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地理 | 什麼是浮遊生物?

2021-02-15 地理蹊

本文由地理蹊傾情原創首發編輯,如有轉載必須註明原作者,雖免費交流使用,但保留譴責直接拿過去作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權利。

浮遊生物泛指生活於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動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遊植物及浮遊動物。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自身完全沒有移動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動,這類生物總稱為浮遊生物。

浮遊生物的種類組成和數量有明顯的季節變化,而這變化又隨緯度而異。北溫帶遊植物的數量高峰一般在春季出現,因那時光度增強,營養鹽(氮、磷等無機鹽類)增多,有利於浮遊植物的大量繁殖。到夏季,營養鹽消耗殆盡草食性浮遊動物又大量攝食,導致浮遊植物的數量驟減。入秋,營養鹽增多,浮遊植物再度大量繁殖,從而出現另一個比春季稍低的高峰。冬季環境惡劣(特別是溫度太低),浮遊植物再度減少。這種一年出現兩個高峰的現象稱為雙周期。此外浮遊植物的種類有季節交替。例如夏季硅藻衰退後,甲藻起而代之,因後者適於在高溫和營養鹽貧乏的季節大量繁殖。

北溫帶浮遊動物的季節分布和浮遊植物大致相似。不同點是浮遊動物的春秋兩個高峰出現得比浮遊植物稍晚,因為草食性浮遊動物必須要有豐富的餌料才能大量繁殖。浮遊動物也有種類的季節交替現象。

寒帶海洋的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一年只有一個繁殖高峰,單周期出現在環境較好的溫暖夏季。其他季節光照太弱或消失(冬季完全黑暗),溫度太低,浮遊生物無法繁殖。熱帶海洋的環境因子(特別是溫度)整年沒有多大變化,所以季節間也就沒有明顯差異

淡水水域,浮遊生物季節分布在種類變化上與海洋浮遊生物有較大差異。例如在淡水浮遊生物中佔優勢的綠藻類、藍藻類、枝角類和輪蟲類,其數量高峰經常出現在水溫較高的溫暖季節,尤以夏季繁殖最盛,不過冬季的種類貧乏和數量稀少,則與海洋浮遊生物一致。

浮遊生物產量(特別是初級生產力)是形成漁場的基本條件,並可作為尋找漁場的一個標誌。例如,中國舟山漁場就是處在不同水流徑流和沿岸流)的交匯區,又受上升流把下層營養鹽帶到光照層)的影響,營養鹽較豐富,這就導致浮遊生物的大量繁殖和生產力的提高。

