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號、雪龍號科考船26年後南極再「會師」

2020-11-30 觀察者網

——「向『海洋六號』全體船員和隊員問好,祝你們首航來南極考察順利!」

——「向『雪龍』號老大哥致敬!向南極考察旗艦船致意!」

這段對話發生在南緯62°22′25″西經58°39′26″——在世界盡頭的南極海域,兩艘中國科學考察船在這裡勝利「會師」。

資料圖:雪龍號


新華社「雪龍」號1月6日報導,當地時間5日下午(北京時間6日凌晨),「雪龍」號駕駛臺裡,大家靜靜地等待著,不斷向低能見度的海面上瞭望。按照商定計劃,「海洋六號」正在趕來這一海域的路上,兩船將在這裡短暫「會師」,再各自執行考察作業任務。

14時05分,手持望遠鏡的二副羅婕激動地喊道:「看到了,在那兒!」

隨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穿越疾風暴雪,「海洋六號」緩緩出現在「雪龍」號右舷方向。

通過高頻對講機,「雪龍」號上,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領隊孫波與執行第33次南極科考「海洋六號」航次任務的首席科學家何高文進行了近30分鐘的通話。

這是一個值得回味的時刻。上世紀90年代初,「海洋四號」調查船與中國南極科考「極地」號考察船在南極海域碰面,首次實現中國「兩船兩站」的南極考察規模。時隔26年後,新一代的中國科考船再度共同現身南極海域,開展內容更為豐富的科考作業。

作為一艘綜合性極地考察船,「雪龍」號承擔著國家極地專項多學科在南北極的科學考察任務,並為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提供物資補給與保障。自1994年首航以來,「雪龍」號已經陪伴科考人勇闖極地多年。在此次接下來的航行任務中,「雪龍」號還肩負著環南極航行抵達羅斯海海域,為中國第五個南極考察站進行優化選址和地質勘察的任務。

資料圖:海洋六號

而此次「海洋六號」的科考活動屬於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組成航次,也是這艘重4600多噸、已經有7年船齡的科考船赴南極海域的「處女航」。

南極,長期以來都是人類「難及」之地。隨著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目標的部署,發展中國南極科考事業有了向極地強國進發的計劃。除「雪龍」號的綜合考察外,更多專項考察船也將加入南極科考大家庭。「海洋六號」調查船就是一艘致力於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調查的船舶。

在距離祖國約1.6萬公裡的海域相遇,兩船上的科考隊員分外親切。他們紛紛來到甲板上,向著對面船上的「南極科考戰友」揮手、跳躍、致意。大家聚集在領隊身邊,通過高頻對講集體喊話,在嚴寒裡互贈關懷和鼓勵。

這份發自內心的喜悅從何而來?孫波感慨道,在人跡罕至的南極,考察船是各國開展科考的基礎與關鍵。從「難以到達」到「多船進發」,更多的中國科考船隻將在南極海域相會,一旦遇到突發狀況彼此能及時提供支援。而極地考察船舶的不斷升級,也是中國極地科考事業快速發展的寫照。

何高文說,每艘科考船都是我國極地人才培養的「流動基地」,新的科考船加入,也就意味著更多的極地科研人才可以通過項目搭載、項目合作等方式實現快速成長。「從『海洋四號』到『海洋六號』執行南極任務,相隔了26年,但我們相信下一次『海洋六號』參加極地任務不會再隔那麼久了」。

