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號五大系統總設計師總指揮已抵達基地

2021-01-13 騰訊網

運載火箭整裝待發。 本報特派記者 李桐葉 攝

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科技館。

科技館西側「后羿射日」金屬雕塑。

本報西昌訊(特派記者閻世德 (微博) 董開煒)9月26日,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移動塔向2號固定發射塔靠攏,嫦娥二號及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進入」移動塔,專家和技術人員繼續對嫦娥二號及運載火箭進行常規測試。截至當日,嫦娥二號五大系統的總設計師、總指揮都已抵達基地。

9月26日上午,西昌市上空仍然烏雲密布。接近中午時分,衛星發射基地上空的烏雲由濃變淡,露出幾小塊藍天。

記者在前往發射場的專用公路上看到,距離發射場3公裡的路段上層層設卡,很少有非軍用車輛來往。在發射基地的科技公園,一支旅遊團隊前往觀光。科技館門庭緊閉,門前一排4位「外星人」石雕引得遊客駐足。科技館西側,「后羿射日」金屬雕塑在一縷陽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導遊告訴遊客,有弓無箭的雕塑寓意為衛星發射基地成功發射的數顆衛星就像后羿射出的箭一樣箭無虛發。

記者在發射場看到,與2號固定發射塔高度相近的移動塔已平移靠攏至2號固定塔,嫦娥二號及運載火箭整體「藏入」移動塔。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上百名專家和工作人員在精益求精地繼續對嫦娥二號及運載火箭進行常規測試。記者了解到,截至當日,嫦娥二號五大系統的總設計師、總指揮都已抵達基地。嫦娥二號奔月前,衛星發射中心還將進行最後一次發射演練,在發射前一天將加注燃料。

