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號創造中國深空探測新高度預計最遠將飛行至距離地球約3...

2020-11-23 網易新聞

  中國軍網記者頻道北京715日電(解放軍報記者張曉祺、通訊員蔡金曼)記者今天從國防科工局獲悉,7141時許,在軌飛行1016天的嫦娥二號衛星,與地球間距離突破5000萬公裡,再次刷新中國深空探測的新高度,成為我國首個人造太陽系小行星。目前,衛星狀態良好,正繼續向更遠的深空飛行。

  嫦娥二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2010101日發射升空。自20121213日飛越探測圖塔蒂斯小行星以來,嫦娥二號進行著迄今為止中國太空飛行器飛行距離最遠的一次「太空長徵」:星地距離於201315日突破1000萬公裡,228日突破2000萬公裡,411日突破3000萬公裡,524日突破4000萬公裡……預計20147月星地距離將達到1億公裡。根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軌道計算,嫦娥二號衛星最遠將飛行到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處。

  「目前,嫦娥二號衛星在環繞太陽的軌道上飛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總工程師周建亮介紹,隨著衛星與地球距離逐漸增大,為確保上下行信號可靠穩定、衛星平臺安全運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先後對衛星遙測碼速率、測控模式、上行功率等進行了調整,對衛星定向天線控制策略進行了改進,提高了測控跟蹤能力。

  從距地約38萬公裡外的月球,到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2點,從700萬公裡處飛越探測小行星,到距離地球突破5000萬公裡,嫦娥二號衛星在浩瀚太空不斷刷新著「中國高度」。嫦娥二號工程的實施,創造了航天領域多項「世界第一」:首次獲得7米解析度全月球立體影像;首次從月球軌道出發飛赴日地拉格朗日L2點進行科學探測;首次對圖塔蒂斯小行星近距離交會探測,並獲得10米解析度的小行星圖像。

  今年下半年,探月工程將再啟大幕,迎來肩負「落月」任務的嫦娥三號。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嫦娥三號任務將實現中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在地外天體軟著陸,開展著陸器懸停、避障、降落及月面巡視勘察。相比嫦娥二號,嫦娥三號任務技術更新、難度更大、風險更高,各系統正全力以赴、密切協作,確保嫦娥三號任務高標準高質量穩步推進。

(原標題:從探月衛星到我國首個人造太陽系小行星5000萬公裡:嫦娥二號創造中國深空探測新高度預計最遠將飛行至距離地球約3億公裡)

