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2號飛天示意圖
8月25日23時27分,經過77天的飛行,嫦娥二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從月球軌道出發,受控準確進入日地拉格朗日L2點的環繞軌道。截至9月20日,嫦娥二號衛星已環繞L2點穩定運行近26天。
據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10月1日,嫦娥二號將迎來在浩瀚蒼穹飛翔一周年紀念日。不負眾望的嫦娥二號剛剛從距離地球172萬公裡的「天外」傳回首批深空科學探測數據。
嫦娥女神給人類捎回了什麼宇宙訊息?這些數據是如何捕獲的?可能有哪些科學產出?她將與拉格朗日L2「共舞」多久?將有怎樣的歸宿?探月後續工程進展如何?
21日,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嚴俊、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劉東奎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解答了廣大嫦娥「粉絲」心中之惑。
嫦娥三號
正在研製階段
將在月球登陸
問:嫦娥三號研製進展情況如何?
劉東奎:探月工程後續任務工作更為繁重,任務更為艱巨。
問:您提到的攻「堅」具體指哪些?
劉東奎:探月二期工程正處在攻堅階段。嫦娥三號正處於初樣研製階段,大量試驗驗證工作正在進行,預計2013年前後發射。探月三期工程已經全面展開,將實現採樣返回,技術難度更大。
我國探月工程分「繞、落、回」三步走。作為二期先導星的嫦娥二號已超額完成任務,二期工程裡嫦娥三號主要承擔的任務是「落」,將首次實現我國探測器在地外天體著陸。
為實現這一全新任務,必須攻克一系列新技術,如著陸控制技術、月面環境適應技術等;必須研製大量的新產品,如嫦娥三號用的變推力發動機、著陸導航敏感器等;必須進行許多新的試驗,如著陸懸停下降試驗、巡視器內外場試驗等;必須建設一些新的試驗設施,如著陸試驗場、巡視器試驗場、發動機試車臺等。
目前已經完成各型試驗用探測器的總裝,正在進行著陸器的下降試驗、巡視器的內外場試驗、變推力發動機可靠性試車等試驗驗證工作。
嫦娥二號
超期服役續寫傳奇 最後歸宿未定
問:嫦娥二號近況如何?
嚴俊:嫦娥二號衛星於2011年6月9日飛離月球,中途進行了一次軌道修正,8月25日到達拉格朗日L2點。目前,嫦娥二號在L2點沿李薩如軌道飛行,軌道周期約180天。運行狀態良好。
問:這次嫦娥二號傳回地球的是何數據?
嚴俊:嫦娥二號在飛離月球奔向L2點途中,γ射線譜儀於6月14日至15日開機10小時25分鐘,獲取了該飛行弧段γ射線背景數據;7月6日至8月24日,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太陽風離子探測器間歇開機,獲取了相應飛行弧段的數據。
這次下傳的就是這些探測數據。由於星上數管可用於探測數據存儲的容量僅約8GB,數據傳輸碼速率也比從月球傳回地球的小得多,僅為每秒750kb。以後數據下行預計每周一次,每次約4小時。
問:您如何評價嫦娥二號的表現?
嚴俊:不負眾望。
嫦娥二號衛星設計壽命只有半年,然而去年10月1日在西昌發射中心升空以來,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驕人戰績:國際上第一次獲取7米解析度全月球影像圖;第一次從月球出發到達拉格朗日L2點;第一次實現我國對月球以遠的太空進行探測;第一次開展拉格朗日L2點轉移軌道的設計和控制,並實現170萬公裡以遠距離測控通信。
問:嫦娥二號在L2點長期探測會有哪些科學產出?
劉東奎:嫦娥二號環繞L2點進行探測,為有望於2012年8月建成的深空測控站提供空間測試和校驗目標,進一步驗證我國遠距離測控能力。
同時,太陽風離子探測器、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X射線譜儀及γ射線譜儀等有效載荷,將探測地球遠磁尾的高能粒子,並對可能的太陽X射線爆發和宇宙γ暴等進行監測,獲取科學數據,提高對日地空間環境的認識。
問:嫦娥二號將會與L2「共舞」多久?
嚴俊:專家們希望嫦娥二號能長期在L2點開展拓展試驗到明年年底,驗證衛星壽命和測控通訊技術。
問:完成L2點科學探測後,嫦娥將有怎樣的「歸宿」?
嚴俊:這主要取決於衛星自身的狀況和星上燃料剩餘,專家們正在論證幾個方案。
最大膽的方案是嫦娥二號再飛300萬公裡,到達太陽和地球之間拉格朗日L1點,進一步拓展其工程技術能力,並展開相關科學探測。其次,如果附近有彗星或小行星,可以利用CCD立體照相機和兩個譜儀對彗星或小行星表面進行探測。第三種方案就是再飛回月球,像嫦娥一號一樣受控撞月。
「神八」11月發射
對接「天宮一號」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站長郭忠來日前透露,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緊接著將在年內發射神舟八號,「預計在11月份」,但「神八」不會載人。神舟八號11月飛天后,會否馬上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郭忠來表示,「神八」發射後,要運行兩天,進行相應的調試測控,才能與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羊城晚報
「天宮一號」
開通騰訊微博
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將於9月27日至30日在酒泉擇機發射,天宮一號的一舉一動也隨之成為微博網友關注的焦點。
昨日10點30分,「天宮一號」在騰訊發布第一條微博,「嗨,大家好,我是天宮一號,今天開始與大家正式見面。地球有你,太空有我,很高興認識大家!我是一個全新研製的目前中國最大最重的飛行器,也是控制精度最高的飛行器,相對於神舟飛船作為追蹤飛行器,科技人員把我稱作目標飛行器。」一段擬人化的口吻開場白,贏得網友一致好評,該條微博也被網友轉發評論了500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