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號探月_中國網

2020-12-06 中國網
  • 中國網:

    中國第二顆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二號即將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首選發射窗口為10月1日18時59分57秒。中國網屆時實時報導嫦娥二號探月衛星發射過程,敬請關注。

    2010-09-30 14:35:23

  • 中國網:

    最新消息:西昌今有小雨不影響嫦娥二號發射

    發射場區9月30日的氣象預報表明,10月1日發射窗口內將有小雨,從預定加注時間到進入首選窗口後一個小時內雷電概率較小,高空風和地面電場也沒有制約發射的因素。嫦娥二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李尚福說,目前看來,10月1日發射不受影響。

    2010-10-01 13:42:16

  • 中國網:

    相關資料:嫦娥二號實現六大技術創新 入軌時間縮減一半

    嫦娥二號將突破運載火箭直接將衛星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的發射技術。相比「嫦娥一號」先發射到地球附近的過渡軌道,再經過自身多次調整進入奔月軌道,「嫦娥二號」衛星將由運載火箭直接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約38萬公裡的奔月軌道。「嫦娥一號」用了近14天時間進入工作軌道,「嫦娥二號」7天以內就可做到。因此,「嫦娥二號」任務對運載火箭推力要求更大,對入軌精度和控制精度要求更高。

    2010-10-01 13:43:53

  • 中國網: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負責人宣布,嫦娥二號衛星將於1日18時59分57秒發射。目前,火箭推進劑加注進展順利,各系統狀態良好,發射窗口氣象條件滿足要求。

    2010-10-01 13:44:41

  • 中國網:

    活動發射塔架已經完全移除,長三丙火箭展露真容。現場火箭發射系統已啟動防爆電源。

    2010-10-01 13:45:17

  • 中國網: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總工程師陶鐘山表示,根據目前的測算結果,最合適的窗口時間為10月1日、2日、3日三天。如果錯過這次窗口時間,嫦娥二號的發射時間將推後至明年。

    2010-10-01 13:45:40

  • 中國網:

    火箭進入低溫推進劑加注階段,意味著過程開始不可逆。為了保護火箭,在發射塔移除後,工作人員正在給火箭加蓋一層藍色防雨罩。

    2010-10-01 13:47:42

  • 中國網:

    低溫液體燃料加注時間也終於塵埃落定了,首先將為火箭加注液氫,隨後加注液氧。為了保證火箭有足夠的動力發射到奔月的軌道上,這個加注的過程要持續到發射前最後兩分鐘才會結束。

    2010-10-01 13:48:13

  • 中國網:

    執行嫦娥二號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三號、五號、六號航天遠洋測量船,已經順利抵達太平洋預定海域,在大洋深處列陣守候嫦娥二號衛星的奔月之旅。

    2010-10-01 13:49:02

  • 中國網:

    「嫦娥二號」將於今天18點59分57秒在第一窗口準時發射。 工作人員正在為「嫦娥二號」任務準備相關材料。

    2010-10-01 13:49:25

  • 中國網:

    儘管有關方面認為嫦娥二號「十一」期間發射為巧合,但這的的確確是獻給國慶的一份厚禮。

    2010-10-01 13:50:09

  • 中國網:

    西昌太陽時隱時現,專家會商定發射時間。

    2010-10-01 13:51:31

  • 中國網:

    兩支醫療隊伍已進駐嫦娥二號發射現場待命。

    2010-10-01 13:54:51

  • 中國網:

    長徵三號丙火箭正在加注液氮

    2010-10-01 14:00:35

  • 中國網:

    看點一:發射。長三丙火箭將送嫦娥二號直飛月球,和嫦娥二號的飛行軌道有什麼不同。

    看點二,捕獲。「嫦娥二號」和月球只有一次交互的機會,怎麼保證一次近月制動成功,被近月軌道捕獲。

    看點三:變軌。「嫦娥二號」環月飛行時要進行多次軌道調整,特別是要從距離月面一百公裡高度降軌道15公裡進行探測,這一系列高難動作怎麼完成。

    看點四:照相,「嫦娥二號」要用CCD相機拍下月球的影像,怎麼保證精確和完成。

    2010-10-01 14:01:12

  • 中國網:

    「嫦娥二號」已經進入發射程式:嫦娥二號今天上午11點正式進入發射程式,下午17點將正式進入射前系統,按照計劃傍晚18點59分57秒正式點火,而火箭將在3秒後,也就是19點整,託舉嫦娥二號起飛。

    2010-10-01 14:13:10

  • 中國網:

    發射之前總共要做四次總檢查,特別是第三次總檢查是完全模擬發射狀態。第三次總檢查要完全模擬發射狀態,包括發射塔架,現在火箭是包括在發射塔架之中的,發射塔架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固定塔,另外一部分是活動塔,在做總檢查的時候需要把活動塔向模擬發射開到停放位置,整個發射程序要走要走負12個小時的真實時間,整個過程中有非常多的測試工作,包括模擬加注、火箭的模擬測試,包括模擬加電,包括模擬點火,還有緊急關機,應急搶險演練等等。

    2010-10-01 14:35:56

  • 中國網:

    嫦娥二號火箭液氫燃料正在加注。

    2010-10-01 14:38:49

  • 中國網:

    嫦娥二號發射進入最後倒計時 低溫燃料開始加注

    2010-10-01 14:55:42

  • 中國網:

    嫦娥二號衛星由地月轉移和繞月兩個階段而成,共需要發動機點火8次,其中中途點火修正3次,近月制動3次,由圓軌道變軌到近月15公裡的橢圓軌道需點火機動1次,回到100公裡遠軌道需點火加速1次。

    2010-10-01 15:08:02

  • 中國網:

    嫦娥一號衛星重2.35噸,嫦娥二號衛星比一130公斤,為2.48噸。所增重量幾乎全部為燃料。嫦娥一號衛星攜帶8臺探測設備,嫦娥二號攜帶7臺設備,經過一期工程的探測,成像光譜議的數據已經足夠,因此嫦娥二號衛星將它去掉。

    2010-10-01 15:15:05

  • 中國網:

