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海工學院海洋學院生物技術系青年教師徐軍田博士參與的課題組在「海洋酸化與陽光輻射對海洋初級生產力協同效應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作為共同第一作者的論文《Rising CO2 and increased light exposure synergistically reduce marine primary productivity》,在《Nature》的子刊《Nature Climate Change》 上公開發表,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
隨著人類排放CO2量的增加,海洋吸收越來越多的CO2,導致海洋表層的pH值下降,從而引起海洋酸化。隨著未來更大量的CO2溶入海洋,代表海洋初級生產力的浮遊植物會如何響應這種變化?目前《Nature》和《Science》等頂級期刊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但眾說紛紜,甚至類似的實驗竟然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
徐軍田博士所在的科研團隊通過近三年的航測數據和實驗室研究,結果表明:海洋酸化對浮遊植物初級生產力的影響取決於陽光輻射強度的高低,在相同的海水表面光強下,則取決於浮遊植物分布的深度。在低光下或者深處分布的浮遊植物,海洋酸化起到正面作用,而在高光強下,則表現為負面效應。該發現能解釋目前眾多研究結果不統一的現象。
徐軍田博士長期從事藻類光生物學的研究,研究全球變化過程中關鍵環境因子對海洋初級生產力的影響。至今為止,已在《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Methods》、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 biology》、《Phycologia》、《European Journal of Phycology》、《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海洋學報》等權威刊物發表論文10餘篇。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博士後基金各一項。(來源:淮海工學院)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