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12日訊(浙江在線編輯 洪慧敏)大海深處有瑰寶!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12日對外宣布,中國首個深水自營大氣田——陵水17-2氣田正式進入實質性開發建設階段,建成投產後將供氣給香港、廣東及海南地區。
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讓我們把目光再次聚焦到南海。回顧往昔,南海不斷給中國新能源的發現、開採和利用帶來驚喜!去年5月18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成功——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由此,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實現穩定開採可燃冰這種超級能源的國家;去年9月下旬,我國科學家又首次在南海發現裸露的可燃冰……
數據顯示,南海油氣資源極其豐富,擁有中國油氣資源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蘊藏在深海。
南海貢獻A
中國首個深水自營大氣田開發啟動,建成為香港供氣
記者從中國海油方面了解到,該項目建成後每年約可生產30億至35億立方米天然氣。投產後將依照與香港下遊用戶籤署的合同內容,最終確定供氣份額。
經介紹,陵水17-2氣田將採取「深水半潛平臺+水下生產系統+幹氣接入崖城管網」的開發模式。建成投產後,氣田產出的凝析油將進入平臺儲存,通過油輪外輸;天然氣則通過外輸海管接入崖城海底管線,通過香港終端、高欄終端及南山終端分別向香港、廣東及海南地區用戶供氣。
業內專家認為,陵水17-2氣田此次進入實質性開發建設階段,表明中國已成功掌握適應南海深水複雜海域的半潛式生產平臺設計、建造和安裝技術,這將有力推動中國南海深水油氣資源開發,對南海大氣區建設、保障能源安全產生積極效應。
據香港交易所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海油於2001年2月在香港上市,是一家主要從事油氣勘探、生產及貿易業務的香港投資控股公司。該公司主要在中國、加拿大、英國、奈及利亞、印度尼西亞及巴西等市場開展業務。
中國海油董事長楊華表示,南海大氣區建成後,將進一步滿足中國華南地區的工業和民生用氣,加大天然氣清潔能源供給力度,對改善中國生態環境、優化能源結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南海貢獻B
我國全球首次試開採可燃冰成功
圖為燃燒的可燃冰。
可燃冰,是我們從南海深處開採到的另一種新能源。2017年5月18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由此,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實現穩定開採可燃冰這種超級能源的國家。
可燃冰的學名則叫「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甲烷,它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永久凍土中,是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結晶物質,燃燒後僅會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是一種高效清潔、儲量巨大的新能源。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的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現場距香港約285公裡,採氣點位於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0米的海床中。
科學家首次在中國南海海域發現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好消息不斷!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去年9月22日發布消息稱,在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關鍵區域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支持下,科學家首次在中國南海海域發現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這是由中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上搭載的「發現」號遙控無人潛水器所攜帶的中國自主研發的拉曼光譜探針發現的。
據了解,「科學」號共在中國南海海域發現兩個存在裸露天然氣水合物的站點,水深約1100米。
全面開採利用可燃冰時代的到來,對飽受霧霾困擾的我們來說,無疑是個大大的福音。據報導,2030-2050年,中國的可燃冰將進入商業生產階段。
(綜合中國新聞網、央視網、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