    嫦娥一號衛星在主工作軌道繞行一圈的時間為127分鐘,二號衛星繞工作軌道一圈的時間減為117分鐘。嫦娥一號衛星上CCD相機的解析度為120米,嫦娥二號相機的解析度提高到了7米,在降落到15公裡處時可以得到解析度為1米的圖像。嫦娥一號奔月的路線分為環繞地球、地月轉移、繞月三個階段,整個過程需要衛星發動機點火10次,在環繞地球飛行段通過4次點火變軌加速使衛星獲得飛向月球的足夠速度,在地月轉移段,通過3次點火修正,瞄準月球。在繞月段通過3次近月制動減速,被月球捕獲,建立工作軌道。

    2010-10-01 15:15:43

  • 中國網: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現場發出檢查的指令聲,從兩點半開始,指揮大廳分系統的內部檢查將正式開展,所謂內部檢查其實就是為了整個西昌系統包括為了嫦娥二號所準備的各大行區系統之後的連調做一下自己的準備。

    2010-10-01 15:16:00

  • 中國網:

    發射窗口期間有小陣雨,現有100多種故障預案,確保嫦娥二號發射成功。

    2010-10-01 15:17:39

  • 中國網: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大屏幕已經打開,移動的塔已經移開,現在固定塔還包裹著長三丙火箭,但是三分之二火箭外形已經露出來了,在上面的時候有一個藍色的包裹著的,主要是防止天氣下雨,防止衛星受潮。

    2010-10-01 15:20:15

  • 中國網:

    大屏幕左邊,中間是火箭的測試信息,右邊是最新的氣象信息等等。大屏幕在一下午隨著時間越來越臨近發射,它的各種各樣的數據將會不停地滾動,不停地更新,會為現場高層指揮者提供一個最基礎的數據。

    2010-10-01 15:21:43

  • 中國網:

    用於運載「嫦娥二號」的「長徵三號丙」火箭已經在9月30日完成了前兩級常規燃料加注,10月1日上午經過最後的天氣商討,決定開始加注液氫液氧超低溫燃料。嫦娥二號於今天18時59分57秒點火實施發射。進入加注低溫推進劑的階段,意味著發射過程不可逆轉。

    2010-10-01 15:24:42

  • 中國網:

    走進發射塔,看到活動勤務塔已經移開,固定在臍帶塔上嫦娥二號星箭體展露在眼前,捆綁著兩個推動器的白色箭身矗立在場地中央,「中國航天」幾個藍色大字格外醒目。

    發射塔周邊的遮雨棚下面,擺放著幾個巨大的罐體,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測站副站長俞少行說,靠山側的是液氮加注罐,而靠河一側的則是液氧和液氫加注罐。液氮加注罐的容量是30立方,液氧罐是45立方,液氫罐則更大,有85立方。

    2010-10-01 15:28:22

  • 中國網:

    在低溫加注程序進行前,要先對管道進行預冷,這個工序要進行大約55分鐘,然後順次再加入液氧及液氫。液氧的加注採用的是固定加注。而液氫由於沸點極低,「一粒大米從一米的高處落下撞擊地面所產生的能量」就足以引起爆炸,所以由鐵路運輸車直接向火箭進行加注。目前我國只有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具有這種低溫加注的能力。

    2010-10-01 15:28:52

  • 中國網:

    為防止結冰,約80毫米粗的運輸管外還包裹了一層真空管,用來隔絕外界空氣。

    因為加注任務的不同,操作人員的裝備也有所變化,昨日常規燃料屬劇毒物質,近距離加注操作人員都要佩戴防毒面具,而今天的操作人員則換成了防靜電工作服。

    2010-10-01 15:30:01

  • 中國網: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發射測試站地面站副站長俞少行說,在液氫加注現場的要求非常嚴格,手機和所有的電子設備都不能攜帶。-253℃的低溫環境,操作人員還要帶著厚厚的棉手套。液氧及液氫將一直持續加注到發射前,因為在加注過程中,這兩種物質隨時會有蒸發,系統已經設置了自動補加程序,但是仍然會在發射前4分25秒時進行一次最後補倉,使火箭推進劑達到發射的最佳狀態。

    2010-10-01 15:30:52

  • 中國網:

    探月一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說:「這一次我不在一線了,壓力沒有嫦娥一號發射時那麼大,這次嫦娥二號的發射,我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這個表態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各個部門都有充分的工作基礎,但是火箭發射終究是高風險任務,全世界只有50%成功率,你說擔心不擔心?多少都會有擔心。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有信心。現在新一代的年輕領導團隊也已經成長起來了,我相信並且預祝他們會圓滿成功。」

    2010-10-01 15:31:57

  • 中國網: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布局:第一排是基本數據操作人員,第二排是分系統的指揮員,發射場系統中測控通信等等五大分系統的指揮員都在這裡,高層指揮官在第三排,火箭發射的時候第三排將會有火箭系統的總指揮、發射場系統的總指揮等等,將坐在這裡現場指揮。另外後面還有一個嘉賓席,這個嘉賓席的桌牌已經擺好了,可以說是明星雲集,這些明星是航空航天領域的重要學者、重量級的總師們,比如歐陽自遠、欒恩傑,這都是嫦娥一號的首席科學家、總指揮,也是我們嫦娥二號探月工程的高級顧問。

    2010-10-01 15:32:57

  • 中國網:

    嫦娥二號的最終命運大致形成了3種設想:一是可以根據衛星在軌運行的情況,結合我國探月工程的後續進展,對嫦娥二號傳回的數據進行綜合研究,對月球做補充探測,最終可以考慮衛星落月,這將為嫦娥三號等後續任務提供技術驗證。二是讓其「遠嫁」他方,驗證我國更遠宇宙空間的深空探測能力,讓衛星飛出地月環境,飛向更遠的太空。三是讓她回「娘家」,即讓她沿著月地轉移軌道,飛回地球並成為地球衛星。

    2010-10-01 15:37:40

  • 中國網:

    倒計時4小時準備口令發出。

    2010-10-01 15:39:37

  • 中國網:

