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商業開發還需15到20年

2020-11-25 人民網財經頻道

  我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商業開發還需15到20年時間

  5月18日10時,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的「藍鯨一號」鑽井平臺上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成功。中國科技工作者正式開啟了通往資源儲存量高達相當於千億噸石油的「可燃冰時代」大門。這是中國能源開發的一次歷史性突破,對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千億噸石油級別的寶藏

  天然氣水合物是由水和天然氣在高壓、低溫情況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因此又稱為可燃冰,意為可以燃燒的冰。

  可燃冰燃燒值高,而且清潔。試採現場指揮部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調查局「李四光學者」盧海龍說,因為壓縮程度高,一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後可釋放出約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氣。每立方米的可燃冰天然氣燃燒產生的能量是等量常規天然氣的1.43倍,明顯高於煤炭、石油,燃燒汙染卻又比煤、石油小,更加的清潔環保。

  可燃冰資源儲量豐富,其廣泛分布於全球大洋海域,甲烷含量是天然氣資源量的60倍,估算其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探明傳統化石燃料碳總量的兩倍。

  據試採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葉建良介紹,可燃冰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是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南海海域是我國可燃冰最主要的分布區,全國可燃冰資源儲存量相當於1000億噸石油,其中有800億噸在南海。試採現場指揮部地質組組長陸敬安說,勘探顯示,神狐海域有11個礦體、面積128平方公裡,資源儲存量相當於1.5億噸石油儲量。

  「成功試採意味著這些儲量都有望轉化成可利用的寶貴能源,也就意味著中國打開了一個儲存量為千億噸石油級別的寶藏。」陸敬安說。

  盧海龍說,按照當前我國使用量粗略估算,可燃冰可供我國使用一百年以上。而且目前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超過60%,可燃冰對我國能源安全及經濟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

  試採成功的背後,是我國海洋地質工作者在天然氣開發上的奮起直追。

  和國際上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勘探、研究可燃冰相比,我國的可燃冰研究起步要晚到1998年,但中國科技工作者只用了19年就完成了從空白到趕超的全過程。

  「中國方案」具有多重深遠影響

  試採成功將改變我們國家的能源結構,扭轉多煤少氣的局面,同時在能源勘查開發領域也邁出了從「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一步。

  葉建良說,從全球各國對可燃冰的開發歷程看,美國、加拿大進行過陸上試採,但效果不佳。日本兩次試採都已失敗,也就是說,對可燃冰的試採,全球範圍內沒有成熟經驗可用。

  「我們在能源領域或者礦業領域,從油氣到頁巖氣,包括煤炭的開採,都是跟著國外技術跑。這次的試採成功,至少短期內實現了領跑。」葉建良說。

  可燃冰開採之難,被形容為「在豆腐上打鐵、用金剛鑽繡花」。

  「可燃冰雖然儲量大、分布廣,但形成年代要比石油、天然氣晚得多,覆蓋的海底地層普遍是砂質,現有的海底鑽井設備開採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大量砂石湧進管道,造成開採失敗。」盧海龍說。

  日本的兩次試採,儘管選擇了相對條件較好的粗砂型儲層可燃冰進行開採,但兩次都因管道進砂而中止。

  而神狐海域的可燃冰開採又屬於難中之難。陸敬安說,神狐海域可燃冰一是儲層淺,地層承載力有限,要保證井柱穩定,又不能破壞儲層,工程措施選擇小,施工難度大。二是砂子細,含泥量大,導致滲透率低、產量下降。

  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攻堅克難獲得成功,依賴於「中國理論」的創新。試採現場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邱海峻介紹說,在多年勘探和陸地研究的基礎上,我國在全球率先建立了可燃冰「兩期三型」成礦理論,指導圈定了找礦有利區,精準鎖定了試開採目標;創立可燃冰「三相控制」開採理論,應用於試開採模擬和實施方案制定,確保了試採過程安全可控。

  此次試採成功形成的技術方案,在中國乃至全球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這對全球能源變革產生深遠影響。同時,還將有助於「一帶一路」倡議的能源合作與發展。

  盧海龍說,在國際上一些專家眼裡,可燃冰將徹底改變現存的世界能源市場,甚至可能改變現在的地緣政治模式。可燃冰資源有97%分布於海洋,90%屬於泥質粉砂儲層,而這也是神狐海域可燃冰的儲層類型。

  「這意味著,我們的技術總結完善後,將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可燃冰開採提供幫助,為世界各國提供借鑑,這次試採的『中國方案』擁有無限廣闊的應用前景。」盧海龍說。

  而在可燃冰帶來的世界能源變革中,如果中國能夠繼續保持「領跑」的態勢,那我國將擁有「先人一步」的優勢,能在未來能源格局中搶佔住戰略制高點。

  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還將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極,有助於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葉建良認為,可燃冰不僅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而且上千億噸石油級別的可燃冰商業性開發,將產生巨量的經濟效益,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原動力。

