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跟嫦娥四號腳步!4國9艘飛船蓄勢待發,已有兩艘折戟月球

2020-10-18 巔峰高地

從1月3號10時26分著陸月球那一刻算起,嫦娥四號已經在月球上生活工作了整整255天,連續經受住了8輪月夜極低溫考驗,再過兩個月玉兔二號還將創造一個世界紀錄,那就是成為正常行駛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別看咱走得慢,但卻行穩致遠。

玉兔二號月球車

經過六十三年發展中國航天在很多領域已實現後來居上,在軌太空飛行器總規模位列世界第二,打造了諸如北鬥、風雲、遙感、高分等航天金字招牌。在深空探測領域集中力量聚焦月球,近十幾年來先後發射5艘無人探月飛船,其中嫦娥三號、四號連續登陸月球正面與背面拉開了新世紀人類探索月球的大幕。

深空探測工程可以彰顯綜合國力,是重塑國際秩序的關鍵要素之一,這也是很多國家不甘落後的根本原因。在嫦娥3號、4號連續成功登月的刺激與鼓舞下,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對月球躍躍欲試。而以色列創世紀號與印度月船2號兩艘登月飛船相繼折戟月球,用事實證明即使是21世紀的當下登陸月球仍然極為困難。

已經折戟月球的創世紀號

除此之外還有多國多艘登月飛船正蓄勢待發,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計劃在2021年發射一艘名為SLIM的登月飛船,該國商業航天公司ispace也計劃在2021年與2023年分別發射兩艘小型登月飛船。

印度月船-2號項目失敗後決定與日本聯合推進月船3號任務,雙方已於近日達成合作協議,計劃由日本H-3型大推力火箭負責發射,印度繼續負責研製登月器,探測器將於2023年發射。

已經折戟月球的月船2號

美國今年上半年啟動了旨在載人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但該國在阿波羅17號之後已有將近半個世紀沒有實施過月球軟著陸任務。雖然他們有豐富的火星登陸經驗,但月球與火星是截然不同的登陸環境。

月球微弱的引力無法附著足夠厚度與密度的大氣層,探測器降落全程需要依靠發動機反推制動穩定姿態。創世紀號與月船-2號雙雙摺戟月球都是因為反推動力系統故障,這一點在月船2號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它在下降著陸最後階段因為反推發動機故障翻了一個太空筋鬥,直接導致軟著陸任務失敗。還有月午月夜的極端溫度,同樣是火星探測器不曾遭遇的難題。

美國計劃發射的小型登月飛船

將近半個世紀的技術空白就連美國也不敢掉以輕心,因此NASA在正式實施重返月球計劃之前授予三家商業航天公司研製三艘小型登月器合同,這三家公司分別是宇宙機器人技術公司、直覺機器公司、超越軌道公司,三艘小型登月飛船發射時間分別鎖定2020年與2021年。

俄羅斯自獨立以來已有28年,但他們迄今為止尚未發射一艘月球探測器,計劃中的月球25號與27號兩艘登月飛船也分別延遲至2021年與2024年,導致延遲的直接原因是歐洲斷供飛船制導系統組件,如果沒有該系統飛船就不具備著陸月球條件。

俄月球-25號由於歐洲斷供零部件導致推遲

通過梳理可知,在接下來5年時間裡總計還有4國9艘登月飛船蓄勢待發,這些飛船或大或小探測目的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它們的規模都沒能超過嫦娥三號與四號。

嫦娥三號、四號連續成功的最大意義在於打造了一款成熟穩定的登月工程裝備,這主要得益於7500N變推力發動機、基於機器視覺系統的智能著陸系統、深空軌道精確定軌測控等瓶頸技術集群式突破,上述諸多系統就連美國都還處於測試階段。

嫦娥四號7500N變推力發動機

以此為基礎還能放大成各種噸位的登月器,比如嫦娥五號落月器與嫦娥3/4號落月器幾乎就是同款,前不久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總體部成立十周年視頻中公開了我國正在設計中的載人登月器畫面,從中不難看出嫦娥3/4號的影子。

