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
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在這個航次中,「探索二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與「
-
「海洋四號」海底探寶船返航 取得4項成果
「海洋四號」海底探寶船返航 取得4項成果」船圓滿完成遠洋科學考察任務回到廣州,為中國開拓國際海底戰略資源後備基地做出了新的貢獻。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葉東松、廣東省副省長許德立、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主任毛彬等專門到黃埔島碼頭迎接"海洋四號"勝利歸來! 深海洋底是人類至今難以涉足的神秘領域,這一資源豐富的、有待開發的新空間,將成為人類未來的重要資源基地,對深海洋底的探測和太空探測一樣,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挑戰性。
-
國內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 海洋科考又添新成員
央廣網上海3月3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屈琳琳)我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今天在天津下水,標誌著國內最先進、噸位最大的漁業資源調查船主體工程勝利完工。下水後,「淞航」號將進入設備安裝調試、內部裝修階段,最終以優良的船舶性能和強大的科考功能服務大洋調查科考。
-
「奮鬥者」號昨勝利返航
昨天,在三亞市南山港,「探索一號」科考船的科考人員下船。新華社據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 28日8時30分許,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地球第四極」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
-
地球有個巨大地下海洋!尋找地下文明,「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海洋是我們人類的,海洋也是洲與洲,國與國的分水嶺。其他的國家也在不斷地去探索,去發現海洋世界中存在的物產或者可用之源。而我們國家,也發動了人力物力,去探索海洋的秘密。在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馬裡亞納海溝被稱為「地球第四極」,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區域之一,其最深處接近11000米。面對惡劣的海洋環境,都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海洋中去探索。
-
「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科考船在三亞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據了解,已知的海洋最深處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是板塊俯衝地帶,地質運動活躍、水壓高、溫度低、完全黑暗,被稱為「地球第四極」。
-
164天科考成果豐碩 「海洋四號」深海探寶滿載歸
提要 南方網訊 昨天(4日),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四號」安然回到黃埔碼頭。這條船於今年5月25日從廣州出發,遠赴太平洋,航程兩萬多海裡,第10次勝利完成了中國大洋科學考察航次任務,是目前參加中國大洋科學考察最早、執行航次任務最多、每次都圓滿完成任務的一艘「英雄科考船」。 深海洋底是人類至今難以涉足的神秘領域,這一資源豐富有待開發的新空間,將成為人類未來的重要資源基地。
-
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開啟首輪科考之旅
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開啟首輪科考之旅 2017-上海海洋大學供圖。 中新網上海11月8日電 (屈琳琳 蔡霞 許婧)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8日離開上海蘆潮港,開啟首輪科考之旅。 本次首航時間為11月8日至12月15日,行程將達數千海裡。首航的任務是開展漁業資源調查,並對「淞航」號的七大科考設備系統和三大漁撈系統進行試驗和驗收。
-
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28日上午8時30分許,在馬裡亞納海溝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海南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也隨船勝利返航。新華社記者 陳凱姿 攝11月28日,在三亞市南山港,「探索一號」科考船的科考人員下船。
-
"海洋六號"隨船見聞及對我海洋科考事業發展思考
就這樣,登船的一剎那,遠洋航程奇妙地開始了。 「海洋六號」船於2009年秋入列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由我國自主設計、自行建造,裝備有大量先進船舶及調查設備。入列前,記者曾登船參加了它在長江口的一次試航,對船的穩定性、易操控性等有一定了解。但其應用於海洋科考的能力,在2011年的這次遠航中,記者才得以見識和體驗。
-
美艦與054A艦對峙落敗,海洋四號科考船鬆口氣,東協諸國一片譁然
7月1日,「海洋四號」遠洋科考船到達南部海域進行一系列的活動,期間,美國派遣的吉福茲號濱海戰鬥艦出現在該海域,與此同時,越南的漁政船也出現在該海域,這嚴重影響了調查船正常的考察作業,並且美國的戰鬥艦還屢次在該調查船附近來來回迴轉悠,也讓調查船受到了一絲威脅,這個時候,054A護衛艦及時趕到了附近海域,禁止美國的戰鬥艦和越南的漁政船的幹擾行動
-
圖文:「海洋四號」科考船監控海底作業
圖文:「海洋四號」科考船監控海底作業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9月19日,「海洋四號
-
海洋六號、雪龍號科考船26年後南極再「會師」
——「向『海洋六號』全體船員和隊員問好,祝你們首航來南極考察順利!」 ——「向『雪龍』號老大哥致敬!向南極考察旗艦船致意!」 這段對話發生在南緯62°22′25″西經58°39′26″——在世界盡頭的南極海域,兩艘中國科學考察船在這裡勝利「會師」。
-
「奮鬥者」號勝利返航
「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包括探測馬裡亞納海溝在內的深淵科學研究,是當前海洋研究最新前沿領域之一,有助於科學家了解海底生物、礦藏、海山火山巖的物質組成和成因,以及深海海溝在調節氣候方面的作用。
-
海洋四號科考船奮戰123天 國旗在太平洋升起(圖)
海洋四號科考船奮戰123天 國旗在太平洋升起(圖)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北京時間9月30日,在「海洋四號
-
我國遠洋科考船「大洋一號」廣州啟航開赴太平洋
新華社廣州5月22日電(記者梁鋼華)在我國挺進大洋系列科考活動中屢立功勳的「大洋一號」遠洋科考船,22日上午在廣州長洲碼頭再次啟航開赴太平洋,進行為期250天的遠洋科考之旅。 中國大洋協會理事長、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告訴記者,這已是我國大洋考察的第20航次。
-
「中山大學」號今天下水!中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好威水
8月28日上午,「中山大學」號科考船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廠下水,其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該船具備無限航區全球航行能力,經濟航速11.5節,最大試航速度16節,經濟航速下續航能力15000海裡,額定人員編制下自持力60天,定員100人。設計排水量約6800噸,是目前我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作為國內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具備多個「首次」。
-
「海洋六號」遠洋科考歸來 首次鑽獲厚度超30釐米的富鈷結殼樣品
「海洋六號」遠洋科考歸來 首次鑽獲厚度超30釐米的富鈷結殼樣品 【解說】 歷時138天,航程近30000公裡,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船圓滿完成深海地質調查第6航次和中國大洋第51航次科考任務,於2018年11月11日凱旋,返抵廣州海洋地質專用碼頭。
-
我國綜合性能最強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28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科考實習船命名剪彩,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求索的使命與擔當,承載起興海強國的光榮與夢想,挺進深藍,劈波斬浪,順利平安。
-
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建成抵上海
上海海洋大學供圖。 中新網上海10月31日電 (屈琳琳 蔡霞 許婧)上海海洋大學31日宣布,中國首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已建成並抵達上海蘆潮港,即將正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