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號任務實施過程有五大關節點

2020-12-05 騰訊網

新華網四川西昌10月1日電 嫦娥二號任務是我國實施的第二次月球探測,也是全世界第127次月球探測。作為我國探月工程二期工程技術的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擔負著探月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之間承上啟下的作用,其任務實施過程有五大關節點。

關節點一:發射——「嫦娥」再次飛天

將嫦娥一號衛星送上太空的是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而本次發射將使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高級工程師李聃說,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包括長徵三號甲、長徵三號乙和長徵三號丙三種構型。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的電氣系統的單機、發電機等基本可以通用,差別在於長三乙是在長三甲的基礎上捆綁了4個助推器,而長三丙是在長三甲的基礎上捆綁了2個助推器。

從運載能力上看,長三甲火箭的標準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是2600公斤,長三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高軌道運載火箭,它的運載能力達到了5500公斤,長三丙的運載能力為3800公斤。

「因為嫦娥二號的起飛重量是2480公斤,不必使用長三乙;但嫦娥二號要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而長三甲的運載能力不足以把衛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所以最後選擇使用長三丙。」李聃說。

關節點二:地月轉移——直接快速奔月

火箭發射後的146.6秒、257.9秒和332.4秒將分別進行二級分離、拋整流罩和三級分離,在發射後的1533秒進行星箭分離後,衛星將進入近地點高度200公裡、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直接奔月,而不是像嫦娥一號那樣在環繞地球的調相過度軌道飛行7天後再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開始奔月。嫦娥二號直接奔月只需要7天,這是一大創新。

「打個比方,嫦娥一號是我們的大姑娘,大姑娘遠嫁月球,先圍著『娘家』繞了3圈,走了14天才到月球;嫦娥二號是二姑娘,也要遠嫁月球,我們希望她能夠走捷徑,直接進入38萬公裡的奔月軌道。」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這樣既可以節省火箭推進劑,也可以為衛星探測和試驗留出更多時間。

關節點三:近月制動——深空中的「急剎車」

當星箭分離後衛星將進入地月轉移軌道時,其速度將超過第一宇宙速度,達到約11公裡每秒。此後,嫦娥二號衛星將經歷太陽翼展開、修正軌道、空間環境探測、巡航、X頻段測試實驗、紫外導航試驗等步驟,這個過程將歷時約112小時,與嫦娥一號衛星的114小時大致相當。

當衛星到達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時,衛星就必須「急剎車」,也就是近月制動,以確保衛星既能被月球準確捕獲,也不會撞上月球,並由此進入近月點100公裡、周期12小時的橢圓軌道。再經過兩次軌道調整,進入100公裡的極月圓軌道。

「相比嫦娥一號在距月面200公裡處被月球捕獲,嫦娥二號將在距月面100公裡處進行制動,飛行速度更快,軌道更低,制動量更大,同時月球不均勻重力場對衛星軌道的攝動影響也相應增大,這大大提高了對衛星制動控制精度的要求。」嫦娥二號衛星總設計師黃江川說。

關節點四:降軌——與月球「親密接觸」

當嫦娥二號衛星進入100公裡的極月圓軌道之後,衛星將擇機變軌,進入100公裡×15公裡橢圓軌道與月球「親密接觸」——用CCD立體相機在15公裡近月點拍攝解析度優於1.5米的虹灣預選著陸區圖像,並驗證軌道機動與快速測定軌等相關技術,為後續著陸任務做準備。

「月球上的高山和溝谷與地球大體相似,按月平面計算的話,有10公裡左右的高山,也有10公裡左右的溝谷,這對我們的衛星控制技術和測控技術的要求更高了,因為弄不好就可能撞到月球上去。」吳偉仁說。

關節點五:升軌——繼續相關技術試驗和科學探測

衛星在100公裡×15公裡軌道運行1-2天後,將返回100公裡環月軌道,全部載荷將開機,繼續開展為期約半年的技術試驗和科學探測。

嫦娥二號衛星將利用CCD立體相機和改進的雷射高度計進行月面地形地貌探測,獲得解析度優於10米的月表圖像和更精細的月表高程數據,為後續著陸區優選提供依據,同時為劃分月球表面的地貌單元精細結構、斷裂和環形構造提供原始資料。

