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號總設計師摘得月桂獎

2021-01-13 中國臺灣網

  南都訊 記者楊亮 第六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昨晚9時許揭曉,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二號總設計師黃江川奪得最具分量的技術先鋒獎。其餘獎項則分別被六名行業精英和二企業家捧走。

  同時奪得技術先鋒獎的還有中航工業陝飛、運8系列飛機總設計師、副總經理歐陽紹修;攜手合作獎則被中航工業飛機公司和FA C C公司共同摘得;飛行精英獎得主是中國航空集團總經理邢彥修;英雄無畏獎獲得者是空裝駐沈飛試飛大隊大隊長李國恩和總參陸航部副部長,少將袁繼昌;領導卓越獎得主是中航工業黎明原總經理,中航工業發動機公司總經理龐為。值得矚目的是終身奉獻獎被中航工業試飛院、殲10試飛總設計師周自全摘得。

  黃江川在發表獲獎感言時動情地說,中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次成功取得,都是在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下取得的,作為航天人,深知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這份獎項將鞭策我們為儘早成為真正的航天強國更加努力拼搏。

  據了解,航空航天月桂獎是由中航傳媒集團聯合美國航空周刊、中國軍工記協發起並主辦的全行業大獎,基本每兩年舉行一屆,是中國航天航空行業中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至高獎項。

