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望六號」船員餐廳。
「遠望六號」健身房。
本報兩名特派記者分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和「遠望六號」,將在發射現場和太平洋上發回「嫦娥二號」飛天報導
隨著「嫦娥二號」發射任務進入倒計時,為奔月承擔測控關鍵環節支持的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隊,已經在相關海域部署就位。作為唯一獲邀的地方媒體,本報特派記者焦哲已登上遠望六號測量船遨遊太平洋,將零距離接觸這艘我國最新型測量船,以及擔任此次海上測控的中國航天精英。這是自1999年本報特派記者馮海青登上遠望二號船,奔赴南太平洋報導神舟號試驗飛船首次成功飛天后,本報再度在太平洋上進行飛天現場報導。
最年輕最先進的遠望六號
早在數月前,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隊便已起錨遠航,駛向指定海域,目前已執行了鑫諾等一系列衛星發射後的測控任務。本報作為全國唯一一家獲邀的地方新聞媒體,也有幸派出記者隨船出發,和測量船上的工作人員一起行駛在大洋之中,用鏡頭和筆記錄下中國航天人的風採。隨著「嫦娥二號」發射準備工作的開展,本報特派記者焦哲也將在大洋之中通過通訊衛星在第一時間為讀者發回報導。
數月前,在長江某港口,本報記者一行見到了整裝待發的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號船隊,雄偉的測量船猶如一座座城堡屹立在長江之上。一位工程師告訴記者,如果說地面的衛星發射場是將「嫦娥二號」送上太空的基座,那麼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就是系住衛星的一根絲帶,只有測量船發揮作用,衛星才能在茫茫太空中準確完成任務。
根據安排,本報記者跟隨的測量船,是目前我國航天測量船中最年輕也最先進的「遠望六號」測量船,她是2008年才交付使用的,可在南北緯60度以內的任何海域執行任務。此次「嫦娥奔月」發射任務,她將載著中國航天人駛向太平洋執行測控任務。
房間堪比星級酒店,有泳池還有健身房
上船之後,記者便開始了與遠望六號船的親密接觸,從船艙到駕駛室,從甲板到機艙,記者跟隨船上的工作人員將船隻的大概情況摸了一遍。船員所居住的房間,和星級酒店差不多,一般都是兩張床的標間,也有一張大床的單間。本報特派記者焦哲此次隨船航行就居住在一個單間,他興奮地稱自己得到了貴賓的待遇。記者了解到,船艙的每個房間裡都有獨立的衛生間,馬桶也是真空馬桶,每次使用僅消耗約半升水,大大減少了出海期間的淡水使用量。由於新船造水設備功能非常強大,每天都可以保證24小時的熱水供應,可以隨時滿足船員的淋浴需要。每個房間都配備有閉路電視系統,可以點播數千部電影和電視劇,收看三個以上的衛星頻道。
而在船隻的甲板中央還有一個遊泳池,用特定的海水泵設備實現海水引入與排出。在緊張的工作之餘,船員們可以吹著大洋溫暖溼潤的海風,欣賞著無敵海景,在湛藍清爽的海水裡暢遊一番,極大地緩解身體的疲勞和心理的壓力。船上不僅有一個配備了各種健身器材、總面積達到100平方米的健身房,還有籃球場以及羽毛球場,此外位於船的中部還「藏」著一個多功能俱樂部,可同時容納150餘人,內部配備有系列先進的音響影視器材設備。既可以舉辦小型的晚會,也可以變成「海上電影院」。而電子閱覽室、電腦房這樣一些基本的設施也都一應俱全。
餐飲方面,「遠望六號」與遊輪相比一點也不遜色,船上有大小四個餐廳,實行的是自助餐。此外,考慮到航海生活的特殊性,遠望六號船上實行的是5餐制。除了每天正常的早、中、晚三餐外,還分別在每天晚上11時30分和第二天凌晨3時30分安排了兩次晚餐,全船人員都可以就餐。遠望六號船還有一個設施先進的冷庫,最多可儲存95噸各類物資,足夠全船人3個月的給養。
船上電力能供30萬人用
「我們這裡可以說得上是一座流動的海上科學城。」遠望六號船的工作人員表示,該船所擁有的電力,可供一座30萬人口城市的照明用電。船上各種管道縱橫,連接起來長達40多公裡。儲存的油和水,可供400人在船上長期生活和航行。在出海執行航天測控任務的時候,遠望人就生活在這樣的一座「城市」中,為航天事業做出奉獻。