  中國科學家認為,全球能源中的「中國方案」將有助於「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低滲粉砂質儲層水合物礦藏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廣泛分布,很多國家對可燃冰有強烈需求。我們現在掌握了這一技術,將來可以進行技術輸出,有利於解決『一帶一路』沿線的資源、能源問題,推動『一帶一路』沿線的經濟發展和融合。」邱海峻說。

  何時能用上可燃冰

  20世紀80年代初起,世界各主要資源國都將可燃冰開發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在近些年全球新一輪的可燃冰勘查開採熱潮中,美、日、印、德等國紛紛將可燃冰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納入其國家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並編制了詳細的發展路線圖。

  目前,全球可燃冰研發活躍的國家主要有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和印度等國。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也制定了試採計劃。日本於2013年和今年在同一海域進行了兩次試採,均因出砂問題失敗。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李乃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以中國這次重大突破為標誌,可燃冰開採已經達到了「技術上可行」階段,但在實現「經濟上可行」,即民用化、商業化的徵程中還有一些障礙需要克服。主要是如何進一步降低開採和運輸成本、降低對礦藏周邊環境影響等。

  李乃勝認為,在未來可燃冰開發過程中,要進一步確立可燃冰資源在我國能源戰略中的地位,優先編制可燃冰開發中長期規劃;汲取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瞄準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健全開採的技術標準和技術體系,增強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

  同時,要對可燃冰開採可能誘發的氣候、地質及生物影響進行深入研究,提出應對方案;深化基礎研究,摸清成礦原理,建立符合我國國土實際的理論模型,提升我國相關研究的國際地位。

  未來可燃冰開發道路依舊漫長,根據盧海龍等人的判斷,我國可燃冰要達到商業性開發的水平,還需要15年到20年的時間,也就是在2030年以後才行。當前的重點在於,擁有保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和基礎數據研究,而這兩者目前都需進一步加強。(記者 吳濤 王攀 張旭東)

(責編:喬雪峰、夏曉倫)

