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號將在軌運行半年多 仍將以撞月謝幕

2020-12-06 騰訊網

嫦娥二號發射前夕,火箭燃料加注人員在加注站檢測加注計量表。

嫦娥二號如何謝幕

嫦娥一號在結束使命時,以撞月的方式完成驚豔一幕。那麼,嫦娥二號升空後,又將以何種方式謝幕呢?

1、嫦娥二號在天上待多久?

將在軌運行半年,與嫦娥一號比時間短得多

嫦娥二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黃江川:根據設計,嫦娥二號在軌飛行的時間是半年。與嫦娥一號環月飛行482天相比,嫦娥二號的在軌運行時間要短得多。

之所以把在軌運行時間設計為半年,主要是因為我們有信心在半年內就完成工程驗證和科學探測這兩方面任務。其實達到一年沒有任何問題,但半年就夠用了。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定位為半年壽命的另一個原因是,嫦娥二號試驗項目多,燃料消耗相對就會增多。雖然現在初步定的是半年壽命,但可能會延長。估計半年過後還會工作一段時間。

雖然在軌運行時間比嫦娥一號短很多,但嫦娥二號獲得的數據量會比嫦娥一號更多,數據精度也更高,所以這次數據傳輸速率也由3兆碼提高到6兆碼,並將試驗12兆碼。

2、如何判定嫦娥二號任務成功?

成功傳回虹灣地區高解析度圖像是任務圓滿成功的標誌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按照嫦娥二號任務既定計劃,如果嫦娥二號衛星經過第三次近月制動,成功進入工作軌道,標誌任務取得基本成功;衛星成功傳回虹灣地區高解析度圖像,就標誌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二號衛星系統副總設計師饒偉:嫦娥二號到15公裡軌道上時特別對嫦娥三號探測器的備選著陸區勘測成像,獲取地形地貌信息以保證其未來安全著陸。嫦娥三號探測器計劃於2013年左右發射並在月球軟著陸,目前選擇在月球的虹灣地區著陸,因此要對這麼一塊南北100公裡、東西300公裡的區域預先進行高解析度成像。

3、嫦娥二號以何種形式結束任務?

完成各項既定任務後將撞月謝幕

中國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嫦娥二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技術先導星,主要目的是驗證嫦娥三號任務的部分關鍵技術,為後續的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成功落月積累經驗,進一步深化嫦娥一號月球科學探測。

按照任務計劃,衛星將由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公裡、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裡的直接奔月軌道,然後奔月飛行約112小時。當衛星到達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時,實施近月制動及軌道調整,驗證軌道機動和飛行技術。嫦娥二號完成各項既定任務後,將撞月謝幕。

嫦娥二號點火

指揮口令有兩個

「10、9、8、……3、2、1、點火!」大家對發射倒計時不會陌生,「點火」命令發出之後,工作人員用大拇指按下發射按鈕,火箭騰空而起。這名工作人員就是有著「金手指」之稱的點火員。

郝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控制系統點火員,出生於1982年5月。

「大家在電視裡聽到的是01號指揮員的『點火』口令,然後就看到點火員按下發射按鈕。」郝軍說,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他是聽到兩個口令後,才按下發射按鈕的。

「我們是逐級指揮的。」郝軍介紹說,在指揮大廳,點火員的位置處在前面,他的旁邊是控制系統的指揮員,在離他10米遠的地方是01指揮員。發射前,由01指揮員進行倒計時,但01指揮員點火命令發出後,點火員並不是直接按下按鈕,他要等到身旁的控制系統指揮員在01指揮員的命令後再發出「點火」命令。聽到第二個「點火」命令,他才會按下發射按鈕。「不過,這兩個命令幾乎是同時的。」郝軍說,一般情況下,在10秒倒計時時,點火員就打開發射按鈕的保護蓋作好準備。

