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燃了! 乘風破浪的科考船

2020-12-08 荔枝網新聞

  7月11日是「中國航海日」,

  海洋科考船是探測海洋、研究海洋的重要平臺,

  它們在海天之間乘風破浪,

  為我國海洋科考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今天,讓我們一覽部分海洋科考船的風採。

  「雪龍2」號

  「雪龍2」號隸屬於自然資源部所屬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作為一艘極地科考破冰船,它具備全球航行能力,能滿足無限航區要求,能以2~3節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條件下連續破冰航行,可實現極區原地360°自由轉動,並突破極區20米當年冰冰脊,可承擔極地冰區海洋、大氣、海冰綜合調查。

  「雪龍」號

  「雪龍」號是我國第三代極地考察船,隸屬於自然資源部所屬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船長167米,抗風能力為12級以上,能以2節的航速連續破1.2米厚的冰(含20cm的雪)。船上擁有較為齊備的導航儀器設備和氣象觀測設備,備有工作小艇和直升機,除了完成極地運輸外,還可根據需要為科考提供全方位的立體服務。

  「向陽紅06」船

  「向陽紅06」船隸屬自然資源部北海局,經過2011年和2016年的兩次重大增改裝,現成為一艘集多學科、多功能、多技術手段為一體,滿足海洋科學多學科交叉研究需求的現代化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近年來,「向陽紅06」每年出航約300餘天,航跡遍布太平洋、印度洋,是我國主力海洋科考調查船舶之一。

  「向陽紅09」船

  「向陽紅09」船於1978年建造,曾承擔過大洋多金屬結核調查、中日合作黑潮調查等重大遠洋調查任務。2007年,該船根據7000米載人潛水器水面支持系統的任務需求,被改裝為深潛試驗母船。增改裝後的向陽紅09船出色地完成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歷次海試、資源調查航次、深淵調查航次任務。

  「向陽紅14」船

  「向陽紅14」船曾用船名「中國海監81」,隸屬自然資源部南海局,自1981年開始服役。該船投入使用以來,航跡遍布中國海和太平洋,除執行海洋執法任務外,還多次執行中美海氣合作調查、中日環流調查、西北太平洋環流與研究等國際合作任務。

  「海洋地質六號」船

  「海洋地質六號」船原名為「海洋六號」, 2009年10月入列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集地質、地球物理等多項調查功能為一體,是我國新一代現代化綜合調查船。先後完成10多個深海地質及大洋科考航次,南極科考航次等重大項目,足跡遍布中國海、太平洋和南極海域。

  「海洋地質八號」船

  「海洋地質八號」船於2017年12月建成併入列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是我國全新一代海洋綜合物探船。它具有高精度多纜短道距三維地震調查能力,具備在全球海域進行三維地震勘探等作業能力,以及重力測量和磁力測量等調查作業能力,已在我國南海等海域開展多次海洋地質科考作業。

  「海洋地質十號」船

  「海洋地質十號」船2017年入列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為我國全新一代海洋綜合地質調查船,具有高精度海洋地質調查(含鑽探)、地球物理、海洋水文調查等綜合海洋調查能力。鑽探最大作業水深1000米,在該水深下最大鑽深為 200 米,是目前我國綜合科考能力較強的調查船,先後在我國南海、印度洋等海域開展海洋地質科考工作。

  「大洋一號」船

  「大洋一號」船是一艘現代化的綜合性遠洋科學考察船,也是我國深海大洋科學調查的主力船舶,可承擔海底地形、重力和磁力、地質和構造、綜合海洋環境、海洋工程以及深海技術裝備等方面的調查和試驗工作。先後執行了多個中國深海大洋調查和勘察航次任務。

  「海測3301」船

  「海測3301」船自2005年開始服役,原船名「中國海監83」,隸屬自然資源部南海局。目前,主要用於海洋調查研究,航跡遍布中國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為海洋監管、海洋資源及海洋生態調查監測、海洋科學考察等方面等提供基本數據。

