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可燃冰開發提速 海南成能源大省指日可待

2020-12-02 搜狐網

  海口晚報網6月6日訊

  國家發改委近期出臺的一份報告明確,在未來10年,中國將投入8億元用於南海可燃冰勘探研究,預計2010年—2015年進行試開採。

  中國南海研究院專家分析認為,這表明我國南海可燃冰勘探開發開始進入快車道。

  南海可燃冰估計儲量700億噸,開發有利促進海南經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8月21日公布了名為《中國石油替代能源發展概述》的研究報告,報告稱,目前已在中國海域內發現大量可燃冰儲量,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儲量估計相當於中國陸上石油總量的50%左右,在未來10年,中國將投入8億元進行勘探研究,預計2010—2015年進行試開採。

  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博士。吳士存博士介紹說,世界其他國家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開始可燃冰的利用和開採技術研究,而我國直到1990年才開始,與國外相比至少差了20年,目前,在可燃冰開採研究上,我國已經開始發力追趕。

  據吳士存透露,我國有望在2008年前後摸清南海可燃冰資源的家底,2015年進行可燃冰試開採。

  據發改委報告稱,目前,中國海域內發現大量可燃冰儲量。而據吳士存博士估計,從目前地質構造條件看,南海可燃冰儲量大約在700億噸左右。

  吳士存對南海可燃冰勘探前景表示樂觀,他相信未來可燃冰的開發利用對海南經濟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目前南海可燃冰勘探研究主要由國家統一安排。發改委報告認為,南海可燃冰商業開採還需要15~20年的時間,上下遊產業鏈還無法預估。

  1立方米可燃冰相當於170立方米天然氣,但開採利用難度大成本高

  據統計,1立方米可燃冰可釋放出相當於170立方米的天然氣,能源密度是普通天然氣的2-5倍。但是,在實際開採過程中還面臨著不少難題。

  吳士存博士告訴記者,由於可燃冰生成環境複雜、特殊,因此開採難度大。它是甲烷與水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生成並存在的,若環境發生變化,可燃冰就會迅速分解、揮發,易造成井噴,還可能引發海底滑坡,甚至海嘯。另外,它可能造成全球氣候變暖,因為甲烷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比二氧化碳更嚴重。同時,目前可燃冰的開採成本高達200美元/立方米,折合成天然氣要1美元/立方米,而目前國內天然氣造價僅在1元/立方米,這是勘測、開採可燃冰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海南成為能源大省指日可待

  吳士存博士具有典型的學者氣質:儒雅、謙和、充滿智慧。作為我國研究南海問題最權威的專家之一,他對南海能源現狀瞭然於胸。

  吳士存博士認為,在我國的能源消費構成上,煤炭佔70%,石油佔20%,天然氣佔3-5%,其中煤炭消費比重的過大帶來了環境破壞和溫室效應等不利後果。此外,隨著經濟發展,能源消耗加劇,我國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僅2005年我國進口原油和成品油超過1億噸,2010年石油進口預計為1.5億噸。

  南海是西太平洋的邊緣海,面積遼闊,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據有關機構和石油專家估計,僅南沙海域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量可達300多億噸油當量,南海在我國未來能源格局中的地位顯而易見。此外,我國南海海底蘊藏著巨大的被稱為「21世紀新能源」的可燃冰帶,其資源總量估計相當於我國陸地煤炭、石油、天然氣總儲量的一半。

  「海南成為我國能源大省指日可待。」吳士存認為,南海豐富的油氣和可燃冰資源,對我國未來能源供應越來越重要,「海南省地處南海,受權管轄南海,海南將成為我國未來能源供應的重要接替區。」

  「特別是在可燃冰開發利用上將發揮重要作用。」吳士存說,「不久的將來,海南將成為我國南海石油、天然氣和可燃冰等能源開發的基地。」

  相關資料

  什麼叫可燃冰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在海底的低溫和壓力下,甲烷被包進水分子中,形成一種冰冷的白色透明結晶,稱為「甲烷水合物」,由於它外表看上去像冰,但又具易燃特性,能像蠟燭一樣燃燒,故又稱為「可燃冰」。

  目前,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東、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邊緣,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凍土層內。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氣,成為21世紀的新能源。

