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 可滿足兩百年能源需求

2021-01-13 東方網軍事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5月18日)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發賀電,其中提到:


「是中國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標誌性成就,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那麼,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可燃冰,到底是什麼?


其實,可燃冰並非都像冰塊一樣。在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天然氣水合物其實都和泥沙混在一起。此次南海神狐海域試採成功的就是一種泥質粉砂類型礦藏,可以說是未來最具商業價值的一種。


此次南海神狐海域試採成功的就是一種泥質粉砂類型礦藏,可以說是未來最具商業價值的一種。

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現場總指揮葉建良:實際上就是接近於黏土,滲透力比較差,對我們開採出氣影響是很大的,包括開採出氣的強度,還有它的持續性影響很大,所以對工藝要求更高,防沙的要求也更高。 

  

天然氣水合物儲量巨大,僅我國海域預測遠景資源量就達到800億噸油當量,世界資源量約為2100萬億立方,可供人類使用1000年。我國在可燃冰研究之初就確立了這一未來發展前景更為廣闊的類型。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髮:我們開始就瞄準了資源潛力巨大,具有廣泛利用前景的這一個類型。雖然難度很大,但是我們開發成功之後,它的廣泛利用更具意義。

  

下一步,試開採團隊將繼續在附近海域再進行二至三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採工作。積累更多試開採經驗,為在2030年前進行天然氣水合物商業開發打下基礎。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髮:從目前我們試採的連續性和產氣量來看,離商業性開採距離不遠了。我相信,在2030年以前,具有最大潛力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將會得到商業性開發利用。

  

可燃冰是如何形成的?

  

目前人類已探明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和永久凍土帶,要形成可燃冰必須滿足三個基本條件:原材料、溫度和壓力。

  

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天然氣這一原材料。

  

其次,必須是低溫條件,可燃冰在0到10℃時生成,超過20℃就會分解,變得「煙消雲散」。因此,無論是在海底還是陸域的永久凍土帶都要滿足這一條件。

  

最後,必須要在高壓條件下才能生成。在0℃時,需要30個大氣壓才可以生成可燃冰。

  

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部副主任邱海峻:在神狐海域1200米水深以下,200米左右,只要有合適的低溫高壓環境,就能形成水合物,而且只要氣源比較充足的情況下,就能形成很富集的礦體,這是規律。

  

在原材料、溫度、壓力三者都具備的條件下,可燃冰晶體就生成了。除了海底,科學家在大陸的永久凍土帶也發現了可燃冰。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在中高緯度高原凍土帶鑽獲可燃冰實物樣品的國家。

  

可燃冰藏在哪?

  

根據2016年發布的《中國能源礦產地質調查報告》的最新數據,我國可燃冰預測遠景資源量超1000億噸油當量,開發前景廣闊。那麼這些可燃冰到底都藏在哪裡呢?

  

在《中國能源礦產地質調查報告》中提到的可燃冰資源量,包括海域可燃冰和陸域可燃冰。

  

2013年在我國珠江口盆地東部海域發現超千億方級可燃冰物礦藏,2015年神狐海域再次發現超千億方級可燃冰,而且礦藏分布廣、厚度大、飽和度高,為我國可燃冰試開採提供了重要參考靶區。2015年,我國利用自主研發的4500米級「海馬」號無人遙控潛水器首次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發現了可燃冰活動的標誌——活動「冷泉」,並成功獲取了可燃冰樣品。

  

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現場總指揮葉建良:水合物要有一定的溫壓條件,也要有一定的氣體來源,所以基本都分布在大陸架的邊緣地帶。

  

其實,我國對海底可燃冰的研究和勘探已經進行了30年,在南海西沙海槽、神狐等海區相繼發現存在標誌。保守估計,我國可燃冰的總資源約是常規天然氣、頁巖氣等資源量總和的兩倍,按當前的消耗水平,可滿足我國近200年的能源需求。而在世界上,可燃冰的研究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經開始。截至目前,全世界直接或間接地發現的可燃冰礦點超過200多處。

  

