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灘行動,「海」好有你!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2021-01-19 中國網

9月19日是第35個國際海灘清潔日。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在沿海各地開展「守護美麗海岸線,我們共同行動」第四屆全國淨灘公益活動,旨在提升全民海洋生態保護意識,打造中國自主的海洋公益品牌。

據了解,今年有來自全國沿海近30個城市、1萬餘名志願者參與到此次公益活動中,其中溫州、福州、深圳、青島四個主會場,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倡導社會公眾關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溫州

溫州主會場通過海洋主題論壇、十大沙灘同步淨灘、「海洋之聲」青少年風採展示等活動,共同傳遞清潔海洋、保護海洋的重要意義。

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孫志輝為蒼南授予活動主場旗,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遠景,蒼南縣縣長張本鋒,溫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陳元武等參加了活動。

孫志輝表示,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自2017年,發起了「全國淨灘公益活動」,今年已經是第四屆。此項活動也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性的、有影響力的統一行動。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計劃以全國淨灘公益活動為契機,組織有條件的地方海洋公益組織開展「常態化」試點工作,逐步將淨灘活動打造成海洋公益品牌項目。

陳遠景從海洋強省的角度,描繪浙江海洋發展藍圖,加強陸源和海域汙染控制,加大海洋生態環保投入,充分發揮高校、企業、民間等主體力量,打造共同藍色家園。

張本鋒在海洋主題論壇致歡迎辭,並闡述海洋大縣蒼南「規範管理、人海共榮」的海洋發展思路。

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戴桂林教授以《向藍向海:碧海銀灘就是金山銀山》為題,闡述了如何促進「藍色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人類社會與海洋的和諧共存。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態與環境實驗室主任曾江寧以《清潔海岸——還生態自然》為題,從為什麼保護海灘、海灘的價值、威脅以及每個人可以做的事情入手,描繪了保護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重要價值。

溫州會場在黃金海岸沿線設立了10個淨灘點,多地聯動同步淨灘,共同向社會發出海洋宣言。據悉,溫州主會場由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和蒼南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活動當天還成立了壹陸捌海洋生態保護聯盟,覆蓋蒼南沿海的馬站、沿浦、霞關、赤溪、金鄉、炎亭、大漁七個鄉鎮。 (綠色浙江供文)

福州

福州主會場啟動儀式在福州長樂漳港海灘舉行。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呂濱、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劉獻祥、省政協人資環委副主任方啟來、呂孟靜等參加現場活動。

啟動儀式上,呂濱在致辭中強調了保護海洋生態資源對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意義,充分肯定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特別是廣大海洋保護志願者的積極行動與感人事跡。

呂孟靜表示,近年來,福建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體現到全省重大發展戰略和總體工作部署中。多方有效聯動,促進海洋垃圾治理的模式獲得了各界廣泛認可。

福建沿海各城市9個保護海岸先進團體等150名志願者參與現場活動。啟動儀式後,領導嘉賓與志願者們參觀了清潔海灘典型案例主題圖片展、科普宣傳展、海洋源頭垃圾有效控制案例展、海洋垃圾再生工業與工藝運用展等展覽。

據悉,此前,當地還開展了「守護美麗岸線 我們共同行動」主題詩歌短文與攝影繪畫作品徵集活動。

福州主會場活動由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主辦,自然資源部宣教中心、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等單位支持。(方垂弘)

據悉,此前,當地還開展了「守護美麗岸線 我們共同行動」主題詩歌短文與攝影繪畫作品徵集活動。

深圳

第四屆全國淨灘公益活動暨第十六屆深圳國際海洋清潔日啟動儀式在深圳大鵬舉行。深圳市副市長張勇、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潘新春與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楊軍共同鳴笛啟幕。

啟動儀式上,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大鵬管理局、大亞灣海事局、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大鵬大隊、深圳海警局大鵬工作站等部門聯合組成的海陸統籌海上聯合執法隊正式成立。各執法單位通過信息互通、聯合會商、聯合執法、聯合督辦常態化工作機制,推動落實海陸統籌綜合治理工作,合力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由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深圳市帆船帆板運動協會共同發起的中國首家民間環保帆船隊——「藍色守護帆船隊」也發起成立,倡導在航海運動過程中踐行海洋保護理念,積極清理海面上漂浮垃圾。同時,現場還開展了深圳海岸線攝影展、兒童海洋繪本展、海洋生物圖片展、海洋垃圾危害展及「山海築夢 美麗大鵬」全國攝影作品展等海洋科普活動。