航天科技五院公開的載人登月器

38萬公裡之遙的月球毫無疑問正在上演一場「星球大戰」,除我們以外的參賽國幾乎無一例外都面臨著諸多掣肘因素。比如美國重返月球計劃因為16億美元追加經費無法落實導致難以在2024年完成登月,俄羅斯則面臨技術與經費的雙重困擾,其他參賽國更是不必多言。

面對諸多航天強國在探月領域的追趕,中國航天卻顯得頗為淡定,這是因為科學的發展規劃可以讓我們立於不敗之地。人們都很好奇,嫦娥探月工程的未來之路究竟在何方?

嫦娥6號為嫦娥5號備份產品

接下來除了嫦娥五號採樣返回任務,還有2023年嫦娥七號月球南極綜合探測、2024年嫦娥六號月球南極採樣返回、2026年嫦娥八號還將驗證3D列印月面建站技術,這些探測器都將依託嫦娥3/4號驗證成熟的登月器平臺。

載人登月器方案徵集大賽

習慣只做不說的中國航天,早在去年就向全社會發布旨在徵集載人登月器設計方案的競賽活動,與此同時還在快速推進新一代載人飛船與新一代載人重型火箭項目。

新飛船目標很明確就是服務載人登月任務,進入今年以來新一代重型載人火箭更是捷報頻傳:1月、YF-100K泵後擺液氧煤油發動機完成300秒長程試車;5月、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公司成功下線5米直徑共底燃料貯箱;8月、5米直徑錐底結構貯箱模裝件成功下線。

載人登月系統順利推進

新一代重型載人火箭得到了載人航天工程的大力支持,該火箭能夠在2025年前實現首飛,直接助力載人登月任務實施,具備25噸月球軌道運力,屆時可選擇月球軌道集合方案實施載人登月。

發展航天的終極目的就是拓展人類活動邊際,在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毫無疑問我國載人航天與嫦娥探月兩大工程將會師月球。嫦娥探月總師吳偉仁今年年初就明確指出,未來十年左右中國航天員的足跡將踏上月球,屆時月面將出現一座由中國人主導建設的考察站。

