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2"號對極地科考有何重要意義?總設計師回應

2021-01-21 中國網

原標題:試航半月 「雪龍2」號高分通過「初考」 總設計師吳剛表示,「雪龍2」號對中國極地科考是一場「及時雨」,對建造重型破冰船將更有信心

吳剛 1978年3月出生,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於上海船舶及海洋工程研究所,2000年7月進入中船七〇八所工作,現任七〇八所民船部主任助理,研究員。擔任「科學號」副總設計師,「向陽紅01」「向陽紅03」「東方紅3號」「雪龍2號」等多型國內頂尖科考船總設計師。2015年曾參加中國第31次南極考察。

昨日,上海,江南造船廠碼頭,「雪龍2」號總設計師吳剛站在剛剛交付的科考船前。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即將開啟南極首航。設計建造這樣一艘全新的極地科考破冰船,歷經整整十年。談及它的誕生,中船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科考船設計專家、「雪龍2」號總設計師吳剛說,「對於『雪龍2』號,三門考試(常規試航、科考試航、破冰試航)順利完成一門,後面還有兩門,希望最後的總分對得起逝去的老師張炳炎院士,對得起這麼多人加在一起的十年寒窗。」

「急需一艘更強大的極地科考船」

新京報:我們為什麼要建造一艘全新的極地科考破冰船?

吳剛:「雪龍2」號誕生前,我國唯一一艘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號已經服役多年,它是由貨櫃運輸船經過多次改裝而成的。以「雪龍」號的破冰能力,只有等到夏季兩極冰川大面積融化時,才能到達考察位置,而且即使是夏季,也無法深入北冰洋中心區。由於船型和航次任務原因,「雪龍」號的科考與破冰能力都不足以滿足我們極地科考的需求,我們急需一艘更強大的極地科考船。

我國在南極有中山站、長城站等科考站,未來可能還會建立更多的極地考察站,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我們怎麼去到那裡。科考船除了具備抵達科考站這一運輸功能外,它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海洋研究平臺,可以搭載很多科考設備,在海上進行長時間觀測。這是我們一定要造一艘全新的極地科考船的原因。

新京報:「雪龍2」號的設計方案是怎麼確定的?

吳剛:中國需要一艘新的極地科考船,這一想法早在2008年就已經醞釀成熟。當時,我也跟隨我的老師——如今已故的張炳炎院士,參與到項目的策劃中。2009年6月,國務院專題會議批准立項,正式啟動「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建設項目,並確定由國內外聯合設計、國內自主建造。

任何一項大工程都要經過嚴格的論證過程,因為要對船的功能定位、船型、排水量、造價估算等進行系統的認證,每次遇到新難點,或提出自主創新的要求,都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改進。到2012年,我們基本上構思出了「雪龍2」號的需求輪廓。根據這個需求,形成了中英文招標文件,最終確定由芬蘭阿克北極公司和七〇八所對「雪龍2」號進行聯合設計。

新京報:國內外聯合設計,當時是出於什麼考慮?

吳剛:主要考慮是在缺少實船經驗和冰池硬體方面。國內沒有設計破冰船所需的「冰池」,「雪龍2」號作為我國第一艘新型極地科考破冰船,有很多有中國特色的特殊要求,需要結合國外冰池的船型研發能力來進行探索。

「雪龍2」號與一般可以批量建造的運輸船不同,它是一艘極其複雜的「特種船」,各種功能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定製,所以我們一定要新造一艘船,而不是改造,更不能照搬國外已有的船型圖紙進行建造。

「最大難點是破冰與科考功能的兼顧」

新京報:整個設計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什麼?

