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海洋館鯊魚小鎮亮相,闊別京城近10年的珍稀鯊魚回歸「故裡」。
2005年,為進行瀕危物種中華鱘的遷地保護,北京海洋館將鯊魚館改建成國寶中華鱘館,原來居住在鯊魚館中的鯊魚只好「搬家」。今年,北京海洋館再建鯊魚館,鯊魚家族回歸。窄頭雙髻鯊、沙虎鯊、高鰭鯊、豹紋鯊、黑鰭鯊、白鰭鯊等近10種珍稀鯊魚昨天亮相。同時鋸鰩、犁頭鰩等其他珍貴魚種也將展出,市民不僅能欣賞到海洋霸主的風採,還能看到數千尾魚兒群遊舞動的場面。
新建成的鯊魚小鎮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及地域特色,由鯊魚館和漁港小鎮兩部分組成。新鯊魚館巨型池體部分高6.4米,長33米,水深5.1米,池底面積263平方米,蓄水總量達1400噸,比原鯊魚館更具規模。不同於傳統的平面或隧道等展示形式,新鯊魚館池內採用國內首創全畫幅立體畫的形式,總面積達400餘平方米,堪稱國內最大。後區採用國際領先的設備設施,先進的水循環系統可通過不斷循環、過濾以及細菌的分解過程,達到自然的平衡狀態,既保證了池內水生物的安全,也不影響遊人觀賞。
據悉,國慶期間北京海洋館將增加表演場次,豐富表演內容,除參觀遊覽外,鯊魚小鎮還將舉行科技互動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