當天,在西湧沙灘,淨灘志願者們沿著海岸線一路清理海灘垃圾,開啟保護海洋生態的淨灘行動。潛行科技的兩位志願者,用手機操作兩臺水下機器人,通過機械手和打撈網,清理水下垃圾。

本次活動由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新區管委會共同主辦。據悉,在深圳260.5公裡的海岸線上已設置26個淨灘點,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深圳全岸線淨灘公益活動,全面減少深圳市海岸線的海灘垃圾。(記者 祝桂峰) 

青島

隨著「5、4、3、2、1」倒計時,「第四屆全國淨灘公益行動暨能量偶像講述海洋之聲公益活動」在青島主會場正式開啟。現場宣讀了《愛海公益倡議書》,青島市青少年綠色聯盟等8家志願者團隊代表接受了「守護美麗岸線,我們共同行動」旗幟並共同宣誓保護海洋生態。

與往年不同,本屆青島主會場淨灘公益行動圍繞不同年齡段需求,打造集公益淨灘與主題演講、海洋科普、生態影展等於一體的「海洋嘉年華」活動。

在「走進深藍」海洋主題演講課中,一線海洋科研、海洋環保、野生動物保護專家,為現場近200位觀眾講述了最前沿的海洋保護理念。

主辦方聯合青島水族館、青島第三十九中學舉辦了海洋科普大篷車展。外形奇特的雙髻鯊、深海獵手灰鯖鯊、遊泳高手旗魚、珍貴的唐冠螺……當志願者們將數十種珍貴的海洋動物標本依次擺上展臺時,現場圍滿了好奇的孩子和家長。

「WE藍觀」海洋生態攝影公益圖片展,呈現了不同視角的海洋世界,不僅有千姿百態的浩瀚海洋、自由自在的海洋生物,還有碧海藍天下的點點帆影,更有人海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本屆淨灘公益行動採取化整為零的方式,多點分散進行。當天,志願者先後來到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城市陽臺附近海域、青島市嶗山區雕塑園附近海域撿拾塑料瓶、塑膠袋、漁網等,並依據青島市垃圾分類規定進行分類處理。志願者表示:「今年青島開始實行垃圾分類,海洋垃圾分類和撿拾一樣重要。」

本屆活動由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能量中國平臺主辦。青島主會場從2017年至今,已經連續4年組織開展淨灘公益行動,先後共有近4000人參與到活動中來,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與支持。(記者 王晶)