為什麼非得用大拇指來按發射按鈕呢?郝軍解釋,因為大拇指和按鈕的接觸面比較吻合,能夠及時準確地按下按鈕,而使用其他手指容易晃動。

本版稿件綜合新華社、中新社、央視

相關焦點

  • 嫦娥二號成月球衛星 將擇機入百公裡環月圓軌道
    成功進入這個「使命軌道」,將標誌著此次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號」任務工程取得基本成功。  嫦娥二號已成月球衛星  從10月1日18時59分57秒成功升空後,嫦娥二號已經歷多重風險,並順利完成地月轉移軌道飛行,進入了近月制動階段。尤其是10月6日成功實施第一次近月制動,成為一顆月球衛星,經受了一次至關重要的考驗。
  • 嫦娥二號任務實施過程有五大關節點
    「因為嫦娥二號的起飛重量是2480公斤,不必使用長三乙;但嫦娥二號要直接進入地月轉移軌道,而長三甲的運載能力不足以把衛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所以最後選擇使用長三丙。」李聃說。「相比嫦娥一號在距月面200公裡處被月球捕獲,嫦娥二號將在距月面100公裡處進行制動,飛行速度更快,軌道更低,制動量更大,同時月球不均勻重力場對衛星軌道的攝動影響也相應增大,這大大提高了對衛星制動控制精度的要求。」嫦娥二號衛星總設計師黃江川說。
  • 撞月謝幕:回顧「月球大氣與塵埃環境探測」計劃
    原標題:撞月謝幕 探索不止 月球大氣與塵埃環境探測器 由於燃料耗盡,美國東部時間4月18日0時30分至1時22分之間(北京時間4月18日12:30~13:22),月球大氣與塵埃環境探測器(LADEE)圓滿完成為期100多天的探測任務後,以約5800公裡/小時的速度撞向月球背面。
  • 天宮二號完成歷史使命,即將完美謝幕
    此時此刻,在九天之上遨遊的天宮二號正向著我們作最後的告別演出。在軌運行了1036天後,它完成所有的預定任務,根據計劃於今天晚間受控再入大氣層,將以一道耀眼的光輝完美謝幕。在億萬國民的矚目下,像流星一樣划過天空、燃燒自己,化作絢爛奪目的璀璨,散落在美麗的南太平洋,完成永載史冊的告別。
  • 嫦娥二號順利進入高度100公裡圓形環月軌道
    東方網10月9日消息: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今天(9日)上午11時32分,嫦娥二號衛星成功完成第三次近月制動,順利進入軌道高度為100公裡的圓形環月軌道,在軌測試後開始進行科學探測活動。  11時17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發出指令,嫦娥二號衛星490牛發動機成功點火,約15分鐘後,發動機正常關機。
  • 天宮二號完美「謝幕」—新聞—科學網
    讓英雄謝幕難捨,更為不舍的是,英雄「老當益壯」:五院研製團隊模擬空間站運行狀態,對天宮二號壓氣機等關鍵設備進行了高頻次在軌操作,並開展了主動降軌控制等一系列拓展實驗,可以說,狀態良好的天宮二號對於支持空間站建設意義重大;此外,天宮二號搭載了14項約600多公斤重的應用載荷,有空間冷原子鐘、寬波段成像儀、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設備,涉及空間基礎物理學、地球科學觀測、空間科學實驗等多個方面,
  • 嫦娥二號探月_中國網
    嫦娥二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李尚福說,目前看來,10月1日發射不受影響。2010-10-01 13:42:16中國網: 相關資料:嫦娥二號實現六大技術創新 入軌時間縮減一半 嫦娥二號將突破運載火箭直接將衛星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的發射技術。
  • 探月工程專家:「嫦娥二號」月面圖不遜美日(圖)
    100多張清晰的月球表面圖、十多段令人震撼的影像視頻……在今天上午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舉辦的「嫦娥工程科學對話」活動中,來自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探月工程總體部的專家向觀眾首次披露了眾多珍貴的嫦娥二號圖像資料,講述了我國發布虹灣局部影像圖背後的故事。
  • 嫦娥二號探月解析度比嫦娥一號提高數倍
    與嫦娥一號相比,嫦娥二號改進了有效載荷性能,提高了對月探測精度,完成4類科學探測,即獲取更高精度月球表面三維影像,解析度由嫦娥一號的120米提高至優於10米,同時還將探測月球物質成分、月壤特性以及地月與近月空間環境。
  • 嫦娥二號實現六大技術創新 將直接進入奔月軌道
    對探月工程起承上啟下關鍵作用的「嫦娥二號」,將實現六個方面的技術創新與突破:——突破運載火箭直接將衛星發射至地月轉移軌道的發射技術。相比「嫦娥一號」先發射到地球附近的過渡軌道,再經過自身多次調整進入奔月軌道,「嫦娥二號」衛星將由運載火箭直接送入近地點200公裡、遠地點約38萬公裡的奔月軌道。
  • 天宮二號燃燒謝幕 權威解答為何"非毀不可"
    7月19日21時06分,天宮二號在地面指揮人員的指令下受控離軌,主體在大氣層中燒毀,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海域。去年4月2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無控再入大氣層。不同的是,此次天宮二號採取受控方式離軌,這是繼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後,我國第二次實施太空飛行器受控離軌。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稱發射日期選在國慶系巧合
