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軌道器變成太空垃圾?專家:仍有重要任務,類似嫦娥二號

2021-01-18 科技圖說

「太空郵差」有新任務

高難度的月軌無人交會

舉世矚目的嫦娥五號探月任務圓滿完成,其中軌道器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核心部件,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繞、落、回」三個環節,哪一個都少不了軌道器。

尤其是38萬公裡外的月軌自主無人交會對接,軌道器的抱爪式對接結構,屬於世界首創,成就了嫦娥五號採樣返回。

號稱「太空郵差」的軌道器,因為入軌精度高,減少了很多次原計劃的軌道修正,省下了不少推進劑。

專家進行估算之後,認為「太空郵差」還可以繼續作貢獻,即將飛往150萬公裡之遙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

為什麼要去日地拉格朗日L1點?

日地拉格朗日L1點,簡單說,就是位於太陽與地球連線上的,距離地球150萬公裡左右的一個小區域。

運行在L1附近的太空飛行器,在太陽和地球的引力共同作用下,繞太陽的角速度與地球繞日公轉的角速度相等,軌道周期與地球軌道周期相同,相對地球保持靜止。

類似的拉格朗日點有多個。

嫦娥二號曾飛往日地L2點考察

2011年,我國第二顆探月衛星「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之後,就曾飛到另外一個日地拉格朗日L2點開展一系列科學驗證和考察活動,成功實現環繞L2點飛行。

用較少的代價,對拉格朗日點進行科學考察,成為第三個造訪日地拉格朗日L2點的國家。

嫦娥五號軌道器即將前往日地拉格朗日L1

同樣,因為嫦娥五號飛行和變軌操作都非常完美,軌道器中剩餘了不少推進劑,航天專家也將充分利用,安排嫦娥五號軌道器前往另一個日地拉格朗日點L1進行科學考察。

雖然同是拉格朗日點,但相對L2點,L1更接近太陽。太空飛行器在這裡永遠不會被地球或者月球遮擋,可以充分對太陽進行觀測。

到目前為止,日地拉格朗日L1點附近已經有過多個探測器,比如「SOHO」,「ACE」,「WIND」等等。

其中SOHO是歐空局與美國航天局合作的太陽探測器,於1995年發射,至今仍然在工作。

SOHO進行太陽觀測

中國的計劃

L1距離地球太陽的距離大概為1:100

事實上,位於日地拉格朗日L1點的太陽探測器非常重要。

我們知道,當太陽風暴爆發時,會拋灑出大量帶電粒子,幹擾無線通信,對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產生威脅。

上世紀70年代,太陽風暴導致大氣活動異常,導致蘇聯的「禮炮」號空間站飛行阻力增加,偏移了原有軌道。

1989年,太陽風暴讓美國新澤西州的供電系統受到破壞,損失超過10億美元。

類似的影響事件還有很多,太陽風暴已對人類的正常活動造成影響,研究預防太陽風暴,對地球的外層空間環境進行預報,建立太陽風暴活動預報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陽風暴對地球產生影響