    如果把火箭比做一個人,這個火箭的箭體結構相當於人的軀幹,可以承受火箭內外的各種壓力,大家看到這個動力系統也就是火箭的發動機系統,就相當於人的心臟,它可以為火箭提供動力的飛行,在火箭上一共有13臺主發動機,它的推力是非常大的,可以達到450噸。

    2010-10-01 15:41:13

  • 中國網:

    450噸的推力意味著負責嫦娥二號衛星發射任務的長三丙火箭的運載能力可以直接把衛星送到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38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這是我國火箭第一次到達這麼遠的地方。嫦娥一號用了近14天的時間才進入月球工作軌道,而嫦娥二號七天就可以做到,這不僅要求火箭推力大,入軌精度和控制精度也有著嚴格要求,只有找準精確的發射時間,才能保證衛星準確入軌。嫦娥二號任務還突破了近月捕獲、X頻噸深空測控等六大關鍵技術。

    2010-10-01 15:42:25

  • 中國網:

    在西昌指控中心大屏幕看到的發射場畫面看,之前罩在發射塔架上的遮罩已經去除了一大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火箭的大部分,目前還有藍色遮罩罩在衛星上。

    2010-10-01 15:42:48

  • 中國網: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一期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說:「現在和嫦娥一號發射前相比,不會更輕鬆,但是也不會更緊張,不管怎麼樣,我都堅信他會走好的。」

    2010-10-01 15:43:29

  • 中國網:

    提前約定的時間是在下午16點,要進行最後一次的連調。但是現在我們看到航天城飛控中心大廳已經有一些工種的工作人員陸續抵達了一號指揮大廳,它不是一個集體的有規定的準備工作,而是個人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想一想,檢查一下漏洞,這其實是航天人的一個工作習慣,就是一定要做到百密絕無一失,雖然這些程序對大家來說都是滾瓜爛熟的,也要試一遍再試一遍。

    2010-10-01 15:47:46

  • 中國網:

    參試人員進入「雙想」狀態。就是對以前發生過的問題進行回想,對後續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預想,深刻思考自己及別的崗位在操作過程中的疑點和隱患。這是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從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以來形成的傳統。這一傳統也延續到繞月探測工程。

    2010-10-01 15:52:16

  • 中國網:

    中央電臺直播臺已搭建,距離嫦娥二號發射塔500米。

    2010-10-01 15:52:58

  • 中國網:

    深空探測主要是指對月球以及月球以外太陽系以內的外層空間探測活動。主要包括對月球的探測、行星以及衛星探測以及小行星和衛星探測三大方面。火星作為距離地球最大的內地行星,是開展行星探測的首選目標,在實施探月工程的同時,中國正在積極推動火星探測活動,預計明年將開展與俄羅斯聯合探測火星及環境的活動。

    2010-10-01 15:55:11

  • 中國網:

    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表示:火星和金星是地球的左右鄰居,一邊是金星,一邊是火星,跟我們的地球非常類似。所以我想首先瞄準的目標是我們的左鄰右舍,我們要去觀看觀看一下。我想這個不需要等很久,我們中國也會很快去實現我們對這兩個天體的探測的。

    2010-10-01 15:57:10

  • 中國網:

    太空專家錢衛平說:不用五天就可以直飛月球,嫦娥二號的奔月速度,已經超過歐洲太空總署的探月衛星SMART-1、日本月亮女神和印度月船1號,他們中最快的月球一號用的時間是8天。軌道最接近月球表面的距離,也首次達到15公裡,而很關鍵的一項,這次嫦娥二號要初步試驗X頻段測控技術,一旦成功,中國深空探測,無疑邁入新的質變。

    2010-10-01 15:58:24

  • 中國網:

    吳季:中俄合作框架下實際上我們已經有一個計劃,就是螢火一號,螢火一號明年年底就要發射,這是和俄羅斯共同探測火星。

    2010-10-01 16:00:07

  • 中國網: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龐之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上次嫦娥一號帶上去30多首歌曲,這次嫦娥二號探月沒有,因為這次任務比較重。國外一般帶有公眾的籤名,刻在一張盤裡帶過去,而且美國曾經有一顆衛星叫「月球勘探者」,曾經把一個天文學家的骨灰帶上去,結果還撞月了。還有大家感興趣的,美國的旅行者一號、旅行者二號帶上去了50多種語言,包括中國的高山流水的歌曲,主要是為了尋找外星人。

    2010-10-01 16:01:20

  • 中國網:

    嫦娥二號衛星進入3小時發射程序,火箭全面檢查狀態良好。

    2010-10-01 16:07:32

  • 中國網:

    西昌指揮控制大廳發出了今天第一條正式口令叫倒計時3小時準備。

    2010-10-01 16:07:49

  • 中國網:

    從現在一直到「嫦娥二號」衛星發射的這一段持續的時間裡,頻繁密集的口令發布將會成為這裡比較顯著的特徵。

    2010-10-01 16:12:10

  • 中國網:

    長徵三號丙火箭身高54.84米,運載能力3.8噸,是一種三級液體推進劑火箭。它以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作為星級捆綁兩枚助推劑。

    2010-10-01 16:12:37

  • 中國網:

    專家認為對於嫦娥二號衛星來講,它的起飛重量只有兩噸多,用長三丙運載火箭已經足夠了,如果用長三乙火箭發射就有些浪費了,運載能力賦予太多,經濟性不好。相比嫦娥一號先發射到近地軌道,經多次調整再進入奔月軌道相比,二號衛星對運載火箭的能力要求更大的同時,對火箭的精確程度要求更高。

    2010-10-01 16:13:07

  • 中國網:

    嫦娥二號衛星進入3小時發射程序,火箭全面檢查狀態良好。

    2010-10-01 16:13:38

  • 中國網:

    長三丙火箭是長三甲系列火箭中的一員。長三甲打的是嫦娥一號,這次長三丙打的是「嫦娥二號」。實際上主要是運用能力的問題,因為打的嫦娥一號,一個是重量和「嫦娥二號」不一樣,而且這次「嫦娥二號」的軌道和嫦娥一號也不一樣,所以運載能力比打嫦娥一號的時候要高。長三丙是3.8噸,因此從運載能力考慮,選擇長三甲有點力不從心,難以勝任,勁小。長三乙是大材小用。主要是考慮運載能力。