    昨天上午9時,搭載「嫦娥二號」衛星的「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開始加注常規推進劑,這標誌著「嫦娥二號」任務正式進入加注發射階段。  「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一、二級和兩個助推器使用的是常規推進劑,三級使用的是低溫推進劑,因此,整個加注工作將分為常規加注和低溫加注兩個階段進行,分別在2天內完成。
  • 嫦娥四號探測器又一次被喚醒!已安全運行超過兩周年!
    截至目前,「鵲橋」中繼星、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已安全運行超過兩周年。    兩年多的工作時間裡,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配合科學家團隊操控嫦娥四號著陸器進行了月球背面巡視區月表淺層結構等研究。駕駛玉兔二號月球車完成了月球背面巡視探測,配合完成了巡視區形貌和礦物組份研究。
  • 嫦娥四號繞月時間為何比嫦娥三號長?官方揭秘來了
    玉兔二號、鵲橋號全家福。(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7日發布消息稱,嫦娥四號繞月時間之所以比嫦娥三號長,是因為嫦娥四號需要等待月晝充能量、發射窗口限制多以及需要在軌測試求精細。  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表示,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軟著陸在月球背面預選區域。
  • 嫦娥四號將首次到達月球背面,帶你回顧人類探月徵程
    「嫦娥工程」採用繞月探測、落月探測和月球採樣返回探測,即「繞、落、回」三步走發展戰略實施,在工程和科學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果。「繞」 :發射繞月探測器,對月球進行全球性普查。它原定通過發射嫦娥一號、二號繞月探測器來完成,其中嫦娥二號是嫦娥一號的備份。後來由於嫦娥一號表現出色,嫦娥二號繞月探測器改作探月第二階段的技術先導星。
  • ...嫦娥二號創造中國深空探測新高度預計最遠將飛行至距離地球約3...
    時許,在軌飛行1016天的嫦娥二號衛星,與地球間距離突破5000萬公裡,再次刷新中國深空探測的新高度,成為我國首個人造太陽系小行星。  嫦娥二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2010年10月1日發射升空。根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軌道計算,嫦娥二號衛星最遠將飛行到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處。  「目前,嫦娥二號衛星在環繞太陽的軌道上飛行。」
  • 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 解讀
    它獲取了世界第一幅全月圖,以及月表化學元素分布和礦物含量、月壤分布、近月空間環境等數據,填補了我國在探月領域的空白。在超額完成各項任務後,2009年3月1日,「嫦娥一號」受控撞擊了月球豐富海區域。我國探月工程的第二步是「落」月探測,實施了「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共兩次飛行任務。
  • 科技|中國探月16年,嫦娥五號或將改寫月球歷史
    此外,俄羅斯還啟動了「月球25號」的研製任務,準備降落在月球南極隕石坑。隨著航天技術不斷走向成熟,日本、印度、韓國等國家,甚至一些民營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月面軟著陸或巡視器計劃,乃至月球旅遊計劃。美國也再次決定先重返月球,再前往火星。美國的月球計劃核心是位於環月軌道或地月L2點的載人空間站,其多功能獵戶座飛船和「航天發射系統」重型運載火箭,將為這一計劃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 嫦娥二號衛星首次近月制動成功順利進入環月軌道
    嫦娥二號任務測控通信指揮部副指揮長、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主任麻永平說,近月制動是衛星飛行過程中最關鍵的一次軌道控制。嫦娥二號衛星飛行到月球附近時,其相對月球的速度大於月球逃逸速度,如果不減速,衛星將飛離月球。要實現繞月飛行,必須進行制動,將其飛行速度降低到月球逃逸速度以內,從而被月球引力捕獲,成為月球衛星。
  • 人類將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嫦娥四號拉開大幕,低調發射服務衛星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鵲橋號發射入軌之後將為年底擇機實施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中繼通信服務,因此這次發射也標誌著中國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著陸任務拉開大幕。它也將成為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說到發射鵲橋號的意義,就必須要了解一下它所服務的嫦娥四號探月任務,它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據航天專家介紹,由於潮汐鎖定的原因,月球繞地球公轉的周期與月球自轉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總有一面背對著地球,這一面被稱為月球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