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飛越38萬公裡去「看」你

2020-11-23 央視網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飛越38萬公裡去「看」你

原標題:

  圖解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家族。國防科工局新聞宣傳中心供圖

  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從此,人類月球探測史翻開新篇章,中國探月工程也邁出一大步。

  15年前,即2004年1月,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全面啟動,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而「無人月球探測」又分為「繞、落、回」三步走。

  在嫦娥四號落月之前,我國已成功發射了4顆月球探測器,分別是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以及為嫦娥五號探路的再入返回試驗器,即嫦娥5T,它們飛越38萬公裡的地月距離,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中前兩步即繞月、落月的任務目標。

  在如今這個關鍵節點,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特此梳理我國探月工程走過的15年。

  嫦娥一號:中國航天第三個裡程碑

  我國正式開展探月研究,可以追溯到1994年,那時我國科學家開始進行探月活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2000年11月,我國政府首次公布航天白皮書——《中國的航天》,明確了近期發展目標中包括「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

  一年後即2001年,由孫家棟院士牽頭,原國防科工委組織中國科學院、航天科技集團、解放軍原總裝備部等單位正式啟動月球探測工程的相關論證工作。

  2004年1月23日,我國繞月探測工程立項,作為「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首期繞月工程就是研製和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

  據中科院院士葉培建回憶,當時沒有成熟的經驗可借鑑,沒有充分的數據可參考,沒有試驗星,要實現「精確變軌,繞月飛行,有效探測,一年壽命」的探測工程目標,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的「嫦娥」研製團隊,用了短短3年,先後攻克了軌道設計、衛星熱設計、制導導航與控制分系統設計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次年11月12日,我國發布嫦娥一號拍攝的全月球影像圖;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衛星按預定計劃受控撞月,為探月工程一期——「繞月探測」任務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在航天領域,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成功,被認為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

  嫦娥二號:我國迄今飛得最遠的太空飛行器

  2010年10月1日,作為探月工程二期先導星,嫦娥二號發射成功。

  次年4月1日,在半年設計壽命周期,嫦娥二號即實現了六大工程目標和4項科學探測任務,獲取了一批重要科學數據;2012年4月,嫦娥二號完成在日—地拉格朗日L2點一個完整周期的飛行探測,成功繞飛L2點,進入轉移軌道飛行。

  還是那一年,嫦娥二號與國際編號為4179的圖塔蒂斯小行星由遠及近「擦肩而過」,最近交會距離不到1公裡,首次實現了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成為我國第1個行星際探測器。

  而後,嫦娥二號飛至1億公裡以外,對我國深空探測能力進行了驗證,成為我國迄今為止飛得最遠的太空飛行器。

  嫦娥三號:攜手「玉兔」翩翩落月球

  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實現了「繞月」,嫦娥三號的任務是「落月」,備受關注的我國第一輛月球車「玉兔」號也誕生於此次任務。

  2008年3月,探月工程二期立項。與嫦娥一號、嫦娥二號相比,嫦娥三號探測器的技術跨度大、設計約束多,結構也更為複雜,新技術、新產品達到80%。

  當時,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三號探測器總指揮張廷新、總設計師孫澤洲帶領只有30歲出頭的年輕隊伍迎難而上,突破了著陸減速、著陸段的自主導航控制、著陸衝擊緩衝、月面熱控保障、月面移動、月面巡視過程的自主導航與遙操作控制等六大方面關鍵技術。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落月,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並開展巡視勘察和科學探測。從此,「嫦娥棲廣寒」不再只是傳說。

  嫦娥5T:嫦娥五號的「探路先鋒」

  落月之後便是返回。

  這是近些年備受期待的一部航天重頭戲——探月工程三步走中的「回」,不過,與以往任何衛星任務相比,影響其成敗的風險因素多了許多。

  按照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專家的說法,過去這些年,我國雖然多次通過神舟飛船返回艙將航天員平安帶回地球,但月球返回器的返回再入,與近地太空飛行器返回再入相比,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專家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探月工程三期採樣返回任務中,最終將攜帶樣品返回地球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對任務的成敗至關重要,我國此前尚沒有地球軌道以外的太空飛行器完成過再入大氣層的返回、著陸與回收經歷。

