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3號擬2013年前後飛天 天宮1號開騰訊微博

2020-12-02 騰訊網

嫦娥2號飛天示意圖

8月25日23時27分,經過77天的飛行,嫦娥二號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從月球軌道出發,受控準確進入日地拉格朗日L2點的環繞軌道。截至9月20日,嫦娥二號衛星已環繞L2點穩定運行近26天。

據新華社北京9月21日電 10月1日,嫦娥二號將迎來在浩瀚蒼穹飛翔一周年紀念日。不負眾望的嫦娥二號剛剛從距離地球172萬公裡的「天外」傳回首批深空科學探測數據。

嫦娥女神給人類捎回了什麼宇宙訊息?這些數據是如何捕獲的?可能有哪些科學產出?她將與拉格朗日L2「共舞」多久?將有怎樣的歸宿?探月後續工程進展如何?

21日,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嚴俊、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劉東奎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解答了廣大嫦娥「粉絲」心中之惑。

嫦娥三號

正在研製階段

將在月球登陸

問:嫦娥三號研製進展情況如何?

劉東奎:探月工程後續任務工作更為繁重,任務更為艱巨。

問:您提到的攻「堅」具體指哪些?

劉東奎:探月二期工程正處在攻堅階段。嫦娥三號正處於初樣研製階段,大量試驗驗證工作正在進行,預計2013年前後發射。探月三期工程已經全面展開,將實現採樣返回,技術難度更大。

我國探月工程分「繞、落、回」三步走。作為二期先導星的嫦娥二號已超額完成任務,二期工程裡嫦娥三號主要承擔的任務是「落」,將首次實現我國探測器在地外天體著陸。

為實現這一全新任務,必須攻克一系列新技術,如著陸控制技術、月面環境適應技術等;必須研製大量的新產品,如嫦娥三號用的變推力發動機、著陸導航敏感器等;必須進行許多新的試驗,如著陸懸停下降試驗、巡視器內外場試驗等;必須建設一些新的試驗設施,如著陸試驗場、巡視器試驗場、發動機試車臺等。

目前已經完成各型試驗用探測器的總裝,正在進行著陸器的下降試驗、巡視器的內外場試驗、變推力發動機可靠性試車等試驗驗證工作。

嫦娥二號

超期服役續寫傳奇 最後歸宿未定

問:嫦娥二號近況如何?

嚴俊:嫦娥二號衛星於2011年6月9日飛離月球,中途進行了一次軌道修正,8月25日到達拉格朗日L2點。目前,嫦娥二號在L2點沿李薩如軌道飛行,軌道周期約180天。運行狀態良好。

問:這次嫦娥二號傳回地球的是何數據?

嚴俊:嫦娥二號在飛離月球奔向L2點途中,γ射線譜儀於6月14日至15日開機10小時25分鐘,獲取了該飛行弧段γ射線背景數據;7月6日至8月24日,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太陽風離子探測器間歇開機,獲取了相應飛行弧段的數據。

這次下傳的就是這些探測數據。由於星上數管可用於探測數據存儲的容量僅約8GB,數據傳輸碼速率也比從月球傳回地球的小得多,僅為每秒750kb。以後數據下行預計每周一次,每次約4小時。

問:您如何評價嫦娥二號的表現?

嚴俊:不負眾望。

嫦娥二號衛星設計壽命只有半年,然而去年10月1日在西昌發射中心升空以來,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驕人戰績:國際上第一次獲取7米解析度全月球影像圖;第一次從月球出發到達拉格朗日L2點;第一次實現我國對月球以遠的太空進行探測;第一次開展拉格朗日L2點轉移軌道的設計和控制,並實現170萬公裡以遠距離測控通信。

問:嫦娥二號在L2點長期探測會有哪些科學產出?

劉東奎:嫦娥二號環繞L2點進行探測,為有望於2012年8月建成的深空測控站提供空間測試和校驗目標,進一步驗證我國遠距離測控能力。

同時,太陽風離子探測器、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X射線譜儀及γ射線譜儀等有效載荷,將探測地球遠磁尾的高能粒子,並對可能的太陽X射線爆發和宇宙γ暴等進行監測,獲取科學數據,提高對日地空間環境的認識。

問:嫦娥二號將會與L2「共舞」多久?

嚴俊:專家們希望嫦娥二號能長期在L2點開展拓展試驗到明年年底,驗證衛星壽命和測控通訊技術。

問:完成L2點科學探測後,嫦娥將有怎樣的「歸宿」?

