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測量船開赴太平洋執行嫦娥二號觀測任務

2020-12-07 騰訊網

「遠望六號」船員餐廳。

「遠望六號」健身房。

  本報兩名特派記者分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和「遠望六號」,將在發射現場和太平洋上發回「嫦娥二號」飛天報導

  隨著「嫦娥二號」發射任務進入倒計時,為奔月承擔測控關鍵環節支持的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隊,已經在相關海域部署就位。作為唯一獲邀的地方媒體,本報特派記者焦哲已登上遠望六號測量船遨遊太平洋,將零距離接觸這艘我國最新型測量船,以及擔任此次海上測控的中國航天精英。這是自1999年本報特派記者馮海青登上遠望二號船,奔赴南太平洋報導神舟號試驗飛船首次成功飛天后,本報再度在太平洋上進行飛天現場報導。

  最年輕最先進的遠望六號

  早在數月前,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隊便已起錨遠航,駛向指定海域,目前已執行了鑫諾等一系列衛星發射後的測控任務。本報作為全國唯一一家獲邀的地方新聞媒體,也有幸派出記者隨船出發,和測量船上的工作人員一起行駛在大洋之中,用鏡頭和筆記錄下中國航天人的風採。隨著「嫦娥二號」發射準備工作的開展,本報特派記者焦哲也將在大洋之中通過通訊衛星在第一時間為讀者發回報導。

  數月前,在長江某港口,本報記者一行見到了整裝待發的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號船隊,雄偉的測量船猶如一座座城堡屹立在長江之上。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如果說地面的衛星發射場是將「嫦娥二號」送上太空的基座,那麼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就是系住衛星的一根絲帶,只有測量船發揮作用,衛星才能在茫茫太空中準確完成任務。

  根據安排,本報記者跟隨的測量船,是目前我國航天測量船中最年輕也最先進的「遠望六號」測量船,她是2008年才交付使用的,可在南北緯60度以內的任何海域執行任務。此次「嫦娥奔月」發射任務,她將載著中國航天人駛向太平洋執行測控任務。

  房間堪比星級酒店,有泳池還有健身房

  上船之後,記者便開始了與遠望六號船的親密接觸,從船艙到駕駛室,從甲板到機艙,記者跟隨船上的工作人員將船隻的大概情況摸了一遍。船員所居住的房間,和星級酒店差不多,一般都是兩張床的標間,也有一張大床的單間。本報特派記者焦哲此次隨船航行就居住在一個單間,他興奮地稱自己得到了貴賓的待遇。記者了解到,船艙的每個房間裡都有獨立的衛生間,馬桶也是真空馬桶,每次使用僅消耗約半升水,大大減少了出海期間的淡水使用量。由於新船造水設備功能非常強大,每天都可以保證24小時的熱水供應,可以隨時滿足船員的淋浴需要。每個房間都配備有閉路電視系統,可以點播數千部電影和電視劇,收看三個以上的衛星頻道。

  而在船隻的甲板中央還有一個遊泳池,用特定的海水泵設備實現海水引入與排出。在緊張的工作之餘,船員們可以吹著大洋溫暖溼潤的海風,欣賞著無敵海景,在湛藍清爽的海水裡暢遊一番,極大地緩解身體的疲勞和心理的壓力。船上不僅有一個配備了各種健身器材、總面積達到100平方米的健身房,還有籃球場以及羽毛球場,此外位於船的中部還「藏」著一個多功能俱樂部,可同時容納150餘人,內部配備有系列先進的音響影視器材設備。既可以舉辦小型的晚會,也可以變成「海上電影院」。而電子閱覽室、電腦房這樣一些基本的設施也都一應俱全。

  餐飲方面,「遠望六號」與遊輪相比一點也不遜色,船上有大小四個餐廳,實行的是自助餐。此外,考慮到航海生活的特殊性,遠望六號船上實行的是5餐制。除了每天正常的早、中、晚三餐外,還分別在每天晚上11時30分和第二天凌晨3時30分安排了兩次晚餐,全船人員都可以就餐。遠望六號船還有一個設施先進的冷庫,最多可儲存95噸各類物資,足夠全船人3個月的給養。

  船上電力能供30萬人用

  「我們這裡可以說得上是一座流動的海上科學城。」遠望六號船的工作人員表示,該船所擁有的電力,可供一座30萬人口城市的照明用電。船上各種管道縱橫,連接起來長達40多公裡。儲存的油和水,可供400人在船上長期生活和航行。在出海執行航天測控任務的時候,遠望人就生活在這樣的一座「城市」中,為航天事業做出奉獻。