相關焦點

  • 揭秘科考船「實驗1」號
    探索海洋,離不開先進的科學考察船  「實驗1」號近日執行了首航任務,成為科學界和大眾關注的焦點。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局長、科考船項目經理部總經理田靜表示:「實驗1」號將成為我國海洋科學考察事業繼往開來的新起點。  這艘神秘的科考船到底有哪些新技術和特殊功能呢?科考船建造辦公室副主任劉宏偉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 俄科考船南極遇險74人被困 中國科考船營救遇阻
    「雪龍」號營救俄船遇阻 俄科考船南極遇險74人被困  我科考船營救被浮冰困住 澳大利亞營救船今日抵達  據英國《每日郵報》今晨報導,一艘載有74名人員的俄羅斯船隻「邵哈斯基」號船隻因天氣狀況驟然惡化,在南極洲沿岸被厚冰困住動彈不得。中國破冰船「雪龍」號緊急前往營救。但因為冰層太厚和天氣原因,「雪龍」號救援行動止步目標6海裡外。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
    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在這個航次中,「探索二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與「
  • 海墾母山咖啡登上「雪龍號」中國南極科考船和國家海洋科考船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18日消息(記者 杜倬荷)近日,海南農墾大豐咖啡產業集團旗下的母山咖啡部分產品登上了「雪龍號」中國南極科考船,成為中國遠徵南極的科考隊員的能量保障,受到了在場人員的熱烈歡迎。同時,母山咖啡還將供應給「向陽紅21號」等中國海洋科考船隊。
  • 「實驗6」號科考船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實驗6」號是一艘採用國際最先進設計理念,科考能力突出的特種用途船舶,探測手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海海洋所原所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張偲表示,「實驗6」號填補了我國目前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發揮專業調查船與綜合科考船功能,大力提升我國地球深部結構和深海大洋極端環境探測研究水平。
  • 中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船「雪龍2」,即將進入北極的科考船
    而隨著現在科學技術以及能力的發展都有了更好的一些突破出現,我們現在就有一艘即將進入北極的科考船,在更大也有一些很好的技術提升。雪龍二號的出現算是我國在這方面的首艘極地科考船,在它的科考方面是非常具有優勢的,由於北極的氣候寒冷,所以這裡就長年被冰雪覆蓋,要想進到這裡去科考的話就必須要將這些破冰,那雪龍二號到底有多牛呢?
  • 「實驗6」號科考船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重器
    首部設科學梔,船艏設一個槽道式側推並安裝封蓋系統,機艙和地震空壓機艙位於船舯略偏後。 全船共設置各類實驗室16個,總面積超過330平方米,工作甲板面積達到600平方米,科考輔助面積超過470平方米,固定安裝有13000米鋼纜絞車1臺,13000米光電複合纜絞車1臺、8000米CTD絞車1臺、6000米水文生物車1臺、升降鰭板及各種聲學設備等。
  • 「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原標題:「向陽紅01」船結束南大西洋科考  經過兩個航段、長達60多天的走航和作業取樣,「向陽紅01」船在南大西洋的科學調查日前結束,不僅獲取到豐富的海底巖石和生物樣品等,為後期科研積累了寶貴樣品和數據,也意味著此次科考大西洋航段的科考任務順利完成。
  • "金星二號"科考船服務近海科考26年 下月退役
    半島都市報11月27日訊(記者 鮑福玉 實習生 田華)「金星二號」科考船將被公開拍賣!記者27日從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由於已到了強制報廢的年限,承擔了中國沿海26年科考任務的「金星二號」科考船將在島城正式退役,12月8日將面向社會進行公開拍賣。
  • 江南造船開建國內最大海洋綜合科考船
    科考船是「摸清」南海家底的「利器」。中山大學將以完整的「海洋學科群」為基礎,進軍世界海洋科學前沿,攻克世界海洋科技難題,全面提高我國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因此,中山大學必須擁有一艘大型綜合科考船支撐海洋科學、海洋工程、海洋技術、海洋經濟、海洋人文等多學科的海洋科考研究。
  • 「實驗3」號科考船凱旋
    經過12230海裡的航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3」號科考船圓滿完成中國和巴基斯坦首次北印度洋聯合考察任務,2月22日返回廣州。
  • 海洋科考船綜合性能哪個強?「中山大學」號
    來源:科技日報圖集 近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該船具備無限航區全球航行能力,經濟航速11.5節,最大試航速度16節,經濟航速下續航能力15000海裡,額定人員編制下自持力60天,定員100人。據該船總設計師、中船集團第708所主任助理吳剛介紹,「中山大學」號是目前我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我國是海陸兼備大國,有廣泛的海洋戰略、安全和經濟利益。
  • 海洋科考船綜合性能哪個強?「中山大學」號!
    近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該船具備無限航區全球航行能力,經濟航速11.5節,最大試航速度16節,經濟航速下續航能力15000海裡,額定人員編制下自持力60天,定員100人。  據該船總設計師、中船集團第708所主任助理吳剛介紹,「中山大學」號是目前我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我國是海陸兼備大國,有廣泛的海洋戰略、安全和經濟利益。
  • 我國最大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圖說: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昨天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
  • 雪龍號前任船長談南極科考:科考船要跨「四關」
    昨日上午,中國唯一從事極地破冰航行的科考船「雪龍號」,從上海出發開赴南極,執行第24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記者了解到,此次南極考察,是自1984年中國首次南極考察以來,考察隊員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昨日下午,就讀者關心的幾個問題,本報(註:揚子晚報)記者電話連線採訪了江蘇老鄉——「雪龍號」前任船長、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主任袁紹宏先生。
  • 「嘉庚」號科考船遠徵西北太平洋,開展疫情以來首個出境科考航次
    臺海網7月4日訊 據廈視新聞報導 3日上午10點45分,廈門大學「嘉庚」號科考船從海滄啟程出發,將進行為期50天的西北太平洋考察,航程約6700海裡。這是時隔一年多,「嘉庚」號再次遠徵西北太平洋,也是疫情以來「嘉庚」號首次出境科考。
  • 俄羅斯客船被困南極 中國科考船火速營救
    在南極進行第30次南極科考的「雪龍」號改變航向,經過50多個小時、600多海裡的航行,於27日抵達遇險船密集浮冰區。  被困科學家特尼在北京時間27日17時發布的照片也顯示,雪龍號已出現在地平線上。特尼在推特中說:「好消息,雪龍號已經出現在地平線上,所有人都很開心。」截至23時左右,「雪龍」號距離遇險船還有6海裡。
  • 習近平考察中國雪龍號科考船
    11月18日,習近平在霍巴特港看望正在這裡補給的「雪龍」號全體科考人員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攝新華社澳大利亞霍巴特11月18日電(記者 李斌 錢彤)18日,正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首府霍巴特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陪同下參觀南極科考項目並慰問兩國科考人員。霍巴特是澳大利亞南極科考母港。海風拂面,碧波蕩漾。「雪龍」號科考船在執行中國第31次南極科考任務途中,在霍巴特港停靠補給。
  • 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新華社上海8月28日電(記者賈遠琨)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28日在位於上海長興島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這艘科考實習船命名,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洋求索的使命與擔當。
  • 「科學」號科考船從青島啟航執行科考任務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齊春贊日前,「科學」號科考船啟航赴西太平洋海域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11月23日,「科學」號科考船從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園區碼頭起航,赴西太平洋中低緯度海域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西太平洋多圈層相互作用板塊俯衝起始機制科學考察實驗研究暨NORC2020-581航次科考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