嚴俊:這主要取決於衛星自身的狀況和星上燃料剩餘,專家們正在論證幾個方案。

最大膽的方案是嫦娥二號再飛300萬公裡,到達太陽和地球之間拉格朗日L1點,進一步拓展其工程技術能力,並展開相關科學探測。其次,如果附近有彗星或小行星,可以利用CCD立體照相機和兩個譜儀對彗星或小行星表面進行探測。第三種方案就是再飛回月球,像嫦娥一號一樣受控撞月。

「神八」11月發射

對接「天宮一號」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測試站站長郭忠來日前透露,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緊接著將在年內發射神舟八號,「預計在11月份」,但「神八」不會載人。神舟八號11月飛天后,會否馬上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郭忠來表示,「神八」發射後,要運行兩天,進行相應的調試測控,才能與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羊城晚報

「天宮一號」

開通騰訊微博

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將於9月27日至30日在酒泉擇機發射,天宮一號的一舉一動也隨之成為微博網友關注的焦點。

昨日10點30分,「天宮一號」在騰訊發布第一條微博,「嗨,大家好,我是天宮一號,今天開始與大家正式見面。地球有你,太空有我,很高興認識大家!我是一個全新研製的目前中國最大最重的飛行器,也是控制精度最高的飛行器,相對於神舟飛船作為追蹤飛行器,科技人員把我稱作目標飛行器。」一段擬人化的口吻開場白,贏得網友一致好評,該條微博也被網友轉發評論了500多次。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發射時間未定 落月計劃可能取消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1年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現擔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科技委主任。他把15顆國內外的應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為和平利用太空做出了重要貢獻。2010年,「嫦娥二號」成功飛天,它已經在太空中飛翔了4年,目前距離地球8300萬公裡。其實,「嫦娥二號」不寂寞,它的「妹妹」嫦娥三號也在太空中,只是巡視探測器玉兔發生了一點狀況,目前正在「治療」中。
  • 境外媒體:中國天宮二號將飛天 2020前後建成空間站
    參考消息網3月1日報導 美媒稱,中國28日宣布將於今年晚些時候把第二個空間實驗室送入軌道,隨後發射載人飛船與其對接。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月28日報導,天宮二號將是中國五年內發射的第二個太空實驗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說,如果發射成功,神舟十一號飛船將搭載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報導稱,但在此之前,中國將試射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中國正在研製的長徵七號火箭將於2017年上半年搭載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
  • 天問一號飛行超過1億千米,嫦娥四號在破紀錄,天宮蓄勢待發
    距離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並準確進入預定地火轉移軌道已經整整38天了,據國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顯示,中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已經累計飛行超過1億公裡,目前探測器姿態穩定、能源充足、各項工作正常。
  • 天宮一號備份改為天宮二號 嫦娥五號2017年發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3月2日在京接受新華社專訪時透露了這一信息。他介紹,天宮一號研製的時候,準備了一個備份飛行器應對某些特殊情況,確保交會對接任務的萬無一失。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29日發射以來,先後完成了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的交會對接任務,迄今在軌飛行逾29個月,超過了原來設計要求的兩年壽命。
  • 中國航天四十年 那些令人難忘的飛天時刻
    2005年10月12日,載有兩名航天員的「神舟六號」發射成功,這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2008年9月25日,搭載3名航天員的「神舟七號」順利升空,飛船飛行期間,航天員翟志剛出倉作業,實現了首次太空行走。中國人的足跡第一次印在了茫茫太空,多個國家的航天專家、太空人和航天機構對此予以積極評價。
  • 2015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
    據新華社電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王兆耀2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根據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整體發展規劃和計劃,下一步我國將開展空間實驗室工程的研製建設,計劃在2015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
  • 楊利偉:「天宮二號」2016年前後發射
    楊利偉在發布會上透露,中國空間站工程穩步推進,海南發射場已具備發射條件,2016年前後我國將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  京華時報記者潘珊菊  我國空間站建造時間表  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發射成功,至今已於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成功對接2016年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隨後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及與之對接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2018年前後發射試驗核心艙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造  關於空間站  進入研製關鍵階段
  • 天宮二號搭載中國文化理念
    發射成功的天宮二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第一個真正的空間實驗室從月滿中秋的這一天算起,中國進入重量級太空飛行器發射最為密集的百天:天宮二號入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升空並與天空二號對接;長徵五號大推力火箭首射。按照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這標誌中國正實施空間實驗室起步和銜接空間站的關鍵階段。  太空飛行器穿梭於皓月明空之中,給中秋這個凝聚了全球華人和合之美的感性場景帶來更豐富的意境。「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 天宮一號運營3年成果豐碩 天宮二號研製全面展開
