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遊植物將預測全球氣候變化?或暗示厄爾尼諾現象結局

2020-12-04 樹上長的宇宙果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導語:在海洋中,有一種不起眼的生物卻與全球變暖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那就是浮遊植物。而如果能將浮遊植物的初級生產規律摸清,那將更有利於打造生態圈的良性循環。

文/樹莓

浮遊植物對全球生態圈的作用

浮遊植物是水生系統中最為微小,且無根的漂浮植物。雖然體積較小,但卻能吸收與陸生植物同比例的二氧化碳,在全球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導語中提及的初級生產是一個專業的生態術語,即利用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分解為有機物質。由於浮遊植物的數量眾多,就連初級生產發生微小的變化也會影響二氧化碳的濃度,從而影響到全球的生態環境。

浮遊植物(藻類)

隨著全球溫度的升高,浮遊植物的初級生產就需要持續和系統的監控。除了實地研究以外,衛星數據在其中還起到更直觀的作用。為此,NASA以及各國均發射了數架探測衛星,研究海洋氣候變化就是這些衛星的任務之一。科學家還結合探測衛星提供的1998-2018年全球海洋顏色變化數據,發現初級生產量會因地點和季節而變化。

數據顯示全球每年的初級生產總量在38至42億噸碳,加上地區差異,沿海地區的產量高,遠洋的產量低。

全球每月初級生產量

浮遊植物將預示氣候變化

當然,通過浮遊植物,還可以預測全球的氣候變化。科學家的手上可是掌握著近20年的全球海洋顏色變化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確實可以將浮遊植物的初級生產與特殊年份的極端天氣相結合,從而推斷出未來可能發生的氣候變化。如厄爾尼諾現象,印度洋偶極子和北大西洋濤動等特殊氣象,都可能與浮遊植物的初級生產水平的提高和降低相關。

所以科學家目前正在著手開發一個可靠的模型,從而可以準確預測氣候將要發生的影響,以提前適應這個世界不斷變化的節奏。如果能趕在年中將模型開發完畢,科學家甚至可以預測一下下半年即將到來的厄爾尼諾現象所帶來的影響,也好為當地漁民或沿海地區居民做好相關預案,甚至能提前預測本次厄爾尼諾現象的結局。

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卻總是並非如此,專業的海洋氣候學專家已經表示:儘管我們擁有將近20年的觀測數據,但我們依舊無法直接確定下一次氣象出現的準確時間和結局。至少還要再經歷30年,那時的我們才能確定任何清晰的氣候趨勢。

直至目前,浮遊植物的境地依然處於比較尷尬的局面,因為它實在是太容易被忽略了。就像每個人都知道樹木或森林是多麼重要,甚至能準確地說出「地球之肺」的準確地點,卻根本不知道你的第二口呼吸都來自海洋——這些毫不起眼的浮遊植物。

