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永夜區!嫦娥七號開創人類又一首次,尋找月球水源的先鋒兵力

2020-10-18 巔峰高地

在21世紀新一輪探月大潮中我國嫦娥探月工程毫無疑問是拔得了頭籌,連續發射5艘探月飛船,並通過嫦娥四號任務首登月球背面。不過,隨著以美國NASA為首的探月活動持續加碼我國嫦娥探月工程還需要更大突破才能保持競爭優勢,比如NASA已於今年上半年正式啟動旨在2024年實現載人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工程」。

美國新一代登月器想像圖

美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發射最後一艘阿波羅17號載人登月飛船至今已有47年沒有實施過月面軟著陸探測,相關技術人才、生產設施早已斷層,要想成功重返月球還需要補足登月功課。

為此NASA在一周前宣布授予宇宙機器人、直覺機器、超越軌道三家私營商業航天公司製造三艘無人登月飛船合同,他們將發射三艘尺寸重量遠小於嫦娥三號的無人探測器至月球表面展開探測活動,為NASA在2024年實施重返月球計劃奠定技術基礎。

NASA小型無人探月飛船

三艘無人探月飛船將集中在2020至2021年密集登月,由此可見憑藉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想要集中實施大規模探月工程也不是很難的事,而我們要想保持探月優勢就必須持續創新。

今年年底左右將要發射的嫦娥5號是我國探月三期工程最後一艘登月飛船,該飛船重量達到了8噸規模,由推進服務艙、返回艙、落月器、上升器四大艙段組成,就結構而言相當於一艘縮比阿波羅登月飛船。它的任務使命是將2公斤月壤帶回地球,這將是時隔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再次從月球表面發射飛船,並把月球樣本帶回地球的重大航天活動。

那麼,嫦娥-5號任務之後中國探月工程將駛向何方?難道三期工程完成之後就是終結?

當然不是,目前正在月球背面展開第六月晝工作的嫦娥四號就是探月四期工程首發型號,年初探月總師吳偉仁也首度披露了我國載人登月工程的重要信息,那就是未來十年左右我們將讓中國人的足跡踏上月球

在月背工作的嫦娥四號巡視器

嫦娥探月四期工程任務重點是月球南北極探測、無人月球科考站,主要依託無人月球探測器、人工智慧機器人實施,為此我們將研製系列化功能模塊掌握全月面到達能力,突出探測器長壽命、可重複使用的功能特性。

主要規劃了嫦娥四號、六號、七號、八號四個探月任務,嫦娥四號任務正在實施,按照時間安排三期工程的嫦娥五號任務完結之後就將是嫦娥七號,而嫦娥六號發射時間排在嫦娥七號之後。

嫦娥七號任務

隨著進一步信息披露關於嫦娥七號的詳細特徵也更加具體化,該探測器重達8噸左右,由軌道器、中繼星、著陸器、勘察巡視器、飛越探測器共四器一星組成。軌道器負責嫦娥7號的近月制動以及在軌探測,而中繼星則負責嫦娥7號著陸月球極區的數據中繼傳輸任務,勘察巡視器則是一款新型月球車。

嫦娥七號的工程亮點是飛越探測器,這將是人類月球探測的重大工程創新,它可以近距離飛越探測極區月球坑中的永夜區,永夜區被認為存在水冰資源,而這將是人類未來能否持續開發月球資源的關鍵所在

極區月球坑中的永夜區

嫦娥7號除了科學探測項目創新還有重大工程技術突破,主要體現在各任務模塊的長壽命服役能力,比如中繼星有8至10年壽命,而四期工程的探測重點就是月球極區,後續嫦娥六號、八號任務也可以受益。嫦娥六號預計將實施月球極區或者月背採樣返回任務,而嫦娥八號將驗證月面科考站關鍵技術,比如使用3D列印技術利用月壤蓋房子(基建狂魔要在月球發力了)。

嫦娥六號是嫦娥五號的備份

與此同時,嫦娥七號著陸與勘察巡視器壽命也將從目前嫦娥四號的1年延長至8年,這意味著勘察巡視器的月面遠距離機動能力將大幅度增強,在此之前人類製造的月球車都沒能達到這一壽命指標。

我國探月工程未來將走向人機協同探月路線,當嫦娥四號、七號、六號、八號任務完成之時也將是吳偉仁總師載人登月十年之約來臨之日。我國載人登月工程是屬於嫦娥探月五期工程亦或者是新的名稱目前還沒有定論,大家可以探討下屬於咱們中國人自己的載人登月工程究竟取什麼名字才能完美體現這一裡程碑意義