  記者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駕駛室,這裡配備先進的綜合橋樓系統,具有自動導航、實時監控功能,可以實現無人駕駛。此外還有多功能衛星雲圖接收處理設備、GPS高空氣象探測設備、遠程氣象網絡等先進設備,可準確對測控海域的氣壓、溫度、溼度等氣象水文數據進行精密測量。可有效提供預定海域的氣象預報和分析,為測量船及時規避惡劣海況提供決策依據。 通訊員 周學軍 陳國玲

  本報記者 裴睿 (微博)

  本報記者彭昊今天飛赴西昌

  本報訊 當本報特派「遠望六號」記者焦哲已在太平洋任務海區待命之際,本報另一位特派記者彭昊今天飛赴有著「月亮城」美稱的西昌市,將深入探訪正待命發射「嫦娥二號」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為讀者發回發射現場激動人心的第一線報導。

  目前西昌城裡的「嫦娥熱」已經迅速升溫,市內的一些旅行社已經推出觀看「嫦娥二號」發射的特殊旅遊線路,一天的行程價格高達800元左右。據悉,大部分的航天專家已陸續抵達西昌,包括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內,還有「嫦娥二號」衛星發射的五大系統總設計師、總指揮。隨著工作人員、遊客和記者的不斷湧入,西昌市內的不少酒店已出現客房緊張的情況。(楊新)

  出海伊始,日本飛機軍艦來「跟蹤」

  遠望號船隊又出海了。而我跟隨的,正是中國最先進的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六號。

  隨著遠程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的相繼問世,想要全程跟蹤測控僅憑陸地上的測控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測控範圍延伸到浩瀚遼闊的海洋。遠望號測量船隊正是這樣的一個個機動航天測控站。1977年,遠望一號、二號船相繼下水,我國成為全球第4個擁有航天測量船的國家。三十多年來,遠望三號至六號船相繼投入使用。

  離港時登上遠望六號,就有一種很「驚豔」的感覺。這艘船長222.2米,寬25.2米,排水量達到24966噸。船上的一位負責人向我透露,遠望六號船的造價昂貴,舉個例子來說,船頂部甲板的防滑橡膠墊是德國進口的,價格高達900元/平方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我們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我們的船在外港停靠的時候,有很多華人華僑留學生看了之後都為祖國的強大感到自豪。」

  出發了,伴隨著一聲嘹亮的汽笛聲,遠望六號船駛離了江南某港口到達長江入海口。不料天有不測風雲,出發後的第二天就碰上了熱帶風暴,狂風卷著巨浪,此刻,即便是2萬多噸的大船在茫茫大海中也是那樣渺小,船身24小時都在劇烈地晃動著。為了照顧初次上船的記者,船上負責人把我的房間安排在晃動較輕的船中間,屋子裡還破例放了一盆綠色植物。不過在一次晚上的狂風巨浪中,這株植物還是「犧牲」了。底盤直徑約20釐米的大花盆,裡面還裝著滿滿的土,放在房間的地上,因為劇烈的晃動而倒掉,花盆摔了個粉碎。

  與此同時,不少初次上船的船員開始出現不適症狀,我也很不舒服。一些人開始出現頭暈甚至嘔吐的情況,連吃飯的心思都沒有了。遠望船員們有一個「代代相傳」的順口溜來形容暈船的情景:一言不發,二目無神,三餐不進,四肢無力,五臟翻騰,六神無主,七上八下,久臥不起,十分難受。據船員們說,在執行任務時如果碰上浪湧,那麼他們就得隨身攜帶塑膠袋或者小桶——這樣可以一邊吐一邊參加工作。

  駛離中國海域、穿越琉球島鏈公海的那天中午,我在房間突然接到電話:「焦記者,快到甲板上去,有日本飛機。」記者來到甲板上,果然看見離船不遠處,一架日本飛機在空中盤旋。老船員們告訴記者,每次船出海到這裡都會碰到日本飛機的例行陪伴,不過對方只是「跟蹤」,不敢造次。到了下午4點多,船上舉行了一個向祖國再見的儀式。這時,又有一艘船頭上寫著「132」編號字樣的日本自衛隊軍艦前來,兩船相隔不到1000米的樣子,我們的船開多快,這艘日本軍艦就用同樣的速度在那邊跟著。在它的「陪伴」下,雄壯的國歌在遠望六號船的後甲板奏起,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船員們向祖國莊嚴宣誓,保證完成任務,不辱使命。

