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最先進科考船出徵太平洋 尋找海底"黑煙囪"
據新華社電 目前正行進在東太平洋的中國海洋科考船「大洋一號」7月1日開始執行第22航次第6航段科考任務。船長甄松剛告訴新華社記者,未來半年,他們將在太平洋中脊上尋找海底「黑煙囪」,爭取發現新的熱液硫化物區。
-
中國科考船赴太平洋中西部開展海底礦產勘查
新華網廣州6月28日電(記者梁鋼華) 28日上午11時,我國大型科考船「海洋六號」徐徐駛離位於廣東珠江口的碼頭,起航開赴太平洋開展為期4個月的國際海底礦產戰略勘查。中國大洋協會理事長、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說,根據我國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籤訂的有關協議,我國於1999年在位於東太平洋的國際海底獲得7.5萬平方公裡的多金屬結核資源合同區,擁有對這一區域的專屬勘探權和優先開發權。「至目前,我國已在這一國際海域相繼開展了富鈷結殼、深海多金屬硫化物等前期戰略性探查工作,有效履行了國際公約的相關職責。」王飛說。
-
原創連載|《進軍三大洋—— 中國「大洋一號」船大洋科考20年》(5):承載民族海洋夢想的科學之舟
這些遠洋調查船分別是隸屬於國家海洋局的「向陽紅」系列和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海洋」系列調查船以及中國大洋協會所屬的「大洋一號」海洋調查船。在這些船中,排水量大的有 1 萬多噸,小的還不到 3000 噸。正是這些海洋科學考查船的辛勤耕耘,使我國原本起步較晚的深海資源勘探工作,一步步地向世界看齊,奮起直追,逐步的靠近了世界先進水平。
-
乘風破浪的科考船
它們在海天之間乘風破浪, 為我國海洋科考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今天,讓我們一覽部分海洋科考船的風採。近年來,「向陽紅06」每年出航約300餘天,航跡遍布太平洋、印度洋,是我國主力海洋科考調查船舶之一。
-
中國「大洋一號」尋找海底「黑煙囪」
新華網巴拿馬城7月2日電(記者黨琦 王沛)目前正行進在東太平洋的中國海洋科考船「大洋一號」7月1日開始執行第22航次第6航段科考任務。船長甄松剛告訴新華社記者,未來半年,他們將在太平洋中脊上尋找海底「黑煙囪」,爭取發現新的熱液硫化物區。
-
「大洋一號」中國科考船首次在大西洋跨越赤道
新華社「大洋一號」11月1日電(記者 邱紅傑)當地時間11月1日凌晨4時20分,中國「大洋一號」科考船在西經24度16分從北向南跨越赤道。 這是中國科考船首次在大西洋跨越赤道。1日上午,「大洋一號」的隊員們投放漂流瓶以示慶祝,還舉行了拔河比賽。
-
【原創連載】|《進軍三大洋—— 中國「大洋一號」船大洋科考20年》(4):追夢深藍
中國「大洋一號」船大洋科考20年》(4)
-
「海洋六號」遠洋科考歸來 首次鑽獲厚度超30釐米的富鈷結殼樣品
「海洋六號」遠洋科考歸來 首次鑽獲厚度超30釐米的富鈷結殼樣品 【解說】 歷時138天,航程近30000公裡,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船圓滿完成深海地質調查第6航次和中國大洋第51航次科考任務,於2018年11月11日凱旋,返抵廣州海洋地質專用碼頭。
-
廣州三艘新建金槍魚延繩釣船順利下水 計劃11月開赴南太平洋生產作業
昨天(7 月 16 日),廣州港集團屬下的廣州水產集團遠洋漁業公司三艘新建金槍魚延繩釣船在山東黃海造船基地下水。新船設計成熟、可靠,採用國際領先技術的日本前川壓縮機組和環保型製冷劑,在製造工藝、設施管路選材、節能降耗、舒適性、耐用性以及操作便利性等方面均有較大程度提升。在後續工程中,廣州遠洋漁業公司將與黃海船廠一道,組織好施工、抓好工程質量,做好系泊及航行試驗工作,把三艘漁船打造成精品工程。
-
趕赴西太平洋!「科學」號科考船從青島啟航執行科考任務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齊春贊日前,「科學」號科考船啟航赴西太平洋海域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11月23日,「科學」號科考船從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園區碼頭起航,赴西太平洋中低緯度海域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西太平洋多圈層相互作用板塊俯衝起始機制科學考察實驗研究暨NORC2020-581航次科考任務。
-
"海洋六號"隨船見聞及對我海洋科考事業發展思考