    2010-10-01 16:14:16

  • 中國網:

    這次打「嫦娥二號」衛星,要求運載火箭直接把衛星送到地月轉移軌道,而不是像嫦娥一號,嫦娥一號先打入地球的地月軌道,轉了幾圈才轉到這個地月轉移軌道。對火箭而言,星箭分離的時候,對火箭和衛星提供的初始速度大,要求衛星直接進入第月轉移軌道,節省它的燃料。從這個角度講它是經濟實惠的,節省了地球衛星到軌道需要的燃料。

    2010-10-01 16:18:13

  • 中國網:

    從外形上看很直觀,長三甲沒有助推器,是一個光杆司令,長三乙運載火箭是四個助推器。助推器主要是提供推力,也就是最終決定了運載能力。沒有助推器也可以起飛。其他的火箭也是沒有助推器的。有了助推器推力更大、運載能力更大。

    2010-10-01 16:18:39

  • 中國網:

    長三丙火箭是三兄弟當中的一員,而且之前也進行了四次發射,這是它的第五次發射,前四次發射都是百分之百的成功,應該是一個很可靠的火箭,但是針對「嫦娥二號」任務要求做了大量的相關技術改進。統計起來,長三丙火箭與上一發的技術狀態相比,有33項的技術狀態變化,其中箭上產品有17項,地面設備還有16項。

    2010-10-01 16:18:56

  • 中國網:

    嫦娥二號衛星總指揮和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表示,嫦娥一號我們設計了84個故障,這次設計了116個,最近根據情況的發展我們又增加了兩個,118個,但是,事實證明,我們所有上天發生的問題都是沒有想到的,也是完全有可能出現我們想不到的問題。出現想不到的問題怎麼辦?在這裡雖然只有我一個人,在那邊的房間裡有許多人,我們有很多專家在那個地方,還有一套設備在那,如果發生了沒有想到的情況,我們就要對發生情況由專家和同志們進行共同分析,並且拿後臺的計算機和仿真機進行仿真,立刻拿出措施,然後把措施送過去。

    2010-10-01 16:21:52

  • 中國網:

    現在開始發射前狀態檢查

    2010-10-01 16:24:15

  • 中國網:

    16點,進入到負三小時的程序當中,整個發射場的氣氛有條不紊,但也有一些緊張。現在在發射場內,所有的崗位都在通過通訊的系統在聆聽從這裡發出的一個發射前的動員講話。

    2010-10-01 16:24:27

  • 中國網:

    嫦娥二號衛星共搭載7種探測設備,包括CCD立體相機、雷射高度計、γ射線譜儀、X射線譜儀、微波探測儀、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太陽風離子探測器,有效載荷總重約140公斤。

    2010-10-01 16:25:12

  • 中國網: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鄧主任表示:負三小時意味著我們前面的發射前的準備工作,比如燃料加注等等這些工作已經完成,現在進入射前最後一次最大一次的狀態檢查。所以,我們各個系統的人,比如控制、動力、測量這些人員全都到塔上去,對火箭做最後一次動態檢查。其任務主要是三個:一是對火箭的飛行狀態進行設置,二是對火箭起飛之前的狀態進行檢查,三是對火箭操作窗口進行檢查。

    2010-10-01 16:29:44

  • 中國網:

    火箭的飛行狀態檢查主要是對火公平的插頭拔下來,這個時候需要解鎖,起飛之前取掉。外按的引爆其要進行現場檢查,火箭飛行當中如果出現問題,我們是需要地面對它進行安全控制的。火箭上面操作窗口如果有些工作已經完成了,要進行封艙,打保險。四是火箭上面有很多保護件,保護件是不參加飛行的,要把它取下來。另一方面,我們火箭起飛之前有一個狀態檢查,為了讓火箭和地面能夠正常安全分開,比如我們的連接器很多插頭、氣託,什麼意思呢?上面有很多氣路、管路,我們看看和擺杆系統,因為負一分鐘擺杆是要打開的,這時候需要把它固定,後面的擺杆,黃色的部分需要拿細管進行重新包紮捆綁。

    2010-10-01 16:30:20

  • 中國網:

    臨近發射窗口的時間越來越近,倒計時的頻率也會越來越高,現在是倒計時三小時,然後是兩小時,然後是負80分鐘,負60分鐘。

    2010-10-01 16:31:38

  • 中國網:

    中國探月工程二期共實施「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3次航天飛行任務,主要任務是實現月面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

    2010-10-01 16:31:54

  • 中國網:

    「嫦娥二號」衛星在外表看來就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大盒子,本體尺寸為2000毫米乘車41720毫米乘2200毫米,由於這次任務多,還多裝了些燃料供給,比它「哥哥」要重一點。

    2010-10-01 16:45:47

  • 中國網:

    它的主要工作一個是驗證,為後期探月工程驗證技術,另外一個就是科學探測。這次二號要靠月球更近了,同樣的科學目標為使二號做出的作業比一號更仔細、更認真,能做好這些作業還得靠工具。

    2010-10-01 16:46:48

  • 中國網:

    衛星自己也不是那麼詳細自己的記憶力,而且地球上的接收者著急要接收它看過並記下來的東西,所以衛星還得不斷地把這些所見所得及時地告訴地面,相聚38萬公裡,聲音得夠大才行,這就靠一個天線。測控系統有一個定向天線,定向天線要算著地球星,瞄準地球軌道要轉的天線,這個天線是由控制系統控制的,只有控制系統知道地球在什麼地方,衛星在什麼地方,月球在什麼地方,把天線指向地球,口徑600毫米的天線通過微波打上來。

    2010-10-01 16:47:08

  • 中國網:

    傳輸也要互通有無,衛星給地面發信號,是告訴地面它收集的數據,而地面給衛星喊話卻是更加重要的命令,地面需要衛星做什麼,怎麼做,都需要實時地告訴它,這得靠地面的喊話器以及衛星上面的耳朵,比較有趣的是,衛星上的那根天線既是嘴巴,還能聽到東西。通過非常大的天線發送到衛星上,這個衛星從起飛一直到月球的過程中,它會收到這個信息,在衛星上有天線,它收到這個信息以後,遙控指令、控制信息給衛星,這樣衛星就會受到它的控制。

