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導語:在海洋中,有一種不起眼的生物卻與全球變暖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那就是浮遊植物。而如果能將浮遊植物的初級生產規律摸清,那將更有利於打造生態圈的良性循環。
文/樹莓
浮遊植物對全球生態圈的作用
浮遊植物是水生系統中最為微小,且無根的漂浮植物。雖然體積較小,但卻能吸收與陸生植物同比例的二氧化碳,在全球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導語中提及的初級生產是一個專業的生態術語,即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分解為有機物質。由於浮遊植物的數量眾多,就連初級生產發生微小的變化也會影響二氧化碳的濃度,從而影響到全球的生態環境。

隨著全球溫度的升高,浮遊植物的初級生產就需要持續和系統的監控。除了實地研究以外,衛星數據在其中還起到更直觀的作用。為此,NASA以及各國均發射了數架探測衛星,研究海洋氣候變化就是這些衛星的任務之一。科學家還結合探測衛星提供的1998-2018年全球海洋顏色變化數據,發現初級生產量會因地點和季節而變化。
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的初級生產總量在38至42億噸碳,加上地區差異,沿海地區的產量高,遠洋的產量低。

浮遊植物將預示氣候變化
當然,通過浮遊植物,還可以預測全球的氣候變化。科學家的手上可是掌握著近20年的全球海洋顏色變化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確實可以將浮遊植物的初級生產與特殊年份的極端天氣相結合,從而推斷出未來可能發生的氣候變化。如厄爾尼諾現象,印度洋偶極子和北大西洋濤動等特殊氣象,都可能與浮遊植物的初級生產水平的提高和降低相關。
所以科學家目前正在著手開發一個可靠的模型,從而可以準確預測氣候將要發生的影響,以提前適應這個世界不斷變化的節奏。如果能趕在年中將模型開發完畢,科學家甚至可以預測一下下半年即將到來的厄爾尼諾現象所帶來的影響,也好為當地漁民或沿海地區居民做好相關預案,甚至能提前預測本次厄爾尼諾現象的結局。
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卻總是並非如此,專業的海洋氣候學專家已經表示:儘管我們擁有將近20年的觀測數據,但我們依舊無法直接確定下一次氣象出現的準確時間和結局。至少還要再經歷30年,那時的我們才能確定任何清晰的氣候趨勢。
直至目前,浮遊植物的境地依然處於比較尷尬的局面,因為它實在是太容易被忽略了。就像每個人都知道樹木或森林是多麼重要,甚至能準確地說出「地球之肺」的準確地點,卻根本不知道你的第二口呼吸都來自海洋——這些毫不起眼的浮遊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