相關焦點

  • 我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千億噸石油級別寶藏打開
    盧海龍說,按照當前我國使用量粗略估算,可燃冰可供我國使用一百年以上。而且目前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超過60%,可燃冰對我國能源安全及經濟發展也有著重要意義。  試採成功的背後,是我國海洋地質工作者在天然氣開發上的奮起直追。
  • 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 2030年前商業開發
    原標題:我國計劃2030年前進行可燃冰商業開發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5月18日)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其實,可燃冰並非都像冰塊一樣。在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天然氣水合物其實都和泥沙混在一起。
  • 可燃冰資源引多國關注 為石油天然氣替代品
    這裡的凍土層較薄,只有80—120米,也為將來從事科研和開發帶來極大便利,中國開發可燃冰有望在這裡取得突破。上述情況表明,查清深藏海底或陸域深處的可燃冰儲量絕非易事,進行商業開採更加艱難。自19世紀30年代以來,一些學者和國家一直在研究可燃冰開發問題。但是,迄今仍處於科學勘探和試開採階段。有專家估計,開發海底和陸域可燃冰資源,將分別在30年和15年之後才能大規模展開。
  • 可燃冰試採成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5月19日,在可燃冰試採成功的利好下,相關概念股集體走高,中海油服、海默科技、博邁科、石化機械、惠博普、潛能恆信等漲停,海油工程、傑瑞股份、中集集團等個股也均大幅上漲。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指出,可燃冰技術在2030年以前形成商業開發有一定可能性,遠期看,商業化的成本有望降低。
  • 重大突破,南海可燃冰第二次商業試採成功,中國再創世界紀錄
    世界各主要能源消費國對可燃冰的產業化開發給予高度重視。——開採難度不是易事但可燃冰的開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燃冰的開採難度是比較高的,這主要是因為可燃冰是在低溫高壓的情況下形成的,開採的時候它的形態會非常容易發生改變,有可能還沒有開採到可燃冰,它就已經先變成氣態了。
  • 可燃冰已試採6周!可燃冰真的是冰嗎?
    可燃冰已試採6周!可燃冰真的是冰嗎? 前不久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中國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了成功,這也意味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連續穩定開採可燃冰產氣的國家。
  • 綜述:中國可燃冰試採成功是漫長旅程第一步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綜述:中國可燃冰試採成功是漫長旅程第一步新華社記者本月18日,中國宣布對南海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穩定產氣,這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英國廣播公司在報導中強調了可燃冰開發的重要意義,認為可燃冰具有潛力成為一種「革命性」的能源資源,將對滿足未來能源需求發揮重要作用,並且很可能會成為全球最後一種主要的碳基燃料資源。墨西哥經濟研究和教育中心能源問題專家胡安·卡洛斯·莫雷諾-布裡德認為,中國對可燃冰試採成功是在能源領域邁出的重大一步。他說,這一突破顯示出中國在科技進步領域的巨大投入。
  • 中國首次成功試採海域可燃冰
    可燃冰開採甲烷含量最高達99.5%據國土資源部介紹,這次試採成功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採,為實現天然氣水合物商業性開發利用提供了技術儲備,積累了寶貴經驗,打破了我國在能源勘查開發領域長期跟跑的局面。
  • 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 可滿足兩百年能源需求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金髮:我們開始就瞄準了資源潛力巨大,具有廣泛利用前景的這一個類型。雖然難度很大,但是我們開發成功之後,它的廣泛利用更具意義。  下一步,試開採團隊將繼續在附近海域再進行二至三個不同礦區和類別的試開採工作。
  • 可燃冰將改變能源結構!中國海洋礦產資源分布、深海開採最新情況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採「冰」——5月18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也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比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實現試採。「海洋是人類巨大的資源寶庫,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
  • 南海可燃冰開發提速 海南成能源大省指日可待
    海口晚報網6月6日訊  國家發改委近期出臺的一份報告明確,在未來10年,中國將投入8億元用於南海可燃冰勘探研究,預計2010年—2015年進行試開採。  中國南海研究院專家分析認為,這表明我國南海可燃冰勘探開發開始進入快車道。
  • 中國加緊新能源「可燃冰」資源的調查工作
    新華網西寧8月26日電(記者呂雪莉)為期11年的「祁連山盆地重點凍土區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項目正在展開,此項目將評價中國祁連山地區可燃冰的資源潛力,同時開展理論研究、技術研發和開發利用試驗,形成資源調查
  • 可燃冰真的是冰嗎?能源新寵其實不神秘
    據世界能源會議統計,世界已探明可採煤炭儲量共計15980億噸,預計還可開採150年。探明可採石油儲量共計1211億噸,預計還可開採30~40年。探明可採天然氣儲量共計119萬億立方米,預計還可開採60年。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新能源的話,再過50-100年,地球上可用的化石燃料能源就將消耗殆盡。
  • 可燃冰的發現開採史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常規油氣資源供需矛盾越來越大,地質人開始關注到國際上可燃冰有關報導和研究成果。1999年,國家設立天然氣水合物調查研究專項,我國可燃冰研究步入加速發展階段。
  • 科學史上365天——可燃冰的開發
    到了20世紀30年代,人們在天然氣輸氣管道中發現了一種奇異的冰狀物,一開始,這種冰狀物讓天然氣公司很頭疼,在為天然氣脫水時,他們不得不特意增加一些技術設施,去除這些冰狀物,以免阻塞輸氣管道。然而正是這種叫天然氣公司討厭的冰狀物卻可以在海底長存,直到20世紀60年代人們才認識到,這種物質就是一種水合物,它是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下形成的。
  • 我國可燃冰試採創兩項世界紀錄
    據介紹,實現可燃冰產業化,大致可分為理論研究與模擬試驗、探索性試採、試驗性試採、生產性試採、商業開採5個階段。第二輪試採成功實現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階段性跨越,邁出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進程中極其關鍵的一步。
  • 什麼是可燃冰?中國有多少?
    這種冰因為富含大量的天然氣,遇火即燃,所以被稱為可燃冰。可燃冰的形成可燃冰的形成對環境要求很高,需要溫度和壓力達到一定的地步才能凝聚而成,形成的主要條件是高壓,低溫,氣源。在0-10℃時,有機物經過生物轉化形成的氣體,在高壓的環境中與水形成可燃冰。當溫度超過20℃時即會分解,在壓力越高的地方可燃冰的結構就越穩定。
  • 蛟龍號背後資本邏輯:開發可燃冰 民間資本進入
    為中國繪製一份深海藏寶圖  在全球陸地資源愈發緊張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把目光投向海洋,被譽為21世紀最具商業開發前景的戰略資源——「可燃冰」進入了人們的視線。以可燃冰為出發點,深海寶藏正慢慢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 「偷梁換柱」開發海底可燃冰
    3月底,美國科考船「馬庫斯·郎賽特」號來到臺灣,據稱是協助臺灣勘探海底「可燃冰」資源的。  什麼是可燃冰?它的儲藏量如何?美國人在開採可燃冰方面有什麼突破?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3月26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宣布在利用可燃冰的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將率先用於開採阿拉斯加附近海域的可燃冰資源。
  • 可燃冰利用還得等多久?
    陸地約有27%的面積是形成可燃冰的潛在地區,而海洋中約有90%的面積也是潛在區域。迄今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陸地層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儲量已相當於全球傳統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油頁巖等)儲量的兩倍以上,其中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因為儲量大、清潔環保,可燃冰被譽為潛藏的「新能源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