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號探月解析度比嫦娥一號提高數倍

2020-11-23 騰訊網

  9月29日,西昌衛星發射場消防隊在進行演練。「嫦娥二號」衛星吊裝完畢,測試正常,等待發射。秦憲安 攝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二期先導星,嫦娥二號與她的「姐姐」嫦娥一號相比,共有以下改進和不同。與嫦娥一號相比,嫦娥二號距離月球更近,攜帶相機手掌大小,只有三四百克重,獲取三維影像解析度更高。另外,紫外敏感器增加拍圖與傳圖功能,能覆蓋月面80%以上區域。

  1 技術驗證 備選著陸區成像試驗

  嫦娥二號飛行期間,將開展6大技術驗證:一是配合運載火箭,驗證地月轉移軌道直接發射技術;二是搭載輕小型化X頻段深空應答機,配合我國新建的X頻段地面測控站,試驗X頻段測控技術;三是驗證距月面100公裡近月制動的月球軌道捕獲技術;四是驗證100公裡×15公裡軌道機動與飛行技術;五是試驗遙測信道低密度奇偶校驗碼(LDPC)編碼技術,月地高速數據傳輸技術及降落相機技術;六是對備選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成像試驗。

  與嫦娥一號相比,嫦娥二號改進了有效載荷性能,提高了對月探測精度,完成4類科學探測,即獲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維影像,解析度由嫦娥一號的120米提高至優於10米,同時還將探測月球物質成分、月壤特性以及地月與近月空間環境。

  2 頻段升級 為二期工程先期驗證新頻段

  與嫦娥一號使用的S頻段相比,嫦娥二號首次使用X頻段,而X頻段測控體制將用於探月二期工程,嫦娥二號先期驗證。

  目前,國內尚無星地X頻段測控體制應用的實踐,X頻段深空應答機的研製涉及設計、器件和工藝等一系列難點,難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低信噪比下的載波捕獲跟蹤算法,二是小型化、低功耗設計技術。

  為此,設計人員一是進行低信噪比下的載波捕獲數字處理算法的仿真驗證,採用數字基帶處理技術,採用FPGA+DSP的框架,在保證精簡電路同時,提高系統設計靈活性;二是單機、分系統聯試及星地對接試驗全面驗證。

  3 地月直航 直入地月軌道省7天

  嫦娥一號由運載火箭送入繞地橢圓軌道,再用衛星自身推力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二號則是由運載火箭直接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節省7天時間。

  第二,近月制動點軌道高度由嫦娥一號的200公裡,變為嫦娥二號的100公裡。

  三,環月軌道由嫦娥一號的200公裡,變為嫦娥二號的100公裡。

  四,嫦娥二號將把軌道高度降低至100公裡×15公裡,對目標區域成像。

  4 整星調整 軌道降低需修改飛行程序

  與嫦娥一號200公裡×200公裡軌道不同,嫦娥二號的環月軌道調整為100公裡圓軌道、100公裡×15公裡橢圓軌道。

  相比200公裡×200公裡軌道,低軌道飛行會帶來更大的紅外熱流和月球攝動影響,對軌道預報、軌道控制、測定軌精度提出更高要求,也對星上熱控、供配電等分系統帶來影響。在系統總體設計方面需調整飛行程序,在適應性修改方面需適應性調整設計飛行程序等。

  針對軌道變化帶來的難點和風險,嫦娥二號在設計和驗證環節主要採取了5方面措施:一是模飛驗證及星地無線聯試;二是軌道設計專題控制;三是軌道第三方覆核;四是系統充分協調溝通;五是飛行程序分階段安排4次評審。

  5 監視成像 相機手掌大小抗輻射

  與嫦娥一號攜帶的CCD立體相機不同,嫦娥二號衛星安裝了3臺監視相機與一臺降落相機。3臺監視相機即490N發動機監視相機、定向天線監視相機及太陽翼監視相機。

  太空中溫度、輻射條件惡劣,相機可靠性安全性設計採用了諸多措施。相機通過系統優化設計可做到手掌大小,重量僅三四百克,集成了光、機、電、熱等技術,能夠承受衛星發射過程的強烈力學衝擊,並能在惡劣的太空環境下使用。相機集成了自動拍攝、實時圖像壓縮等智能操作,具備「動靜相宜」的拍攝能力,並能做到長壽命,高可靠。

  嫦娥二號安裝的降落與監視相機,可為其他航天活動的在軌監視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該類相機在空間活動監視、深空探測、交會對接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嫦娥二號攜帶相機獲得圖像,可為整星提供重要數據資料,利於成果展示和宣傳。

  6 導航控制 變軌當圈進入對月定向

  嫦娥二號GNC產品在主要繼承嫦娥一號的基礎上,通過軟、硬體的修改,實現了3大技術創新:一是通過紫外敏感器的軟、硬體修改,實現了近月與環月的輔助導航;二是通過導航和控制(GNC)軟體升級,實現了更加靈活的軌道控制,可以實現非測控區的軌道控制,並可在變軌後當圈進入對月定向;三是實現了載荷與敏感器互用,紫外敏感器增加了拍圖與傳圖功能,能夠拍攝月球的130米解析度的紫外圖像,並能覆蓋月面80%以上區域。

