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號」能源站交付啟航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2021-01-18 中國網

中國網1月14日訊 今天,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對外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它的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對提升我國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支撐海洋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深海一號」能源站將在3艘大馬力拖輪的共同牽引下從黃海海域一路南下,於2月份抵達海南島東南陵水海域實施油氣生產設施的現場安裝,用於開發我國首個1500米深水自營大氣田——陵水17-2氣田。

記者了解到,「深海一號」能源站由上部組塊和船體兩部分組成,按照「30年不回塢檢修」的高質量設計標準建造,設計疲勞壽命達150年,可抵禦百年一遇的超強颱風。能源站搭載近200套關鍵油氣處理設備,同時在全球首創半潛平臺立柱儲油,最大儲油量近2萬立方米,實現了凝析油生產、存儲和外輸一體化功能,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技術優勢。

「『深海一號』能源站尺寸巨大,總重量超過5萬噸,最大投影面積相當於兩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總高度達120米,相當於40層樓高,最大排水量達11萬噸,相當於3艘中型航母。其船體工程焊縫總長度高達60萬米,可以環繞北京六環3圈;使用電纜長度超800公裡,可以環繞海南島一周。」據中國海油陵水17-2氣田開發項目總經理尤學剛介紹,該項目在建造階段實現3項世界級創新,運用13項國內首創技術,攻克10多項行業難題,是中國海洋工程建造領域的集大成之作。

該能源站建造質量標準高、施工技術難度大,又在施工關鍵期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項目團隊在質量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面臨巨大挑戰。中國海油項目團隊堅持「防疫和生產」兩手抓,科學組織、高效動員,及時採取封閉式管理策略,在作業高峰期安全組織超過4000人晝夜奮戰,使得項目工期縮短至21個月,為國際同等規模項目建造最短用時。

中國海油陵水17-2總包項目總工程師鍾文軍告訴記者, 「深海一號」能源站對塗裝質量和精度控制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組塊和船體連接點間距不得超過6毫米。通過成功實施合龍工程,我國半潛平臺船體總裝快速搭載和精度控制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多項深水施工技術突破1500米難關,全面掌握了中心管匯等10餘種水下關鍵裝備的自主製造技術,超大型深水裝備工程總包能力顯著提升。同時,該項目還引進了人員定位系統,無死角開展安全網格化管理,克服受限空間作業多、交叉作業多等難題,取得了1700萬工時無事故的驕人成績。

「深海一號」能源站將在陵水海域進行為期4個多月的油氣生產設施安裝和調試工作,預計今年6月具備投產條件。陵水17-2氣田投產後將依託海上天然氣管網大動脈每年為粵港瓊等地供應30億立方米深海天然氣,可以滿足大灣區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氣需求。

中國海油黨組書記、董事長汪東進在啟航儀式上表示,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中國海油克服重重困難,圓滿完成陵水17-2項目多個關鍵任務,實現了中國南海深水油氣開發新突破,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海油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擔當。


引申閱讀:

「深海一號」能源站的3項世界級創新

1.世界首創立柱儲油。「深海一號」能源站共設置4個凝析油艙(單艙容積5000方),分別位於船體4個立柱內;

2.世界最大跨度半潛平臺桁架式組塊技術。「深海一號」能源站採用桁架式結構設計,其最大兩個支撐軸跨距達49.5米;

3.世界首次在陸地上採用船塢內溼式半坐墩大合攏技術。


「深海一號」能源站的13項國內首創技術

1.國內首座1500米級水深半潛平臺的整體方案設計技術;

2.國內首次1500米級水深聚酯纜錨泊系統的設計與安裝技

術;

3.國內首次30年不進塢維修的浮體結構疲勞的設計與檢測

技術;

4.國內首次1500米級水深油氣混水鋼製懸鏈線立管的設計、

鋪設與回接技術;

5.國內首次3萬噸級船體的滑道總裝搭載及精度控制技術;

6.國內首次3萬噸級船體的液壓滑靴橫向滑移裝船技術;

7.國內首次1500米級水深水下設施總體方案一體化的設計

技術;

8.國內首次1500米級水深水下混輸一體化的流動安全保障

技術;

9.國內首次1500米級水深犧牲陽極的設計與製造技術;

10.國內首次1500米級水深18″大口徑無縫海底管道的設計與製造技術;

11.國內首次1500米級水深大型水下結構物的集成製造技術;

12.國內首次1500米級水深聚酯纜的設計與製造技術;

