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火箭系統總設計師:發射成功喜悅無法言表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堅持,是做好事情的最好途徑

  「點火!」伴隨地動山搖的巨響,長徵火箭拔地而起。

  這一刻,端坐在指揮席上的嫦娥三號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姜傑,下意識地摸了摸脈搏,感受著自己的心跳速度。這,是她多年來的習慣。

  火箭越飛越高,留下一道絢麗的軌跡……1130秒的飛行生命,此刻顯得特別漫長。

  然而,她愛上了這種等待——因為她喜歡巨大壓力得以釋懷的感覺:「發射成功帶來的喜悅無法言表,那種感覺美妙極了。」

  認識姜傑的人,都熟識她臉上淺淺的笑容。無論是在試驗場還是在辦公室,她永遠都溫和嫻靜。

  1961年7月,姜傑出生在哈爾濱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由於父親工作的原因,幼年時期的她接觸到了很多搞飛彈、造火箭的「神秘人物」。從他們口中,姜傑了解到「太空」這個浩瀚的概念,航天像磁石一樣吸引住了她。

  1977年,姜傑高中畢業。父親為她聯繫了一所護校,這在當時是很多女孩夢寐以求的。

  然而,半年後,神州大地傳來恢復高考的喜訊。姜傑毅然決定考大學。拿到國防科大錄取通知書時,她做夢都笑出聲來。

  從此,她與航天結下不解之緣——從副主任設計師到主任設計師,從型號副總設計師到型號總設計師,昔日文靜的小姑娘逐漸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航天專家。

  這些年,長徵三號系列火箭高密度發射,姜傑每年有三分之一時間都在試驗場,用她的話來說就是「每一次發射都很重要,必須全力以赴」。

  「航天事業中,很多時候成熟的技術並不代表沒有風險。」正因如此,嫦娥三號發射升空那一刻,她還是有點「小緊張」。儘管,她主持研製的長徵三號系列運載火箭,近3年已成功完成26次發射任務!

  「敬業,不是哪一天、哪一時的表現,而是長年累月的堅持,每時每刻的堅守。」說這話時,姜傑臉上依舊掛著淺淺的笑容。(記者 張曉祺 王天益 特約記者 成子龍)