(每日甘肅網 (微博)-蘭州晨報 (微博))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楊孟飛是嶽陽人
    今天4時30分,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嫦娥五號的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正是湘陰人楊孟飛。「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多個『中國首次』,如我國航天探測器首次開展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在地外天體起飛、首次開展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首次攜帶樣品高速再入地球等。」楊孟飛說。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分為15個分系統,計劃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 「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的打工故事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題:「無非窮點,你們是有家的人」——「嫦娥一號」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的打工故事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王卓倫  2016年全國兩會前夕。北京中關村南大街,與國家圖書館毗鄰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一間10平米的辦公室裡,採訪伴著咖啡的香味,開始了。
  • 從北大荒走出來的「嫦娥二號」總設計師
    人物簡索:黃江川,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二號總設計師。196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虎頭鎮,1963年隨父母一起來到北大荒。1977年在雲山農場擔任數學教師,1978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工電子師資班,1982年畢業後在黑龍江農墾總局科學院農機鑑定中心工作一年,1983年重返母校攻讀微特電機及控制專業研究生。
  •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顧問:探測火星已經具備條件
    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和嫦娥三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3月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國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  我國已具備開展火星探測條件  「目前,我們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包括可以發射一個火星探測器,圍繞著火星『轉』起來探測星球,也可以設法『落』下去,測控通信等都沒有問題。但什麼時候去,取決於國家財力和決策。」葉培建介紹。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稱發射日期選在國慶系巧合
    為什麼定在「10·1」  針對大家關心的「嫦娥二號」為什麼要選擇在10月1日發射,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黃江川說,主要還是根據客觀規律。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它是圍繞地球轉的。而「嫦娥二號」是月球的衛星,也就是說是地球衛星的衛星。地球、月球都是在不斷運動的,這個運動是有規律的。衛星還需要太陽能保證能源,地球也是在繞太陽運動的。
  • 嫦娥三號四號及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如何在實踐中砥礪青年創新...
    如何在實踐中砥礪青年創新人才嫦娥四號探測器試驗隊成員在動員會上宣誓。資料圖片【強國密碼】 太空飛行器研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不論是嫦娥三號探測器首次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還是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跡,抑或是天問一號承擔著艱巨使命飛往火星……每一個壯舉的背後,都凝聚著千千萬萬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更得益於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 總師介紹嫦娥二號與嫦娥三號現狀 嫦娥四號2018年登月球背面
    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任務條件對比 。(新華社 發)■嫦娥二號成人造太陽系小行星 2020年回地球附近還記得2010年10月1日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麼?它還在超期服役,還在飛。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院士1日告訴記者,嫦娥二號已經成為太陽系的小行星,圍繞太陽做橢圓軌道運行。「嫦娥二號表現優異,大約會在2020年前後回到地球附近。」葉培建說。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中國深空探測任重道遠
    記者: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二號」,您的身份也從副總設計師變成了總設計師, 「嫦娥二號」和「嫦娥一號」有什麼不同?  黃江川:「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起點,我國的探月工程分三期,簡單說是「繞、落、回」。「嫦娥一號」是探月一期工程,已經獲得了圓滿成功。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任務後,成功飛抵日地拉格朗日L2點,堪稱中國航天史上又一大創舉。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嫦娥二號通過在月球背面實施降軌,奠定嫦娥三號「落月」的技術基礎;通過飛往150萬公裡外的太空,進一步驗證太空飛行器軌道設計、深空測控能力,成為中國未來深空探測的「先遣部隊」。笑容滿面的吳偉仁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會議室接受記者的專訪。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深空探測網2016建成
    本報訊 (記者郭少峰 通訊員李筱梅 魏錦文)嫦娥二號衛星測控系統總設計師錢衛平表示,隨著探月工程逐步深入展開,我國深空探測網的建設步伐將不斷加快,按計劃,預計2012年建成國內深空探測網部分,2016年建成國外部分。這將為探月三期工程,也就是嫦娥衛星返回提供支持。
  • 天宮二號總設計師王翔是咱庫爾勒人!
    喜報:天宮二號總設計師王翔是咱庫爾勒人— 中國的驕傲
  • 嫦娥二號探月_中國網
    2010-10-01 13:48:13中國網: 執行嫦娥二號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三號、五號、六號航天遠洋測量船,已經順利抵達太平洋預定海域,在大洋深處列陣守候嫦娥二號衛星的奔月之旅。2010-10-01 15:30:52中國網: 探月一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說:「這一次我不在一線了,壓力沒有嫦娥一號發射時那麼大,這次嫦娥二號的發射,我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這個表態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各個部門都有充分的工作基礎,但是火箭發射終究是高風險任務,全世界只有50%成功率,你說擔心不擔心?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摘得月桂獎
    南都訊 記者楊亮 第六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昨晚9時許揭曉,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二號總設計師黃江川奪得最具分量的技術先鋒獎。其餘獎項則分別被六名行業精英和二企業家捧走。  同時奪得技術先鋒獎的還有中航工業陝飛、運8系列飛機總設計師、副總經理歐陽紹修;攜手合作獎則被中航工業飛機公司和FA C C公司共同摘得;飛行精英獎得主是中國航空集團總經理邢彥修;英雄無畏獎獲得者是空裝駐沈飛試飛大隊大隊長李國恩和總參陸航部副部長,少將袁繼昌;領導卓越獎得主是中航工業黎明原總經理,中航工業發動機公司總經理龐為。
  • 嫦娥二號任務實施過程有五大關節點
    新華網四川西昌10月1日電 嫦娥二號任務是我國實施的第二次月球探測,也是全世界第127次月球探測。作為我國探月工程二期工程技術的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擔負著探月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之間承上啟下的作用,其任務實施過程有五大關節點。
  • 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落下去走起來」就是成功
    12月2日1時30分,嫦娥三號發射。在隨後的十來天時間裡,嫦娥三號將通過奔月、繞月,最終落月。本報記者專訪了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   經過12分鐘動力下降過程,實現月面軟著陸   記者:請介紹一下這次嫦娥三號任務的概況。   孫澤洲:任務過程大致是這樣的:運載火箭先將探測器運送到地月轉移軌道。
  • 嫦娥三號火箭系統總設計師:發射成功喜悅無法言表
    這一刻,端坐在指揮席上的嫦娥三號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姜傑,下意識地摸了摸脈搏,感受著自己的心跳速度。這,是她多年來的習慣。  火箭越飛越高,留下一道絢麗的軌跡……1130秒的飛行生命,此刻顯得特別漫長。  然而,她愛上了這種等待——因為她喜歡巨大壓力得以釋懷的感覺:「發射成功帶來的喜悅無法言表,那種感覺美妙極了。」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落月成功 總設計師孫澤洲捂臉疑似擦淚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14日晚,嫦娥三號探測器落月成功後,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在北京航天測控中心內以手撫臉,疑似擦淚,隨後又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採訪時說,作為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今晚他最擔心的是月球的地形、地貌的不確定性。
  • 嫦娥一號撞擊坑未能拍到 將考慮用嫦娥二號拍攝
    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一號工程總指揮兼總設計師葉培建昨日透露,嫦娥一號撞擊時正是白天,光線太強,國內天文臺未能觀測到撞擊的實時情況,也未拍到圖片,正在考慮用嫦娥二號去拍攝嫦娥一號的撞擊坑。  葉培建說,嫦娥3號將攜帶月球車,首選月球赤道附近的虹灣地區著陸。
  • 嫦娥五號上天攬月,總設計師背景揭秘,竟來自西部非985高校
    前不久,我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世界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10909米處坐底,實現了「可下五洋捉鱉」;昨天,嫦娥五號發射升空,將要去月球上採集月壤並帶回來,真正實現「可上九天攬月」。作為嫦娥五號總設計師的楊孟飛,更是一位追求科研真理、踐行歷史責任的優秀科學家。
  •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做大樹承擔起責任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做大樹承擔起責任 孫澤洲(左)向母校贈送「嫦娥三號」探測器模型 季曉蘇 攝   中新網南京3月6日電 (田雯 車卓雅)6日,「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回到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受聘為該校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