吳剛:「雪龍2」號是世界首艘擁有雙向破冰能力的科考船,整艘船最大的難點在於破冰與科考功能的兼顧。

對於破冰來說,船艏的傾斜角在一定範圍內越低越好,但「雪龍2」號也是一艘科考船,船艏傾斜角太低會導致航行的時候科考性能受到極大幹擾。船艏壓低會帶來大量氣泡,一些科考裝備比如全海深多波束的表面是不允許受到氣泡幹擾的,否則掃測數據會不準確。

經過大量實驗,我們最後為「雪龍2」號的船艏找到了一個最佳平衡角度,首次在船前部採用箱型龍骨的船底結構,實現了船底重要聲學設備避免氣泡和碎冰影響與航行經濟性之間的協調。這是決定船型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我們自己的一個專利設計。

新京報:從一艘不夠專業的極地科考船躍升到世界一流的極地科考船,主要體現在哪些細節?

吳剛:既要破冰航行,又要兼顧科考性能,在理念上「雪龍2」號就與其他船不同。而且,這艘船要以科考為主,科考是目的,破冰是保證,破冰是為了航行到有科考價值的海域。很多科學家期待新的科考船能把他們帶到那裡,在科考上也實現一個大的跨越。

在第31次南極航次中,我在船上看到,「雪龍」號上的科考人員需要手動操作採水裝置作業,效率很低而且很危險。在一次科考船論壇上,吳立新院士說:「我們希望我國的科學家能在船上喝著咖啡,坐在實驗室裡,拿到他的海水樣本。」所以我們在「雪龍2」號上進行了很多減少人工的改裝,比如加大尾部作業的自動化程度、船體的智能程度等。

在「雪龍」號上生活過以後,我們對科學考察實驗室的布局、防寒加熱區域,哪些地方需要加溫防寒,哪些地方需要加強通訊,都有一個切身的體驗。在「雪龍2」號上,針對船上人員的生活起居做了很多人性化的設計,比如房間加熱設施、窗戶雙層保溫、室內防滑處理、淡水的充足供給等,讓大家工作得更舒服。

200多臺套設備試航半個月通過「初考」

新京報:交付使用前,「雪龍2」號進行了哪些測試?

吳剛:5月31日開始,「雪龍2」號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試航,46個大系統200多臺套設備在海上進行測試驗收,包括船舶操縱性能試驗、一人橋樓試驗、電力推進系統試驗、DP2動力定位系統試驗、無人機艙和智能機艙試驗、艙室振動噪聲測量試驗、水下輻射噪聲測量,以及部分科考系統和實驗室功能試驗,可以說高分通過了「初考」。

新京報:「雪龍2」號的誕生,對我國極地科考事業有什麼重要意義?

吳剛:「雪龍2」號既承載和實現了近40年國內業界所做的諸多儲備研究工作,也為未來可能的航線開道、科考救援等任務打下了基礎。可以說,「雪龍2」號對中國極地科考領域是一場「及時雨」。

我們花了10年時間來設計建造這艘船,大大拓展了目前極地科考的範圍,能夠前往極地更中心海域,也不再只能將科考集中在夏季,春秋季節也可以前往。而且有了這10年的積累,我們在規範、設計、建造、材料、設備各方面對造一艘科考破冰船有了全新的認識。未來,我們對建造重型破冰船將更有信心。

要抵達中國中山站——我們測算過——至少需要破1.5米厚度的冰,這就是現在「雪龍2」號的破冰能力。這裡所說的「破冰」,是一個連續破冰且有夾雜多年冰的概念,涉及船型、主機功率、船的螺旋槳、撞擊能力、造價等各個方面,在整個設計上會完全不一樣。

2015年初,我親身經歷了70多天的南極之行。當時坐著「雪龍」號去南極,因為船的局限性,一次四五個月的航程,真正科考時間卻只有半個月。時間窗口沒法拉長,就無法看到很多新的生物季節變化等科學現象。所以,科學家們對全新的「雪龍2」號是非常期待的。  ——吳剛