  ■ 歷程

  備份變先鋒 嫦娥二號轉身

  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於2004年4月16日立項,命名為嫦娥一號。同年12月20日,經中央專委決策增加嫦娥一號備份星,其與嫦娥一號飛行狀態完全相同的正樣產品於2007年全部研製完成。

  2007年12月17日,在嫦娥一號衛星任務工程目標成功後,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確定:2009年或2010年發射一顆月球探測衛星,技術有所進步,有限經費。

  根據該原則,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組織論證,並根據順序命名原則,將備份星命名為嫦娥二號。

  2008年6月24日,嫦娥二號衛星專題研究會召開,月球探測工程中心於次日組織補充論證會,提出嫦娥二號衛星作為試驗星,以驗證二期工程技術為重點。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於2008年7月完成第二輪總體方案論證並上報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嫦娥二號最終被確定為探月二期工程先導星。

  嫦娥二號衛星與嫦娥一號衛星一同生產完成,最初它的身份是嫦娥一號的備份星,嫦娥一號成功後,它的身份逐步演變成了先導星。

  ■ 任務

  拍攝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

  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飛行任務之一是驗證軟著陸關鍵技術,直入地月轉移軌道,飛向月球的整個行程只需112小時。嫦娥二號衛星安裝更多新裝備,將要開展X頻段深空探測技術試驗、紫外導航試驗、CCD相機高解析度成像試驗、月壤特性探測等試驗項目。完成在軌測試和技術驗證後,嫦娥二號還將對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虹灣進行拍照。

