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號發射前出動3艘測量船,比美國差在哪?

2020-11-22 老粥科普

11月底,大家翹首以盼的嫦娥5號探測器將由長徵5號火箭託舉升空,奔向40萬公裡外的月球。嫦娥5號將進行月球著陸、深達2米的鑽探採樣,並將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送回地球,這是自1976年前蘇聯Luna-24探測器從月球採樣170克月壤以來,時隔44年人類的又一次月球採樣活動。

留意新聞的朋友一定注意到,在長徵5號運載火箭發射前,我們已經連續派出了遠望5號、6號和遠望3號航天測量船奔赴大洋,為此次嫦娥5號任務提供遙測和通信支持。也就是說除了正在維護改造的遠望7號,我們出動了所有的大型遠洋測量船,這是近年來少有的舉動。

遠望3號測量船

有朋友提出這樣的疑問:我們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經組網成功,天鏈衛星也已經投入使用,為什麼現在發射太空飛行器還要依靠落後的測量船?美國早就不需要測量船了,是不是說他們比我們先進得多?

測量船曾經是航天發射的必備

在許多人的印象裡,航天發射就是「5-4-3-2-1-點火」,火箭噴射著炙熱的火焰將衛星或飛船託舉升空,控制中心大屏幕裡顯示出它的軌跡,然後就成功了。其實發射火箭遠不是我們看到的這麼簡單,更不是射完就了事,火箭的軌道設計以及發射之後精確的跟蹤測量與控制才是決定發射成敗的關鍵。

長徵5號火箭發射

1969年7月,NASA用阿波羅11號飛船將三名太空人送到月球,其中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功登陸月球。為了實現這次偉大的航行,早在1964年,美國人就已經在全球各大洲建設了28個衛星通信站和多部直徑達9.15米的衛星天線。儘管有了這麼多站點,但還是有許多地方無法覆蓋,於是美國又將一些大型貨船裝上雷達天線改造成航天測控船,放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其中代表性的是「紅石號」和「水星號」。

美國「紅石號」測量船

美國前前後後一共建造或改裝了24艘測量船,是當之無愧的大戶。前蘇聯和俄羅斯共有3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尤裡·加加林號測量船,這艘標準排水量達53500噸的巨艦為前蘇聯的航天以及探月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前蘇聯「尤裡·加加林號」測量船

我國的大型航天遠洋測量船前後共造了7艘,現在服役的是遠望3、5、6、7號測量船。

隨著遙測技術的進步,發達國家部署航天測量船越來越少,另一個主要原因是航天大國美國在全球各地擁有了數以百計的衛星地面站,通過將這些站點聯成網絡,NASA和歐洲航天局可以有效地開展環繞地球軌道的衛星發射以及深空探測任務。

我們為什麼需要測量船?

一個簡單的道理:我們國內的衛星測控網絡很完善,但海外地面站非常缺乏,因此在進行某些航天發射的時候需要派測量船去彌補空白。

有朋友會問,我們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已經組網成功,利用北鬥可以精確定位;同時我們的天鏈系統可以實現星地間通信,它們可以實現對嫦娥5號的測控和信號傳輸嗎?答案是否定的。

北鬥星座覆蓋了地球表面和低軌道

當發射近地軌道衛星時,由於它的軌道距離地面大約在200~2000公裡高度,基本處於北鬥衛星信號的覆蓋範圍,因此只要衛星上攜帶了相關的信標和設備,依靠北鬥衛星進行導航看起來問題不大。事實上,我們在發射大部分對地遙感衛星時也並沒有派出遠望測量船。

但對於靜止軌道衛星、月球軌道以及更遙遠的深空探測任務,遙測的角度和距離就遠遠超出了北鬥衛星所能覆蓋的範圍。

夜空中的月亮看起來很近,實際上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達38萬公裡,因此你看到這樣的圖像往往是錯誤的:

這是個錯誤的示意圖

事實上如果完全按比例來顯示地球與月球的距離,你會看到它們之間其實非常遙遠。嫦娥5號將要執行的一項關鍵任務是月面採樣返回,這要求著陸器上升段與月球軌道器在無人狀態下精準交匯對接、軌道器點火脫離月球引力返回地球,在此過程中需要進行地面測控。在下面這張等比例圖片裡,絕大多數的衛星幾乎是貼著地球在飛,因此指望這些衛星去給嫦娥5號導航不現實。

地球與月球相距遙遠

為了準確跟蹤嫦娥5號的飛行軌道,及時調整軌道參數,我們需要從地面上的大型雷達天線向太空飛行器發射電磁波和相關指令,再通過返回的電磁波來計算太空飛行器的位置、角度和前進速度。

一個棘手的問題是,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圈大約是28天,而地球每24小時就自轉一圈,因此地球上任何一點朝向月球的時間是有限的,為了時刻接收到來自月球的信號,就需要在地球上多個地點設置雷達天線。

中國在阿根廷的衛星地面站

我們在阿根廷建設了衛星地面站,在歐洲和非洲也有合作運營地面站,歐洲航天局也將在西半球提供發射及返回階段的地面遙測支持。但在廣闊的太平洋上我們還缺乏衛星遙測設施,這就需要用遠望測量船來承擔遙測任務。