短暫的「會師」中,藍白相間的「海洋六號」圍繞橘紅色的「雪龍」號航行一圈。兩船先後拉響船笛,嘹亮而質樸的鳴笛聲迴響在南大洋波濤洶湧的深藍海面上。

相關焦點

  • 26年後重啟國家南極科考調查 「海洋六號」打響新年首炮
    據新華社2017年1月1日報導,當地時間去年12月31日凌晨3時30分,中國科考船「海洋六號」駛抵南緯60度、西經60度附近海域,開始了跨年度的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海洋地質和地球物理調查。 這是中國時隔26年再次開展以綜合地質和地球物理調查為重點的國家專項南極科考調查,也是2017年新年到來之際,我國海洋科考的「地質首炮」。
  • 俄客船南極遇險 中國科考船「雪龍」號救援受阻
    據新華社電聖誕前夜,載有74人的俄羅斯客船「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在南極冰區遇險,正航行在南大洋的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25日全速前往救援。27日24時,兩船距離僅6.1海裡。然而由於天氣狀況的持續惡化,「雪龍」號被迫決定停止破冰前進,原地待命,等待天氣轉好後繼續救援行動。
  • 一圖看懂|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怎樣到達南極
    (原標題:一圖看懂|「雪龍」號怎樣到達南極)
  • 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難忘的一次極地大營救
    為尋訪當年「雪龍」號極地大營救那段歷史,2019年10月,我踏上南極。遠遠的,白茫茫中,五星紅旗格外耀眼。中國長城科考站站長劉雷保在凜冽的寒風中迎接我們。白、藍、墨,是這裡的底色。去掉繁華,大美至簡。陽光下,巨大的冰川幽藍,神秘莫測。南極大美,卻也大險。在這裡,你會邂逅最原始的美麗,也會遭遇最艱難的險境。
  • 「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啟航開始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
    中新網上海11月10日電 (陳靜陳超)「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10日從上海浦東外高橋港區的中國極地科考碼頭啟航,開始了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之行。據悉,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同時,還將開展南極中山站、長城站越冬人員輪換及物資補給工作。
  • 國瓷永豐源助力「雪龍2」號南極科考,中國「破冰」勢不可擋
    10月13日,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抵達深圳,歡中國自主建造,極地「科考重器」迎儀式於深圳蛇口碼頭隆重舉行。國瓷永豐源有幸再次肩負使命,以國粹匠心獻禮極地「科考英雄」,助力大國極地科考事業再啟新徵程。
  • "雪龍2"號對極地科考有何重要意義?總設計師回應
    吳剛 1978年3月出生,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於上海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2000年7月進入中船七〇八所工作,現任七〇八所民船部主任助理,研究員。擔任「科學號」副總設計師,「向陽紅01」「向陽紅03」「東方紅3號」「雪龍2號」等多型國內頂尖科考船總設計師。2015年曾參加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
  • 「雪龍」號積極脫困 船上部分科考項目照常進行
    新華社「雪龍」號1月5日電(記者  張建松)一望無際的密集浮冰暫時阻擋了「雪龍」號的前進步伐,卻擋不住船上科考隊員們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在「雪龍」號積極設法擺脫困境的同時,船上部分科學考察項目正在照常進行。 5日,「雪龍」號所在的海域風雪交加、寒風呼嘯,船上甲板很滑,極其難走。
  • 「雪龍」號科研熱情依舊 部分科考項目照常進行
    原標題:「雪龍」號科研熱情依舊 部分科考項目照常進行  一望無際的密集浮冰暫時阻擋了「雪龍」號的前進步伐,卻擋不住船上科考隊員們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在「雪龍」號積極設法擺脫困境的同時,船上部分科學考察項目正在照常進行。   5日,「雪龍」號所在的海域風雪交加、寒風呼嘯,船上甲板很滑,極其難走。
  • 這位南通人曾登上「雪龍2」號,執行南極考察任務
    南極考察任務近日回到家鄉如東探親的他接受記者採訪講述了他與「雪龍2」號的不解之緣去年10月9日,我國首次以「雪龍」號、「雪龍2」號科考船「雙龍探極」模式組織實施笫36次南極考察任務,其中「雪龍2」號為首航南極。