  可燃冰對人類社會的作用

  海底可燃冰分布的範圍約佔海洋總面積的10%,相當於4000萬平方公裡,是迄今為止海底最具價值的礦產資源。

  據計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170立方米的天然氣,且燃燒時不會產生殘餘物,清潔衛生,使用方便,能減少環境汙染,因此,科學家們一致認為:可燃冰可能成為人類新的後續能源,幫助人類擺脫日益臨近的能源危機。

  目前,國際間公認全球的可燃冰總能量,是地球上所有煤、石油和天然氣總和的2至3倍。我國南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帶,能源總量估計相當於中國石油總量的一半。

  吳士存簡歷

  吳士存,生於1957年,198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研究員,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訪問學者,美國政府「美國外交政策溯源」專題訪問學者,美國亞太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現任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

  (來源:南國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又一新能源有望被開發!
    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 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又一新能源有望被開發! 2017-05-30 13:21:07 來源:中國檢測網 閱讀: 次   前段時間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引起全球關注。
  • 中國首次可燃冰試採成功 有望改變能源格局
    「頁巖氣革命」改變全球能源格局之後,中國在另一項能源資源開發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科學家估算其資源量相當於全球已探明傳統化石燃料碳總量的兩倍,可滿足人類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未來替代石油、煤等傳統能源的首選。而中國是可燃冰資源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整個南海的可燃冰地質資源量約為700億噸油當量。此次試採是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導,並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以及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集集團的全力配合。
  • 新知|我國已在南海試採:未來能源之星,可燃冰何時「可燃」
    交匯點訊 在遙遠的中國南海,不久前剛剛誕生了兩項新的世界紀錄——我國設計研發的「藍鯨2號」半潛式鑽井平臺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而此次被試採的主角,正是被人類寄予厚望的神秘物質可燃冰。作為未來能源之星,它何時能走進尋常百姓家?
  • 南海一場大火後,緩解我國能源問題,科學家在南海發現大量可燃冰
    能源物質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如果能源不足,那麼很多工作都無法正常開展。當然大家也都知道,其實現在世界上的大部分國家,早就開始進行了能源替代物的尋找和研發工作。這對於中國來說也是一樣的。我國科學家在南海的深處發現了新的可替代清潔能源
  • 中國石油正式進入可燃冰開發領域,2030年左右將實現商業化開採!
    「藍鯨1號」在南海成功試採可燃冰,標誌中石油在該領域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為中石油正式進入可燃冰開發鋪平了道路。但此次進駐可燃冰開發領域對中石油的意義並不僅限於此。提前布局,主導未來世界天然氣格局近年來,隨著環保要求的逐步提高和天然氣開採成本的下降,天然氣取代石油成為第一大能源幾乎已成必然。因此,在21世界的前15個年頭,各大石油巨頭紛紛擴大自己的天然氣業務,以在未來的世界清潔能源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 中國首個深水自營大氣田開發啟動 盤點那些在南海找到的新能源
    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12日對外宣布,中國首個深水自營大氣田——陵水17-2氣田正式進入實質性開發建設階段,建成投產後將供氣給香港、廣東及海南地區。  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讓我們把目光再次聚焦到南海。回顧往昔,南海不斷給中國新能源的發現、開採和利用帶來驚喜!去年5月18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成功——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
  • 中國可燃冰創下兩大世界紀錄,取得重要突破,開採技術全球僅有
    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核能的使用以及將探索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海洋都是能源領域求變的過程。一直以來人類都在探索化石能源的替代方案,一是源於化石能源的枯竭問題,二是化石能源利用對環境的汙染,而隨著能源結構的改變,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也逐漸上升,在海洋勘探中人們發現了更廣闊的能源資源儲備,除了天然氣外,可燃冰也是海底孕育的寶貴能源資源。
  • 中國南海可燃冰試採成功,可燃冰究竟是什麼?
    【每日科技網】  可燃冰,又名天然氣水合物,被稱為能滿足人類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後替代石油、煤等傳統能源。1立方米可燃冰可釋放出160-180立方米的天然氣,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而且燃燒後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  據了解,全球天然氣水合物的儲量是現有天然氣、石油儲量的兩倍,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美國、日本等國均已經在各自海域發現並開採出天然氣水合物,中國海南開採出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樣品,從而成為繼美國、日本、印度之後第4個通過研發計劃採到水合物實物樣品的國家。