載人航天與嫦娥探月工程會師月球

有不少老外眼紅嫦娥探月工程,但他們始終不明白中國航天為什麼可以贏,根本原因是我們抓住了技術發展的主要矛盾,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工程路線。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再次打破紀錄,將美國蘇聯甩在身後
    進入21世紀以來人類僅成功實施過兩次月球登陸任務,它們分別是嫦娥三號與四號,全部都出自中國航天手筆。除此之外還有以色列創世紀號登月飛船,以及印度的月船2號,這兩艘飛船已經全部折戟月球,就連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無人登月器都還在測試階段。
  • 同樣是月球取樣,為何阿波羅號帶回380千克,嫦娥五號只有2千克?
    毫不誇張的說,嫦娥5號的任務是我國航天史上最為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在12月3日23:10,嫦娥5號的發動機成功工作了5分鐘,並且將攜帶的樣品艙升起,成功的送入到了預定的環月軌道。沒有想到的是嫦娥5號取的樣本只有2千克而已,在50多年前美國阿波羅飛船從月球上獲得了380千克的樣品。50年前後為何兩國取回的月球樣品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 日本飛船取樣,美國飛船取樣,我國嫦娥5號取樣,誰更先進?
    環繞在200公裡高月球軌道上的嫦娥5號,成功在月球風暴洋附近取得月球樣品。已經送回小行星樣品的日本隼鳥2號,現在開啟了第2段探索旅程。已經取得小行星樣品,等待返程的美國OSIRIS-REx號。美國OSIRIS-REx號,我國嫦娥5號,三艘人造飛船都已經成功在地外世界取樣,從取樣技術上來看,誰的技術更先進呢?
  • 月球首次出現「地面生物」,歸功於嫦娥四號
    月球又稱為月亮,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 同時也是太陽系中第五大衛星,雖然月球直徑僅有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不到地球的八十分之一,但在地月系統中,月球卻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前蘇聯於1959年成功發射了第一艘無人月球飛船,而美國則在1969年成為了第一個登陸月球的國家,阿姆斯特朗則成為了「登月第一人」。
  • 嫦娥四號迎來第三個地球年!玉兔二號月球車還能存活多久?
    玉兔二號直線行進玉兔二號是人類運行時間最長月球車,獨守月宮的它迎來了嫦娥五號採樣返回探測器,也見證過以色列創世紀號與印度月船二號的相繼折戟月球,那麼它究竟還能服役多久?嫦娥四號著陸器本月3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迎來了登月兩周年紀念日,現如今它們已經進入第三個地球年。
  • 嫦娥七號開創人類又一首次,尋找月球水源的先鋒兵力
    在21世紀新一輪探月大潮中我國嫦娥探月工程毫無疑問是拔得了頭籌,連續發射5艘探月飛船,並通過嫦娥四號任務首登月球背面。不過,隨著以美國NASA為首的探月活動持續加碼我國嫦娥探月工程還需要更大突破才能保持競爭優勢,比如NASA已於今年上半年正式啟動旨在2024年實現載人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工程」。
  • 嫦娥四號究竟有多難?美國航天局宣布一項決定,供應商如釋重負
    ,我國嫦娥探月工程自2004年定名啟動以來,迄今已經發射嫦娥一號、二號、三號、五號T1試驗器、四號共五艘月球探測飛船,以及一顆部署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鵲橋中繼通信衛星,成功率100%,其中難度最高的月面軟著陸任務成功率也是100%,嫦娥三號/四號連續成功登月的戰績已經讓我們成為人類21世紀無可爭議的探月先鋒主力。
  • 嫦娥四號月背大捷,嫦娥五號蓄勢待發,有人問:何時載人登月?
    2019年對我國來說將是極其重要的一年,新年伊始就有兩個好消息傳來,一是我國的首艘國產航母002號,1月8日完成了第四次海試,已經回到了大連造船廠等到下一步的工作,有不少消息稱在今年4月23日的海軍節,國產航母極有可能正式交付到我國海軍的手裡。
  • 嫦娥五號年底升空長徵七號天舟一號蓄勢待發將與天宮二號對接
    網絡配圖嫦娥五號年底升空引關注!目前,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蓄勢待發,即將奔向太空,與天宮二號對接。長徵五號又將迎來兩次大考,第一次將承擔把實踐十八號試驗衛星送上太空的任務;第二次將實施探月工程嫦娥五號發射任務,完成我國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的重大使命。
  • 中國登月任務:嫦娥四號飛船在月球背面登陸
    中國方面表示,全自動飛船成功在月球反面降落,是登月計劃的第一次嘗試。北京時間2019年1月3日10:26(英國時間02:26),嫦娥四號無人探測器在月球南極特肯盆地成功降落,中國國家媒體報導。探測器承載著各類儀器以用來分析未偵查過地域的地質情況,並進行生物實驗。此次登月被視為太空探索的主要裡程碑,近年以來,曾有大量的關於月球的任務,但主要的都是環月、飛過月球或者撞擊月球的任務,上一次真正形式登月還是1972年的阿波羅17號。
  • 國家航天局劇透未來規劃:明後年將發射四艘載人飛船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今天(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國務院新聞辦今天舉辦新聞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明後年計劃用兩年完成空間站建設的11次發射任務,包括四次載人飛船任務。
  • 中國嫦娥四號登月技術有多先進?印度發射失敗,美國至今未掌握