  「先行開展一次飛行試驗,驗證高速再入返回飛行的可行性」的做法應運而生。

  2014年11月1日,為嫦娥五號探路的再入返回試驗器按既定方案平安著陸,最終驗證了返回器「半彈道跳躍式返回」再入關鍵技術,實現了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為嫦娥五號安全返回,趟出了一條路。

  如今,隨著嫦娥四號傳來月球背面的佳音,嫦娥五號也將做出準備,預計2019年邁出我國無人月球探測任務的最後一步:「回」。新的一年,中國探月之路依然可期。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

相關焦點

  • 小明問嫦娥丨姐姐們去哪兒了?嫦娥一號到四號現在哪裡?
    那麼,問題來了,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沒有返回器,他們完成探月之後都去了哪裡?現在還在工作嗎?小明問嫦娥,聽嫦娥五號講講姐姐們的故事。小明嫦五姐姐,採樣返回的接力賽進入最後一棒,好期待月壤回到地球呀!嫦娥五號嗯,等著我的空中芭蕾、最後一跳,我們嫦娥家族的繞落回,就可以完成啦!小明咦?說到嫦娥家族,我有點好奇,嫦娥一號到四號,四位姐姐現在都在哪兒啊?嫦娥五號我的姐姐們呀,我來給你數一數。
  • 總師介紹嫦娥二號與嫦娥三號現狀 嫦娥四號2018年登月球背面
    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任務條件對比 。(新華社 發)■嫦娥二號成人造太陽系小行星 2020年回地球附近還記得2010年10月1日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麼?它還在超期服役,還在飛。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1日告訴記者,嫦娥二號已經成為太陽系的小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軌道運行。「嫦娥二號表現優異,大約會在2020年前後回到地球附近。」葉培建說。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戚鐵磊 發表於 2020-11-24 10:27:21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
  • 資料|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11年前,「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事實上,探月工程的正式建立和開展早已開始。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在國務院正式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後,工程領導小組便將其命名為「嫦娥工程」,並將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嫦娥工程按計劃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以及「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目前已經發射的「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探測器,還有即將發射的「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探測器,都屬於無人月球探測階段。不過,「嫦娥三號」已經成功完成了「落」的任務,它的備份「嫦娥四號」便無需再重複,而需要承擔其他任務了。類似的例子就是「嫦娥二號」,作為一號的備用星,最後改為給三號的發射做探測準備,並飛躍探測了小行星「圖塔蒂斯」。「嫦娥四號」最近引來許多關注,因為它的「通訊中繼衛星」「鵲橋」剛剛於2018年5月21日5時28分發射。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的"三級跳"
    新華社西昌11月29日電(記者李宣良、王經國、餘曉潔)即將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中國探測器首次在地外天體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從2007年到2013年,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實現了「三級跳」。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突破1000萬公裡,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工作滿600天
    距離地球突破1000萬公裡,飛行裡程約9300萬公裡,探測器飛行正常。 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面工作時長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裡程突破500米,達到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兩器分別於20時35分和10時46分完成第21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鵲橋」中繼星工作正常。
  • 天問一號距離地球突破1000萬公裡,嫦娥四號「玉兔二號」工作滿600天
    在茫茫宇宙中,正在奔火途中的天問一號,於8月25日22時45分,距離地球突破1000萬公裡,飛行裡程約9300萬公裡,探測器飛行正常。在月球背面,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面工作時長突破600天,月球車累積行駛裡程突破500米,達到519.29米,再次刷新「自己的紀錄」。兩器分別於20時35分和10時46分完成第21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鵲橋」中繼星工作正常。
  • 嫦娥二號探月解析度比嫦娥一號提高數倍