目前關於太陽風暴的預報信息,很多來自歐美太陽觀測器的數據分享。從長遠考慮,中國在日地拉格朗日L1點建立太陽觀測站,也是勢在必行。

嫦娥五號軌道器到達日地L1點後,將進行相關的技術驗證,開展探測試驗。為今後構建太陽觀測站收集基礎數據。

完成L1點考察後,根據軌道器的狀態,航天專家還有可能安排其他考察任務,有些朋友說可能會去金星,各位有什麼看法,請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重要一步
    長徵5號遙五火箭已經運往海南文昌,這次太空任務是嫦娥五號月球採樣任務,是2020年中國航天的一場重頭戲。嫦娥五號探測器結構構成與載人登月飛船的結構構成類似嫦娥五號探測器包括: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和返回器四部分,對比美國載人登月的阿波羅11號,阿波羅11號的結構構成是:指揮艙,服務艙,登月艙。登月艙包括下降級和上升級。
  • 嫦娥二號任務實施過程有五大關節點
    新華網四川西昌10月1日電 嫦娥二號任務是我國實施的第二次月球探測,也是全世界第127次月球探測。作為我國探月工程二期工程技術的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擔負著探月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之間承上啟下的作用,其任務實施過程有五大關節點。
  • 嫦娥二號探月解析度比嫦娥一號提高數倍
    針對軌道變化帶來的難點和風險,嫦娥二號在設計和驗證環節主要採取了5方面措施:一是模飛驗證及星地無線聯試;二是軌道設計專題控制;三是軌道第三方覆核;四是系統充分協調溝通;五是飛行程序分階段安排4次評審。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任務後,成功飛抵日地拉格朗日L2點,堪稱中國航天史上又一大創舉。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嫦娥二號通過在月球背面實施降軌,奠定嫦娥三號「落月」的技術基礎;通過飛往150萬公裡外的太空,進一步驗證太空飛行器軌道設計、深空測控能力,成為中國未來深空探測的「先遣部隊」。笑容滿面的吳偉仁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會議室接受記者的專訪。
  • 「嫦娥」回家 從月亮上起飛(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特別報導之二)
    嫦娥五號上升器月面起飛。嫦娥五號月面軟著陸。漫畫來自新華社嫦娥五號月面取土。漫畫來自新華社古有嫦娥奔月傳說,今有「嫦娥」回家直播。順利完成月球上的科學任務之後,嫦娥五號要回家了。為此,在嫦娥三號和四號的基礎上,嫦娥五號的四條「腿」(著陸緩衝機構)實現了強化升級,具備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偏置收攏、自我壓緊」式方案,保證收攏簡單、展開可靠。嫦娥五號即將帶回的2千克月壤「紀念品」,取自於月球風暴洋地區,這裡是人類探測器從來沒有造訪過的處女地。專家表示,月壤蘊藏著巨大的科學研究價值,不僅涉及月球本身,還包含太陽系空間的物質和能量等重要信息。
  • 進度喜人,嫦娥五號年內發射,嫦娥七號任務已擬定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成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地月轉移軌道。2011年4月1日嫦娥二號拓展試驗展開,完成進入日地拉格朗日L2點環繞軌道進行深空探測等試驗。此後嫦娥二號飛越小行星4179(圖塔蒂斯)成功進行再拓展試驗,嫦娥二號工程隨之收官。「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送入太空,是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
  • 嫦娥五號軌道器已變軌,「嫦娥」「維納斯」或相會!
    我們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由軌道器、著陸器、返回器、上升器四部分構成,帶著月壤樣本返回地球的只有返回器,那麼剩下的三個部分都去哪裡了呢?其實它仍然在地球外太空運行,不過12月20日有消息傳出,嫦娥五號的軌道器正在開始變軌,說明它在進行新的擴展任務,12月21日,嫦娥工程相關負責人宣稱軌道器將前往地月拉格朗日點收集相關軌道數據,為今後的木星土星等相對較為遙遠的天體的探測活動鋪路,不過這項探測活動費不了太多燃料,也有人分析認為之後它很可能被派去探訪金星。
  • 揭秘嫦娥四號、玉兔二號關鍵技術
    來源:光明日報星河燦爛,深空浩渺,「嫦娥」一詞凝聚了千百年來中國人對探月的嚮往。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正常工作,並發回了清晰的互拍圖像,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我國探月工程「五戰五捷」。
  • 關注嫦娥五號探月任務:雙「五」合璧 奔月取土踏徵程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將有望實現中國航天史上的5個「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地外天體的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這將成為中國航天技術的一次重大跨越,為進一步認識月球提供重要支撐。
  • 嫦娥五號軌道器攜帶返回器從月球返回
    嫦娥五號軌道器(黃色)攜帶返回器(白色)從月球返回,在地面5000公裡上空分離,返回器返回地球(模擬圖)。「神舟飛船從200公裡左右的近地軌道返回,嫦娥五號則是從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飛回,速度要快得多。」航天技術專家、空氣動力學家黃志澄告訴新京報記者,如果採用神舟飛船同樣的防熱技術和返回方式,一不小心,返回器可能會撞毀或者燒壞。漫漫徵途,不能在家門口摔倒。安全返回,一直是嫦娥五號任務的幾大難點之一。早在十年前嫦娥五號立項之初,航天專家就為此頭疼。