    2004年至今已經有15年之久,先後成功實現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先導衛星、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巡視器、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等6次發射任務。此外,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更是完成了人造太空飛行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的壯舉,成為全球第一個成功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軟著陸)。日前,關於嫦娥四號著陸器與巡視器的消息顯示稱,其已經順利通過第十個月夜期極低溫考驗,開始第十一個月晝工作日,兩器運行至今已有296天。過不了多久,玉兔二號還將成為運行時間最長的月球車,這意味我國在深空領域的探測又邁出了重大一步。
  • 月球上首現「地外生命」,科學界沸騰了,嫦娥四號成最大功臣
    月球是目前為止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地外星球,前蘇聯於1959年成功發射了第一艘無人月球飛船,而美國則在1969年成為了第一個登陸月球的國家而在2019年的1月3日,中國自主研究並發射的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的背面實現軟著陸,這也是人類史上第一艘在月背實現著落的探測器。
  • 月球發現活嫦娥,阿波羅20號發現嫦娥飛船?
    其實早在美國第一次登月時,拍了一張照片,它背景是廣袤黑暗的太空,腳下是月球,一個身穿太空衣的美國人站在國旗邊上,但這張照片其實是被美國官方給處理了的,本來的月球上,其實那裡各種建築物,但已經荒廢了,並且還在月球竟發現活嫦娥。2009年,美國一人士在網際網路上解密了美國宇航局刻意掩蓋的真相,1976年,美蘇曾聯手發射阿波羅-20號飛船秘密登陸月球。
  • 「嫦娥四號」樹立裡程碑,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背面,航天強國展開打開...
    北京時間3日上午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歷史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著陸。此前,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之旅。
  • 月球發現「生命」?多國科學家沸騰了,稱讚嫦娥四號是最大功臣
    文/行走天涯月球被發現「生命」?多國科學家沸騰了,稱讚嫦娥四號是最大功臣上個世紀美國就已經將太空人送上了月球,但是至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複製美國曾經的榮耀。在2019年的1月份,我國首次朝著月球的背面發射了嫦娥四號探測器。目前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已經在月球的背面行駛了一年多的時間了,也往地面上傳回了多張月球背面的環境圖片。這也是人類第一次了解月球的避免究竟是怎樣的環境,在此之前人類一直質疑月球的背面是否有生命存在。是否隱藏了何種神秘不可得知的事情。而嫦娥四號的存在也從側面證實了美國登月並不是謊言。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月球沒有火箭,飛船是怎麼離開月球返回地球的
    早在50多年前,我們人類就展開了載人登月計劃,前後一共有6艘阿波羅載人飛船實現登月,將6批次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還成功將太空人帶回地球。時至今日,還是很多人認為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騙局」,在網絡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相關的質疑之聲。
  • 為什麼嫦娥四號在月球拍照,讓月球看上去那麼小?答案很簡單!
    為什麼嫦娥四號在月球拍照,讓月球看上去那麼小?答案很簡單!人類對於宇宙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從古時候開始就有人專門研究天文,想要知道天空之外的世界。而到了現代社會,人類的技術更加進步的情況之下,雖說人類的腳步已經邁入太空,但依舊有很多問題到現在無法解釋。
  • 嫦娥5號發射前出動3艘測量船,比美國差在哪?
    嫦娥5號將進行月球著陸、深達2米的鑽探採樣,並將月球巖石和土壤樣本送回地球,這是自1976年前蘇聯Luna-24探測器從月球採樣170克月壤以來,時隔44年人類的又一次月球採樣活動。1969年7月,NASA用阿波羅11號飛船將三名太空人送到月球,其中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功登陸月球。
  • 「嫦娥5號」登陸月球,數十年來首次採集月球新鮮樣本
    嫦娥5號是自1976年以來的第一個月球採樣返回任務。中國再次登陸月球——這一次,中國計劃帶回一些紀念品。嫦娥五號太空飛行器於11月23日發射升空,旨在成為自1976年以來首次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的任務。該任務於11月28日到達月球軌道。據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報導,該任務的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於北京時間11月30日凌晨4點40分在月球軌道分離。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官員稱:「飛船運行良好,與地面控制系統的通信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