    1 技術驗證 備選著陸區成像試驗  嫦娥二號飛行期間,將開展6大技術驗證:一是配合運載火箭,驗證地月轉移軌道直接發射技術;二是搭載輕小型化X頻段深空應答機,配合我國新建的X頻段地面測控站,試驗X頻段測控技術;三是驗證距月面100公裡近月制動的月球軌道捕獲技術;四是驗證100公裡×15公裡軌道機動與飛行技術;五是試驗遙測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驗碼
  • 跨越38萬公裡 嫦娥五號跑月亮上「抓把土」有啥用?
    南京天文愛好者協會理事張瀚表示,其中嫦娥一號和二號完成了「繞」,嫦娥三號和四號完成了「落」和「巡」,而即將發射的嫦娥五號將正式拉開「回」的序幕。圖據新華社 中國探月工程官方發布的消息顯示,這次嫦娥五號發射成功將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四個「首次」,首次自動在月球表面進行月球土壤的採集;首次在月球表面起飛;首次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裡的月球軌道上完成對接與採集物品轉移;首次帶著月球土壤用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月之旅
    嫦娥一號拍攝了中國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圖,  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  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夢想,  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揭開月球背面神秘面紗……  在嫦娥五號即將發射之際,  讓我們一起回顧「嫦娥」的探月之旅
  • 「嫦娥四號」發射時間未定 落月計劃可能取消
    2010年,「嫦娥二號」成功飛天,它已經在太空中飛翔了4年,目前距離地球8300萬公裡。其實,「嫦娥二號」不寂寞,它的「妹妹」嫦娥三號也在太空中,只是巡視探測器玉兔發生了一點狀況,目前正在「治療」中。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星,「嫦娥四號」原計劃今年乘長徵五號火箭飛天。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奔月落月之後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嫦娥一號和二號完成了「繞」,嫦娥三號和四號實現了「落」和「巡」,嫦娥五號正式拉開「回」的序幕,將實現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嫦娥」是探月衛星的名字,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
  • 「嫦娥四號」的落月之旅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這一刻,世界看中國!    1月3日上午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馮·卡門撞擊坑著陸,並通過「鵲橋號」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嫦娥二號探月_中國網
    相比「嫦娥一號」先發射到地球附近的過渡軌道,再經過自身多次調整進入奔月軌道,「嫦娥二號」衛星將由運載火箭直接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約38萬公裡的奔月軌道。「嫦娥一號」用了近14天時間進入工作軌道,「嫦娥二號」7天以內就可做到。因此,「嫦娥二號」任務對運載火箭推力要求更大,對入軌精度和控制精度要求更高。
  • 嫦娥五號的48小時:詳解38萬公裡外的「神操作」
    從12月1日到3日深夜,這48小時裡,38萬公裡之外的嫦娥五號到底進行了哪些「神操作」?地面上的科研人員又實現了哪些突破?此次嫦娥五號採樣的地點,正是此前人類探測器從未到過的區域,有望為月球火山、地質活動演化帶來新的研究成果。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瞬間。
  • 嫦娥五號的48小時:詳解38萬公裡外的「神操作」
    從12月1日到3日深夜,這48小時裡,38萬公裡之外的嫦娥五號到底進行了哪些「神操作」?地面上的科研人員又實現了哪些突破? 此次嫦娥五號採樣的地點,正是此前人類探測器從未到過的區域,有望為月球火山、地質活動演化帶來新的研究成果。
  • 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結束休眠,嫦娥四號如何探索月球背面?
    國家航天局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在5月17日3時25分和16日11時53分,結束了月夜休眠,受光照自主喚醒,進入第18月晝工作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傳回首張月球背面清晰影像。嫦娥四號如何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
  • 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
    ,直奔月球而去。相對於嫦娥三號,嫦娥四號著陸區地形複雜,難度更大。潮汐鎖定後的月球,就只有一面朝向地球了,就好像一個人圍繞你一圈圈看一樣,你只能看到他的正面,無法看到後背。當然,由於月球存在一種」天平動「的現象,在地球上能夠看到月球的面積可達59%。主要是由於月球的軌道其實是一個橢圓以及自轉軸與白道面有一個傾角造成的。
  • 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順利完成互拍,任務圓滿成功
    記者1月11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工作正常,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順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至此,我國探月工程取得「五戰五捷,連戰連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