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女總師:嫦娥三號坐在火箭上可靠舒適安全

2020-12-04 人民網

人民網西昌11月30日電(趙竹青 魏青成)「嫦娥三號」任務運載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姜傑今天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向記者透露,嫦娥三號任務對火箭系統在運載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火箭系統也實現了六大改進來應對新的挑戰。

 此次嫦娥三號將使用長徵三號乙增強型火箭發射升空。此次嫦娥三號任務是多窗口、窄寬度發射。「3天6個發射窗口,每個窗口的發射時間間隔非常短。」姜傑介紹,相比嫦娥二號任務,嫦娥三號任務對運載火箭系統的運載能力、入軌精度、發射窗口、適應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姜傑透露,為適應任務要求,火箭系統實現了「六大改進」。不僅對火箭的運載能力、高精度導航制導能力、可靠性、適應性、多窗口發射能力等方面作了改進,火箭的箭身上還加裝了一組攝像頭,可以看到飛行過程中的重要分離動作。

比如,由於此次嫦娥三號探測器與此前的嫦娥一號、二號在外形結構上有較大變化,因此火箭設計了新的探測器支架,也就是火箭與探測器之間的機械連接機構,以提高火箭的適應性。「這一全新的支架結構可以保證在飛行過程中,探測器『坐』在火箭上能夠可靠、舒適、安全」,姜傑說。