此外,嫦娥二號衛星還將利用改進的γ/X射線譜儀、微波輻射計、空間環境探測儀等設備,對月表元素和物質成分、月壤特性、地月空間環境進行探測,以估算月壤厚度,獲得更高空間解析度和探測精度的元素分布圖。

對於嫦娥二號的最終命運,黃江川表示,有可能將根據衛星在軌運行情況對月球做補充探測並最終落月,也有可能讓其飛出地月環境或回「娘家」。最終採用哪種方式還要看前期主任務執行情況以及衛星的狀態和能力。

「到時候各方專家將匯集在一起,共同研究決定嫦娥二號衛星的最終命運,為其選擇一個可利用價值最大的歸宿。」(記者何宗渝、白瑞雪、王玉山、陳玉明)

相關焦點

  • 專家詳解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二次交會對接關節點
    專家詳解二次交會對接三大關節點    新華社北京11月14日電(田兆運、趙薇、謝波) 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二次交會對接有哪些關節點?將面臨怎樣的考驗?    關節點:倒飛    事件:為順利進行二次交會對接,天宮/神八組合體於13日22時37分在距地面高度約343公裡的近圓軌道上偏航180度,建立倒飛姿態。    解讀(北京飛控中心副主任麻永平):此時,組合體運行以天宮一號控制為主,神舟八號處於停靠狀態,組合體的姿態調整由天宮一號來控制進行。
  • 嫦娥五號任務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明後兩年完成空間站建設的11次發射任務,包括四艘載人飛船;我國計劃與國際合作論證建設月球科研站基本能力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航天專家:嫦娥四號與嫦娥三號有五大不同
    中新社西昌12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原本為嫦娥三號任務備份的嫦娥四號8日凌晨成功發射,並將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登陸月球背面。抓總研製嫦娥三號、四號月球探測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專家表示,備份的確是嫦娥四號原本的使命,但在嫦娥三號圓滿完成任務後,嫦娥四號被賦予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這一全新任務。
  • 嫦娥三號的「五大使命」
    中新社西昌12月2日電 題:嫦娥三號的「五大使命」  中新社記者 張子揚  承載著中國「探月夢」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2日凌晨在西昌發射升空。經過十多天飛行後,嫦娥三號將實施月面軟著陸。而從那一刻起,它將肩負起「五大使命」。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歷經23天,嫦娥五號闖過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月面著陸、自動採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 天宮一號最快下周二升空 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天宮」將與神八無人對接據介紹,中國將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執行任務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組合體,已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順利轉運至發射區。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已改進據介紹,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等飛行產品自6月底陸續進場後,按照飛行任務測試發射流程,相繼開展了總裝測試等技術區的準備工作。8月18日17時2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因火箭飛行過程中發生故障,衛星發射失利。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任務後,成功飛抵日地拉格朗日L2點,堪稱中國航天史上又一大創舉。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嫦娥二號通過在月球背面實施降軌,奠定嫦娥三號「落月」的技術基礎;通過飛往150萬公裡外的太空,進一步驗證太空飛行器軌道設計、深空測控能力,成為中國未來深空探測的「先遣部隊」。笑容滿面的吳偉仁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會議室接受記者的專訪。
  • 嫦娥二號衛星首次近月制動成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嫦娥二號任務測控通信指揮部副指揮長、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說,近月制動是衛星飛行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次軌道控制。嫦娥二號衛星飛行到月球附近時,其相對月球的速度大於月球逃逸速度,如果不減速,衛星將飛離月球。要實現繞月飛行,必須進行制動,將其飛行速度降低到月球逃逸速度以內,從而被月球引力捕獲,成為月球衛星。
  • 嫦娥二號探月_中國網
    相比「嫦娥一號」先發射到地球附近的過渡軌道,再經過自身多次調整進入奔月軌道,「嫦娥二號」衛星將由運載火箭直接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約38萬公裡的奔月軌道。「嫦娥一號」用了近14天時間進入工作軌道,「嫦娥二號」7天以內就可做到。因此,「嫦娥二號」任務對運載火箭推力要求更大,對入軌精度和控制精度要求更高。
  • 嫦娥五號倒計時,為完成此次任務我們需要什麼?五大系統缺一不可
    嫦娥二號拍攝的月表照片  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T1、嫦娥四號五次探月任務五戰五捷,連續突破掌握了繞月飛行、月面軟著陸、月面巡視、在去年第12個月晝工作任務中玉兔二號刷新了人類月球車月面工作時長紀錄,再有一個多月時間嫦娥四號將迎來兩周年任務時間節點。
  • 嫦娥二號五大系統總設計師總指揮已抵達基地
    本報西昌訊(特派記者閻世德 (微博) 董開煒)9月26日,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移動塔向2號固定發射塔靠攏,嫦娥二號及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進入」移動塔,專家和技術人員繼續對嫦娥二號及運載火箭進行常規測試。截至當日,嫦娥二號五大系統的總設計師、總指揮都已抵達基地。9月26日上午,西昌市上空仍然烏雲密布。接近中午時分,衛星發射基地上空的烏雲由濃變淡,露出幾小塊藍天。