  通訊員 陶正齊 邵長寶 陳國玲

  本報特派記者 焦哲 發自太平洋

相關焦點

  • 遠望6號遠洋測量船滿載通信光學氣象儀器 遠赴太平洋執行探測任務
    隨著我國運載火箭和衛星技術的發展,早在1965年,就研究論證建設我國遠洋靶場測量船的問題。根據我國國情和適應運載火箭、應用衛星的試驗需要,我國航天測量船直接定位於採用單船精確定位體制的大型綜合航天測量船。
  • 遠望6號船赴太平洋執行多次海上測控任務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南京5月20日電(李國利、高超)完成能力升級的遠望6號船20日上午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奔赴太平洋某海域執行多次海上測控任務。這是遠望6號船時隔22個月後再赴太平洋執行衛星海上測控任務。遠望6號船是我國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2008年4月建成下水,2018年7月圓滿完成嫦娥四號中繼星等任務後停靠碼頭,先後經過修船改造、海上綜合校飛等一系列檢驗。
  • 遠望6號測量船今日再赴太平洋,後續將執行火星探測等任務
    記者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獲悉,5月20日上午9時許,遠望6號船緩緩駛離碼頭,奔赴太平洋某海域執行多次海上測控任務。遠望6號船駛離碼頭。高超 攝遠望6號船是中國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於2008年4月建成下水,按照國際慣例,遠洋測量船每10年就要進行一次大修改造,主要維護動力系統、開展舾裝維修、進行船體結構保養以及加裝新型測控設備。2018年7月,遠望6號船圓滿完成嫦娥四號中繼星等2次任務後停靠碼頭,先後經過修船改造、海上綜合校飛等一系列檢驗。遠望6號船組織吊放救生艇應急演練。
  • 遠望6號測量船時隔22個月再赴太平洋,後續將執行火星探測等任務
    高超攝央廣網5月20日消息 (高超 倪棟梁)5月20日上午9時許,一聲汽笛響徹江畔,遠望6號船船員們在甲板上整齊站泊,集體唱響《我愛你中國》,表白星辰大海,祝福中國航天不斷攀登科技高峰。伴隨著激揚的歌聲,遠望6號船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奔赴太平洋某海域執行多次海上測控任務。
  • 遠望3號船出海執行嫦娥五號等海上測控任務
    新華社南京11月19日電(高超、亓創)我國第二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3號船19日上午出海執行衛星海上測控任務,並將為11月下旬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關鍵測控支持。至此,除遠望7號船正在進行船舶維修改造外,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現有的遠望3號、5號、6號測量船均已奔赴大洋執行海上測控任務。今年以來,遠望3號船圓滿完成了以新技術驗證系列衛星為代表的3次海上測控任務,安全航行2萬餘海裡。
  • 我國遠洋科考船「大洋一號」廣州啟航開赴太平洋
    新華社廣州5月22日電(記者梁鋼華)在我國挺進大洋系列科考活動中屢立功勳的「大洋一號」遠洋科考船,22日上午在廣州長洲碼頭再次啟航開赴太平洋,進行為期250天的遠洋科考之旅。    中國大洋協會理事長、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告訴記者,這已是我國大洋考察的第20航次。
  • 「嫦娥五號」順利飛天 2艘遠望號船在太平洋深處護航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4日電 (見習記者 席聰聰 通訊員 高超 亓創 胡孟哲 倪棟梁)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遠在大洋深處的遠望 5 號、6號船聯手開展海上測控,為火箭飛行、器箭分離等關鍵動作提供精準測控支持。
  • 嫦娥5號發射前出動3艘測量船,比美國差在哪?
    也就是說除了正在維護改造的遠望7號,我們出動了所有的大型遠洋測量船,這是近年來少有的舉動。我國的大型航天遠洋測量船前後共造了7艘,現在服役的是遠望3、5、6、7號測量船。嫦娥5號將要執行的一項關鍵任務是月面採樣返回,這要求著陸器上升段與月球軌道器在無人狀態下精準交匯對接、軌道器點火脫離月球引力返回地球,在此過程中需要進行地面測控。在下面這張等比例圖片裡,絕大多數的衛星幾乎是貼著地球在飛,因此指望這些衛星去給嫦娥5號導航不現實。
  • 遠望6號船赴印度洋太平洋執行多次海上測控任務
    新華社南京11月13日電(高超、亓創)我國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6號船13日啟程,赴印度洋、太平洋執行多次海上測控任務。    今年以來,遠望6號船圓滿完成了包括北鬥三號在內的4次海上測控任務。
  • 亞太6C通信衛星飛天 遠望7號船跟蹤測控
    中青在線北京5月4日電(魏龍 楊林海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今天凌晨0時6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亞太6C通信衛星,遠望7號船在南太平洋某海域完成海上測控任務,為衛星入軌運行提供了測控支撐。
