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科技資訊盡在「圈聊科技」。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目前各個國家都在研究切實可行的新能源計劃,而中國在這方面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有一項海底資源開採目前只有中國能夠掌握,日本多次試圖嘗試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那這究竟是一項什麼技術呢?本期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目前很多的能源都逐漸消耗殆盡,尋找新能源成為了重中之中,經過多年的研究勘探,最終我們在中國南海北部深達1225米的神狐海域上,發現了大面積的可燃冰,雖然是一種清潔的能源,但是由於它深藏在海底,因此開採難度也異常的大,從2004年開始,這片海域就是我們重點勘探海域之一,經過多年的反覆勘察,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得出了最終的結論。
在這片海域上擁有超過194億方的可燃冰,隨後也遇到了重大的難題,當時放眼全球都沒有開採這種可燃冰的技術,這是一種全新的能源,直到2017年,我們才進行了首次的試開採,前後總共開展了十多次的詳細調查,最終得出了讓人振奮的好消息,在這片海域上的可燃冰含量高達1500億方,因此我們必須要想出開採這種新能源的辦法,進行大規模的開採,如果能夠開採成功,這無疑會給我們的科技發展帶來無限的可能。
2017年5月18號,我們利用藍鯨一號鑽井平臺,對這種可燃冰進行了首次的試採,而它也給我們帶來了好消息,實現了187個小時連續不間斷的開採,最終得以穩定產氣,也成為了全球第一個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但是並不具備完全的大規模的開採能力,於是從去年十月份開始我們又籌備了第二次試採,為期一個月的開採過程中,在經過國內外70多家科研單位,上千名科研人員的見證下,第二次開採實驗就此展開,最終實現平均採氣量達2.87萬方,開採總量也到了86萬方,再次刷新了此前保持的記錄。
而此次我們採用的全新的技術藍鯨二號鑽井,最終取得了圓滿的成功,而和第一次試採的總量相比,花了30天的開採的總量,就已經達到了此前花60天開採總量的兩倍,我們在深海可燃冰勘查開採的技術裝備體系和環境監測體系上,擁有了32項核心的技術,其中在12項關鍵裝備的製造上,我國自主研發的井口穩定設備吸力錨,首次打破了發達國家的壟斷,這對我們來說意義非凡。
而目前中國也成為了第一個掌握可燃冰開採技術的國家,而另外一個最接近成功的國家就是日本,早在2013年的時候他就進行了可燃冰的試採,就因為突遇出砂等技術障礙宣告失敗,而他並沒有就此放棄,在2017年的時候進行了二次開採,雖然開採出了幾萬方,但是技術不成熟,也導致項目最終失敗,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都曾經試圖開採,但是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而隨後也迎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根據勘探數據顯示,目前地球上的可燃冰總量大概是石油總儲量的兩倍,足夠我們用上上千年,而中國經過勘探之後預測可燃冰的總量相當於一千億噸噸石油的能量,而在南海的海域上就分布了80%左右,可燃冰作為未來重要的清潔新能源,誰能夠掌握就能夠在未來的能源上佔據主動權,而目前看來我們將會成為最早擁有這項能源,並實現商用的國家。
發達國家表示不淡定了,表示要把這項技術分享出來,造福全人類,你們覺得我們能都答應嗎?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留言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