  ■ 十大目標

  六大工程目標

  一 突破運載火箭直接將衛星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的發射技術

  二 試驗X頻段深空測控技術,初步驗證深空測控體制,為嫦娥三號任務積累工程經驗

  三 驗證100公裡月球軌道捕獲技術

  四 驗證100公裡×15公裡軌道機動與快速測定軌技術

  五 試驗低密度校驗碼(LDPC)遙測信道編碼、高速數據傳輸、降落相機等技術

  六 對嫦娥三號任務預選著陸區進行高解析度成像試驗,提高嫦娥三號任務著陸安全性

  四大科學目標

  一 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解析度優於10米

  二 探測月球物質成分,探測矽、鎂、鋁、鈣、鈦、鉀、釷、鈾的含量與分布特徵,獲得元素分布圖

  三 探測月壤特性,估算月壤厚度

  四 嫦娥二號在軌運行期間正是太陽活動高峰年,嫦娥二號可探測研究太陽高能粒子事件、太陽風等,研究太陽活動與地月空間及近月空間環境的相互作用

相關焦點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的"三級跳"
    新華社西昌11月29日電(記者李宣良、王經國、餘曉潔)即將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中國探測器首次在地外天體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從2007年到2013年,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實現了「三級跳」。
  • 嫦娥二號探月_中國網
    2010-10-01 15:15:05中國網: 嫦娥一號衛星在主工作軌道繞行一圈的時間為127分鐘,二號衛星繞工作軌道一圈的時間減為117分鐘。嫦娥一號衛星上CCD相機的解析度為120米,嫦娥二號相機的解析度提高到了7米,在降落到15公裡處時可以得到解析度為1米的圖像。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十一年前,「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我們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 總師介紹嫦娥二號與嫦娥三號現狀 嫦娥四號2018年登月球背面
    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任務條件對比 。(新華社 發)■嫦娥二號成人造太陽系小行星 2020年回地球附近還記得2010年10月1日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麼?它還在超期服役,還在飛。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1日告訴記者,嫦娥二號已經成為太陽系的小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軌道運行。「嫦娥二號表現優異,大約會在2020年前後回到地球附近。」葉培建說。
  • 假如嫦娥一號失敗了——歐陽自遠談嫦娥背後的故事
    嫦娥二號原本是一號的備份星,假如嫦娥一號發射失敗了,它就會被用來再做一次嘗試。自從嫦娥一號成功上天后,探月工程的科學家便開始討論改變嫦娥二號的使命,使之成為嫦娥三號的先導星。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以及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於2004年正式開始以月球探測為起點的深空探測活動。這是我國在人造地球衛星和載人航天之後的又一個重大的航天項目。回顧我國的探月曆程,在月球探測正式立項之前,我國科學家已經開展了十多年的前期準備工作,可謂是「十年磨劍」。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中國深空探測任重道遠
    記者: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二號」,您的身份也從副總設計師變成了總設計師, 「嫦娥二號」和「嫦娥一號」有什麼不同?  黃江川:「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起點,我國的探月工程分三期,簡單說是「繞、落、回」。「嫦娥一號」是探月一期工程,已經獲得了圓滿成功。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一文回顧中國的探月之旅!
    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以及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於2004年正式開始以月球探測為起點的深空探測活動。這是我國在人造地球衛星和載人航天之後的又一個重大的航天項目。 回顧我國的探月曆程,在月球探測正式立項之前,我國科學家已經開展了十多年的前期準備工作,可謂是「十年磨劍」。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的光輝歷程 戚鐵磊 發表於 2020-11-24 10:27:21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立項實施,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由國家航天局牽頭組織實施
  • 嫦娥二號全月圖拍到當年阿波羅11號登月遺蹟
    昨天,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正式公布了中國探月工程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傳回的解析度達7米、100%覆蓋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圖。這也是目前國際上已發布的解析度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圖。元宵賞銀月,「嫦娥」捧圖來。全月球影像圖是何模樣?7米解析度有多「牛」?我國探月工程的下一步將是什麼?記者昨天採訪了北京上海多位專家,一一解析全月圖的奧秘。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見證大國崛起!
    嫦娥探月中國探月工程也即「嫦娥工程」,正式始於2004年。2007年發射嫦娥一號,目前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正進行地如火如荼。嫦娥一號撞月嫦娥二號嫦娥二號於2010年10月1日成功發射,2012年12月5日嫦娥二號工程宣布收官。
  • 精彩紛呈的月宮故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5T,我國探月工程亮點回顧
    從嫦娥一號拍攝的全月球影像圖,到嫦娥二號首次實現我國對小行星的飛躍探測,再到嫦娥三號成功實現落月夢想……月球探測工程,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奔月夢想,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回顧我國一路走來的探月之旅,可謂精彩紛呈。
  • 嫦娥二號任務實施過程有五大關節點
    新華網四川西昌10月1日電 嫦娥二號任務是我國實施的第二次月球探測,也是全世界第127次月球探測。作為我國探月工程二期工程技術的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擔負著探月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之間承上啟下的作用,其任務實施過程有五大關節點。
  • 嫦娥二號實現六大技術創新 將直接進入奔月軌道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9日向媒體發布信息說,目前,中國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號」任務進展順利,「嫦娥二號」衛星、「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正在做發射前的測試準備工作,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實施飛行試驗任務。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與「嫦娥一號」任務相比,「嫦娥二號」任務技術更新、難度更大、系統更複雜。
  • 嫦娥二號總共花費9億元 相當於修幾公裡地鐵
    以嫦娥二號為例,探月花費僅相當於修幾公裡地鐵。探月第一、二期工程共花了20多億元,其中一期約14億元,嫦娥二號任務總經費投入約為9億元人民幣,衛星在軌工作設計壽命是半年。這個花費相當於北京修幾公裡地鐵的費用。目前,三期工程國家沒有正式批,還正在申報。探月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周期長,10年甚至更長,但一旦定下來就得幹成。
  • 嫦娥二號將在軌運行半年多 仍將以撞月謝幕
    嫦娥二號發射前夕,火箭燃料加注人員在加注站檢測加注計量表。嫦娥二號如何謝幕嫦娥一號在結束使命時,以撞月的方式完成驚豔一幕。那麼,嫦娥二號升空後,又將以何種方式謝幕呢?1、嫦娥二號在天上待多久?將在軌運行半年,與嫦娥一號比時間短得多嫦娥二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黃江川:根據設計,嫦娥二號在軌飛行的時間是半年。與嫦娥一號環月飛行482天相比,嫦娥二號的在軌運行時間要短得多。
  • 嫦娥二號簡介
    「嫦娥二號」原本是「嫦娥一號」的備份衛星,因此兩顆星在外形和重量上並沒有太大差別。不過它的繞月飛行軌道將由嫦娥一號時的200公裡高度降低到100公裡,這樣它就能把月球看得更清楚了。為此,科研人員為它安裝了解析度為10米的CCD相機,這就比嫦娥一號120米解析度的相機拍得更清晰、更詳細。
  • 探月工程專家:「嫦娥二號」月面圖不遜美日(圖)
    100多張清晰的月球表面圖、十多段令人震撼的影像視頻……在今天上午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舉辦的「嫦娥工程科學對話」活動中,來自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探月工程總體部的專家向觀眾首次披露了眾多珍貴的嫦娥二號圖像資料,講述了我國發布虹灣局部影像圖背後的故事。
  • 中國發布嫦娥二號7米解析度全月球影像圖 (圖)
    嫦娥二號 攝 國防科工局提供   中新網北京2月6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6日在北京發布「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獲得的7米解析度全月球影像圖。製作完成的7米解析度全月球分幅影像圖產品共746幅,總數據量約800GB。
  • 嫦娥五號即將發射,嫦娥七號提上日程,簡單回顧中國的探月之路
    此間的十三年,我國先後發射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及嫦娥四號,完成了獲取清晰、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月面軟著陸,探測器巡視和月背軟著陸等任務。根據我國「繞、落、回」三步的探月工程計劃,嫦娥五號邁向的正是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