相關焦點

  • 如何探究近海微塑料含量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綜合中國近海幾大海域情況,現在觀測到的表層海水中微塑料濃度並不是特別高,或者說比較低。」孫曉霞說。2016年,國家海洋部門在我國沿海水域監測海洋微塑料的分布狀況。監測結果表明,中國東部近海表層水體中微塑料的平均豐度約為每立方米0.29個。研究結果為何差異如此之大?談到數據差異巨大的原因,駱永明說:「主要是所用的採樣工具與方法學的差異導致的。」
  • ...深海一號」能源站交付啟航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中國網1月14日訊 今天,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對外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它的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
  • 科學養灘,不信金沙喚不回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情侶路香爐灣沙灘修復建設項目先後獲得「廣東省最佳人居環境範例獎」和「中國最佳人居環境範例獎」。創新技術 把沙留住「海灘修復其實是一個科學問題。」蔡鋒告訴記者,在我國一些海濱浴場自發的小規模、臨時性人工補沙行為,之所以效果不好或失敗,原因在於缺少科學支撐。海灘是海洋動力作用的產物,過程複雜。
  • 稀土礦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已發現的稀土礦物有250種以上,其中具有工業價值的約50~60種,最重要的稀土礦物有氟碳鈰(鑭)礦、獨居石、磷釔礦、離子吸附型稀土礦、褐釔鈮礦等。稀土金屬的光澤介於銀和鐵之間。雜質含量對它們的性質影響很大,使之物理性質常有明顯差異。大多數稀土金屬具有順磁性;釓在0℃時比鐵具有更強的鐵磁性;鋱、鏑、鈥、鉺等在低溫下也呈現鐵磁性。純稀土金屬導電性好,雜質含量越高,導電性越差。
  • 保護海洋環境從我做起!威海400人參與「淨灘」公益行動
    9月8日上午,「守護美麗海岸線 我們共同行動」活動在威海市孫家疃小學舉行,孫家疃街道工作人員、華益社工工作人員、孫家疃小學師生們和部分社區居民、遊客近400人參加活動,會上成立了由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支持、華益社工組建的海洋環境保護志願服務隊,隨後大家前往葡萄灘清理近海垃圾,並進行分類處理。
  • 外殼標本揭示海洋酸化影響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並非所有人都認為150年前的浮遊生物標本是有研究潛力的寶藏。但這正是Lyndsey Fox在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發現一批有孔蟲時的想法。如今,這位金斯頓大學的微古生物學家和同事已經證明,英國皇家海軍挑戰者號1872年至1876年採集的有孔蟲樣本,對了解現代氣候變化有重要幫助:它們的外殼比現在有孔蟲的外殼厚76%,而現在有孔蟲的外殼正在變薄。多年來,科學家已經知道海洋酸化(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導致pH值下降)給大多數海洋生物帶來了壞消息。酸性的海水會侵蝕從螃蟹到珊瑚等生物的碳酸鈣外殼和外骨骼。
  • 植樹節廈門三百多名海洋保護志願者種植紅樹並淨灘
    3月12日,迎來了全國第三十九個植樹節,廈門三百六十多名濱海沙灘保護志願者們來到集美大橋下海灘,開始了本周的海洋主題親子科普、種植紅樹與淨灘行動。 廈門海洋保護志願者非常踴躍,由於本次活動報名人數太多,當天活動分為上午與下午兩場。上午九點,參加植樹與淨灘的寶寶跟父母們,早早來到海邊。
  • 海洋垃圾造「雪景」 臺灣大聲向海洋垃圾說不!
    在知名的西吉嶼礁岸外「藍洞」美景附近,廢棄的塑料瓶、泡沫等海洋垃圾也充斥海岸,白色汙染突兀扎眼。  這正是臺灣海洋環境汙染的部分事例。臺灣四面環海,本島海岸線長約1730公裡。根據臺灣荒野保護協會統計歷年淨灘(清潔海灘)成果,全島海岸線被180萬噸海洋垃圾包圍,平均每米海岸線分布0.7公斤。臺環保部門海岸淨灘認養系統今年4月剛上線,來自全臺登錄的淨灘垃圾已達43噸。
  • ...大鵬先行——大鵬新區多舉措保護海洋環境,加快構建海洋汙染...
    有海才有灣有灣才有大鵬大鵬新區得名於大鵬灣,是深圳地區最早有古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是深圳簡稱「鵬城」的由來。提起大鵬灣,深圳人腦海中就是一幅湛藍的海水,潔白的帆船,寧靜的港灣的優美畫卷。被評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線」之一的東西湧也位於大鵬新區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的大鵬灣區屬於,大鵬半島海域,新區陸域295平方公裡,海域305平方公裡,海岸線128.12公裡。美好的生態環境是大鵬灣的天賦,更是大自然的饋贈。大鵬新區人一直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著這片海灘、這灣碧水,因為他們清醒地認識到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好大鵬新區發展的道路。
  • ...大鵬新區多舉措保護海洋環境,加快構建海洋汙染防治新格局!
    有海才有灣有灣才有大鵬大鵬新區得名於大鵬灣,是深圳地區最早有古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是深圳簡稱「鵬城」的由來。提起大鵬灣,深圳人腦海中就是一幅湛藍的海水,潔白的帆船,寧靜的港灣的優美畫卷。被評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線」之一的東西湧也位於大鵬新區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的大鵬灣區屬於,大鵬半島海域,新區陸域295平方公裡,海域305平方公裡,海岸線128.12公裡。美好的生態環境是大鵬灣的天賦,更是大自然的饋贈。大鵬新區人一直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著這片海灘、這灣碧水,因為他們清醒地認識到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就是保護好大鵬新區發展的道路。
  • 臺灣積極應對海洋環境汙染嚴峻考驗