歐洲航天局將為嫦娥5號提供支持

目前遠望5號正在太平洋上執行天通一號02星的測控任務,它應該會被部署到東太平洋;遠望6號船於11月13日出發,它的預定陣位是菲律賓以東的太平洋海面;遠望3號於11月19日出發,按照它18節的巡航速度,到長徵5號發射窗口,它應該能航行8000公裡,到達夏威夷附近海域執行任務。

遠望5號在航行中

總結:

在嫦娥5號發射入軌、月面著陸、採樣、月球軌道交會對接,以及返回任務的全過程都需要實時精準地遙測和遙控,因此它需要有多臺強大的衛星天線時刻緊盯。

北鬥衛星定位系統的衛星主要分布在地球中高軌道,它覆蓋的範圍主要是地球表面以及低軌道的太空,無法為高軌道和月球上的太空飛行器提供定位和導航服務。

我們目前無法做到像美國那樣在全球設置衛星地面站點,為了對嫦娥5號進行精準測控,就需要在太平洋上部署幾艘航天測量船,通過與國內及海外地面站的相互配合,圓滿完成嫦娥5號「繞、落、回」的壯舉。

相關焦點

  • 2 艘遠望號船聯手護送"嫦娥五號"飛天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遠在大洋深處的遠望 5 號、6號船聯手開展海上測控,為火箭飛行、器箭分離等關鍵動作提供精準測控支持。安善福攝影2 艘測量船分別布陣太平洋不同海域,火箭升空飛行約6分鐘後,遠望 6 號船作為陸海接力測控第一棒,及時發現並捕獲目標,完成火箭一級工作段末段及二級一次工作段的火箭測量和軌道器測控任務。
  • 「嫦娥五號」順利飛天 2艘遠望號船在太平洋深處護航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4日電 (見習記者 席聰聰 通訊員 高超 亓創 胡孟哲 倪棟梁)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遠在大洋深處的遠望 5 號、6號船聯手開展海上測控,為火箭飛行、器箭分離等關鍵動作提供精準測控支持。
  • 我國測量船開赴太平洋執行嫦娥二號觀測任務
    本報兩名特派記者分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和「遠望六號」,將在發射現場和太平洋上發回「嫦娥二號」飛天報導  隨著「嫦娥二號」發射任務進入倒計時,為奔月承擔測控關鍵環節支持的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隊,已經在相關海域部署就位。作為唯一獲邀的地方媒體,本報特派記者焦哲已登上遠望六號測量船遨遊太平洋,將零距離接觸這艘我國最新型測量船,以及擔任此次海上測控的中國航天精英。
  • 遠望3號船啟航出海 將為嫦娥五號「奔月」提供測控支持
    中新社南京11月19日電 11月19日上午,中國第二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3號」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遠赴大洋執行多次衛星海上測控任務,並將為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關鍵測控支持。
  • 2艘遠望號船聯手護送嫦娥五號飛天
    嫦娥五號【2艘遠望號船聯手護送嫦娥五號飛天】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測器,遠在大洋深處的遠望 5 號、6號船聯手開展海上測控,為火箭飛行圓滿完成火箭發射及入軌段海上測控任務後,遠望5 號、6 號將奔赴下一測控海域繼續執行後續任務,遠望3 號船將參加嫦娥五號後續海上測控任務。
  • 遠望3號船將為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關鍵測控支持
    11月19日上午,我國第二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3號」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遠赴大洋執行多次衛星海上測控任務,並將為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關鍵測控支持。,完成長徵五號B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遙5運載火箭等在內的多次海上運輸任務,遠望號船今年累計海上作業已超過900餘天,航行15萬海裡,任務頻次、出海天數均已創下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 3艘遠望號測量船太平洋上聯手護送「天問」探火
    7月13日,遠望6號船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新華社發(倪棟梁 攝)  新華社遠望5號船7月23日電(高超、亓創)我國於23日成功開啟火星探測旅程,3艘遠望號測量船布陣太平洋不同海域圓滿完成火箭和環繞器海上測控任務。  長徵火箭起飛約6分鐘後,遠望6號船及時發現並捕獲目標,完成火箭一級工作段末段及二級一次工作段的火箭測量和環繞器測控任務。隨後,遠望5號、7號船依次完成測控任務。
  • 3艘遠望號測量船太平洋上聯手護送「天問」探火
    新華社遠望5號船7月23日電(高超、亓創)我國於23日成功開啟火星探測旅程,3艘遠望號測量船布陣太平洋不同海域圓滿完成火箭和環繞器海上測控任務。長徵火箭起飛約6分鐘後,遠望6號船及時發現並捕獲目標,完成火箭一級工作段末段及二級一次工作段的火箭測量和環繞器測控任務。隨後,遠望5號、7號船依次完成測控任務。
  • 緊跟嫦娥四號腳步!4國9艘飛船蓄勢待發,已有兩艘折戟月球
    在深空探測領域集中力量聚焦月球,近十幾年來先後發射5艘無人探月飛船,其中嫦娥三號、四號連續登陸月球正面與背面拉開了新世紀人類探索月球的大幕。深空探測工程可以彰顯綜合國力,是重塑國際秩序的關鍵要素之一,這也是很多國家不甘落後的根本原因。在嫦娥3號、4號連續成功登月的刺激與鼓舞下,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對月球躍躍欲試。
  • 三艘遠望號測量船布陣大洋,護送天問一號升空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三艘遠望號測量船布陣大洋,護送天問一號升空!】7月23日,我國在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遠望號船隊3艘測量船布陣太平洋不同海域圓滿完成火箭、環繞器海上測控任務。據悉,遠望5號、7號船將返回祖國,遠望6號船將繼續奔赴其他海域執行後續測控任務。