    2010-10-01 16:48:11

  • 中國網:

    衛星在上面冷了熱了怎麼辦?這得靠出發之前研製人員給它做的大外套,這個材料是非常特殊的,這個黃的一面實際上叫聚矽氬氨,這種材料的功能是吸收的熱量和輻射出去的熱量比是吸收的少發射出去的多。這個裡面有一層網一層膜,這叫一個單元,這裡面有十多個單元,這就像我們穿著厚厚的棉襖,也是起到內外環境的熱環境就把它隔離開了。這個東西穿在衛星身上既能防冷還能防熱,這樣就可以基本保證衛星在月表晝夜溫差達300多度的地方冷熱不怕。

    2010-10-01 16:49:28

  • 中國網:

    由於「嫦娥二號」衛星是由運載火箭直接送到地月轉移軌道,衛星以非常快的速度奔向月球,進入月球引力圈之後,衛星必須制動減速,才能被月球捕獲,如何做到精確的制動,是衛星本月中遇到的第一難題。

    2010-10-01 16:49:54

  • 中國網:

    為了更準確地實現第一次近月制動,衛星上面的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統就對它的即時速度和方位進行實時監控。而成功進入距月球一百公裡的月球工作軌道後如何克服如此靠近月球的空間環境,則是衛星遇到的第二個難題。

    2010-10-01 16:50:30

  • 中國網:

    此次嫦娥二號衛星發射,共設有四個觀測地點供媒體和遊客對發射過程進行觀測,觀測人員以遊客為主,共有3000人左右。四處觀測點都距離發射中心大致2.5-3公裡。

    2010-10-01 16:50:56

  • 中國網:

    測控中心將在倒計時二小時進行最後一次檢查,包括信道溝通,通信線路,保證信息傳輸無誤,為信息綜合檢查做好準備。此前,已經進行過十幾次檢查。

    2010-10-01 16:51:36

  • 中國網:

    監控中心屏幕上的數據顯示:發射現場溫度為22.5攝氏度,風速0.5米/秒,能見度35km。西昌發射場附近天氣已經轉陰

    2010-10-01 16:55:36

  • 中國網:

    現在「嫦娥二號」發射進入2小時準備程序。

    2010-10-01 16:56:51

  • 中國網:

    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飛行控制組組長麻永平介紹,從年齡分布看,控制中心30-40歲人員佔50%左右,碩士超過50%。

    2010-10-01 16:57:41

  • 中國網:

    嫦娥二號若3天內無法發射則要推遲半年。

    2010-10-01 16:59:57

  • 中國網:

    嫦娥二號加注燃料比一號還要多100多公斤,二號做試驗比較多,消耗的燃料比較多,這是一個主要原因。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二號在離月面100公裡的軌道飛行,所以,軌道維持消耗的原料比較多,因為月球本身我們稱為質量,不是一個均勻的,所以使衛星每天都要衰減,離月面越近,軌道衰減越大,嫦娥二號離月面比嫦娥一號近得多,所以軌道維持,燃料用得比較多,到一定程度,就得通過發動機點火提升它的軌道,保持離月面100公裡遠軌道。

    2010-10-01 17:00:25

  • 中國網:

    此次衛星發射用紫外敏感器實驗自主導航,衛星的位置一定要精確,第二,測控這個點一定要精確。在飛行過程中還有一些其他的敏感器,比如這就是恆星敏感器,能夠對準恆星,知道我們一個準確的軌道位置,使我們的路線一直朝著預定的軌道走。有太陽敏感器,還有地球敏感器,能夠保證這個衛星知道太陽在什麼地方,月球在什麼地方,地球在什麼地方,我們叫三體定向,這樣能夠保證我們有一個準確的姿態。

    2010-10-01 17:01:30

  • 中國網:

    為了更近距離地觀測月球,「嫦娥二號」衛星的主工作軌道從一號時的近月200公裡,變成了近月100公裡的圓軌道,為了對嫦娥三號的著陸區進行更為精細的探測和成像,它還要降軌到距月面僅僅15公裡的地方,這樣我們的相機就可以看得更清楚。為提高相機成像的清晰度和解析度,研製人員對相機的感光原理進行了特殊設計,採取了時間延時的技術。

    2010-10-01 17:06:45

  • 中國網:

    用96條線的CCD對同一目標採樣,最後把信號全都累加,所以很矮的目標,解析度很高的目標,都能照出來。

    2010-10-01 17:14:36

  • 中國網:

    CCD立體相機由光學鏡頭、CCD探測器和信號處理系統三部分組成,CCD探測器作為核心器件把光學鏡頭透過的光信號變成電信號,然後通過信號處理輸入到衛星上的存儲設備,相機拍照時距離月球表面非常近,而且月球又是隨時運動的,怎麼才能獲得清晰的全部月球圖呢?這是靠相機的推掃成像技術。

    2010-10-01 17:14:51

  • 中國網:

    推掃的概念就是用現在的CCD呈條狀像,由若干條狀像組成完整的圖像。據了解,至今國際上還沒有解析度優於10米的全月圖像。「嫦娥二號」CCD立體相機具有的高精度能力,無疑使我國的探月做出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同時對虹灣地區的更近距離探測,將保證嫦娥三號落得安全可靠。

    2010-10-01 17:15:07

  • 中國網:

    專家這樣形容:「嫦娥一號只能看到一個停車場,「嫦娥二號」可以看到停車場各個樣子的車子。」

    2010-10-01 17:15:41

  • 中國網:

    月球探測工程不但複雜,而且具有高風險。1958年至今,世界上共進行了126次月球探測活動,成功或基本成功63次,失敗63次,成功率只有50%。

    2010-10-01 17:15:57

  • 中國網:

    遠望5號船承擔入海交接第一棒的任務。

    2010-10-01 17:16:25

  • 中國網:

    嫦娥一號投入14億元人民幣,「嫦娥二號」總經費投入大約9億,一下省了5億。這是因為二號是一號的一個備份星,有些開發的工作可以移植過來,平臺移植過來。有些是現成的。