記者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駕駛室,這裡配備先進的綜合橋樓系統,具有自動導航、實時監控功能,可以實現無人駕駛。此外還有多功能衛星雲圖接收處理設備、GPS高空氣象探測設備、遠程氣象網絡等先進設備,可準確對測控海域的氣壓、溫度、溼度等氣象水文數據進行精密測量。可有效提供預定海域的氣象預報和分析,為測量船及時規避惡劣海況提供決策依據。 通訊員 周學軍 陳國玲
本報記者 裴睿 (微博)
本報記者彭昊今天飛赴西昌
本報訊 當本報特派「遠望六號」記者焦哲已在太平洋任務海區待命之際,本報另一位特派記者彭昊今天飛赴有著「月亮城」美稱的西昌市,將深入探訪正待命發射「嫦娥二號」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為讀者發回發射現場激動人心的第一線報導。
目前西昌城裡的「嫦娥熱」已經迅速升溫,市內的一些旅行社已經推出觀看「嫦娥二號」發射的特殊旅遊線路,一天的行程價格高達800元左右。據悉,大部分的航天專家已陸續抵達西昌,包括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內,還有「嫦娥二號」衛星發射的五大系統總設計師、總指揮。隨著工作人員、遊客和記者的不斷湧入,西昌市內的不少酒店已出現客房緊張的情況。(楊新)
出海伊始,日本飛機軍艦來「跟蹤」
遠望號船隊又出海了。而我跟隨的,正是中國最先進的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六號。
隨著遠程運載火箭和人造衛星的相繼問世,想要全程跟蹤測控僅憑陸地上的測控站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測控範圍延伸到浩瀚遼闊的海洋。遠望號測量船隊正是這樣的一個個機動航天測控站。1977年,遠望一號、二號船相繼下水,我國成為全球第4個擁有航天測量船的國家。三十多年來,遠望三號至六號船相繼投入使用。
離港時登上遠望六號,就有一種很「驚豔」的感覺。這艘船長222.2米,寬25.2米,排水量達到24966噸。船上的一位負責人向我透露,遠望六號船的造價昂貴,舉個例子來說,船頂部甲板的防滑橡膠墊是德國進口的,價格高達900元/平方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我們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我們的船在外港停靠的時候,有很多華人華僑留學生看了之後都為祖國的強大感到自豪。」
出發了,伴隨著一聲嘹亮的汽笛聲,遠望六號船駛離了江南某港口到達長江入海口。不料天有不測風雲,出發後的第二天就碰上了熱帶風暴,狂風卷著巨浪,此刻,即便是2萬多噸的大船在茫茫大海中也是那樣渺小,船身24小時都在劇烈地晃動著。為了照顧初次上船的記者,船上負責人把我的房間安排在晃動較輕的船中間,屋子裡還破例放了一盆綠色植物。不過在一次晚上的狂風巨浪中,這株植物還是「犧牲」了。底盤直徑約20釐米的大花盆,裡面還裝著滿滿的土,放在房間的地上,因為劇烈的晃動而倒掉,花盆摔了個粉碎。
與此同時,不少初次上船的船員開始出現不適症狀,我也很不舒服。一些人開始出現頭暈甚至嘔吐的情況,連吃飯的心思都沒有了。遠望船員們有一個「代代相傳」的順口溜來形容暈船的情景:一言不發,二目無神,三餐不進,四肢無力,五臟翻騰,六神無主,七上八下,久臥不起,十分難受。據船員們說,在執行任務時如果碰上浪湧,那麼他們就得隨身攜帶塑膠袋或者小桶——這樣可以一邊吐一邊參加工作。
駛離中國海域、穿越琉球島鏈公海的那天中午,我在房間突然接到電話:「焦記者,快到甲板上去,有日本飛機。」記者來到甲板上,果然看見離船不遠處,一架日本飛機在空中盤旋。老船員們告訴記者,每次船出海到這裡都會碰到日本飛機的例行陪伴,不過對方只是「跟蹤」,不敢造次。到了下午4點多,船上舉行了一個向祖國再見的儀式。這時,又有一艘船頭上寫著「132」編號字樣的日本自衛隊軍艦前來,兩船相隔不到1000米的樣子,我們的船開多快,這艘日本軍艦就用同樣的速度在那邊跟著。在它的「陪伴」下,雄壯的國歌在遠望六號船的後甲板奏起,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船員們向祖國莊嚴宣誓,保證完成任務,不辱使命。
通訊員 陶正齊 邵長寶 陳國玲
本報特派記者 焦哲 發自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