    按照計劃,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2016年發射。   「天宮一號在取得大批成果的同時,能夠超計劃、超壽命運營,可以說讓我們感到喜出望外。」王兆耀說。   自2011年9月29日發射入軌以來,天宮一號先後與神舟八號、九號和十號飛船圓滿完成6次自動和航天員手控空間交會對接,完成了太空飛行器組合體控制與管理、航天員在軌駐留保障、航天員在軌維修操作等一系列技術試驗驗證,開展了對地遙感應用、空間物理與環境探測和空間材料實驗,獲取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信息和應用成果,在國土資源普查、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出重要作用。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嫦娥五號發射日期初擬 將於2017年海南發射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規劃為「繞、落、回」三期的中國探月工程,已經圓滿完成二期工程,轉入三期。嫦娥五號作為探月三期工程「主打星」,將於2017年左右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全國政協委員、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葉培建今日(3月1日)對新華社記者介紹,嫦娥五號將主要實現無人自動採樣返回。
  • 天宮二號今年發射 空間站2020年前後完成建造
    其中將於今年第三季度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據發言人介紹,空間實驗室任務標誌我國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承前啟後,意義重大。  這位發言人表示,按計劃將於2016年第三季度,擇機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第四季度,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搭乘2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對接,進行人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在此之前,還將在文昌發射場進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首飛試驗,通過考核後將於2017年上半年,用長徵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
  • 神舟飛船家族「肖像照」 靜待神舟11號入列(組圖)(1/12)
    上一張下一張天宮二號發射在即,神舟十一號飛船將在天宮二號發射後擇機發射,並與天宮二號對接。提到神舟系列飛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今天給大家秀一下神舟一號飛船至神舟十號飛船的「肖像照」,讓我們一起期待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正式拍攝「肖像照」的那天。
  • 中國明年將發射神舟十號、嫦娥三號和近20顆衛星
    中國明年將發射神舟十號、嫦娥三號和近20顆衛星 Shenzhou-10 and Chang'e-3 to be launched in 2013
  • 長徵、神舟、嫦娥、天宮……都有啥區別?
    「長徵」系列長徵火箭1965年開始研製,「東方紅一號」衛星便是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是由我國自行研製的航天運載工具,就是把「神舟」「天宮」「嫦娥」「天舟」「東方紅」等各種航空航天設備送到太空的一種運輸工具。衛星、飛船本身不能去太空,需要長徵系列火箭運輸。
  • 漲知識|嫦娥四號之後的五號、六號、七號、八號各有什麼使命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在西昌發射成功。由於嫦娥一號表現出色,嫦娥二號衛星改作探月第二階段的技術先導星。第二期是「落」,2013年發射攜帶月球車的探測器在月面著陸,對著陸區附近進行區域性詳查。原定通過發射嫦娥三號、四號探測器來完成,其中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後來嫦娥二號也用於這一階段任務,用於突破關鍵技術。
  • 天宮一號最快下周二升空 嫦娥二號超額完成任務
    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已改進據介紹,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等飛行產品自6月底陸續進場後,按照飛行任務測試發射流程,相繼開展了總裝測試等技術區的準備工作。8月18日17時2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因火箭飛行過程中發生故障,衛星發射失利。
  • 聚焦神舟十號飛船飛天-專題-新聞頻道-和訊網
    2001年1月10日凌晨,神州二號飛船發射成功,飛船在軌飛行近7天後返回地面。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神舟三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於4月1日返回地面。2003年1月5日,飛船安全返回並完成所有預定試驗內容。神州四號是在神州一號、二號、三號基礎上,經進一步完善研製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相同。
  • 天宮二號2015年前後發射 中國載人空間站或2020年建成
    閩南網6月27日訊 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將進入空間站時代。我國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大推力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的首飛,並在2020年前後完成載人空間站的建造。
  • 2艘遠望號船聯手護送嫦娥五號飛天
    嫦娥五號【2艘遠望號船聯手護送嫦娥五號飛天】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測器,遠在大洋深處的遠望 5 號、6號船聯手開展海上測控,為火箭飛行圓滿完成火箭發射及入軌段海上測控任務後,遠望5 號、6 號將奔赴下一測控海域繼續執行後續任務,遠望3 號船將參加嫦娥五號後續海上測控任務。
  • 進度喜人,嫦娥五號年內發射,嫦娥七號任務已擬定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2009年3月1日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預定地點。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成功發射升空,順利進入地月轉移軌道。2011年4月1日嫦娥二號拓展試驗展開,完成進入日地拉格朗日L2點環繞軌道進行深空探測等試驗。此後嫦娥二號飛越小行星4179(圖塔蒂斯)成功進行再拓展試驗,嫦娥二號工程隨之收官。「嫦娥三號」探測器於2013年送入太空,是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