  • 「嫦娥五號」將擇機發射「遠望3號」今日駛離碼頭 執行海上測控任務
    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按照實施方案,「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11月下旬擇機發射。今天(11月19日)上午,我國第二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3號」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遠赴大洋執行海上測控任務。在停靠碼頭期間,遠望3號船組織人員休整、設備檢修保養以及備品備件補充、物資補給等工作,確保具備任務參試條件。
  • 「嫦娥五號」將擇機發射 「遠望3號」今日駛離碼頭 執行海上測控任務
    我國探月工程穩步推進,按照實施方案,「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於11月下旬擇機發射。今天(11月19日)上午,我國第二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3號」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遠赴大洋執行海上測控任務。在停靠碼頭期間,遠望3號船組織人員休整、設備檢修保養以及備品備件補充、物資補給等工作,確保具備任務參試條件。
  • 遠望5號船完成嫦娥五號等3次任務後凱旋
    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嫦娥五號、高分十三號、天通一號02星等3次海上測控任務後,遠望5號船今天上午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據了解,因某型衛星發射計劃調整,遠望5號船及時修改航行安排、提前返航,本航次海上作業82天,安全航行1.8萬餘海裡。
  • 遠望3號船出徵!為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測控支持
    【#遠望3號船出徵#!為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測控支持】11月19日上午,我國第二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3號」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遠赴大洋執行衛星海上測控任務,並將為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測控支持。
  • 嫦娥四號究竟有多難?美國航天局宣布一項決定,供應商如釋重負
    ,我國嫦娥探月工程自2004年定名啟動以來,迄今已經發射嫦娥一號、二號、三號、五號T1試驗器、四號共五艘月球探測飛船,以及一顆部署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鵲橋中繼通信衛星,成功率100%,其中難度最高的月面軟著陸任務成功率也是100%,嫦娥三號/四號連續成功登月的戰績已經讓我們成為人類21世紀無可爭議的探月先鋒主力。
  • 遠望3號船出海執行嫦娥五號等海上測控任務
    新華社南京11月19日電(高超、亓創)我國第二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3號船19日上午出海執行衛星海上測控任務,並將為11月下旬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關鍵測控支持。至此,除遠望7號船正在進行船舶維修改造外, 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現有的遠望3號、5號、6號測量船均已奔赴大洋執行海上測控任務。今年以來,遠望3號船圓滿完成了以新技術驗證系列衛星為代表的3次海上測控任務,安全航行2萬餘海裡。
  • 遠望3號出徵「保駕」嫦娥五號,並將執行多次衛星海上測控任務
    昨天,我國第二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3號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遠赴大洋為本月下旬擇機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提供關鍵測控支持,並將按計劃執行多次衛星海上測控任務。這也標誌著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開啟年底任務衝刺模式。
  • 揭開日本海洋測量船的真面目
    隨著海洋科學和海軍裝備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彈道飛彈核潛艇作為戰略武器的出現,海洋研究在海軍裝備研製及作戰活動中的地位愈趨顯著,因此出現了專門研製的海洋測量船。美國和前蘇聯為爭奪海上霸權,爭先發展海洋研究工作。20世紀60年代後海洋調查船發展迅速,美國、前蘇聯海軍新建數十艘新型海洋調查船,滿載排水量從數百噸至數千噸,最大達萬噸以上,航速10~20節。
  • 嫦娥5號成功升空回家之際,印度網民卻一片嘲諷,你哪來的自信?
    剛剛,12月4日23時10分00秒,嫦娥5號正點成功升空,3000N軌道轉移發動機成功點火,至此,嫦娥5號成功升空,踏上歸國路途,在經歷約6分鐘的軌道調整後,現在嫦娥5號已經進入預定軌道,正擇機和月面軌道器進行對接,然後轉移密封好的月壤,正式開始回家旅途。
  • 中國嫦娥四號登月技術有多先進?印度發射失敗,美國至今未掌握
    2004年至今已經有15年之久,先後成功實現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先導衛星、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巡視器、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等6次發射任務。  中國的嫦娥在國際上大放異彩,不少國家也想在探月方面展示一下本國的實力,其中當然就少不了印度,不過印度向太空發射的「月船2號」最終是夭折了,目前印度的國力似乎很難承擔起這樣龐大的工程,所以決定拉攏日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