    2010-10-01 17:16:54

  • 中國網: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倒計時兩小時,五大系統已經全面進入了決戰決勝階段。

    2010-10-01 17:23:23

  • 中國網:

    現在事實畫面顯示,在火箭的約3/4處冒起了白煙。

    2010-10-01 17:27:03

  • 中國網:

    虹灣地區是我國嫦娥三號的預選著陸區,按照探月二期工程計劃,嫦娥二號衛星將對這一區域進行解析度優於1.5米的成像試驗,為嫦娥三號探路。

    2010-10-01 17:30:31

  • 中國網:

    虹灣,又名「彩虹灣」。當我們仰望夜空時,就能看到月球上有大面積的暗黑色區域,那就是月海。月海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而是由類似地球玄武巖的巖石組成的平原,月海伸向月陸的部分稱為月灣和月沼,虹灣就是月球的月灣之一。

    2010-10-01 17:30:47

  • 中國網:

    據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介紹,虹灣位於月球北緯43度左右、西經31度左右,南北長約100公裡、東西長約300公裡。「我們選了四五個預選著陸區,首選是虹灣,因為該地區地質構造複雜,有典型性,具有很高的科學探測價值,這是出於科學的考慮。」吳偉仁說。

    2010-10-01 17:31:04

  • 中國網:

    吳偉仁介紹:「月球上有些地方其他國家已經去過了,我們要選擇一個其他國家沒有探測過的地方。嫦娥二號衛星如果能成功傳回虹灣地區高解析度圖像,就標誌著這次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10-10-01 17:31:28

  • 中國網:

    現在火箭系統已經進入非常關鍵的一個時段,前期火箭進入發射場後,控制系統已經先後完成了30多項測試檢查,所有的測試數據合格,設備運行很穩定。目前是要按照發射流程,按照不同的時段完成不同的測控任務,主要還是要對系統進行最後的檢查,當滿足條件以後,在這裡按下點火按紐。

    2010-10-01 17:32:50

  • 中國網:

    火箭燃料加注整個過程中無一人中毒。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推進劑加注指揮員餘少尋介紹說,在整個過程中,這個火箭推進劑,特別是常規推進劑是有毒的,腐蝕性特別大,它也是易燃易爆的一種推進劑,最後在整個過程中沒有造成一人中毒,沒有造成一人受傷,整個過程控制得非常好。

    2010-10-01 17:34:50

  • 中國網:

    西昌指揮大廳也進入了倒計時兩小時的準備,其實倒計時兩小時,不只是西昌指揮控制大廳,整個「嫦娥二號」的五大系統各個航區進行了最後一次連調,原來是從原來塊狀、局部的,現在變成整體的,就是網狀的結構。

    2010-10-01 17:40:09

  • 中國網:

    嫦娥二號發射前最後一次天氣預報發布。中科院空間研究中心發布嫦娥二號發射前最後一次天氣預報,即「臨射前空間天氣預報」。可能影響嫦娥二號的空間因素,如高能質子,高能電子等均屬於可接受範圍。

    2010-10-01 17:40:52

  • 中國網: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總工程師陶鐘山表示:發射場系統準備工作非常順利,目前我們各個系統,工作正常,火箭、衛星的狀態良好,我們已經做好了各項檢查,目前線電路數據傳輸正確,目前各個參數設備良好,具備執行任務的條件。

    2010-10-01 17:42:47

  • 中國網:

    陶鐘山表示,目前我們資料庫正確,檢查指揮顯示無誤,我們準備參加航區狀態檢查,後續我們將精心組織、精細操作、精準實施,確保我們「嫦娥二號」準時發射、準確入軌,按計劃奔月。

    2010-10-01 17:43:18

  • 中國網:

    即將進入倒計一小時狀態。

    2010-10-01 17:45:02

  • 中國網:

    在飛行控制方面,嫦娥二號比嫦娥一號在技術上實現了一個跨越。嫦娥二號是採取由火箭直接把衛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對於飛控中心,怎麼有效地消除入軌時帶來的偏差,使衛星能夠正常地按照設計的軌道,在設計時間內到達月球,是首要面對的風險。

    2010-10-01 17:46:17

  • 中國網:

    最後的綜合檢查已經進入到了三級火箭點火這個狀態,從目前實驗的結果來看,最後一次演練,兩條曲線還是貼得非常完美。

    2010-10-01 17:49:47

  • 中國網:

    中科院空間環境研究中心五點一刻發布了「嫦娥二號」衛星發射之前最後一次空間天氣預報。

    2010-10-01 17:56:32

  • 中國網:

    我們的空間環境當中,可能影響「嫦娥二號」衛星的有高能質子、高能電子等等,這些因素從過去的七天到今天,到未來三天,呈現的都是一片綠色。就像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開車走路看紅綠燈一樣,綠色顯示的就是狀態一切正常。

    2010-10-01 17:57:36

  • 中國網:

    現在「嫦娥二號」發射進入1小時準備程序。

    2010-10-01 17:58:01

  • 中國網:

    「嫦娥二號」衛星發射之後大約32分鐘左右會開始經歷的一段最為危險的旅途——地球輻射帶。但是現在看起來,地球輻射段的狀態一切正常。

    2010-10-01 17:58:23

  • 中國網:

    發射塔冒冷卻白氣,燃料加注直至發射前4分鐘。從觀測點可以看到,發射中心的工作人員開始還在不斷向搭載「嫦娥二號」衛星的「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加注燃料。5點30分左右,發射塔又冒出加注燃料時的管道冷卻白氣,持續兩三分鐘。在發射前最後與嫦娥二號進行接觸的人叫劉鵬飛,他是為火箭加注燃料的技術人員,他將在發射前四分鐘撤出。

    2010-10-01 17:59:14

  • 中國網: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長三丙」火箭總設計師姜傑:「現在火箭在發射場要進行的全部測試工作都已經完成,它各方面的狀態都很好,正在按程序順序進行加注工作。對完成這次發射任務我還是比較放心的。」

    2010-10-01 18:00:07

  • 中國網:

    發射塔架上的藍色遮罩已經完全摘除。發射倒計時時間顯示50分05秒

    2010-10-01 18:09:00

  • 中國網:

    對於老百姓來說,嫦娥二號有以下看點。 首先是發射。發射之後,我們準備在奔月的過程中對地球進行成像。其次,在近月制動過後,爭取對月球、地球同時成像,但這要經過試驗,現在還不能保證。另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看點,一個是衛星被月球捕獲,再一個就是15公裡降軌。

    2010-10-01 18:09:32

  • 中國網:

    火箭發射後如何控制火箭殘骸?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高級工程師李聃說,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火箭,其一二級分離後,一級火箭的殼體和發動機按規定要落在中國西南部特定的區域內。二級推進器要落在海上,大概在臺灣以東500公裡。

    2010-10-01 18:21:28

  • 中國網:

    李聃說,控制落區主要是靠軌道設計,我們必須確定助推器耗盡關機時的速度、位置和高度,要滿足我們事先計算的條件,在這個條件下它會自由落體,下來以後會落在我們設定的區域。所以,在飛行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計算火箭的位置。我們國家已經很難找出一個一兩千平方公裡沒有人的地方了,所以每次發射的時候,特定區域都要組織幾十萬人疏散。在這個區域,已經形成了發射時人員撤離的慣例。

    2010-10-01 18:22:31

  • 中國網:

    「嫦娥二號」衛星進入40分鐘準備程序。

    2010-10-01 18:23:02

  • 中國網:

    火箭迴轉平臺逐漸打開

    2010-10-01 18:25:28

  • 中國網:

    火箭頭部已經露出。

    2010-10-01 18:25:36

  • 中國網:

    「嫦娥二號」發射進入30分鐘準備程序。

    2010-10-01 18:30:19

  • 中國網:

    現在離發射還有大約30分鐘,發射架已經開始慢慢打開。

    2010-10-01 18:32:26

  • 中國網:

    西昌指揮大廳情況:發射場系統總指揮、火箭系統總指揮已全部落座。

    2010-10-01 18:34:03

  • 中國網:

    現在進入倒計時狀態,每個工作崗位都有備份。

    2010-10-01 18:39:44

  • 中國網:

    現在現場口令越來越密。工作人員從容、鎮定,工作有條不紊、忙而不亂。

    2010-10-01 18:40:33

  • 中國網:

    現在「嫦娥二號」發射進入15分鐘準備程序。

    2010-10-01 18:41:03

  • 中國網:

    「嫦娥二號」發射進入10分鐘準備程序。

    2010-10-01 18:42:31

  • 中國網:

    火箭平檯燈光已經打開。

    2010-10-01 18:47:00

  • 中國網:

    警報響起,工程人員全部撤離。

    2010-10-01 18:47:46

  • 中國網:

    現在飛控中心大廳非常安靜,只有不斷發出的口令聲在空中迴響。

    2010-10-01 18:51:16

  • 中國網:

    衛星的頭部印有五星紅旗。

    2010-10-01 18:51:41

  • 中國網:

    「嫦娥二號」發射進入倒數5分鐘準備程序。

    2010-10-01 18:55:26

  • 中國網:

    4分鐘準備。

    2010-10-01 18:56:02

  • 中國網:

    2分鐘準備

    2010-10-01 18:58:53

  • 中國網:

    50秒。

    2010-10-01 18:59:06

  • 中國網:

    5、4、3、2、1 發射!

    2010-10-01 18:59:16

  • 中國網:

    嫦娥二號衛星剛剛在西昌發射升空,約112小時後進入月球軌道,繞月飛行半年後撞月謝幕,為我國嫦娥登月工程做準備。

    2010-10-01 19:01:44

  • 中國網:

    助推器分離。

    2010-10-01 19:02:20

  • 中國網:

    火箭一級兩個助推器與火箭分離。

    2010-10-01 19:06:38

  • 中國網:

    北京管路排氣指令發出。

    2010-10-01 19:07:21

  • 中國網:

    推進管路排氣開始。

    2010-10-01 19:07:23

  • 中國網:

    廈門測控站成功完成測控任務。

    2010-10-01 19:13:02

  • 中國網:

    長江五號發現目標。

    2010-10-01 19:15:00

  • 中國網:

    長江五號雙捕完成。

    2010-10-01 19:15:38

  • 中國網:

    長江三號發現目標。

    2010-10-01 19:19:06

  • 中國網:

    長江三號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

    2010-10-01 19:20:22

  • 中國網:

    長江六號跟蹤正常,遙測信號正常。

    2010-10-01 19:22:31

  • 中國網:

    一級已經關機了,一級發動機,三子級,一級發動機,最下面這一級關機,然後一、二分離,二級點火。

    2010-10-01 19:23:36

  • 中國網:

    嫦娥二號將直接進入38萬公裡軌道。

    2010-10-01 19:23:51

  • 中國網:

    三級二次點火成功!

    2010-10-01 19:24:51

  • 中國網:

    1533秒:星箭分離,衛星入軌。長三丙火箭任務順利完成。

    2010-10-01 19:25:41

  • 中國網:

    飛控現場掌聲響起!

    2010-10-01 19:27:57

  • 中國網:

    「嫦娥二號」宣布成功發射!

    2010-10-01 19:29:09

  • 中國網:

    修初偏開始。

    2010-10-01 19:30:24

  • 中國網:

    19:30左右衛星穿越地球輻射帶。

    2010-10-01 19:30:30

  • 中國網:

    聖地牙哥跟蹤開始。

    2010-10-01 19:42:21

  • 中國網:

    「嫦娥二號」已經成功穿越地球輻射帶。

    2010-10-01 19:44:38

  • 中國網:

    星箭分離後嫦娥二號考驗正式開始。

    2010-10-01 19:44:39

  • 中國網:

    太陽翼監視相機開機。

    2010-10-01 19:45:11

  • 中國網:

    太陽翼展開正常。

    2010-10-01 19:53:33

  • 中國網:

    火箭研究院副院長楊雙進:目前來講火箭狀態良好,火箭系統設備非常良好,加上我們之前所做的工作,運載火箭的狀況都非常良好。

    2010-10-01 19:54:30

  • 中國網:

    嫦娥二號發射成功!