  • 嫦娥二號探月_中國網
    相比「嫦娥一號」先發射到地球附近的過渡軌道,再經過自身多次調整進入奔月軌道,「嫦娥二號」衛星將由運載火箭直接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約38萬公裡的奔月軌道。「嫦娥一號」用了近14天時間進入工作軌道,「嫦娥二號」7天以內就可做到。因此,「嫦娥二號」任務對運載火箭推力要求更大,對入軌精度和控制精度要求更高。
  • 嫦娥五號軌道器再出發,燃料富餘動力充沛
    嫦娥四號器箭分離嫦娥四號軌道設計組通宵達旦地討論設計新的推進劑優化節餘軌道,最終嫦娥四號選擇取消7500N變推力發動機空間推力標定環節,後續的環月運行策略也調整為兩次降軌設計,這才保障了嫦娥四號有充裕的燃料餘量,實際上早在任務實施前軌道設計組就提前準備了節餘燃料的聯合優化控制技術
  • 嫦娥五號上升器悲壯撞月的背後,是無法忽視的上億規模的太空垃圾
    其實,雖然上升器肯定還有富餘的燃料供其運動,但是作為確保上升器能準確和軌道器匯合,上升器身上除了主發動機和大大小小的姿態發動機,以及一系列天線雷達組塊以外,甚至連一個多餘的攝像頭都沒安裝,其目的就是只保證月土安全無誤的送達軌道器
  • 嫦娥5號軌道器開始變軌,疑似執行額外任務,極可能準備探測金星
    其中上升器已經完成了可控落月的拓展任務。而最近國外網友發現,在地月轉移軌道上維持第二宇宙速度的嫦娥5號軌道器開始變軌,應該也要開始準備執行一場拓展任務。  並且國家航天局工作人員介紹由於流程太過順利,嫦娥5號軌道剩餘燃料有幾百公斤以上,3000N主發動機並沒有點火。再加上嫦娥5號軌道器搭載了數款照相設備,那麼完全有能力進行一些地外行星、小行星的視覺探測任務。
  • 嫦娥五號「摘月」對我國的重要意義
    近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實施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在距月面約230公裡處成功實施四臺150牛發動機點火,約22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根據實時遙測數據監視判斷,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成功進入月地轉移軌道。
  • 嫦娥五號探測器為何進行軌道修正?後續還有啥任務?專家解答
    後續任務又有哪些規劃?此次在軌驗證的3000N發動機是軌道器上的主發動機,將在近月制動中使用。也就是說,只有它能夠正常工作,才能確保臨近月球後能夠及時剎車,進入後續的環月軌道。根據計劃,在此次修正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後續的奔月途中還會有兩到三次的軌道修正。專家介紹,嫦娥五號探測器的軌道設計經過了統一、周密的規劃,幾次軌道修正之間可以互相補充,相互配合,確保最終能夠實現定時、定點準確著陸。
  • 天宮一號最快下周二升空 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還將進行器箭地聯合測試今後幾天,發射場將陸續進行目標飛行器、火箭功能測試和器箭地聯合測試等工作,進行最終狀態檢查和確認後,火箭加注推進劑,擇機實施發射。據悉,目前,執行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各大系統已進入最後準備工作狀態,各項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 「太空郵差」是怎麼練成的?揭秘嫦娥五號軌道器四大技術突破
    而軌道器作為貫穿任務全過程的核心產品,是名副其實的「太空郵差」——它將在相距38萬公裡的地球和月球之間,構建起一條太空「物流」的特殊通道,既承擔地月往返運輸的任務,將乘客安全地送往目的地,又要在太空中穩妥完成貨品的「接收」「裝箱」,將珍貴的月壤投送回藍色星球。
  • 嫦娥五號上升器受控落月,避免成為太空垃圾
    嫦娥五號上升器受控落月,避免成為太空垃圾】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8日6時59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按照地面指令受控離軌,7時30分左右降落在月面經度0度、南緯30度附近的預定落點。此前,嫦娥五號上升器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在預定軌道與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完成月球樣本轉移,並於12月6日12時許與軌返組合體順利在軌分離。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專家表示,嫦娥五號上升器已圓滿完成使命,受控離軌落月可避免其成為太空垃圾,避免影響國際社會後續月球探測任務,這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對人類和平探索利用太空的重要承諾。
  • 任務難度極高!嫦娥五號奔月將創造五個首次
    年度最有「分量」的發射據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黨委副書記關鋒介紹,探月工程三期是我國探月工程重大科技專項「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最後一步,將實現月球採樣返回。三期工程規劃實施兩次採樣返回,在嫦娥五號任務之後,後續還有嫦娥六號任務。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航天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