相關焦點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稱發射日期選在國慶系巧合
    為什麼選「長三丙」  長徵系列火箭總設計師賀祖明作為本次火箭發射的顧問,兩天前來到了西昌,住在了發射中心內。  他介紹說,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的電氣系統的單機、發電機等基本可以通用,差別主要在於長三丙在長三甲的基礎上捆綁了2個助推器。
  • 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落下去走起來」就是成功
    12月2日1時30分,嫦娥三號發射。在隨後的十來天時間裡,嫦娥三號將通過奔月、繞月,最終落月。本報記者專訪了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號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   經過12分鐘動力下降過程,實現月面軟著陸   記者:請介紹一下這次嫦娥三號任務的概況。   孫澤洲:任務過程大致是這樣的:運載火箭先將探測器運送到地月轉移軌道。
  • 嫦娥三號發射成功 玉兔開始登月之旅
    原標題:嫦娥三號發射成功 玉兔開始登月之旅  12月2日1時30分,搭載著嫦娥三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李剛攝   本報西昌12月2日電(特派記者 曹斌)擔負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的嫦娥三號,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展開奔月之旅。  由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組成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總重近3.8噸。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後,「玉兔」號將駛離著陸器進行為期約3個月的科學探測,著陸器則在著陸地點進行就位探測。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楊孟飛是嶽陽人
    今天4時30分,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而嫦娥五號的系統總指揮、總設計師正是湘陰人楊孟飛。「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多個『中國首次』,如我國航天探測器首次開展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在地外天體起飛、首次開展月球軌道交會對接、首次攜帶樣品高速再入地球等。」楊孟飛說。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是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的最為複雜的太空飛行器系統之一,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分為15個分系統,計劃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 嫦娥二號五大系統總設計師總指揮已抵達基地
    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科技館。本報西昌訊(特派記者閻世德 (微博) 董開煒)9月26日,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移動塔向2號固定發射塔靠攏,嫦娥二號及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進入」移動塔,專家和技術人員繼續對嫦娥二號及運載火箭進行常規測試。截至當日,嫦娥二號五大系統的總設計師、總指揮都已抵達基地。9月26日上午,西昌市上空仍然烏雲密布。接近中午時分,衛星發射基地上空的烏雲由濃變淡,露出幾小塊藍天。
  • 火箭女總師:嫦娥三號坐在火箭上可靠舒適安全
    人民網西昌11月30日電(趙竹青 魏青成)「嫦娥三號」任務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姜傑今天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向記者透露,嫦娥三號任務對火箭系統在運載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火箭系統也實現了六大改進來應對新的挑戰。  此次嫦娥三號將使用長徵三號乙增強型火箭發射升空。此次嫦娥三號任務是多窗口、窄寬度發射。
  • 專訪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嫦娥三號"發射任務有4個主要環節
    12月2日1時30分,我國「嫦娥三號」探測器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在臨近發射之際,新華網專訪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吳偉仁介紹說,「嫦娥三號」發射任務的主要環節是近月制動、變軌、軟著陸和兩器分離,其中軟著陸即「落月」是最重要的考驗。
  • 長徵五號火箭總設計師,咱漢中人!
    ,現擔任我國運載能力最強、技術最複雜的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總設計師。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在發射現場難掩興奮之情。 事實上,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四發四中,一飛沖天。它們的表現,讓李東十分滿意。這一系列成功的發射,是整個長五研製團隊日以繼夜精細化的安排、科學的組織、高效的工作換來的。 作為團隊負責人,李東獲評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落月成功 總設計師孫澤洲捂臉疑似擦淚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14日晚,嫦娥三號探測器落月成功後,任務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在北京航天測控中心內以手撫臉,疑似擦淚,隨後又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嫦娥三號落月成功後,任務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以手撫臉,疑似擦淚
  • 從北大荒走出來的「嫦娥二號」總設計師
    當主持人宣布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嫦娥二號」衛星總設計師黃江川以其從領軍分系統到把控全局、帶領團隊實現多項技術的全面突破、使"嫦娥"系列衛星順利飛天、開啟和驗證了中國深空探測之路的驕人成績,一舉拿下最具分量的「技術先鋒獎」時,黃江川激動地發表獲獎感言:「中國航天事業的每一次成功取得,都是在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下取得的。
  • 我國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
    本報北京12月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邱晨輝)記者從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嫦娥四號任務於201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實施,包括中繼星和探測器兩次任務。今年5月21日,「鵲橋」中繼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進入環地月拉格朗日L2點使命軌道,目前狀態正常。
  • 凌晨4點半,嫦娥五號成功發射
    南方日報 南方+記者 吳明攝經過2200多秒的飛行,長徵五號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去哪?據悉,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將由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41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探測器與火箭分離後,完成地月轉移、近月制動、進入環月軌道,降落在月面正面風暴洋西北部區域。著陸後,嫦娥五號將通過機械臂表取及鑽具鑽取兩種方式,採集約2kg的月表巖石和土壤樣品,同時開展科學探測。
  • 嫦娥三號12月上旬擇機發射 月球車命名「玉兔號」
    建立了探月工程行政和技術兩條指揮線,任命了工程總指揮和總設計師,成立了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在探月工程重大專項領導小組領導下,嫦娥三號任務的組織實施體系,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通信、地面應用五大系統組成。
  •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顧問:探測火星已經具備條件
    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二號和嫦娥三號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3月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國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  我國已具備開展火星探測條件  「目前,我們已經具備開展火星探測的條件,包括可以發射一個火星探測器,圍繞著火星『轉』起來探測星球,也可以設法『落』下去,測控通信等都沒有問題。但什麼時候去,取決於國家財力和決策。」葉培建介紹。
  • 懷抱「玉兔」「嫦娥」出發——嫦娥三號發射側記
    原標題:懷抱「玉兔」「嫦娥」出發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2013年12月2日,四川小城西昌再次聚焦世人目光!凌晨1時30分,嫦娥三號探測器從這裡起飛,奔向月球。   臨近發射時分,記者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二號發射工位附近指定區域,等待那振奮人心的瞬間。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14噸級,運載能力位居世界現役火箭前列,足以將目前人類研製的最重無人探測器之一——嫦娥五號直接送入預定地月轉移軌道。 垂直轉運 為此,火箭研製隊伍採用了多軌道奔月發射方案,針對50分鐘的發射窗口設計了5條發射軌道,提高了發射的概率和可靠性
  • 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
    2020年最具「分量」發射此番「長五」送「嫦五」,被視為今年中國最具「分量」的探測器發射任務。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中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今年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重約5噸;此前中國發射的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重量約為4噸。
  • 她是長三甲總設計師,航天領域首位女院士,人稱「火箭女神」
    她是長三甲總設計師,航天領域首位女院士,人稱「火箭女神」關於火箭這一類的研發我們總會想到的是一群不解風情不懂浪漫的理工男,但是在我們的航天領域流傳著一句話就是「航天軍中無性別」,在我國的航天系統中也是有著非常傑出的女性在為我們的航天事業做出非常大的貢獻,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人稱「火箭女神」的長三甲總設計師我國航天領域第一位女院士姜傑
  •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做大樹承擔起責任
    「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做大樹承擔起責任 孫澤洲(左)向母校贈送「嫦娥三號」探測器模型 季曉蘇 攝   中新網南京3月6日電 (田雯 車卓雅)6日,「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回到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受聘為該校兼職教授。
  • 嫦娥三號四號及火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如何在實踐中砥礪青年創新...
    如何在實踐中砥礪青年創新人才嫦娥四號探測器試驗隊成員在動員會上宣誓。資料圖片【強國密碼】 太空飛行器研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不論是嫦娥三號探測器首次實現我國太空飛行器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還是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留下了世界探月史上的第一行足跡,抑或是天問一號承擔著艱巨使命飛往火星……每一個壯舉的背後,都凝聚著千千萬萬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更得益於航天科技集團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