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著陸月球#
央視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23時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資料來源央視網)
採集2千克左右的月球樣品後,上升器將搭載樣品在月球表面點火起飛,返回軌道,然後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結合,返回地球。
月面軟著陸,是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等在降落過程中,逐漸減低降落速度,使得太空飛行器在接觸地球或其他星球表面瞬時的垂直速度降低到很小,最後不受損壞地降落到地面或其他星體表面上,從而實現安全著陸的技術。
我國的嫦娥工程利用這項技術,已先後使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完成了許多重要的月面任務。
2013年12月2日,我國第一個月面軟著陸探測器嫦娥三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在月球虹灣區成功著陸。
嫦娥三號探測器由月球軟著陸探測器(簡稱著陸器)和月面巡視探測器(簡稱巡視器,又稱玉兔號月球車,英文:Yutu,或Jade Rabbit)組成。
當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於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著陸器巡視器分離,並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的科學探測和其它預定任務,取得一定成果。2013年12月16日,中國官方宣布嫦娥三號任務獲得成功。2016年8月4日,嫦娥三號正式退役。
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不僅標誌著中國航空航天技術實現的巨大跨越,也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其拍攝的月面照片,在當時是人類時隔40多年首獲最清晰月面照片,其中包含大量科學信息,照片和數據向全球免費開放共享。2017年1月9日,嫦娥三號工程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在月球背面南極艾肯環盆地實現人類首次軟著陸,成為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探測器,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通過中繼衛星通信。
嫦娥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仙女,更寄託了幾千年來無數中華兒女對未知的太空世界,對月球的無限遐思。
而幾千年後的今天,距我國首個月面軟著陸探測器的發射已經整整七年!七年來無數航空航天工作者付出了許多常人所難體會的艱辛,讓人想起便覺熱淚盈眶。
是祖國的強大,使華夏兒女今後在想起「嫦娥」二字時,不再只想起虛無縹緲的廣寒宮中的那道曼妙身姿,而是也能深刻體會到,我們懷揣著數千年不變的求知慾,已經為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做出了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