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是做好事情的最好途徑
「點火!」伴隨地動山搖的巨響,長徵火箭拔地而起。
這一刻,端坐在指揮席上的嫦娥三號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姜傑,下意識地摸了摸脈搏,感受著自己的心跳速度。這,是她多年來的習慣。
火箭越飛越高,留下一道絢麗的軌跡……1130秒的飛行生命,此刻顯得特別漫長。
然而,她愛上了這種等待——因為她喜歡巨大壓力得以釋懷的感覺:「發射成功帶來的喜悅無法言表,那種感覺美妙極了。」
認識姜傑的人,都熟識她臉上淺淺的笑容。無論是在試驗場還是在辦公室,她永遠都溫和嫻靜。
1961年7月,姜傑出生在哈爾濱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由於父親工作的原因,幼年時期的她接觸到了很多搞飛彈、造火箭的「神秘人物」。從他們口中,姜傑了解到「太空」這個浩瀚的概念,航天像磁石一樣吸引住了她。
1977年,姜傑高中畢業。父親為她聯繫了一所護校,這在當時是很多女孩夢寐以求的。
然而,半年後,神州大地傳來恢復高考的喜訊。姜傑毅然決定考大學。拿到國防科大錄取通知書時,她做夢都笑出聲來。
從此,她與航天結下不解之緣——從副主任設計師到主任設計師,從型號副總設計師到型號總設計師,昔日文靜的小姑娘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航天專家。
這些年,長徵三號系列火箭高密度發射,姜傑每年有三分之一時間都在試驗場,用她的話來說就是「每一次發射都很重要,必須全力以赴」。
「航天事業中,很多時候成熟的技術並不代表沒有風險。」正因如此,嫦娥三號發射升空那一刻,她還是有點「小緊張」。儘管,她主持研製的長徵三號系列運載火箭,近3年已成功完成26次發射任務!
「敬業,不是哪一天、哪一時的表現,而是長年累月的堅持,每時每刻的堅守。」說這話時,姜傑臉上依舊掛著淺淺的笑容。(記者 張曉祺 王天益 特約記者 成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