天然氣水合物試採現場總指揮葉建良:天然氣水合物在全球分布非常廣,資源量也非常大,所以世界各國都爭相關注這方面的研究和試開採工作,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甚至印度也瞄著馬上要開採,韓國也準備試開採,實際上大家都在進行國際競爭。它很有可能成為我們今後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成功試採海域可燃冰
    系全球首個成功在海域穩定開採可燃冰的國家;2030年前將會商業開發利用新京報訊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官微「中國地質調查」消息,昨天,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這標誌著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據了解,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能的國家。
  • 中國首次可燃冰試採成功 有望改變能源格局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今日(2017年5月18日)宣布,中國也是世界上首次海域泥質粉砂型可燃冰試採成功。姜大明是於今日上午10時,在中國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藍鯨一號」海上鑽井平臺上做上述宣告的。中午時分,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洋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的賀電。
  • 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 2030年前商業開發
    原標題:我國計劃2030年前進行可燃冰商業開發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5月18日)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其實,可燃冰並非都像冰塊一樣。在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天然氣水合物其實都和泥沙混在一起。
  • 中國成功試採可燃冰,破解能源「鎖喉」
    尤其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保障能源的供給對於中國而言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時這也暴露出一個問題,由於中國在海外的能源命脈需要經過各方勢力的「家門口」,一旦國際局勢緊張就有被「卡住」的風險,中國又該如何解決呢? 發展軍事力量對海外能源通道進行保護只能治標,中國畢竟還不能像美國那樣在全球設立軍事基地。而最近中國對於海底可燃冰的試採成功,卻提供了一個可以治本的方法。
  • 中國首次試採海域可燃冰成功 中集「藍鯨1號」承擔重任
    (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宣布試採成功)        「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2017年5月18日,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站在正在我國南海神狐海域作業的鑽井平臺「藍鯨1號」上宣布。自此,中國成為全球領先掌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試採技術的國家,這對於促進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裡程碑意義。當天的儀式上,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主任高雨宣讀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的賀電。
  • 可燃冰試採成功 對中國能源安全保障意味著什麼?
    北京習風堂微信號:bjxft2015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採「冰」——5月18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是「中國理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所凝結而成的突出成就。
  • 可燃冰試採成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5月18日,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中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5月19日,在可燃冰試採成功的利好下,相關概念股集體走高,中海油服、海默科技、博邁科、石化機械、惠博普、潛能恆信等漲停,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集集團等個股也均大幅上漲。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指出,可燃冰技術在2030年以前形成商業開發有一定可能性,遠期看,商業化的成本有望降低。
  • 中國首次在南海試採海底可燃冰獲成功 中央致賀電
    1號」上宣布,「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  大公網5月18日訊(記者李昌鴻)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站18日上午在正在我國南海神狐海域作業的鑽井平臺「藍鯨1號」上宣布,「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自此,中國成為全球領先掌握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試採技術的國家,這對於促進我國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裡程碑意義。
  • 中國南海採「冰」記:領跑全球!中國首次海域試採可燃冰成功!
    圖片來自網易新聞5月18日,中國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中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這次突破將對全球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產生深遠影響。圖片來自鳳凰網我大中國的可燃冰開採技術可是全球第一哦!咳,接下來上自然科學課!
  • 中國首次試採海底可燃冰成功,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定開採海洋超級能源的國家
    我國海域的可燃冰資源量,按照官方預測已經達到八百億噸油的當量,非常具有潛力,是短期內可以接替常規油氣資源的一種清潔能源!更令人感慨的是,2013年當日本首次開採可燃冰時,曾經有中國的媒體擔心地表示 「中國可燃冰研究開發已落後日本十餘年」。
  • 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
    中集集團供圖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 中共中央 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的賀電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並參加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任務的各參研參試單位和全體同志:  在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向參加這次任務的全體參研參試單位和人員,表示熱烈的祝賀
  • 重大突破,南海可燃冰第二次商業試採成功,中國再創世界紀錄
    ——可燃冰具有重大資源戰略意義可燃冰它可不是咱們普通意義上的由水凍成的冰,它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且高能量高密度、汙染小、儲量大等特點,僅1立方米可燃冰就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因其所蘊含的巨大價值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
  • 可燃冰試採成功意味著什麼?什麼時間試採成功的?附官方最新消息
    可燃冰指的是天然氣水合物,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近日,自然資源部日前宣布可燃冰試採成功。那可燃冰試採成功意味著什麼?什麼時間試採成功的呢?一、可燃冰試採成功意味著什麼?
  • 全球首次!中國在海域連續穩定試開採可燃冰成功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成功!據央視新聞今天(18日)援引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消息,這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今日中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發去賀電。
  • 科學自信|人類可燃冰在中國試採點火成功,中國科技創新機遇迎來...
    中國可燃冰試採成功的意義,除找到石油的替代能源外,也協助找回了中國科研自信力!大飛機著陸,航母下水,天舟上天,量子計算初試之後,今天再次迎來了中國人帶給人類的大禮--人類新型化學能可燃冰可持續工業開採工藝。面對這樣的成功,至少中國可以不用再擔心,五十或一百年地球石油燒完後,人類只有吃生米了。
  • 綜述:中國可燃冰試採成功是漫長旅程第一步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綜述:中國可燃冰試採成功是漫長旅程第一步新華社記者本月18日,中國宣布對南海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穩定產氣,這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試採,引發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和積極評價。
  • 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 能源格局或可生巨變
    5月18日,中國首次實現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這一凝結中國理論、中國技術和中國裝備的突出成就,向世界宣告著中國人民勇攀科技頂峰的昂然自信。這一在能源勘查開發領域實現由「跟跑」到「領跑」的成功突破,展現出我國在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方面的篤定決心。
  • 成功開採可燃冰!中國將要改寫全球能源格局
    18日下午,一則消息引燃網絡:  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18日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可燃冰試採成功,中國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實現歷史性突破。  據媒體報導,早在2013年時,日本就曾經嘗試開採可燃冰。當時雖然日本成功開採產氣,但6天之後,由於泥沙堵住了鑽井通道,試採被迫停止,最終他們在6天的時間裡從可燃冰中提取了12萬方的天然氣。  而此次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18日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累計產氣超日本此前創下的12萬立方米的記錄。
  • 我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千億噸石油級別寶藏打開
    5月18日10時,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的「藍鯨一號」鑽井平臺上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成功。中國科技工作者正式開啟了通往資源儲存量高達相當於千億噸石油的「可燃冰時代」大門。
  • 中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商業開發還需15到20年
    我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商業開發還需15到20年時間   5月18日10時,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的「藍鯨一號」鑽井平臺上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