圖片來自百度搜圖

地理蹊

地理愛好者的家園

歡迎關注 | 分享

您的支持就是小蹊的動力

轉載需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浮遊細菌廣布種和狹布種的生物地理格局與共存模式
    浮遊細菌群落具有極高的物種多樣性,是水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 浮遊生物都是些啥?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浮遊生物都是些啥?答:浮遊生物指體形細小,遊於水層中,沒有或僅有微弱遊泳能力隨波逐流的水生生物。浮遊生物包括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1浮遊植物體內含有葉綠素或其他色素,能吸收水中營養物質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主要有單細胞藻類,常見的有硅藻、甲藻、金藻、黃藻、綠藻和藍藻,以及光合自養細菌。2浮遊動物體形細小,缺乏或僅有微弱的遊動能力,主要以漂浮的方式生活在各類水體中。包括動物中營浮遊生活的成體和幼蟲。
  • 共生浮遊生物是供應者還是寄生蟲?
    在海上,一位科學家將浮遊生物樣本放在燈光下觀察上面閃閃發光的奇觀。這是由數千個生活在海面上的微生物引起的,他們複雜的晶體的骨骼對讓光線發生折射和反射。這些有機體是一種稱為Acantharians的浮遊生物。
  • 「百慕達」浮遊生物大普查 發現20新物種 圖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科學家在今年4月份在百慕達進行了為期20天的考察,將生活在海面到海底4.8公裡深處的浮遊生物「一網打盡」。在捕獲的數千種生物中,科學家已經對500種進行了分門別類,並對其中220多種的基因序列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目前至少有20種浮遊生物是第一次發現。此外,科學家還發現了120餘種魚類,其中有幾種也是百慕達的「特產」。
  • 你知道「營養鹽類、浮遊生物、魚類餌料」三者的關聯嗎
    這裡又有一個問題,營養鹽類、浮遊生物、魚類餌料三者是什麼關係呢,請看下面源自「海寧中學地理組」文章。1.概念:營養鹽類指生物為進行正常生活所必需的鹽類。2.常見類型:包括活性矽酸鹽、活性磷酸鹽和硝酸鹽、亞硝酸鹽以及銨鹽。
  • 歷時最久的全球海洋調查 從浮遊生物記錄窺探海洋健康
    每個海洋生態系統都依賴浮遊生物作為其基本食物來源,硅藻是最常見的浮遊藻類類型之一。目前為止分析樣本數已經來到25萬件,樣本的地理分布非常廣泛。這巨大的採樣範圍使科學家們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看見海洋的健康狀態,更清楚了解海洋環境的變化。今年6月,CPR調查的總距離將達到700萬海哩,相當於繞地球320圈。
  • 大海中的「陽光使者」——浮遊生物
    新華社「科學」號6月11日電(記者張旭東)中國科考船「科學」號正在西太平洋執行海山調查任務,水體中的浮遊生物是不少隨船科學家關注的對象,他們用垂直拖網和多聯網等不斷獲取浮遊生物樣品。浮遊生物都蘊藏著哪些奧秘?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武昌介紹說,浮遊生物泛指水體中那些沒有遊泳能力或遊泳能力很弱的生物。
  • 閱讀|浮遊原生生物功能類型
    doi: 10.1016/j.protis.2016.01.003傳統上把浮遊原生生物分為浮遊植物(phytoplankton)和微型浮遊動物(microzooplankton)(筆者按:浮遊植物大多數為單細胞原生生物,但浮遊動物不一定為原生生物--單細胞,比如水蚤、箭蟲這些常見的浮遊動物是相對大且複雜的浮遊動物,因此此處強調了微型浮遊動物),然而隨著認識的增加,
  • 石油——一個兩億年前浮遊生物的鬼魂
    人類的行動必然離不開現如今的交通工具的幫助,石油,成為世界上被爭奪的最厲害的資源之一,事實上本身就帶著許多難以解開的謎題,通常情況下我們都知道石油的形成一般需要幾百萬年,由於史前生物死亡之後經過地質的不斷運動,所以形成了石油。
  • 劉光興——中國海洋大學——海洋浮遊動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生物...
    三、研究方向與興趣  海洋浮遊動物生物學和生態學、生物海洋學、海洋環境生態學。  目前的研究重點主要包括:(1)浮遊動物生物多樣性,主要研究我國近海浮遊動物的多樣性及其變化規律;(2)浮遊動物分子生態學,主要通過獲取浮遊動物種群動態、遺傳變異、種群補充及地理分布等方面的分子生物學證據,研究浮遊動物的多樣性、進化歷史及浮遊動物對環境波動的響應等;(3)海洋橈足類生物學與實驗生態學,主要研究海洋橈足類的生殖生物學及其培養技術,橈足類對赤潮生物的攝食及其與浮遊植物的相互關係