    2010-10-01 19:55:29

  • 中國網:

    此次發射活動圓滿結束。

    2010-10-01 19:56:28

  • 中國網:

    太陽翼監視相機關機。

    2010-10-01 19:57:47

  • 中國網:

    這是中國首次運用火箭發射技術成功將衛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

    2010-10-01 19:58:30

  • 中國網:

    中國網實時報導到此結束,感謝大家關注!

    2010-10-01 19:58:54

相關焦點

  • 嫦娥二號探月解析度比嫦娥一號提高數倍
    「嫦娥二號」衛星吊裝完畢,測試正常,等待發射。秦憲安 攝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的二期先導星,嫦娥二號與她的「姐姐」嫦娥一號相比,共有以下改進和不同。與嫦娥一號相比,嫦娥二號距離月球更近,攜帶相機手掌大小,只有三四百克重,獲取三維影像解析度更高。另外,紫外敏感器增加拍圖與傳圖功能,能覆蓋月面80%以上區域。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任務後,成功飛抵日地拉格朗日L2點,堪稱中國航天史上又一大創舉。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嫦娥二號通過在月球背面實施降軌,奠定嫦娥三號「落月」的技術基礎;通過飛往150萬公裡外的太空,進一步驗證太空飛行器軌道設計、深空測控能力,成為中國未來深空探測的「先遣部隊」。笑容滿面的吳偉仁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會議室接受記者的專訪。
  • 嫦娥四號月球車命名「玉兔二號」,全球徵名活動中萬裡挑一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揭曉,月球車命名為「玉兔二號」。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和巡視器(月球車)組合體發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 探月工程專家:「嫦娥二號」月面圖不遜美日(圖)
    100多張清晰的月球表面圖、十多段令人震撼的影像視頻……在今天上午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舉辦的「嫦娥工程科學對話」活動中,來自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探月工程總體部的專家向觀眾首次披露了眾多珍貴的嫦娥二號圖像資料,講述了我國發布虹灣局部影像圖背後的故事。
  • 除了嫦娥四號,探月四期還有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承擔哪些使命?
    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今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將於今年年底左右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的"三級跳"
    新華社西昌11月29日電(記者李宣良、王經國、餘曉潔)即將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中國探測器首次在地外天體的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從2007年到2013年,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實現了「三級跳」。
  • 嫦娥五號「挖土」的同時,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在幹嘛呢?
    近日,隨著嫦娥五號的升空,可以說中國的探月工程火遍了全國,特別是這兩日嫦娥五號在月球軌道分離了著陸器和上升器還沒多久,昨夜又傳來好消息,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已成功軟著陸,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
  • 嫦娥五號即將發射,嫦娥七號提上日程,簡單回顧中國的探月之路
    此間的十三年,我國先後發射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及嫦娥四號,完成了獲取清晰、詳細的月球表面影像數據和月球極區表面數據,月面軟著陸,探測器巡視和月背軟著陸等任務。根據我國「繞、落、回」三步的探月工程計劃,嫦娥五號邁向的正是第三步。
  • 探月工程有關負責人:嫦娥三號計劃12月發射
    新華網北京9月25日電(記者 韓元俊)探月工程有關負責人25日在嫦娥三號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啟動儀式上說,嫦娥三號任務計劃於今年12月實施,和嫦娥一號、二號任務不同,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第一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
  • 都是探月,「嫦娥五號」和「玉兔號」究竟有啥區別?
    隨著「嫦娥五號」順利實現月面軟著陸,「挖土」和其它科學探測工作順利開展,我國探月工程也進入了新的階段。 其實很好理解,「嫦娥五號」是月球探測器,「玉兔號」是月球巡視器,俗稱「探月機器人」。兩者的功能不完全一樣。
  • 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測器的探月曆程,展望未來十年的探月規劃
    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正式立項,並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的戰略規劃;「繞」是指繞著月球飛行;「落」就是在指定的地點進行軟著陸;「回」就是帶著土壤從月球回到地球;2007年我們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實現了我們探月工程的第一步戰略目標,繞月飛行,整個探測時間長達16個月;2010年嫦娥二號探測器升空
  • 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嫦娥三號80%是新技術新產品
    中國青年網12月16日電 國新辦今日就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請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於登雲,探月工程二期測控系統副總設計師、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副主任鄒永廖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中國深空探測任重道遠
    記者: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二號」,您的身份也從副總設計師變成了總設計師, 「嫦娥二號」和「嫦娥一號」有什麼不同?  黃江川:「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起點,我國的探月工程分三期,簡單說是「繞、落、回」。「嫦娥一號」是探月一期工程,已經獲得了圓滿成功。
  • 玉兔二號,月球歡迎你!
    嫦娥四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結果也於3日揭曉:「玉兔二號」最終勝出,正式成為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的名字。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嫦娥二號:新聞聯播首次被「搶鏡」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2010年10月6日,嫦娥二號被月球捕獲,進入環月軌道;2011年8月25日,嫦娥二號進入拉格朗日L2點環繞軌道。2012年12月15日,嫦娥二號工程宣布收官。
  • 總師介紹嫦娥二號與嫦娥三號現狀 嫦娥四號2018年登月球背面
    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任務條件對比 。(新華社 發)■嫦娥二號成人造太陽系小行星 2020年回地球附近還記得2010年10月1日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麼?它還在超期服役,還在飛。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1日告訴記者,嫦娥二號已經成為太陽系的小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軌道運行。「嫦娥二號表現優異,大約會在2020年前後回到地球附近。」葉培建說。
  • 嫦娥四號 探月航天工程600 天科學成果
    【每日科技網】  8月26日消息今日上午,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通過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歸納了嫦娥四號 600 天科學成果,包括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月面中子及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研究與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
  • 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順利完成互拍,任務圓滿成功
    記者1月11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工作正常,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順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至此,我國探月工程取得「五戰五捷,連戰連捷」。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的探月之路
    十一年前,「嫦娥一號」豪情遠赴;如今,「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整裝待發,帶著我們中國人的探月之夢,前赴後繼。
  • 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 600 天科學成果歸納
    M數碼8月26日消息 今日上午,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通過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歸納了嫦娥四號 600 天科學成果,包括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研究、月面中子及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研究與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