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酸化,浮出水面的危機

2021-02-15 海洋生態文明

海水酸化在地球南北兩極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與之連通的各大洋及近岸海域所面臨的形勢同樣不容樂觀,海洋酸化帶來的影響已經打破地理邊界呈交互疊加和時空蔓延之勢。

研究表明,隨著海洋吸收二氧化碳量的增加,海洋酸化最終會引起海洋系統內一系列化學變化,從而影響到大多數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長、繁殖、代謝與生存。

「這將給海洋生物的生存帶來極大挑戰。」陳立奇說,「研究表明,在pH值較低的海水中,貝類、甲殼類和棘皮動物等鈣質生物會長得越來越小、外殼越來越厚,其作為餌料的價值也隨之下降,這必將對貝類養殖業造成打擊。」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養殖國,海水酸化將不可避免地對全球及區域貝類產量造成負面影響。因此,急需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從生物、物理化學及古海洋領域等不同層面揭示海洋酸化效應,掌控我國近海水體酸化的趨勢。

「近海與遠洋水體酸化的過程與機制存在較大差異。」祁第說,「近海海洋生態系統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摸清『家門口』海水酸化狀況,事關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安全,事關海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今年,祁第研究組將研究區域延伸至西北太平洋。「通過大量數據集成,我們發現從1993年到2018年,西北太平洋文石飽和度下降明顯,說明該區域上層海水也在發生快速酸化。」祁第說。

最近,一份黃海酸化研究報告闡釋了我國近岸海域海水酸化程度。該研究表明,春季到秋季黃海溫躍層以下發生快速嚴重酸化,主要驅動因素是季節性有機物分解釋放二氧化碳強化酸化,其在數月內的環境效應相當於大洋表層未來100年的酸化進程,從而對水生生物產生較大的環境脅迫,易釀成災害事件。

祁第解釋說,該研究表明當文石飽和度小於1.5~1.6時,生態系統內將發生碳酸鈣溶解,也就是說鈣質類生物形成骨骼和外殼將更加困難。而實測數據表明,黃海夏秋季1/3區域文石飽和度小於1.5,嚴重威脅貝類等底棲鈣質生物的生長和發育。根據上述研究,預計到2050年,黃海全年將出現文石飽和度小於1.5的現象,屆時我國北方海域養殖業將遭受潛在海洋酸化的重大災害影響。