  • 水母,最大的浮遊生物,美味的海蜇
    我卻從來沒有關注過,它們屬於什麼。水母是魚、是哺乳還是兩棲動物?我沒想過。原來,它與上述幾種都沒關係。它屬於浮遊生物。沒看錯,是浮遊生物,世界上最大的浮遊生物。為什麼?因為最大水母的「傘蓋」,其直徑能達到兩米。什麼概念?比一個正常男人雙臂展開還要大。還不止,最大的水母,身體長度是成人的兩倍!說水母或許大家不熟悉。每年過年吃的海蜇知道不?
  • 水產養殖育苗對浮遊生物的利用和控制:浮遊動物必須有但不能多!
    ,而是浮遊在水中生活,這類生物總稱為浮遊生物,主要分為浮遊動物及浮遊植物。一、浮遊生物水中浮遊生物包括浮遊動物和浮遊植物,某些浮遊動物(比如輪蟲)還是有些種類水花魚苗的開口餌料。浮遊植物和浮遊生物相輔相成,良好的水體生態系統是兩者有之為好。也就是說,水肥哺育了浮遊植物,浮遊植物哺育了浮遊動物,浮遊生物哺育了魚類。浮遊生物漂浮於水中生活,個體微小,浮遊植物在水中以"水色"的形態展現出來,浮遊植物和小型浮遊動物一般肉眼難以看到或識別,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清楚。
  • 繪製全球浮遊植物分布圖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人員首次繪製了世界海洋浮遊植物的分布圖,並調查了影響這種分布的環境因素。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浮遊生物多樣性只是部分地與以前關於赤道和兩極之間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理論相一致。世界海洋中大約有10000到20000種不同的物種,浮遊植物的多樣性極其豐富。
  • 小浮遊立大功 歷時最久全球海洋調查 從浮遊生物記錄窺探海洋健康
    目前為止分析樣本數已經來到25萬件,樣本的地理分布非常廣泛。這巨大的採樣範圍使科學家們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看見海洋的健康狀態,更清楚了解海洋環境的變化。在CPR內部,海水帶進的浮遊生物隨著過濾用的絲布往內卷進入留存盒中,由其中的甲醛保存。經過數十年的實驗和測試,這些記錄器一次最多可以拖曳500海哩,絲布每卷10公分代表10海哩的樣本。 CPR調查負責人強斯(David Johns)說:「我們已經獲得了超過2億種物種的生物學紀錄。所有人,不管是學生還是資深科學家,不管是什麼用途,都可以免費從網路上使用這個資源。」
  • 浮遊生物有沒有影響!如何處理!
    但有時也因水質過肥或是水中原本有機物很豐富的塘,在養殖蝦的過程中很易出現水體中浮遊生物多的情況,那麼這些浮遊生物對小龍蝦有沒有影響呢? 其實水中的這些浮遊生物也是分很多種,至於對龍蝦有沒有害則完全看浮遊生物的數量和種類來論了。
  • 神奇浮遊生物靠吃塑料為生
    之前人們發現海龜、海鳥和鯨魚消化道中殘留塑料製品,目前最新研究顯示,海洋垃圾能夠堵塞微型浮遊生物消化系統,然而這些浮遊生物是許多大型海洋生物的食物源。科學家首次拍攝發現橈足類浮遊生物會吞食塑料微粒,通常它們主要以藻類為食。
  • 感謝這些浮遊生物:產生地球一半的氧氣
    提起海洋浮遊生物,我們通常會想到它們可以為海洋動物提供食物,可以為我們人類提供氧氣。通過研究和分析,科學家們發現,浮遊生物的特點並非僅限於此。浮遊生物包括浮遊植物和動物,還有細菌、病毒以及其它漂浮於海洋中的各種微生物。
  • 新概念英語美文背誦短文:浮遊生物(雙語)
    數十億噸的被稱為"浮遊生物"的小動物、植物散布在世界的海洋中。這些小的動、植物大多太小而難以被人眼看到。它們隨波逐流,為許多較大的動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   浮遊生物曾被描述為生長在大陸陸地上的各種草類的海洋對應物。這種比喻是恰當的。然而就潛在的食物價值而言,浮遊生物遠勝於草類。一位科學家曾經估計,世界上的草類每年生產大約490億噸有用的碳水化合物,而海洋裡的浮遊生物每年生產的碳水化合物多於此數的兩倍。
  • 顯微鏡下的海洋浮遊生物,是有多精彩?
    硅藻泥廣告滿天飛 你知道硅藻是什麼嗎?遠看沙灘,茫茫黃沙,藍天碧水……看久了似乎有點單調。別著急,讓我們拿出科學家的「魔鏡」——顯微鏡,再來好好瞧瞧,你就會發現沙灘的秘密寶藏。有孔蟲,是原生生物中的翹楚。原生生物嘛,大部分是單細胞生物,有孔蟲們也是靠著一個孤單單的細胞在大洋裡闖蕩。細胞膜裡包裹著細胞質和細胞核,真是孤獨又勢單力薄的生命。江湖兇險,有孔蟲也心有戚戚焉,於是它們進化出外殼來保護自己。
  • 歷史上的今天:電子浮遊生物(北美)(1月9日)
    2006:《電子浮遊生物》 《電子浮遊生物(Electroplankton)》可以說是 NDS 平臺上相當早期的作品,2005 年 4 月 7 日於日本發售,第二年 1 月 9 日登陸北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