  • 能源安全的發展重點—可燃冰的發展前景分析
    儘管可燃冰清潔、高能、儲量大等優點為我國能源安全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但可燃冰在給人類帶來新的能源前景的同時,對人類生存環境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天然氣水合物中的甲烷,其溫室效應為co2的20倍,溫室效應造成的異常氣候和海面上升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 媒體稱南海資源豐富 堪稱第二個「波斯灣」
    陸地面積約3.4萬平方公裡的海南,是個坐擁200萬平方公裡藍色國土的海洋大省。這個最年輕的省份,在我國加快南海油氣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戰略地位日趨凸顯。  「應當加快推進南海油氣資源開發服務保障基地建設,使南海資源開發成為海南新的經濟增長極。」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認為。
  • 共同開發利用海南地熱資源!海墾集團與中國南海能源集團等企業舉行...
    原標題:共同開發利用海南地熱資源!海墾集團與中國南海能源集團等企業舉行座談 座談會現場 地熱能以其清潔、高效、可再生優勢,在未來清潔能源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有望成為能源結構轉型的新方向
  • 可燃冰試採成功 對中國能源安全保障意味著什麼?
    北京習風堂微信號:bjxft2015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採「冰」——5月18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是「中國理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所凝結而成的突出成就。
  • 中國南海存在豐富的「可燃冰」資源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權威專家今天透過此間媒體披露,中國南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帶,能源總量估計相當於全國石油總量的一半。  據中科院廣州能源所海洋能專家樊栓獅研究員介紹,「可燃冰」是天然氣(甲烷類)被包進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溫與壓力下形成的透明結晶。美國和日本最早在各自海域發現了它,中國近年才開始對其進行研究。  與石油、天然氣相比,「可燃冰」的優點更為突出。
  • 重大突破,南海可燃冰第二次商業試採成功,中國再創世界紀錄
    ——可燃冰具有重大資源戰略意義可燃冰它可不是咱們普通意義上的由水凍成的冰,它是一種天然氣水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且高能量高密度、汙染小、儲量大等特點,僅1立方米可燃冰就可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因其所蘊含的巨大價值被各國視為未來石油、天然氣的戰略性替代能源。
  • 中國南海試採可燃冰成功 開發利用是世界性難題?
    2017年5月22日訊,可燃冰!可燃冰!這些天,幾個大國相繼發出了有關可燃冰的消息。中國18日宣布在南海試採可燃冰成功。此前,美國於12日宣布正在墨西哥灣開展可燃冰鑽探研究,日本也於4日宣布從近海可燃冰中提取出了甲烷。
  • 可燃冰試採成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分子,具有能量密度高、佔用體積小的特點,在同等條件下,可燃冰燃燒產生的能量比煤、天然氣、石油要多出數10倍,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比原油和煤低兩個數量級,而且燃燒後不產生任何殘渣和廢氣,避免了汙染問題,是世界公認的清潔能源。    同時,可燃冰資源量大。
  • 成功開採可燃冰!中國將要改寫全球能源格局
    新聞越短,事情越大!  18日下午,一則消息引燃網絡:  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18日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可燃冰試採成功,中國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實現歷史性突破。
  • 新能源:可燃冰 點燃能源供給的新希望
    新能源:可燃冰 點燃能源供給的新希望 來源:招商證券研發中心 發布時間:2013年03月15日 14:32 作者:蔡宇濱;劉榮 投資評級:看好 投資評級變動:維持
  • 可燃冰真的是冰嗎?能源新寵其實不神秘
    前不久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中國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了成功,這也意味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連續穩定開採可燃冰產氣的國家。這對於崛起中的中國來說無疑是打了一針強心劑,網友們紛紛在網絡上留言表示,厲害了我的國!藍鯨1號開採平臺正在開採可燃冰可燃冰實現穩定開採的意義有多大?
  • 中國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 2030年前商業開發
    原標題:我國計劃2030年前進行可燃冰商業開發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今天(5月18日)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成功,這也標誌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了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氣的國家。  其實,可燃冰並非都像冰塊一樣。在地球上,絕大多數的天然氣水合物其實都和泥沙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