    參與淨灘的妙實法師表示,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淨灘是響應愛地球的實踐行動。蔡馥嚀說,海漂垃圾清了之後還是會再來,以後每年5月前後都會辦一次基隆嶼大淨灘,讓基隆嶼和周邊海域一直留存最美最健康的容顏。  臺灣四面環海,海洋環境保護尤為重要,地球日當天多地舉辦淨灘行動。雲嘉南濱海風景區邀集附近小學、環保協會等前往嘉義縣布袋鎮進行沙灘淨灘行動。參與活動的學童、社會人士等,清理出約3噸垃圾,另有500公斤左右的資源回收物。  桃園市政府在許厝港溼地及大園竹圍漁港舉行「春季淨灘淨海」活動,千名民眾清理岸際垃圾3400公斤、海洋垃圾630公斤,收集資源回收物600公斤。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
    為支持海南建設成為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基礎性、先行性作用,形成了一批海洋地質創新成果。近期,在系統調查與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編制完成相關地質圖集2套,新發現大型海砂礦區1處,評價優選南海油氣資源礦權區3塊,為支撐服務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海洋地質基礎支撐。2018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籤署加強海南省地質調查工作戰略合作協議。
  • 海濱度假還可體驗海洋文化
    【深圳商報訊】(記者 張妍 通訊員 秦建文 倪丹)從深圳中心區沿海岸線一路向東南出發,進入大鵬半島第一站便是溪湧。在這裡有一座「深圳市工人療休養院」,已為來深建設者和市民服務了整整40年。「不惑」之年的深圳市工人療休養院煥然一新,升級亮相,打造融濱海度假、海洋運動、海上賽事、海洋文化藝術、海洋自然教育於一體的集群式海洋文化綜合體驗中心。
  • 闊別十年 鯊魚家族回歸北京海洋館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
    同時鋸鰩、犁頭鰩等其他珍貴魚種也將展出,市民不僅能欣賞到海洋霸主的風採,還能看到數千尾魚兒群遊舞動的場面。新建成的鯊魚小鎮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及地域特色,由鯊魚館和漁港小鎮兩部分組成。新鯊魚館巨型池體部分高6.4米,長33米,水深5.1米,池底面積263平方米,蓄水總量達1400噸,比原鯊魚館更具規模。
  • 海洋局局長:希望有更多的人關心海洋 熱愛海洋
    海洋局局長:希望有更多的人關心海洋 熱愛海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30 11:24 來源: 海洋局網站在『世界海洋日』即將到來之際,舉辦這個展覽很有意義。」    劉賜貴表示,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重要的航海線路,千百年來,溝通了東西方的貿易往來,促進了東西方跨文明、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這個展覽不僅順應了時代潮流,也喚醒了我們對古老海洋的記憶,促使我們深思如何建設好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
  • 3年間清理160多噸海洋垃圾 保護海洋環境他們這樣做
    對於舟山千島海洋環保公益團隊創始人何力來說,這些都見怪不怪。這位1989年出生的舟山小夥,在短短3年間發動近萬人參與淨灘活動,保護21個島嶼50餘個海灘,清理160餘噸海洋垃圾,並在當地建立了6個海洋環保志願者驛站,摸索「連結島嶼力量,關注身邊海洋」為核心的海洋環保長效機制。「記者同志,你一定得跟著我們走一遭,親身了解淨灘是一種什麼體驗!」
  • 三個「有話要說」的藝術家,決定去看看海洋
    我們想與你分享三個故事,這些藝術家,用自己的方式為海洋發聲,希望喚醒人們對大海生命力的感知。如同儒勒·凡爾納說的那樣:「大海無窮無盡,它是活著的。」如今,要找到一片淨灘已是難事。一個人在岸邊隨意扔下的吸管、塑膠袋,哪怕一個國家的垃圾處理系統再完善,它們也會隨洋流、季風飄往世界各地。每年,都有超過1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喪生於這些塑料汙染。
  • 海闊憑魚躍|保護海洋環境,我們能做些什麼?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詩人沒有想到一千多年後的今天司空見慣的景象恐將淪為遙遠的夢想2019年世界海洋日呼籲:「珍惜海洋資源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或許是時候思考:我們對海洋做了什麼?人類對海洋做了什麼?海洋保護協會的數據顯示,陸地活動佔了海洋塑料汙染的80%以上,僅有不到20%來自海洋活動,比如漁業和船舶。海洋是一個巨大的連通系統,洋流、潮汐、大氣運動,都會造成海洋垃圾的到處移動。即使是內陸地區的人隨手扔下的垃圾,在未得到妥善處理的情況下,最後都可能流落到海洋中,並隨著洋流而四處流竄,甚至是被海浪衝上世界各地的海岸。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大數據全球共享 新上線門戶網站發布5套特色...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數據中心新版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運行,面向國內外用戶開放共享數據資源,提供數據共享、匯交、應用及計算服務。中心通過門戶網站首次發布特色數據產品5套,包括:全球海洋溫度格點數據集、全球海洋鹽度數據集、全球海洋層結數據集、全球海洋熱含量數據集、基於廣義回歸神經網絡的全球海洋表層二氧化碳分壓數據集。除此之外,還發布了高質量的全球海洋現場觀測數據集,涵蓋1985年至今的上千萬條海洋溫度、鹽度觀測數據。
  • 碧歐泉攜手WWF世界自然基金會開啟海洋淨塑行動
    目前海洋中的塑料垃圾問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為更好地喚起全社會對於海洋環境的重視,6月6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會主辦的「淨塑自然」主題活動在京舉辦。碧歐泉中國區總經理、世界自然基金會高層以及各社會公益組織代表參加並出席了活動,共同啟動了「中國淨塑行動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