據了解,此次嫦娥三號發射任務,是自1994年首飛以來,長三甲家族的第58次發射任務,同時也是長三乙這一型號的第25次發射。

相關焦點

  • 「大火箭」成功送「嫦娥五號」奔月!揭秘三大看點
    隨後,「嫦娥五號」成功入軌,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歷經十年,大火箭「胖五」終於和「嫦娥」攜手奔月。而此前,探月工程的發射任務均由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完成。此次發射有哪些看點?記者邀請「胖五」的「娘家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的設計師,進行了詳細解讀。
  • 火箭加注燃料 嫦娥三號明晨奔月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 據新華社電 經「嫦娥三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研究決定,「嫦娥三號」探測器將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  「嫦娥三號」將首次實現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各項測試結果正常,已完成全區綜合演練,發射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火箭加注燃料,意味著發射真正進入倒計時。這將是長三乙火箭的第25次出徵。」嫦娥三號火箭系統總指揮岑拯說。
  • 「大火箭」成功送「嫦娥五號」奔月!揭秘三大看點「組圖」
    這是火箭院第6次執行探月工程任務,此前均由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完成,先後將「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嫦娥五號T1再入返回飛行器」和「嫦娥四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成功率100%。2007年10月24,長徵三號甲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一號」,我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自主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
  • 吉利招聘火箭總師造火箭?發動機研發就不是一個民企能夠搞定的
    最近,生產汽車的吉利旗下公司在社交網站上招聘火箭總師,布局商業航天領域。目前,浙江時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設計完成的首發兩顆低軌衛星目前已通過各項鑑定試驗與測試,預計將於2020年內完成發射,低軌衛星布局將為高級別智能駕駛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現在又要招聘火箭總師,難道吉利老闆以為火箭就是一個大號的二踢腳不成?
  • 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重達8.2噸,是中國目前發射的重量最重的探測器。今年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重約5噸;此前中國發射的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重量約為4噸。嫦娥五號探測器需要進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41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這對運載火箭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 她是恩施大山裡的土家妹子,23歲免試上清華,成為長徵火箭總師
    她參與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運輸火箭長徵二號F火箭的研製;她三次擔任火箭系統逃逸安控負責人;她三次擔任發射現場火箭指揮;她親自把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送上太空……她就是長徵二號F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
  • 嫦娥三號火箭系統總設計師:發射成功喜悅無法言表
    伴隨地動山搖的巨響,長徵火箭拔地而起。  這一刻,端坐在指揮席上的嫦娥三號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姜傑,下意識地摸了摸脈搏,感受著自己的心跳速度。這,是她多年來的習慣。  火箭越飛越高,留下一道絢麗的軌跡……1130秒的飛行生命,此刻顯得特別漫長。  然而,她愛上了這種等待——因為她喜歡巨大壓力得以釋懷的感覺:「發射成功帶來的喜悅無法言表,那種感覺美妙極了。」
  • 嫦娥三號明天凌晨升空 攜玉兔奔廣寒巡天觀地
    「這次的亮點比較突出的就是落月和勘察」,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介紹,世界上自1976年探月工程告一段落後,沒有哪個國家再到月球上進行落月探測。中國是37年後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落月探測,落月探測難度大,需要精確的測控,準確的控制和可靠的執行,因此落月探測過程將是嫦娥三號的一個亮點。  嫦娥三號還將實現在地外天體的巡視探測。
  • 嫦娥五號|揭秘「嫦娥」坐騎:胖五火箭
    長五B火箭是一款一級半構型的火箭,可以實現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級水平,後續將用於執行空間站發射任務,還可以和遠徵上面級搭配,執行近地軌道衛星群發射任務。Q:這次嫦娥5號發射窗口特別短,為什麼?嫦娥5號任務的窗口只有3天,11月兩天,12月1天,每天50分鐘。為了儘量利用珍貴的窗口,採用了窄窗口多軌道的方案,每天設計5條軌道,覆蓋50分鐘的窗口寬度。Q:什麼是窄窗口多軌道?為什麼要採用窄窗口多軌道?A:對於深空探測任務,受相對位置隨時間不斷變化的影響,在不同時刻發射,需要不同的路徑。
  • 解讀:為什麼是長徵三號系列火箭承擔探月任務
    事發於今日凌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個群山環繞、綠影掩映之地。一枚近20層樓高的高個子火箭挺立在這片空地上,儘管四周一片漆黑,但他身上「中國探月」四個大字依稀可見,加之他頭上馱著嫦娥氏,可以確定,這就是長徵火箭家族的兄弟。   不過,當時這位兄弟還沒立刻動身的意思。等待,他在等待一個最佳時機的到來。
  • 與嫦娥四號火箭發射原理相近的水火箭 亮相學校科技節
    由廢舊可樂瓶製作完成的「水火箭」發射表演壓軸出場,亮相閉幕式。獲獎孩子  閉幕式上,學校舉行了隆重的頒獎典禮,共有376名同學獲獎。除頒獎典禮外,水火箭作為科技節上的壓軸表演,更是點燃現場。瞧,4位科技小達人手持水火箭,邁著鏗鏘有力的步子,穩穩地將水火箭安置在發射臺上。同學們興趣盎然、滿懷期待地注視著這一幕。
  • 總師談嫦娥三號成功:越是難走的路越想走一走
    讓中國「嫦娥」在月球上漫步的強烈使命,激勵著研製團隊,他們橫下一條心,開始了「向月球進軍」的艱辛跋涉。從方案論證開始,設計師們在孫澤洲總師的帶領下,不分晝夜地與數據和資料打起了交道,充電補課、調研、討論、分析、論證……日子在緊鎖的眉尖飛快地划過,成熟的方案逐漸清晰地鋪展在眼前。  腳下有了路,心裡還要有數。嫦娥三號探測器由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兩者搭配,共赴月球。
  • 懷抱「玉兔」「嫦娥」出發——嫦娥三號發射側記
    「各號注意,30分鐘準備!」崇山峻岭間,傳來任務零號指揮員鄢利清沉著響亮的口令聲,三年前的嫦娥二號衛星也是由他下達的點火發射口令。   遠處,託舉著嫦娥三號探測器的乳白色長徵三號乙改進型運載火箭正矗立在二號發射塔架上,靜待奔月。   「各號注意,5分鐘準備!」
  • 嫦娥五號發射三大看點
    不同的是,此前任務均由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完成,而此次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重達8.2噸,是嫦娥四號的2倍有餘,因此要由我國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胖五」發射,將其直接送入近地點約200公裡、遠地點約41萬公裡的地月轉移軌道。 記者從一院了解到,此次發射凸顯三大看點。
  • 嫦娥四號登月數據被人動過手腳?總師氣得「攥緊拳頭」,道出實情
    從今年年初開始,繼鵲橋號成功發射後為嫦娥四號提供地月衝擊通信支持,嫦娥四號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帶著衝向月球,並成功在月球背面南極完成軟著陸,首次向人類展現了月背的真實影像。這所有的成就,都是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上成就的最好佐證
  • 中國對天空的探索之路,歷史上第一個發明火箭的國家
    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中的主角嫦娥,便是人類最早的一位女「航天員」。人們把即將進入太空的首位中國女航天員,親切地稱為「嫦娥」;中國把登月計劃命名叫「嫦娥工程」,也是基於這種認識。宋太祖開寶三年(公元970年)火箭幫助地球人圓了航天之夢,世界上最早的火箭同樣也是中國人發明的,他是中國宋朝名叫馮繼升的人。
  • 37歲祝學軍院士,昔日女學霸今日火箭女總師的院士之路
    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名單中,有一位女院士備受矚目,她就是被譽為女學霸、火箭女總師的祝學軍院士。1962年出生的祝學軍院士,是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型號系列總設計師、我國飛彈技術領域專家,擁有一連串的榮譽。
  • 探營嫦娥五號出徵地 文昌發射場安全環保自主可控
    17日,大家高舉紅旗、手持展板,高唱《我的祖國》,護送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就位。隊伍中,一名女科技人員身穿漢服,扮成嫦娥參加轉運儀式,引得眾人紛紛合影留念。在完成火箭功能檢查和聯合測試等工作,並確認最終狀態後,火箭將加注推進劑,按程序實施發射。
  • 今年最後一髮長徵五號火箭,護送嫦娥登月
    長徵5號是目前中國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然而他的出生並不順利。兩次發射任務,火箭的表現均未達到預期。由於長徵5號任務的失利,我國一些重大航天發射任務也因此推遲。2019年12月27日晚8點,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很多人通過網絡直播目睹了這一成功。今年長徵5號系列火箭至少會安排三次發射。
  • 中國航天「超級2020」來了 全年發射火箭望破40次
    剛剛過去的這一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相關型號的總師專家集體亮相,對2020年中國探火星、落月球、載人空間站建設等重大航天計劃進行權威解讀,並透露以上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宇航部部長尚志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2020年,嫦娥五號等三大重量級載荷,以及長徵五號B等三型新火箭任務將集中實施,發射次數和重大任務密集程度均為歷年罕見。尚志透露,2020年,長徵五號系列火箭共安排3次發射,將分別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