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殼標本揭示海洋酸化影響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2020-12-03 中國網

並非所有人都認為150年前的浮遊生物標本是有研究潛力的寶藏。但這正是Lyndsey Fox在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發現一批有孔蟲時的想法。

如今,這位金斯頓大學的微古生物學家和同事已經證明,英國皇家海軍挑戰者號1872年至1876年採集的有孔蟲樣本,對了解現代氣候變化有重要幫助:它們的外殼比現在有孔蟲的外殼厚76%,而現在有孔蟲的外殼正在變薄。

多年來,科學家已經知道海洋酸化(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導致pH值下降)給大多數海洋生物帶來了壞消息。酸性的海水會侵蝕從螃蟹到珊瑚等生物的碳酸鈣外殼和外骨骼。但大多數證據都來自持續不超過幾年的實驗室實驗。到目前為止,科學家還無法研究海洋酸化的長期影響。

為了將挑戰者號的樣本與現代樣本進行比較,研究人員重點研究了兩種浮遊生物——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和Globigerinoides ruber。這兩種浮遊生物是塔拉海洋考察項目2011年在赤道東太平洋採集的。研究人員以挑戰者號探險隊的詳細記錄為指南,確定了挑戰者號取樣的準確地點和時間,並從塔拉項目中選取了可比較的樣本。

接下來,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機斷層掃描儀創建了精確的外殼三維圖像,這些外殼的直徑小於1毫米。他們在《科學報告》中報告稱,平均而言,所有現代標本的外殼都比歷史標本薄,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甚至薄了76%。而且,一些現代標本的外殼非常薄,以至於研究小組無法對一些部分進行成像。

根據過去的實驗,研究人員認為海洋酸化是罪魁禍首。然而,他們也承認,與海洋酸化相關的其他因素,包括水溫升高和氧氣含量降低,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德國不萊梅大學研究浮遊有孔蟲的古海洋學家Lukas Jonkers說:「這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目前,對海洋酸化的大部分了解來自於20世紀50年代之後的觀察,當時海洋pH值已經在下降。他希望研究小組能將研究範圍擴大到更多的標本和地點。