嫦娥五號將演練全套載人登月技術

未來十年嫦娥探月四期工程雖然發射次數並不是很多,但含金量卻更高,由於探測器規模更大壽命更長的特點我們也將保持月面科考的持續長期存在。

相關焦點

  • 嫦娥七號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付毅飛)國家航天局網站7月29日透露,我國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 國家航天局、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於29日發布於國家航天局網站。
  • 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國家航天局網站透露,我國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國家航天局、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近日聯合下發《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通知》於7月29日發布於國家航天局網站。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飛越38萬公裡去「看」你
    國防科工局新聞宣傳中心供圖  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從此,人類月球探測史翻開新篇章,中國探月工程也邁出一大步。  15年前,即2004年1月,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全面啟動,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而「無人月球探測」又分為「繞、落、回」三步走。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2018-12,開啟了中國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嫦娥四號後續將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並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行的「鵲橋」中繼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北京時間12月8日凌晨2時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中國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嫦娥四號後續將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並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行的「鵲橋」中繼星,
  • 我國正在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正在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和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這其中,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小行星探測任務擬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開展繞飛探測並實現取樣返回,同時對主帶彗星133P開展繞飛探測。
  •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到底什麼水平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起飛,開始踏上奔向月球的旅程!根據新華社消息,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 嫦娥四號將首次到達月球背面,帶你回顧人類探月徵程
    2國外月球探測進程在冷戰時期,主要是蘇美進行以政治目的為主,科學目的為輔的探月競爭。蘇聯1959年1月2日發射的月球-1實現了人類首次飛越月球。此後一直到1976年,蘇聯先後發射了24個「月球」系列探測器,進行了巡視探測、採用返回探測等活動。
  • 人類首次 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成功
    嫦娥四號著陸器拍攝的著陸點南側月球背面圖像(圖片來自微博)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採用探測器自主降落在月球背面據介紹,本次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的難度極大。一是著陸區地形起伏大,最多達到6000米,二是對於著陸區並沒有精確的地形成像作為參考,三是和地面通信必須經過鵲橋衛星中轉,延時長達約60秒,因此著陸器完成降落必須自主。
  • 《飛向月球》:到月球背面去!開創人類的第一次
    從古至今,地球上的人類就一直不曾看到過它的背面。「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進行探索?2018年12月8日凌晨,執行嫦娥四號發射任務的長徵3號乙火箭已經矗立在2號發射塔架上,嫦娥四號即將出發踏上探月徵程。這一次,嫦娥四號的目標是月球的背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說,「對未知的世界保持探索的欲望,這是我們人類的天性。
  • 嫦娥四號創造歷史 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四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賈陽說:「這是人類智慧的一次優美揮灑。」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研人員在緊張工作。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2013年,嫦娥三號實現首次月球軟著陸後,中國國家航天局認為作為備份的嫦娥四號應開展更有挑戰的任務。
  • 嫦娥五號推進中國太空雄心,「五個首次」即將開創
    多個「中國首次」等待嫦娥五號去開創,任務充滿挑戰。美聯社援引專家的話說:「成功完成嫦娥五號的任務,對任何國家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舉。」關注嫦娥探月的同時,也有外媒又習慣性地炒作起「太空競賽」「中美競爭」等話題。這種譁眾取寵的雜音當然不可能阻擋中國太空探索堅定前行的步伐。心存高遠,同時又一步一個腳印地紮實向前,正是中國太空探索最令人印象深刻之處。
  • 「嫦娥奔月」成功!將完成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還有這些背景
    嫦娥四號探測器後續將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並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行的「鵲橋」中繼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據悉,此次發射任務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 294 次發射。
  • 人類史上首次月球背面之旅!關於嫦娥四號,想知道的都在這兒了!
    12月8日凌晨,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月球背面「登陸」之旅開啟! 2時23分,中國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四號探測器送上太空。隨後,器箭成功分離,嫦娥四號成功進入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42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
  • 嫦娥四號終於「落月」,傳回第一張照片!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根據官方消息,北京時間 2019 年 1 月 3 日上午 10 點 26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經過 26 天的等待之後,終於著陸在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中國航天也因此在 2019 剛開年就摘下了一枚含金量極高的「金牌」。
  • 人類登月史:嫦娥三號或實現多年來首次落月
    中新網12月3日電 綜合報導,「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飛天引起世人廣泛關注。自1958年至今,各國共進行了129次月球探測活動。人類首次探月高峰是在冷戰時期,美國與前蘇聯各領風騷;第二次探月熱潮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日歐印等加入到競爭行列中。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
    、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 本報記者 王諶 昨天凌晨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嫦娥四號奔向月球背面,這一科技實踐被譽為今年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深空探測科學研究工程。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專家介紹,嫦娥四號實施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不是簡單地落在月背的一小步,而是中國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一大步,是中國航天從並跑邁向領跑的一大步,對我國跨入世界深空探測先進國家的行列,促進深空探測後續任務的實施,都具有重大意義。
  •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同濟大...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同濟大... 本文原標題:《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同濟大學為其著陸避障提供技術支撐》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 嫦娥四號發射成功,人類探月事業的又一裡程碑
    從「嫦娥」、「玉兔」、「廣寒宮」的民間傳說,到「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的千古佳句,是什麼讓中國人的月亮情結,延續了整整5000多年?也許是神秘感。作為地球最近的鄰居,月球是人類探索外太空最近的目的地,隨著1969年人類首次登月的實現,月球的正面已被世人所見。但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神秘的月球背面卻始終不為人知。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將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
    伴隨著巨大的火箭轟鳴,肩負著億萬中華兒女的探月飛天夢想,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嫦娥四號探測器後續將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並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行的「鵲橋」中繼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