相關焦點

  • 海洋酸化 日益加劇的環境危機
    海洋酸化 日益加劇的環境危機   影響近海貝類養殖 破壞海洋食物鏈
  • 中國母港首航目標不變,皇家加勒比「海洋奇蹟號」浮出水面
    記者 | 底伊樂編輯 | 嚴之俊1近日,皇家加勒比旗下綠洲系列的最新船隻「海洋奇蹟號」的建造又達成一個重要裡程碑——從法國聖納澤爾大西洋造船廠浮出幹船塢,第一次浮出水面。「海洋奇蹟號」浮出幹船塢標誌了船體結構建造的順利完成。之後,它將繼續在聖納澤爾大西洋船廠溼船塢進行內部空間和裝飾的建造。據介紹,「海洋奇蹟號」是皇家加勒比綠洲系列的第五艘遊輪,總噸位近23萬噸,是世界上最大的遊輪,也是皇家加勒比將要部署在中國母港的第一艘綠洲繫船只。
  • 中核海洋核動力浮出水面:中國核電、上海電氣、江南造船參股
    中核海洋核動力浮出水面:中國核電、上海電氣、江南造船參股 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2017-08-10 21:43 來源:
  • 海洋酸化加劇全球變暖
    海洋浮遊生物向空氣中釋放的硫化物有助於減緩全球變暖,但海洋酸化卻可能阻礙這一進程。圖片來源:Wim van Egmond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隨著對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的吸收,海洋酸性緩慢而無情的增加,除了能夠對氣候產生影響外,還會加劇全球變暖。酸化能夠導致某些海洋生物減少硫化物的釋放,而之前的研究表明,這些硫化物能夠促進雲團的形成,從而給全球降溫。 大氣中的硫大部分來自於海洋,它們可謂是減緩全球變暖的一個「狙擊手」。
  • 二氧化碳的另類問題——海洋酸化
    然而,如果人類排放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海洋酸化問題,珊瑚將面臨比白化更為可怕的命運。海洋生態系統也將因此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什麼是海洋酸化?粉筆和珊瑚骨骼的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鈣過去人們認為,平均深達4000米、佔地球總面積70%的海洋能夠包容一切變化
  • 海洋科普(1301)| 海洋酸化會帶來哪些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稱,海洋酸化導致貝類正以超過珊瑚再生能力的速度消失。但是太平洋鯡魚幼苗不僅未死亡,而且生存率比通常更高。這可能是海水中溶入的二氧化碳增加,使浮遊生物增多,太平洋鯡魚的餌料也隨之增加。另外,太平洋鯡魚喜歡在海底二氧化碳濃度高的地方附近產卵。也就是說,太平洋鯡魚比喜歡在水面產卵的鱈魚等魚種更適應酸性環境。
  • 白海豚浮出水面身體長滿斑點,救護人員為施救煞費苦心
    白海豚浮出水面身體長滿斑點,救護人員為施救煞費苦心 2016-07-24 18:53 新浪圖片 責任編輯:丁聘
  • 海洋酸化研究,未來之路
    相關研究表明,溶解性二氧化碳的升高導致海洋酸化,這將危害多種海洋生物,然而更嚴重的威脅還未可知。在海洋酸化的影響下,世界同時面臨例如汙染問題、溫室效應、過度捕撈等威脅,哪些區域將最受影響?各類生物能否迅速適應相應變化?生態系統如何應對這些威脅?這些問題都是《海洋酸化研究-未來之路》報告所列出的研究前沿領域。
  • 深海端足類生物「浮出水面」
    生物學家劉誠剛展示「蛟龍」號生物誘捕裝置捕獲的端足類生物。
  • 南京千條鱷魚浮出水面引恐慌 地震局闢謠
    上千條鱷魚一起從水面中探出腦袋,漂在水面上,它們是在幹啥?昨日,江寧湯山鱷魚生態園出現千條鱷魚浮出水巡遊的壯觀場面,這一場面被市民拍成照片,發到網上後引發眾人熱議,大家都在猜測鱷魚群奇怪舉動背後的原因,其中有不少網友懷疑這是南京要地震的徵兆。對此情況,南京地震部門回應,近期不會發生地震。千條鱷魚浮出水面,它們這是要去開會嗎「下午一進去,發現鱷魚全都出來了,場面壯觀的有些嚇人。足足上千條!」
  • 南京千條鱷魚浮出水面原是曬太陽 地震局澄清謠傳
    上千條鱷魚一起從水面中探出腦袋,漂在水面上,它們是在幹啥?昨日,江寧湯山鱷魚生態園出現千條鱷魚浮出水巡遊的壯觀場面,這一場面被市民拍成照片,發到網上後引發眾人熱議,大家都在猜測鱷魚群奇怪舉動背後的原因,其中有不少網友懷疑這是南京要地震的徵兆。對此情況,南京地震部門回應,近期不會發生地震。   千條鱷魚浮出水面,它們這是要去開會嗎   「下午一進去,發現鱷魚全都出來了,場面壯觀的有些嚇人。足足上千條!」
  • 海洋酸化的原因及危害
    > 一、氣候影響 1、暴雨侵害海洋吸收溫室氣體造成的海水酸化
  • 世界首份海洋報告:海洋酸化或致海洋食物鏈崩潰
    二氧化碳排放不斷上升會對海洋造成什麼影響?最近,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了世界第一份全球性分析,對未來漁業和海洋生態系統勾勒出一個嚴峻未來:海洋酸化和變暖可能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和大量關鍵物種數量的減少,甚至海洋食物鏈物種崩潰。
  • 十三五規劃編制加速度 環保大部制改革浮出水面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近日有消息稱,國家「十三五」規劃正在抓緊編制,與此同時,圍繞環保「大部制」的機構改革建議和構想也紛紛浮出水面。不過,未來環保大部制改革需要理論和實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以及橫向和縱向的相互結合,才能提出各方普遍接受的方案、時間表和路線圖。
  • 非線性電子散射現象「浮出水面」
    原標題:非線性電子散射現象「浮出水面」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 通訊員楊保國)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陳向軍教授研究組與羅毅教授合作,利用自主研製的掃描探針電子能譜儀首次發現了非線性電子散射現象,該現象的發現有可能催生出一種革命性的表面單分子探測技術。
  • 買家浮出水面
    不過今天下午,網上再次傳出了新的消息,買家也浮出水面——竟然是同樣在做視頻的搜狐。今天下午,微博大號@網際網路的那點事爆料稱,56網將以1290萬美元賣身給搜狐。巧合的是,昨晚的消息顯示,BAT均非收購方,也就是說愛奇藝、優酷土豆和騰訊視頻都不會是買方。
  • 鯨類呼吸時要浮出水面,那它們在海裡是怎麼睡覺的?
    鯨魚原本生活在海洋裡,而後又到了陸地,最後又返回到了海洋,那麼,如此不辭辛勞的鯨魚需要睡覺嗎?需要的話,它又是怎麼睡覺的呢?在一般人的印象裡,鯨魚有著修長的身體,積累了厚重的脂肪,魚鰭也無比靈活,鯨魚理所當然就是魚咯。但實際上,鯨魚並不是魚,而是一種哺乳動物。同眾多哺乳動物一樣,鯨魚也是用肺來進行呼吸的,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常常在海面上看到鯨魚。
  • 尼克斯超新星比肩傳奇 烏布雷鐵樹開花 林書豪去向浮出水面
    3.林書豪下家浮出水面一心想要重回NBA的林書豪在休賽期也傳出了與籃網和勇士球員合練的消息,而勇士也在之前有意籤下林書豪,但因為一封CBA澄清信的原因,勇士沒能趕上勇士的末班車,但筆者認為,林書豪只是對勇士的發展聯盟不感興趣罷了,而今天。林書豪的下家終於浮出了水面。
  • 海洋酸化對魚類繁殖造成負面影響?不一定
    近日,來自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在酸性更強的未來海洋中,三鰭魚(一種溫帶魚)會增大性器官,「巧妙」利用水下生態系統的變化產生更多的精子和卵子,從而提高自身繁殖能力。
  • 座頭鯨為什麼會躍出水面?
    座頭鯨也會如此,而且對比其他的鯨類,座頭鯨會更頻繁地躍出水面。  座頭鯨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鯨類,但也是海洋中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成體體長一般長達 13-15 米,體重約 25-30 噸。因此,它們完成全身躍出水面的動作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  那麼體型巨大的座頭鯨為什麼要消耗能量躍出水面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為了透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