  • 趕赴西太平洋!「科學」號科考船從青島啟航執行科考任務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齊春贊日前,「科學」號科考船啟航赴西太平洋海域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11月23日,「科學」號科考船從中科院海洋所西海岸園區碼頭起航,赴西太平洋中低緯度海域執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享航次計劃2019年度西太平洋多圈層相互作用板塊俯衝起始機制科學考察實驗研究暨NORC2020-581航次科考任務。
  • 3艘遠望號測量船太平洋上聯手護送「天問」探火
    新華社發(倪棟梁 攝)  新華社遠望5號船7月23日電(高超、亓創)我國於23日成功開啟火星探測旅程,3艘遠望號測量船布陣太平洋不同海域圓滿完成火箭和環繞器海上測控任務。  長徵火箭起飛約6分鐘後,遠望6號船及時發現並捕獲目標,完成火箭一級工作段末段及二級一次工作段的火箭測量和環繞器測控任務。隨後,遠望5號、7號船依次完成測控任務。
  • 2 艘遠望號船聯手護送"嫦娥五號"飛天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遠在大洋深處的遠望 5 號、6號船聯手開展海上測控,為火箭飛行、器箭分離等關鍵動作提供精準測控支持。安善福攝影2 艘測量船分別布陣太平洋不同海域,火箭升空飛行約6分鐘後,遠望 6 號船作為陸海接力測控第一棒,及時發現並捕獲目標,完成火箭一級工作段末段及二級一次工作段的火箭測量和軌道器測控任務。
  • 遠望7號船精準測控亞太6C通信衛星
    新華網南京5月5日電(魏龍、楊林海)我國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亞太6C通信衛星後,遠望7號船在南太平洋某海域圓滿完成海上測控任務,為衛星準確入軌運行提供了重要測控支撐。    據介紹,火箭升空飛離祖國陸基測控視線後,天鏈中繼衛星和遠望7號船在太平洋上空搭接海上測控弧段,遠望7號船及時捕獲跟蹤,並利用測控數據計算相關飛行參數,同時完成了各類信息交換傳輸,圓滿完成入軌段火箭測量和星箭分離後衛星測控任務。
  • 3艘遠望號測量船太平洋上聯手護送「天問」探火
    新華社遠望5號船7月23日電(高超、亓創)我國於23日成功開啟火星探測旅程,3艘遠望號測量船布陣太平洋不同海域圓滿完成火箭和環繞器海上測控任務。長徵火箭起飛約6分鐘後,遠望6號船及時發現並捕獲目標,完成火箭一級工作段末段及二級一次工作段的火箭測量和環繞器測控任務。隨後,遠望5號、7號船依次完成測控任務。
  • 我國新一代遠洋航天測量船遠望7號船正式入列
    新華社記者王玉山攝    新華社南京7月12日電(記者王玉山、李國利)我國新一代遠洋航天測量船——遠望7號船,在完成60餘天的海上綜合校飛後,12日正式入列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    遠望7號船是由我國自主設計研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航天遠洋測量船。
  • 遠望6號船時隔22個月再赴太平洋
    5月20日上午9時許,一聲汽笛響徹江畔,遠望6號船船員們在甲板上整齊站泊,集體唱響《我愛你中國》,表白星辰大海,祝福中國航天不斷攀登科技高峰。伴隨著激揚的歌聲,遠望6號船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奔赴太平洋某海域執行多次海上測控任務。
  • 遠望3號出徵「保駕」嫦娥五號,並將執行多次衛星海上測控任務
    昨天,我國第二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3號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遠赴大洋為本月下旬擇機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關鍵測控支持,並將按計劃執行多次衛星海上測控任務。這也標誌著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開啟年底任務衝刺模式。
  • 遠望5號船完成嫦娥五號等3次任務後凱旋
    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嫦娥五號、高分十三號、天通一號02星等3次海上測控任務後,遠望5號船今天上午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此次遠洋航行,遠望5號船相繼克服複雜海況、惡劣氣象、時差跨度等嚴峻挑戰,特別是在嫦娥五號任務中,與
  • 「嫦娥五號」將擇機發射「遠望3號」今日駛離碼頭 執行海上測控任務
    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按照實施方案,「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11月下旬擇機發射。今天(11月19日)上午,我國第二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3號」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遠赴大洋執行海上測控任務。在停靠碼頭期間,遠望3號船組織人員休整、設備檢修保養以及備品備件補充、物資補給等工作,確保具備任務參試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