13.國內首次1500米級水深鋼製懸鏈線立管的設計與製造技術。

相關焦點

  • 我國自主研發「深海一號」能源站交付啟航
    摘要 【我國自主研發「深海一號」能源站交付啟航】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14日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用於開發我國首個1500米深水自營大氣田——陵水17-2氣田。
  • 「深海一號」能源站昨交付啟航 將用於陵水17-2氣田開發
    ——「深海一號」能源站14日已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目的地直指海南。  據悉,「深海一號」能源站將在3艘大馬力拖輪的共同牽引下從黃海海域一路南下,預計於今年2月份抵達海南島東南陵水海域實施油氣生產設施的現場安裝,用於開發我國首個1500米深水自營大氣田——陵水17-2氣田。  它的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對提升我國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支撐海洋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 「深海一號」能源站交付啟航 最大儲油量近2萬立方米
    人民日報北京1月14日電(記者冉永平)記者14日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它的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對提升我國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支撐海洋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 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交付...
    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再添深水重器 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交付啟航1月14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對外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它的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
  • 連線「深海一號」能源站:瑞雪送出徵!
    連線「深海一號」能源站:瑞雪送出徵!奮進新徵程 奮鬥正當時 記者新春走一線見聞兩天前, 用於建設陵水17-2氣田的「深海一號」能源站順利交付啟航1月13日,夜色中,「深海一號」能源站靜矗港口等待啟航。
  • 排水量堪比3艘中型航母 「深海一號」啟航
    南方日報訊 (記者/劉倩)1月14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這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
  • 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交付啟航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杜燕飛)記者今日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獲悉,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
  • 120米高、最大排水量11萬噸,海洋油氣開發深水重器來了
    30秒認識「深海一號」 視頻來源:中國海油集團(00:34)我國海洋石油工業再添深水重器。1月14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對外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其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對提升我國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支撐海洋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 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在沿海各地開展「守護美麗海岸線,我們共同行動」第四屆全國淨灘公益活動,旨在提升全民海洋生態保護意識,打造中國自主的海洋公益品牌。據了解,今年有來自全國沿海近30個城市、1萬餘名志願者參與到此次公益活動中,其中溫州、福州、深圳、青島四個主會場,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倡導社會公眾關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 外殼標本揭示海洋酸化影響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多年來,科學家已經知道海洋酸化(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導致pH值下降)給大多數海洋生物帶來了壞消息。酸性的海水會侵蝕從螃蟹到珊瑚等生物的碳酸鈣外殼和外骨骼。但大多數證據都來自持續不超過幾年的實驗室實驗。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無法研究海洋酸化的長期影響。
  • 稀土礦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全世界共探明稀土儲量5000萬噸,其中中國約佔30%,其餘主要產於美,俄,印度,南非等國。國內資源編輯儲量分布高度集中中國稀土礦產雖然在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等六大區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華北區的內蒙古白雲鄂博鐵-鈮、稀土礦區,其稀土儲量佔全國稀土總儲量的90%以上,是中國輕稀土主要生產基地。
  • 如何探究近海微塑料含量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綜合中國近海幾大海域情況,現在觀測到的表層海水中微塑料濃度並不是特別高,或者說比較低。」孫曉霞說。2016年,國家海洋部門在我國沿海水域監測海洋微塑料的分布狀況。監測結果表明,中國東部近海表層水體中微塑料的平均豐度約為每立方米0.29個。研究結果為何差異如此之大?談到數據差異巨大的原因,駱永明說:「主要是所用的採樣工具與方法學的差異導致的。」
  • 科學養灘,不信金沙喚不回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一項數據顯示,海灘養護修復工程的實施使得近海每平方公里海域創造的海洋經濟增加值達到1億元。當人們在廈門觀音山、會展中心,珠海情侶路的美麗灣、香爐灣等海灘休閒遊玩時,或許不會想到腳下的海灘是利用海灘養護修復技術建成、變美的。而為這些海灘提供「美容」修復技術的,就是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蔡鋒和他的海灘養護修復技術研究團隊。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
    為支持海南建設成為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基礎性、先行性作用,形成了一批海洋地質創新成果。近期,在系統調查與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編制完成相關地質圖集2套,新發現大型海砂礦區1處,評價優選南海油氣資源礦權區3塊,為支撐服務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海洋地質基礎支撐。2018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籤署加強海南省地質調查工作戰略合作協議。
  • 闊別十年 鯊魚家族回歸北京海洋館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
    同時鋸鰩、犁頭鰩等其他珍貴魚種也將展出,市民不僅能欣賞到海洋霸主的風採,還能看到數千尾魚兒群遊舞動的場面。新建成的鯊魚小鎮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及地域特色,由鯊魚館和漁港小鎮兩部分組成。新鯊魚館巨型池體部分高6.4米,長33米,水深5.1米,池底面積263平方米,蓄水總量達1400噸,比原鯊魚館更具規模。
  • 重磅丨「有三艘中型航母那麼大」,海洋油氣開發大國重器來了!
    1月14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對外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它的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對提升我國海洋資源開發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支撐海洋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遠洋科考船「大洋一號」廣州啟航開赴太平洋
    新華社廣州5月22日電(記者梁鋼華)在我國挺進大洋系列科考活動中屢立功勳的「大洋一號」遠洋科考船,22日上午在廣州長洲碼頭再次啟航開赴太平洋,進行為期250天的遠洋科考之旅。    中國大洋協會理事長、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告訴記者,這已是我國大洋考察的第20航次。
  • 乘風破浪,中國海洋事業新紀錄頻現
    「十三五」是落實建設海洋強國重大部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時期。深海潛水器是發展深海技術的引擎和集成平臺,也是開展深海科學研究、資源開發的重要支撐。2017年,科技部等三部門印發的《「十三五」海洋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到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開展潛水器譜系化工程。「此前已經投入使用的『深海勇士』號、『蛟龍』號,為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奠定了中國製造的基礎。
  • 系列海洋科考利器相繼誕生,助力我國海洋科考事業實現質的飛越
    近幾年,第七〇八研究所在海洋科考船研發設計領域又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包括全球首艘六纜高精度短道距地震電纜三維物探船「海洋地質八號」、全球最大靜音科考船「東方紅3」號、我國首艘專業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我國首艘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號」,我國首艘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考船「實驗6」號、我國在建噸位最大的綜合科考船「中山大學」號等相繼問世,這些科考利器均將助力我國的海洋科考事業蓬勃發展。
  • 看海洋一號C衛星的「神通廣大」
    自交付使用以來,海洋一號C衛星的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船舶自動識別系統全天候工作,紫外成像儀每天在陽照區工作,海岸帶成像儀每天境內白天工作2~3軌、境外陽照區工作30分鐘以內。  據統計,2年間,海洋一號C衛星海岸帶成像儀境外探測2395次、時長為14544分鐘,牡丹江站、陵水站、北京站3個海洋衛星地面接收站接收衛星數據2554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