  • 「雪龍」號備戰西風帶
    這個氣旋活動相當頻繁的區域,是我國曆次南極科考的必經之地。儘可能讓科考船平穩順利地穿越西風帶,是隨船氣象預報工作的一項關鍵任務。  「西風帶常年盛行西風,平均風力在5級至6級。」參加第28次南極科考中山站度夏科考項目的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極地室主任張林說。
  • 「雪龍2」號:雙向破冰 智能航行
    7月15日,伴隨一聲長鳴,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出發,執行科考任務。這是「雪龍2」號今年4月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專家、「雪龍2」號總設計師吳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雪龍2」號已進入世界最先進極地科考船的行列,將助力我國極地科考實現新的跨越。攻堅克難——從無到有填補空白1983年,中國加入《南極條約》,擁有了參與南極事務的國際資格。
  • 我國科考成果:首獲大範圍南極海底三維「地圖」
    在當天舉行的「海洋六號」科考船成果發布會上,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何高文說,在南極航程中,「海洋六號」掃描長度超過250公裡、寬度超過80公裡,獲得的數據量達80G左右,形成的無縫隙近三維立體海底地貌圖可為我國後續極地科學考察和船舶航行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水深及海底數據。
  • 雪龍號科考船10月再踏南極徵途 兩架直升機護航
    早報記者 李燕 通訊員 張鑫鑫  「雪龍」號極地科考船目前正在崇明進行破冰系統保養,將於今年10月出發前往南極,開始新的科考活動。「雪龍」號今年4月10日返回其母港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後,一直在為新的出徵做著準備。
  • 乘風破浪的科考船
    它們在海天之間乘風破浪,   為我國海洋科考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今天,讓我們一覽部分海洋科考船的風採。2007年,該船根據7000米載人潛水器水面支持系統的任務需求,被改裝為深潛試驗母船。增改裝後的向陽紅09船出色地完成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歷次海試、資源調查航次、深淵調查航次任務。
  • 邊科考邊授課 第36次南極考察「南極大學雪龍分校」開課了
    在船上開設「南極大學」是我國南極考察的一項傳統活動,10月26日,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南極大學雪龍分校」在「雪龍」號多功能廳正式開課。第一課是由「雪龍」號船長朱兵為大家帶來的《中國極地考察船簡介》。他從我國極地考察船的歷史講起,介紹了「雪龍」號的執行任務情況和取得的榮譽,以及本次南極考察「雙龍探極」的路線情況。「『雪龍』號自入列以來,已經承擔了22次南極考察和9次北極考察航行保障任務,安全航行4000多天,航程達750000餘海裡,相當於繞赤道35圈。」
  • 澳大利亞科考站升起中國國旗!最大的功臣是雪龍2號,給中國長臉了
    為了感謝中國南極工作人員,澳大利亞科考站還專門升起了中國國旗。澳大利亞南極考察站隊員說:「我們非常感謝中國和美國的南極人員,因為他們改變了自己的工作議程,來幫助我們。」雪龍2號是何方神聖?何以穿梭於南極洲?雪龍2號有什麼獨特的,能夠拯救澳大利亞南極科考隊員?讓我們解密下雪龍2號。南極洲曾經是唯一沒有人類的大陸。
  • 俄科考船南極遇險74人被困 中國科考船營救遇阻
    「雪龍」號營救俄船遇阻 俄科考船南極遇險74人被困  我科考船營救被浮冰困住 澳大利亞營救船今日抵達  據英國《每日郵報》今晨報導,一艘載有74名人員的俄羅斯船隻「邵哈斯基」號船隻因天氣狀況驟然惡化,在南極洲沿岸被厚冰困住動彈不得。中國破冰船「雪龍」號緊急前往營救。但因為冰層太厚和天氣原因,「雪龍」號救援行動止步目標6海裡外。
  • "金星二號"科考船服務近海科考26年 下月退役
    停泊在六號碼頭的「金星二號」已鏽跡斑斑。本報記者 王濱 攝「金星二號」的駕駛艙。船上的餐廳。    半島都市報11月27日訊(記者 鮑福玉 實習生 田華)「金星二號」科考船將被公開拍賣!
  • ...雪龍 盛行西風 衛星雲圖接收系統 氣旋活動 備戰 極地 科考船...
    這個氣旋活動相當頻繁的區域,是我國曆次南極科考的必經之地。儘可能讓科考船平穩順利地穿越西風帶,是隨船氣象預報工作的一項關鍵任務。  「西風帶常年盛行西風,平均風力在5級至6級。」參加第28次南極科考中山站度夏科考項目的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極地室主任張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