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
自項目啟動以來,我國已經取得一系列的碩果。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升空。
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預定地點。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成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地月轉移軌道。
在探測期間,獲得了解析度優於10米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月球物質成分分布圖等資料。2011年4月1日嫦娥二號拓展試驗展開,完成進入日地拉格朗日L2點環繞軌道進行深空探測等試驗。此後嫦娥二號飛越小行星4179(圖塔蒂斯)成功進行再拓展試驗,嫦娥二號工程隨之收官。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送入太空,是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
當月14日成功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著陸器巡視器分離,並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取得一定成果。2013年12月16日,中國官方宣布嫦娥三號任務獲得成功。2016年8月4日,「玉兔號」月球車正式退役。
「嫦娥四號」探測器,簡稱「四號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
它由著陸器與巡視器組成,巡視器命名為「玉兔二號」,是世界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巡視探測的太空飛行器。主要工作任務是著陸月球表面,進行更深層次更加全面地科學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檔案資料。
「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工作,是探月工程三期中最關鍵的探測器,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作[贊][贊][贊]。
嫦娥五號探測器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將由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也就是我們親切的「胖五」!
嫦娥五號擔負重任。攜帶的月球樣本將為科學家提供研究月表物質的結構、成分、物理特性一手資料!
7月29日,國家航天局等七部門聯合下發
《關於開展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科普試驗載荷創意設計徵集活動的通知》。
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進行綜合探測;
小行星探測任務擬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開展繞飛探測並實現取樣返回,同時對主帶彗星133P開展繞飛探測。
中國探月工程有序推進,每一步都是堅實的,充分展示了綜合國力,維護了我國的月球權益,增強了民族凝聚力!
感覺寫得可以的話就請點個關注鼓勵一下吧[來看我][比心][玫瑰]!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