本文來源:國防部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深空探測:不斷創造「中國距離」—新聞—科學網
    進入新千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正式提出「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和「開展有特色的深空探測和研究」,自此,中華民族的「奔月」夢想逐步變為現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進入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發展的關鍵時期,「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任務相繼發射成功,火星「繞落巡」任務正式啟動,標誌著我國深空探測技術進入世界前列。 月球是人類邁向深空的第一站。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三號:中國探月工程的"三級跳"
    嫦娥二號:創造多項「世界第一」    作為我國探月二期工程的先導星,嫦娥二號衛星於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嫦娥二號飛行的重要任務之一是驗證軟著陸關鍵技術。與嫦娥一號任務不同的是,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將嫦娥二號直接送到地月轉移軌道,飛向月球的整個行程只需要112小時。
  • 嫦娥2號距離地球最遠時,接近4億公裡,還有更遠的
    那麼有人問,天問一號是否是至今我們發射的距離地球飛行距離最遠的一顆太空飛行器呢?其實不是,300萬公裡的距離,早在8年前就已經被打破。到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太空飛行器其實是嫦娥2號。嫦娥2號是嫦娥1號任務的備份。嫦娥1號發射成功,首次環繞月球飛行。因為軌道控制精準。到最終完成所有任務,有控墜落到月球表面,仍然有相當的剩餘燃料。這樣直接墜毀實在太可惜。
  • 嫦娥2號距離地球最遠時,接近4億公裡,還有更遠的
    其實不是,300萬公裡的距離,早在8年前就已經被打破。到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太空飛行器其實是嫦娥2號。嫦娥2號是嫦娥1號任務的備份。嫦娥1號發射成功,首次環繞月球飛行。因為軌道控制精準。到最終完成所有任務,有控墜落到月球表面,仍然有相當的剩餘燃料。這樣直接墜毀實在太可惜。於是嫦娥2號在完成類似的繞月探索任務後,就直接利用剩餘的燃料,再加速脫離了月球和地月系統的引力。進入行星際空間,成了一顆人造小行星。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嫦娥五號發射日期初擬 將於2017年海南發射
    嫦娥二號刷新深空探測距離 2029年前後回歸已成為中國首個太陽系人造小行星的嫦娥二號衛星,日前再次刷新中國深空探測最遠距離,達到7000萬公裡,正奔向更遠的太空。作為探月二期工程「先導星」,嫦娥二號承擔著為月面軟著陸驗證部分關鍵技術,並對後續預選著陸區實施精確探測的使命。
  • 嫦娥奔月飛行約需112小時 將探測月面地貌
    任務  本次發射將使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將嫦娥二號衛星送入近地點高度200公裡、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裡的直接奔月軌道。衛星奔月飛行約需112小時,其間計劃進行2-3次軌道修正,並開展X頻段測控、紫外導航等試驗和空間環境探測。
  • 嫦娥3號擬2013年前後飛天 天宮1號開騰訊微博
    截至9月20日,嫦娥二號衛星已環繞L2點穩定運行近26天。據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10月1日,嫦娥二號將迎來在浩瀚蒼穹飛翔一周年紀念日。不負眾望的嫦娥二號剛剛從距離地球172萬公裡的「天外」傳回首批深空科學探測數據。嫦娥女神給人類捎回了什麼宇宙訊息?這些數據是如何捕獲的?可能有哪些科學產出?她將與拉格朗日L2「共舞」多久?將有怎樣的歸宿?探月後續工程進展如何?
  • 開拓深空探測新領域
    多國推進深空探測深刻影響社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6月,人類已執行深空探測任務約260次;探測目標包括月球、太陽、大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小行星和彗星),乃至太陽系以外的天體。其中,飛行距離最遠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距離地球已超過200億公裡。一般而言,人類深空探測活動可分為三個階段。
  • 開拓深空探測新領域(開卷知新)
    1957年10月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人類進入太空時代,此後空間探測活動不斷拓展。1958年8月17日,人類第一次嘗試發射月球探測器先驅者0號,邁出人類深空探測第一步。通過深空探測,人類極大提升航天技術水平,取得大量科學探測成果,加深對地球、太陽系和宇宙的認識,促進對生命起源的探索。
  • 我國最新深空探測任務—嫦娥七號和小行星探測任務
    這次的通知明確了嫦娥七號的任務,嫦娥七號任將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月球南極是月球上最吸引人類探測的地方,月球南極儲存的水量相當於地球上的一個中型湖泊,同時月球南極有太陽系中最大的盆地—「艾特肯盆地」擁有大量可開採資源。月球南極由於存在水冰,是建立月球基地的首選之地。如果誰先發現水冰礦整體分布,誰就佔儘先機,首先建立基地,後來者只能另外選址。
  • 深空探測將有「大動作」!中國航天再啟星辰大海夢
    如果說嫦娥一號、二號衛星繞月飛行揭開了中國探月與深空徵途的序幕,嫦娥三號落月、「玉兔」漫步虹灣讓中國探月攀上新高度,那麼,今年年初,「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的淺淺轍痕,則讓我們第一次在太空探索領域的「人類首次」榜單上,重重寫下「中國」二字。  而這,還只是個開始。
  • 歐陽自遠:嫦娥二號能飛4億公裡 高精測控成問題
    嫦娥二號已突破距地球5000萬公裡的深空,歐陽自遠院士提醒不必過度炒作「中國高度」  嫦娥二號已飛離地球5000萬公裡的消息,昨天著實讓中國人民自豪興奮——這是中國的人造空間探測器第一次飛行到如此深遠的太空中。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中國深空探測任重道遠
    記者: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二號」,您的身份也從副總設計師變成了總設計師, 「嫦娥二號」和「嫦娥一號」有什麼不同?  黃江川:「嫦娥一號」是中國航天深空探測的起點,我國的探月工程分三期,簡單說是「繞、落、回」。「嫦娥一號」是探月一期工程,已經獲得了圓滿成功。
  • 潮科技|立方星——深空探測的新利器
    MarCO立方星的主任務將再持續大約兩周,兩顆立方星將返回飛行過程中收集到的其他數據,包括關於立方星自身健康狀況的遙測數據和在近距離接近過程中可能拍攝到的其他火星圖像。MarCO立方星任務的成功表明,立方星能夠為大型深空探測任務提供支持,這為立方星的應用開闢了新機遇。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四號:飛越38萬公裡去「看」你
    在航天領域,我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成功,被認為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  嫦娥二號:我國迄今飛得最遠的太空飛行器  2010年10月1日,作為探月工程二期先導星,嫦娥二號發射成功。
  • 中國飛得最遠的太空飛行器,她於10年前出發,你還記得她嗎?
    如果2011年末發射的螢火一號搭乘俄羅斯福布斯-土壤號順利抵達火星軌道的話,我國飛的最遠的造物將非它莫屬;不幸的是福布斯-土壤號探測器在與運載火箭分離後,未能按計劃變軌,被困在了地表206到340公裡的軌道中。而第一位奔向深空的花旦讓位給了嫦娥二號——一顆功勳卓著的探測器。
  • 嫦娥二號總設計師:深空探測網2016建成
    本報訊 (記者郭少峰 通訊員李筱梅 魏錦文)嫦娥二號衛星測控系統總設計師錢衛平表示,隨著探月工程逐步深入展開,我國深空探測網的建設步伐將不斷加快,按計劃,預計2012年建成國內深空探測網部分,2016年建成國外部分。這將為探月三期工程,也就是嫦娥衛星返回提供支持。
  • 距離「嫦娥1號」發射已整整13年了,今年底「嫦娥5號」將發射
    2007年的今天,也就是10月24日18時05分,「長徵三號」甲型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三號塔架將我國第一枚月球探測器「嫦娥1號」發射升空。這是衛星環繞月球飛行的工作軌道,這個軌道為圓形,離月球表面約200千米。「嫦娥1號」月球探測器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總重量為2.3噸,大小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開長度18米,預計壽命為1年。在完成任務後,「嫦娥一號」月球探測器於2009年3月1日下午15時36分開始減速,經過37分鐘的減速,衛星成功墜落在月球的豐富海區域。
  • 中國將向小行星探測發起挑戰
    根據目前的計劃,任務將發射一個探測器環繞小行星2016HO3飛行,擇機附著小行星表面、採集小行星樣品,返回地球附近釋放返回艙,將樣品送回地球。隨後,探測器將繼續飛行,藉助地球和火星引力到達主小行星帶,對主帶彗星133P開展原位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