相關焦點

  • 浮遊植物將預測全球氣候變化?或暗示厄爾尼諾現象結局
    雖然體積較小,但卻能吸收與陸生植物同比例的二氧化碳,在全球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於浮遊植物的數量眾多,就連初級生產發生微小的變化也會影響二氧化碳的濃度,從而影響到全球的生態環境。為此,NASA以及各國均發射了數架探測衛星,研究海洋氣候變化就是這些衛星的任務之一。科學家還結合探測衛星提供的1998-2018年全球海洋顏色變化數據,發現初級生產量會因地點和季節而變化。
  • 氣候變化是因為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啥?
    不幸的是,人類的活動卻打亂了這種穩定,反常氣候的頻繁出現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例如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是&34;的意思,在歷史上,對厄爾尼諾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1541年。很早以前,秘魯沿岸的漁民就發現了這種奇異的天氣。本來,在聖誕節前後,應該有一股冷洋流出現,結果卻出現了暖洋流,攪亂了他們打漁的規律,當地人把這個現象叫做&34;。
  • 全球氣候異常變化成因是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或是全球氣候異常
    而且全球各個地區都有類似的現象出現,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有些擔心。地球的氣候變化基本上科學家認為是地球的溫室效應造成,可是也有一些人覺得氣候變化很可能是其他因素,那麼到底還是怎麼樣的情況呢?這點科學家爭論還是比較大,美女小倩熱愛科學,也喜歡科學研究,朋友們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我們一起探討這些問題。
  • 2015年與1997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是曾相識還是有新變化?
    美國國家氣象局預測,今年冬天的影響將與發生在1997年的相似。當加州和美國南部遭遇洪水、泥石流和龍捲風時,而身處上中西部地區的居民度過了一個異常溫暖的冬天並節省了20~70億美元的取暖費。 然而,當提到厄爾尼諾現象時,兩個年份又不是完全一樣的。今年的活動並不是與1997年的完全雷同,衛星觀測到在1997年初的現象與2015年初在太平洋上的狀況,還是相距甚遠的。
  • 厄爾尼諾事件預警,全球氣候的變化加劇的開始?
    厄爾尼諾(西班語:El Nio)又稱聖嬰現象。是秘魯、厄瓜多一帶的漁民用以稱呼一種異常氣候現象的名詞。 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但是2016年03月19日百年最強厄爾尼諾形成,將對我國2016年氣候產生重大影響,根據
  • 科學家預測:2020年全球將現異常高溫 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概率較低
    3月2日,據外媒報導,世界氣象組織表示,今年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較低,但由於人為活動所引起的氣候變化,全球多地仍將經歷異常高溫。氣象組織預計,2020年三四月間出現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分別為35%和5%,而六到八月間出現上述現象的概率均為20-25%。
  • 厄爾尼諾,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特徵之一
    在全球氣候的多變的時代,我們也許沒有詳細了解過氣候變化的具體原因,但是在「厄爾尼諾年」也就是2019年的確認,這就要提醒我們需要重視氣候變化了。「厄爾尼諾」是什麼?這就要分為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事件了。
  • 科學家預測厄爾尼諾現象 或於2020年來襲
    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的研究人員預測,複雜天氣模式之厄爾尼諾現象很可能在2020年捲土重來,其可能性達到80%。它將於2020年底達到頂峰,可能導致全球年平均氣溫升幅在2021年創下新紀錄,還可能給太平洋周邊國家——從秘魯到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帶來災難性強降水和長期乾旱,屆時赤道太平洋中東部地區的海面溫度將大大高於正常水平。        研究人員表示,根據建模並使用相應算法,基於對整個太平洋地區各監測點氣溫變化之間的聯繫進行分析,已能夠提前至少一年預測厄爾尼諾現象。
  • 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的土壤水分減少可能引發大規模的熱帶植物死亡
    新的研究發現,厄爾尼諾現象往往與世界上一些更脆弱的熱帶地區的乾旱有關。與東太平洋高於平均海洋溫度有關的厄爾尼諾現象反過來會影響全球氣候模式和熱帶降水,如果其他極端因素也在起作用,這些變化可能會導致大量植物死亡。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計算地球科學小組的研究水文學家庫爾特·索蘭德說:「就厄爾尼諾對天氣和地表水資源的影響而言,我們對它了解很多。
  • 厄爾尼諾現象
    可是在某些年份,東南信風暫時減弱,太平洋赤道逆流的南支越過赤道沿厄瓜多沿岸南下,使厄瓜多和秘魯沿岸水溫迅速升高,冷水性浮遊生物和魚類因未適應新的環境而大量死亡。由於沿海水溫上升在聖誕節即聖子耶穌誕辰前後最為激烈,秘魯居民將這種海水溫度季節性上升的現象稱為厄爾尼諾(厄爾尼諾為西班牙文音譯,意為聖嬰)。