相關焦點

  • 從北大荒走出來的「嫦娥二號」總設計師
    人物簡索:黃江川,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二號總設計師。196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虎頭鎮,1963年隨父母一起來到北大荒。1977年在雲山農場擔任數學教師,1978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工電子師資班,1982年畢業後在黑龍江農墾總局科學院農機鑑定中心工作一年,1983年重返母校攻讀微特電機及控制專業研究生。
  • 長徵五號、北鬥三號、直-20、飛豹等國之重器「兩總」摘下月桂獎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總設計師李東獲得技術先鋒獎,五院北鬥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獲得領導卓越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二院283廠數控銑工曹彥生獲得大國工匠獎。李東技術先鋒獎(因在文昌執行長徵五號火箭遙五任務,李東未能到現場,長徵五號火箭副總設計師婁路亮代其領獎)作為總設計師他哺育長徵五號十載
  • 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揭曉
    中國日報11月18日電(記者 趙磊)今天下午,由航空工業集團主辦,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國商飛、中國航發、電子科技集團等聯合主辦的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晨興音樂廳成功舉辦。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中國深空探測任重道遠
    記者: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二號」,您的身份也從副總設計師變成了總設計師, 「嫦娥二號」和「嫦娥一號」有什麼不同?  黃江川:「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起點,我國的探月工程分三期,簡單說是「繞、落、回」。「嫦娥一號」是探月一期工程,已經獲得了圓滿成功。
  • 第14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揭曉:12位獲獎人和團隊分獲七項大獎
    【第14屆航空航天月桂獎揭曉:12位獲獎人和團隊分獲七項大獎】今天下午,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頒獎揭曉。獲得本屆航空航天月桂獎的個人和單位有:航空工業哈飛數控銑工秦世俊與航天科工二院數控銑工曹彥生分別被授予大國工匠獎;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上海飛行部被授予飛行精英獎;航空工業宏光李軍空降空投試跳團隊獲得英雄無畏獎;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和航空工業直升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鄧景輝獲得技術先鋒獎;西北工業大學校長汪勁松與北鬥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摘得領導卓越獎
  • 嫦娥二號五大系統總設計師總指揮已抵達基地
    本報西昌訊(特派記者閻世德 (微博) 董開煒)9月26日,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移動塔向2號固定發射塔靠攏,嫦娥二號及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進入」移動塔,專家和技術人員繼續對嫦娥二號及運載火箭進行常規測試。截至當日,嫦娥二號五大系統的總設計師、總指揮都已抵達基地。9月26日上午,西昌市上空仍然烏雲密布。接近中午時分,衛星發射基地上空的烏雲由濃變淡,露出幾小塊藍天。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稱發射日期選在國慶系巧合
    為什麼定在「10·1」  針對大家關心的「嫦娥二號」為什麼要選擇在10月1日發射,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黃江川說,主要還是根據客觀規律。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它是圍繞地球轉的。而「嫦娥二號」是月球的衛星,也就是說是地球衛星的衛星。地球、月球都是在不斷運動的,這個運動是有規律的。衛星還需要太陽能保證能源,地球也是在繞太陽運動的。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嫦娥二號完成探月任務後,成功飛抵日地拉格朗日L2點,堪稱中國航天史上又一大創舉。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嫦娥二號通過在月球背面實施降軌,奠定嫦娥三號「落月」的技術基礎;通過飛往150萬公裡外的太空,進一步驗證太空飛行器軌道設計、深空測控能力,成為中國未來深空探測的「先遣部隊」。笑容滿面的吳偉仁在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會議室接受記者的專訪。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深空探測網2016建成
    本報訊 (記者郭少峰 通訊員李筱梅 魏錦文)嫦娥二號衛星測控系統總設計師錢衛平表示,隨著探月工程逐步深入展開,我國深空探測網的建設步伐將不斷加快,按計劃,預計2012年建成國內深空探測網部分,2016年建成國外部分。這將為探月三期工程,也就是嫦娥衛星返回提供支持。
  •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做大樹承擔起責任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做大樹承擔起責任 孫澤洲(左)向母校贈送「嫦娥三號」探測器模型 季曉蘇 攝   中新網南京3月6日電 (田雯 車卓雅)6日,「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回到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受聘為該校兼職教授。
  • 月桂贈英雄!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花落誰家?
    」獲得者2020年11月18日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將在北京舉辦今年獎項又將花落誰家?1986年,時年56歲的宋文驄被任命為殲10總設計師。當時國內現代化意義上的航空工業剛剛起步,很多領域還是空白,要完成殲10這樣先進戰鬥機的研發,需要科研人員付出加倍的努力。而作為殲10的總設計師,宋文驄背負的壓力比誰都大,對研發過程之艱辛,也體會得比誰都深刻。因此,在1998年3月23日,殲10首飛成功的那一天,宋文驄含淚宣布:「我今後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落月成功 總設計師孫澤洲捂臉疑似擦淚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14日晚,嫦娥三號探測器落月成功後,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在北京航天測控中心內以手撫臉,疑似擦淚,隨後又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嫦娥三號落月成功後,任務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以手撫臉,疑似擦淚
  • 航天科技集團兩人獲得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
    2020年11月18日,第十四屆航空航天月桂獎在京揭曉,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長徵五號系列火箭總設計師李東獲技術先鋒獎、北鬥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獲領導卓越獎。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方向明出席頒獎典禮並為獲獎者頒獎。
  •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顧問:探測火星已經具備條件
    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和嫦娥三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3月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國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2014-03/02/content_326087.htm report 914 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和嫦娥三號總指揮
  • 嫦娥四號為什麼去月球背面探測?總設計師回應
    中新網1月14日電 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14日表示,此次嫦娥四號去月球背面探測,以及未來可能的月球極區的到達,代表著我們在月球上可以獲得更多原來沒有精細獲得的數據,也便於我們更好地了解月球。
  • 嫦娥四號登月,美國提出一個請求,總設計師大氣回應
    從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首次發射;到12月12日,嫦娥四號一腳剎車,成功完成近月制動,被月球引力所捕捉;再到12月30日,嫦娥四號完成降軌控制,離月球僅有15公裡;終於在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上演震撼8公裡落月路,近十二分鐘的全過程,嫦娥四號在星羅棋布的撞擊坑中找準方位準確降落,揭開了月球背面不為人知的神秘面紗。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梳理嫦娥四號的技術突破
    不久前,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第 10 期就發表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的英文評述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f the Chang'e-4 mission」,文章中回顧了嫦娥 4 號工程的實施過程,梳理了嫦娥 4 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和探測成果
  • 天宮二號總設計師王翔是咱庫爾勒人!
    喜報:天宮二號總設計師王翔是咱庫爾勒人— 中國的驕傲
  • 嫦娥三號四號及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如何在實踐中砥礪青年創新...
    如何在實踐中砥礪青年創新人才嫦娥四號探測器試驗隊成員在動員會上宣誓。資料圖片【強國密碼】 太空飛行器研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不論是嫦娥三號探測器首次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還是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跡,抑或是天問一號承擔著艱巨使命飛往火星……每一個壯舉的背後,都凝聚著千千萬萬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更得益於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最新英文評述:梳理嫦娥四號...
    不久前,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第 10 期就發表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的英文評述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s and scientific progress of the Chang'e-4 mission」,文章中回顧了嫦娥 4 號工程的實施過程,梳理了嫦娥 4 號所取得的技術突破和探測成果,為後續月球探測提供了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