  • 我國正在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正在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和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這其中,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小行星探測任務擬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開展繞飛探測並實現取樣返回,同時對主帶彗星133P開展繞飛探測。
  • 我國測量船開赴太平洋執行嫦娥二號觀測任務
    本報兩名特派記者分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和「遠望六號」,將在發射現場和太平洋上發回「嫦娥二號」飛天報導  隨著「嫦娥二號」發射任務進入倒計時,為奔月承擔測控關鍵環節支持的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隊,已經在相關海域部署就位。作為唯一獲邀的地方媒體,本報特派記者焦哲已登上遠望六號測量船遨遊太平洋,將零距離接觸這艘我國最新型測量船,以及擔任此次海上測控的中國航天精英。
  • 嫦娥四號任務中繼星成功發射 將搭建地月「鵲橋」
    ,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鵲橋號中繼星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將為年底擇機實施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的中繼通信。2013年12月,嫦娥三號任務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之後,國防科工局組織開展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實施方案調整的論證工作:綜合考慮國際前沿、科學價值、經濟和技術可行性等因素,最終確定了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的總體方案,該任務有望實現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
  • 嫦娥三號:中國航天迄今最難任務
    綜合新華社電    經「嫦娥三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研究決定,「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    「嫦娥三號」將成為中國深空探測的又一新起點。那麼,「嫦娥三號」承擔什麼樣的新使命?會遇到哪些新挑戰?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看點?
  • 我國最新深空探測任務—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任務
    國家航天局等七部門7月29日發布《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通知顯示,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和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正在啟動實施。根據規劃我國探月工程基本明確三次任務:一是嫦娥六號計劃在月球南極進行採樣返回,根據嫦娥五號的採樣情況來確定月背還是正面;二是嫦娥七號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進行一次綜合探測任務;三是嫦娥八號除了繼續進行科學探測試驗以外,還要進行一些關鍵技術的月面試驗。
  • 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順利完成互拍,任務圓滿成功
    記者1月11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工作正常,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順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至此,我國探月工程取得「五戰五捷,連戰連捷」。
  • 我國正在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未來實施嫦娥六號等任務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海口11月2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2020文昌國際航空航天論壇在海口舉行,國家航天局秘書長許洪亮在論壇上表示,在剛剛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基礎上,我國後續還將陸續實施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探月任務,同時正在規劃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
  • 國家航天局: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IT之家12月17日消息 據環球網報導,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17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嫦娥五軌道器變成太空垃圾?專家:仍有重要任務,類似嫦娥二號
    高難度的月軌無人交會舉世矚目的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圓滿完成,其中軌道器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核心部件,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類似的拉格朗日點有多個。嫦娥二號曾飛往日地L2點考察2011年,我國第二顆探月衛星「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之後,就曾飛到另外一個日地拉格朗日L2點開展一系列科學驗證和考察活動,成功實現環繞L2點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