  • 全球熱帶碳排放遠多於往年,研究稱厄爾尼諾現象變化所致
    全球熱帶碳排放遠多於往年,研究稱厄爾尼諾現象變化所致 被命名為軌道碳觀測衛星2號(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2)。
  • 冰川時代氣候突然升溫 誘因是厄爾尼諾現象?
    這些突然的氣候躍變循環——稱為氣候快速振蕩旋迴事件——後面的誘因是被科學家們長期不休爭論的一個課題,它考驗著科學家預測氣候的能力。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氣候事件的誘因是北大西洋主要海洋環流型的改變,而其它研究人員則認為氣候事件與熱帶太平洋的厄爾尼諾/南方震蕩現象相聯繫。
  • 厄爾尼諾現象今冬將對美國各地氣候造成不同影響
    新華網華盛頓10月15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15日公布報告說,厄爾尼諾現象將是影響美國今冬氣候的主要因素。受其影響,美國中西部地區的冬季氣溫將普遍高於往年平均值,而南部氣溫將低於正常年份。   這份覆蓋今年12月至明年2月的冬季氣候展望報告認為,厄爾尼諾現象將在冬季幾個月內增強,並對美國氣候產生持續影響。
  • 研究:全球變暖加劇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
    >   科學家表示,他們比以往更加確定全球變暖對此特定氣候模式的影響。  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ENSO)雖是發生在太平洋,但卻在全球氣候系統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科學家們至今仍然不確定,氣溫上升是否會在未來對厄尼爾諾現象產生影響。  但最新的研究表示,因厄爾尼諾現象而導致的乾旱及水災將會越來越劇烈。  在全球氣候系統中,厄爾尼諾現象產生了許多複雜的作用。
  • 19年厄爾尼諾現象正式生成!將對D-FW地區氣候產生影響
    沒錯,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於2月14日正式宣布,他們已經連續幾周觀察了全球的擬厄爾尼諾現象,並宣布2019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已經正式生成。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導致整個世界的氣候模式發生異常變化,造成一些地區過度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水過多。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報告,厄爾尼諾現象通常與美國南部的潮溼天氣和北部較溫和的天氣有關。它和它的對手「拉尼娜現象」都屬於周期性的自然發生現象,平均每兩到七年發生一次。
  • 最新數據顯示了浮遊植物如何大規模地將碳從大氣中排出
    它們是自養的,意味著組成浮遊植物的有機體可以自己製造食物。它們可以利用大氣中的簡單二氧化碳產生自己的有機化合物,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這一過程都是由太陽驅動的。當然,它們也從周圍的水中吸收營養。現在,歐洲航天局氣候變化研究所的一項針對全球浮遊植物進行的20年研究得出了結果,他們把浮遊植物稱為地球的「碳泵」,那是什麼意思呢?
  • 「厄爾尼諾」現象:人們最熟知的極端性天氣,常帶來反向氣候變化
    我們所處的自然地理環境由很多要素組成,包括地形、氣候、植被、土壤和生物等等,其中氣候要素是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是指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在較長的時間內大氣都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不過全球氣候也處在不斷地動態變化之中。影響全球氣候變化的因素不僅僅來自自然方面,也有可能來自人類活動。
  • 預測厄爾尼諾現象出現,赤道附近溫度不正常?
    近日,地球氣候的多樣化,又是暴雨,又是颱風,又是高溫的,讓我們想到了關於厄爾尼諾現象的預測,根據NOAA的7月12號發布的文件來看,仍然是沒有改變厄爾尼諾現象出現的高概率,根據數據顯示,在熱帶太平洋地區,2018年秋季出現的可能性達到了65%,冬季接近70%的概率,這說明了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概率是非常高的
  • 氣象組織預測今年全球將現異常高溫 但厄爾尼諾出現概率低
    3月2日,據外媒報導,世界氣象組織表示,今年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的概率較低,但由於人為活動所引起的氣候變化,全球多地仍將經歷異常高溫。氣象組織預計,2020年三四月間出現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分別為35%和5%,而六到八月間出現上述現象的概率均為20-25%。
  • 厄爾尼諾現象逼近史上最強 擾亂全球天氣中國將迎暖冬
    據中國天氣網報導,記者從中國氣象局3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厄爾尼諾已經達到極強標準,強度逼近史上最強的1997/1998年厄爾尼諾事件。預計今冬將達到峰值,繼續給全球氣候帶來影響。 另據中新網援引外媒報導,厄爾尼諾現象致乾旱威脅印尼等國農作物產量。近期,印尼34個省當中有20省遭遇嚴重乾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