太平洋驚濤駭浪中的民族脊梁 去年,應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走向深海大洋」新聞宣傳活動的邀請,記者登上「海洋六號」科學考察船,參加中國大洋第23航次科學考察活動。就這樣,登船的一剎那,遠洋航程奇妙地開始了。 「海洋六號」船於2009年秋入列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由我國自主設計、自行建造,裝備有大量先進船舶及調查設備。入列前,記者曾登船參加了它在長江口的一次試航,對船的穩定性、易操控性等有一定了解。但其應用於海洋科考的能力,在2011年的這次遠航中,記者才得以見識和體驗。
-
我國測量船開赴太平洋執行嫦娥二號觀測任務
本報兩名特派記者分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和「遠望六號」,將在發射現場和太平洋上發回「嫦娥二號」飛天報導 隨著「嫦娥二號」發射任務進入倒計時,為奔月承擔測控關鍵環節支持的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隊,已經在相關海域部署就位。作為唯一獲邀的地方媒體,本報特派記者焦哲已登上遠望六號測量船遨遊太平洋,將零距離接觸這艘我國最新型測量船,以及擔任此次海上測控的中國航天精英。
-
在西太平洋研究暖池、在南極探索磷蝦……青島多艘科考船假期馳騁深海大洋
——青島多艘科考船假期馳騁深海大洋10月的西太平洋,美麗靜謐。中國科學院海洋所「科學」號考察船的隊員們,在遠洋大海度過了今年的國慶、中秋「雙節」。「在海上過節過年,對我們來說也算是『常態化』的工作狀態了。」康中平是本航次「科學」號科考船政委,他告訴記者,「科學」號剛剛完成在西北太平洋執行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享航次「2020年度西太平洋科學考察實驗研究」項目。
-
「海洋六號」船完成今年深海大洋科考-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袁於飛)歷時122天,航程近35000千米,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船完成中國地質調查局深海地質第8航次和中國大洋第55航次科考任務,10月23日返回廣州。
-
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科考船「海洋六號」出發 開啟跨年度航次
據人民日報27日報導,26日上午10時,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科學考察船從廣州東江口海洋地質專用碼頭起航,遠赴太平洋,執行中國地質調查局2017年深海地質航次和中國大洋41B航次科學考察任務。「此次跨年度調查航次任務繁重,整個航次歷時240天,預計總航程約22000公裡,計劃2018年2月返回廣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葉建良說。
-
我國新一代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科學號」啟航赴西太平洋科考
央廣網青島11月26日消息(青島臺記者楊有宗)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我國新一代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科學號」今天在青島啟航,赴西太平洋海域,執行相關觀測網升級及洋流觀測任務。
-
海洋科考船「三兄弟」亮相!我國深海探測立體技術體系形成
「海洋地質十號」是集海洋地質、地球物理、水文環境等多功能調查手段為一體的綜合地質調查船。船身總長75.8米、寬15.4米、深7.6米,結構吃水5.2米,排水量約3400噸,續航力8000海裡,定員58人。新華社發(黃國保 攝) 新華社廣州6月28日電 題:海洋科考船「三兄弟」亮相!
-
「海洋四號」遠洋科考船勝利返航
10月30日,廣州海洋地質勘查局「海洋四號」遠洋船歷時174天圓滿完成科考任務,返航廣州黃埔港碼頭。
-
海洋六號,讓深海科考更有深度
26日上午10時,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科學考察船從廣州東江口海洋地質專用碼頭起航,遠赴太平洋,執行中國地質調查局2017年深海地質航次和中國大洋41B航次科學考察任務。「此次跨年度調查航次任務繁重,整個航次歷時240天,預計總航程約22000公裡,計劃2018年2月返回廣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葉建良說。
-
我國大洋45航次科考獲海洋地質和水文與氣象等多學科調查成果
隨著科考隊員近日將在5200多米海底成功取樣的箱式取樣器回收至「向陽紅03」科學考察船甲板,中國大洋45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作業順利收官,這也意味著大洋45航次的科考任務全部完成。目前,「向陽紅03」船已駛離作業海域,踏上回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