械、惠博普、潛能恆信等漲停,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集集團等個股也均大幅上漲。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指出,可燃冰技術在2030年以前形成商業開發有一定可能性,遠期看,商業化的成本有望降低。
  • 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又一新能源有望被開發!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 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又一新能源有望被開發! 2017-05-30 13:21:07 來源:中國檢測網 閱讀: 次   前段時間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引起全球關注。
  • 中國首次成功試採海域可燃冰
    系全球首個成功在海域穩定開採可燃冰的國家;2030年前將會商業開發利用新京報訊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官微「中國地質調查」消息,昨天,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這標誌著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據了解,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能的國家。
  • 中國成功試採可燃冰,破解能源「鎖喉」
    尤其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保障能源的供給對於中國而言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時這也暴露出一個問題,由於中國在海外的能源命脈需要經過各方勢力的「家門口」,一旦國際局勢緊張就有被「卡住」的風險,中國又該如何解決呢? 發展軍事力量對海外能源通道進行保護只能治標,中國畢竟還不能像美國那樣在全球設立軍事基地。而最近中國對於海底可燃冰的試採成功,卻提供了一個可以治本的方法。
  • 可燃冰試採成功 對中國能源安全保障意味著什麼?
    北京習風堂微信號:bjxft2015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採「冰」——5月18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是「中國理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所凝結而成的突出成就。
  • 重大突破,南海可燃冰第二次商業試採成功,中國再創世界紀錄
    ——中國在可燃冰裡的艱難奮鬥難道可燃冰就真的可望而不可即了嗎?對於海洋可燃冰的研究,中國從1995年就開始了,並已經於2007年在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成功獲取了可燃冰實物樣品,成為世界上第四個通過國家級開發項目發現可燃冰的國家。
  • 中國首次在南海試採海底可燃冰獲成功 中央致賀電
    1號」上宣布,「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  大公網5月18日訊(記者李昌鴻)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站18日上午在正在我國南海神狐海域作業的鑽井平臺「藍鯨1號」上宣布,「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自此,中國成為全球領先掌握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試採技術的國家,這對於促進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裡程碑意義。
  • 綜述:中國可燃冰試採成功是漫長旅程第一步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綜述:中國可燃冰試採成功是漫長旅程第一步新華社記者本月18日,中國宣布對南海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穩定產氣,這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試採,引發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
  • 中國首次可燃冰試採成功 有望改變能源格局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今日(2017年5月18日)宣布,中國也是世界上首次海域泥質粉砂型可燃冰試採成功。姜大明是於今日上午10時,在中國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藍鯨一號」海上鑽井平臺上做上述宣告的。中午時分,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洋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的賀電。
  • 中國南海試採可燃冰成功 開發利用是世界性難題?
    2017年5月22日訊,可燃冰!可燃冰!這些天,幾個大國相繼發出了有關可燃冰的消息。中國18日宣布在南海試採可燃冰成功。此前,美國於12日宣布正在墨西哥灣開展可燃冰鑽探研究,日本也於4日宣布從近海可燃冰中提取出了甲烷。
  • 中國南海採「冰」記:領跑全球!中國首次海域試採可燃冰成功!
    圖片來自網易新聞5月18日,中國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中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這次突破將對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產生深遠影響。圖片來自鳳凰網我大中國的可燃冰開採技術可是全球第一哦!咳,接下來上自然科學課!
  • 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 2030年前商業開發
    原標題:我國計劃2030年前進行可燃冰商業開發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5月18日)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其實,可燃冰並非都像冰塊一樣。在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天然氣水合物其實都和泥沙混在一起。
  • 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 可滿足兩百年能源需求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5月18日)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 可燃冰試採成功意味著什麼?什麼時間試採成功的?附官方最新消息
    可燃冰指的是天然氣水合物,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近日,自然資源部日前宣布可燃冰試採成功。那可燃冰試採成功意味著什麼?什麼時間試採成功的呢?一、可燃冰試採成功意味著什麼?
  • 南海的可燃冰,夠中國燒多少年?當前可燃冰開採的技術進展如何?
    中國的可燃冰儲量首先,南海可燃冰還在開採中,具體多少儲量,官方現在也沒有數字,我們可以粗略算一下神狐海域的可燃冰夠中國燒多少年,從而對南海可燃冰的規模有一個大概的認識。1000億噸,可燃冰的密度是0.9g/立方釐米,就意味著中國已探明的可燃冰有1111億立方米,夠中國燒60年。
  • 直擊南海可燃冰試採現場:31天日均產氣6800立方米
    中新社珠海6月12日電 題:直擊南海可燃冰試採現場:31天日均產氣6800立方米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隨著中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試採滿月,可燃冰這種過去「可望而不可及」的非常規能源逐漸揭開神秘面紗。中新社記者日前登上「藍鯨Ι號」海上鑽井平臺,探秘這種「另類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前沿。
  • 可燃冰已試採6周!可燃冰真的是冰嗎?
    可燃冰已試採6周!可燃冰真的是冰嗎? 前不久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中國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了成功,這也意味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連續穩定開採可燃冰產氣的國家。
  • 新知|我國已在南海試採:未來能源之星,可燃冰何時「可燃」
    交匯點訊 在遙遠的中國南海,不久前剛剛誕生了兩項新的世界紀錄——我國設計研發的「藍鯨2號」半潛式鑽井平臺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而此次被試採的主角,正是被人類寄予厚望的神秘物質可燃冰。作為未來能源之星,它何時能走進尋常百姓家?
  • 中國首次試採海域可燃冰成功 中集「藍鯨1號」承擔重任
    2017年5月18日,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站在正在我國南海神狐海域作業的鑽井平臺「藍鯨1號」上宣布。自此,中國成為全球領先掌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試採技術的國家,這對於促進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裡程碑意義。當天的儀式上,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主任高雨宣讀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的賀電。
  • 南海傳來捷報,成功開採86萬方可燃冰,該新能源技術只有中國掌握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目前各個國家都在研究切實可行的新能源計劃,而中國在這方面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有一項海底資源開採目前只有中國能夠掌握,日本多次試圖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那這究竟是一項什麼技術呢?本期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