相關焦點

  • 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在沿海各地開展「守護美麗海岸線,我們共同行動」第四屆全國淨灘公益活動,旨在提升全民海洋生態保護意識,打造中國自主的海洋公益品牌。據了解,今年有來自全國沿海近30個城市、1萬餘名志願者參與到此次公益活動中,其中溫州、福州、深圳、青島四個主會場,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倡導社會公眾關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
  • 海洋酸化帶來的生物影響有多嚴重?
    金斯敦大學微生物學家Jonkers和同事們表示,在1872年探險初期採集的樣品中,對現代氣候變化的認識非常寶貴:海洋酸性日益變薄。科學家多年來已經知道,海洋酸化(大氣中過量二氧化碳溶解於海水時p H值下降)對大多數海洋生物都帶來了壞消息。酸性水域會消耗蟹以及珊瑚等生物的骨骼,從而使它們更難建立這種結構。科學家迄今尚未能夠研究開闊海洋酸化的長期影響。
  • ...深海一號」能源站交付啟航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中國網1月14日訊 今天,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對外宣布,由我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它的成功交付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和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建造水平取得重大突破
  • 海洋酸化,浮出水面的危機
    海水酸化在地球南北兩極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與之連通的各大洋及近岸海域所面臨的形勢同樣不容樂觀,海洋酸化帶來的影響已經打破地理邊界呈交互疊加和時空蔓延之勢。研究表明,隨著海洋吸收二氧化碳量的增加,海洋酸化最終會引起海洋系統內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影響到大多數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長、繁殖、代謝與生存。「這將給海洋生物的生存帶來極大挑戰。」
  • 如何探究近海微塑料含量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綜合中國近海幾大海域情況,現在觀測到的表層海水中微塑料濃度並不是特別高,或者說比較低。」孫曉霞說。2016年,國家海洋部門在我國沿海水域監測海洋微塑料的分布狀況。監測結果表明,中國東部近海表層水體中微塑料的平均豐度約為每立方米0.29個。研究結果為何差異如此之大?談到數據差異巨大的原因,駱永明說:「主要是所用的採樣工具與方法學的差異導致的。」
  • 稀土礦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雜質含量對它們的性質影響很大,使之物理性質常有明顯差異。大多數稀土金屬具有順磁性;釓在0℃時比鐵具有更強的鐵磁性;鋱、鏑、鈥、鉺等在低溫下也呈現鐵磁性。純稀土金屬導電性好,雜質含量越高,導電性越差。稀土金屬具有可塑性,以釤和鐿為最好。鑭在6K時是超導體。鑭、鈰的低熔點和釤、銪、鐿的高蒸氣壓顯示其物理性質的極大差異。釤、銪、釓的熱中子吸收截面比鎘、硼還大。
  • 海洋酸化程度千萬年罕見!這些影響超出你的想像……
    陳立奇說,「研究表明,在pH值較低的海水中,貝類、甲殼類和棘皮動物等鈣質生物會長得越來越小、外殼越來越厚,其作為餌料的價值也隨之下降,這必將對貝類養殖業造成打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養殖國,海水酸化將不可避免地對全球及區域貝類產量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急需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從生物、物理化學及古海洋領域等不同層面揭示海洋酸化效應,掌控我國近海水體酸化的趨勢。
  • 科學養灘,不信金沙喚不回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門戶網站
    廈門市海洋與漁業局一項數據顯示,海灘養護修復工程的實施使得近海每平方公里海域創造的海洋經濟增加值達到1億元。當人們在廈門觀音山、會展中心,珠海情侶路的美麗灣、香爐灣等海灘休閒遊玩時,或許不會想到腳下的海灘是利用海灘養護修復技術建成、變美的。而為這些海灘提供「美容」修復技術的,就是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蔡鋒和他的海灘養護修復技術研究團隊。
  • 海洋科普(1301)| 海洋酸化會帶來哪些影響?
    有研究結果稱,未來海洋或將被章魚佔據。由於海洋酸化和濫捕,海洋生態環境及海洋物種均受到巨大影響。過去60多年的漁業數據顯示,全球海洋中章魚和烏賊等頭足綱動物的數量不斷增加。頭足綱動物具備迅速適應環境的能力。例如,章魚能夠聰明地使用現成工具走出迷宮,還經常從實驗室的水槽中逃脫。
  • 海洋酸化和陽光輻射影響浮遊植物初級生產力
    近日,淮海工學院海洋學院生物技術系青年教師徐軍田博士參與的課題組在「海洋酸化與陽光輻射對海洋初級生產力協同效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作為共同第一作者的論文
  • 環境 | 北冰洋為啥成為全球海洋酸化的「領頭羊」?
    海洋酸化是由於海洋過量吸收人為排放入大氣的二氧化碳,源源不斷供應著海水中碳酸向生成多餘H+方向發生,過量增加二氧化碳,改變了海水碳酸鹽系統緩衝能力,海水就會加速變酸。從1999年的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開始,中國科學家就開展了北冰洋酸化和碳循環研究,集成了20年的觀測數據,發現北冰洋酸化水體面積以每年1.5%的速率增長,預計到本世紀中葉酸化水將充滿深達250米的整個北冰洋水體
  •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布海洋地質創新成果_中國海洋外宣第一官網 海洋...
    為支持海南建設成為中國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充分發揮地質工作基礎性、先行性作用,形成了一批海洋地質創新成果。近期,在系統調查與綜合研究的基礎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編制完成相關地質圖集2套,新發現大型海砂礦區1處,評價優選南海油氣資源礦權區3塊,為支撐服務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海洋地質基礎支撐。2018年,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海南省人民政府籤署加強海南省地質調查工作戰略合作協議。
  • 海洋酸化加劇全球變暖
    圖片來源:Wim van Egmond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隨著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吸收,海洋酸性緩慢而無情的增加,除了能夠對氣候產生影響外,還會加劇全球變暖。酸化能夠導致某些海洋生物減少硫化物的釋放,而之前的研究表明,這些硫化物能夠促進雲團的形成,從而給全球降溫。 大氣中的硫大部分來自於海洋,它們可謂是減緩全球變暖的一個「狙擊手」。
  • 世界首份海洋報告:海洋酸化或致海洋食物鏈崩潰
    二氧化碳排放不斷上升會對海洋造成什麼影響?最近,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了世界第一份全球性分析,對未來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勾勒出一個嚴峻未來:海洋酸化和變暖可能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和大量關鍵物種數量的減少,甚至海洋食物鏈物種崩潰。
  • 海洋酸化研究,未來之路
    相關研究表明,溶解性二氧化碳的升高導致海洋酸化,這將危害多種海洋生物,然而更嚴重的威脅還未可知。在海洋酸化的影響下,世界同時面臨例如汙染問題、溫室效應、過度捕撈等威脅,哪些區域將最受影響?各類生物能否迅速適應相應變化?生態系統如何應對這些威脅?這些問題都是《海洋酸化研究-未來之路》報告所列出的研究前沿領域。
  • 溫室氣體如何影響著我們的海洋?
    然而,隨著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不斷增多,海洋不斷的吸收,海洋的化學性也在悄然變化。海洋正在酸化。隨著海洋吸收越來而越多的二氧化碳,海洋的pH值正在下降,也就意味著海洋的酸性正在增加,整個過程稱為海洋酸化。
  • 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影響或可忽略不計
    英國《自然》雜誌10日發表一份為期3年的研究報告,指出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導致的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關鍵行為的影響或可忽略不計。該結果來自一項評估海洋酸化對珊瑚礁魚類影響的多年多物種研究,對過去多年的結論提出了顛覆性挑戰。
  • 海洋酸化 日益加劇的環境危機
    工業革命後,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導致海洋酸化,對海洋生物多樣性構成威脅,同時對陸上水資源和農業造成影響。   過量排放導致海洋酸化   海洋酸化是指海水吸收了空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於海水後形成碳酸,從而導致海水pH值下降的現象。   pH值是海洋酸化的一個主要指標。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重點閱讀全球海洋酸化觀測網第四屆國際研討會發布《全球海洋酸化觀測網實施戰略》全球海洋酸化觀測網第四屆國際研討會近期在中國杭州召開,會上發布了《全球海洋酸化觀測網實施戰略》(以下簡稱《實施戰略》),旨在為實施《全球海洋酸化觀測網需求和治理計劃》提供指導,包括擴大海洋酸化觀測範圍,縮小人員和技術能力差距,促進區域和全球科學家合作,推動成員實現全球海洋酸化觀測網的共同目標
  • 海洋酸化對魚類繁殖造成負面影響?不一定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在酸性更強的未來海洋中,三鰭魚(一種溫帶魚)會增大性器官,「巧妙」利用水下生態系統的變化產生更多的精子和卵子,從而提高自身繁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