相關焦點

  • 題:十年磨一劍——「雪龍2」號總設計師談中國造破冰船
    新華社「雪龍2」號11月19日電題:十年磨一劍——「雪龍2」號總設計師談中國造破冰船新華社記者劉詩平「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19日抵達南大洋普裡茲灣浮冰區,將首次進行陸緣冰破冰。當天在船上進行的南極大學講座中,「雪龍2」號總設計師、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船集團)第708研究所專家吳剛以《「雪龍2」號 一路走來》為題,講述了這艘中國造破冰船的設計建造過程與技術亮點。(小標題)十年磨一劍從2009年獲批立項,到2019年7月交付,直至此次首航南極,「雪龍2」號可謂「十年磨一劍」。
  • 「雪龍2」號完成交付 境外媒體:中國極地科考邁上新臺階
    參考消息網7月13日報導 境外媒體稱,中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船將搭載科考隊員前往南北極開展科學考察與後勤保障活動。「雪龍2」號有望提高中國的極地科考能力。香港亞洲時報網站7月11日報導,「雪龍2」號船長趙炎平對中國媒體說,與「雪龍」號相比,「雪龍2」號的結構強度更高,能夠滿足PC3要求,而且具有雙向破冰能力,能以2至3節的航速破開1.5米厚的冰層加0.2米的積雪,這讓它躋身全球主流中型破冰船之列。報導稱,中國在2009年6月批准立項,由中外企業聯合設計世界上強度最高的破冰船型之一。
  • 助力極地科考「雪龍2」號科考破冰船全新姿態出發試航
    「雪龍」號與「雪龍2」號在江南造船碼頭水域相會人民網上海6月12日電(葛俊俊) 6月12日,「雪龍」號與「雪龍2」號科學考察破冰船在江南造船碼頭水域相會。「雪龍」號科學考察破冰船回廠停靠10號碼頭,將進行為期50天的艉軸特檢工程及維修;而「雪龍2」號科學考察破冰船則完成45天維保工作,以全新姿態出發進行科考試航。
  • 「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今啟航前往北極 邊檢站開闢「綠色通道」助...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陳超 記者 江躍中)今天上午9時許,「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在浦東外高橋港區的中國極地科考碼頭啟航,開始了中國第11次北極考察之行,外高橋邊檢站開闢「綠色通道」,快速為該輪和科考人員辦理了邊防檢查手續,助其順利出境。
  • 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今日在上海下水
    9月10日下午,澎湃新聞記者在上海見證了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H2560)下水。這艘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被正式命名為「雪龍2」號。「雪龍2」號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它能夠在1.5米厚冰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交付使用後將填補我國在極地科考重大裝備領域的空白。
  • 「雪龍2」號交付使用 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突破
    「雪龍2」號交付後,將正式加入我國極地考察序列,開展船載科考設備調試等工作,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和「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共同執行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雪龍2」號作為我國第四艘極地科考船,也是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它能破多厚的冰?除了破冰還能做什麼呢?
  • 「雪龍2」號:雙向破冰 智能航行
    當日,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出發,執行科學考察任務。 新華社發(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供圖)地球的南北極是神秘而迷人的所在,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有著極大的科研價值。隨著極地科考事業不斷發展,現代科考破冰船已成為極地考察的重要裝備,除用於破冰外,有的還兼負運輸和海洋考察等任務。
  • 「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啟航開始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
    中新網上海11月10日電 (陳靜陳超)「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10日從上海浦東外高橋港區的中國極地科考碼頭啟航,開始了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之行。據介紹,此次「雪龍2」號上的考察隊由116名隊員組成,預計2021年5月返回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啟航。外高橋邊檢站供圖「雪龍2」號是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船長122.5米,型寬22.32米,吃水7.85米,排水量13996噸,航速12至15節。
  • 一圖看懂|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怎樣到達南極
    (原標題:一圖看懂|「雪龍」號怎樣到達南極)
  • 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難忘的一次極地大營救
    為尋訪當年「雪龍」號極地大營救那段歷史,2019年10月,我踏上南極。遠遠的,白茫茫中,五星紅旗格外耀眼。中國長城科考站站長劉雷保在凜冽的寒風中迎接我們。白、藍、墨,是這裡的底色。去掉繁華,大美至簡。陽光下,巨大的冰川幽藍,神秘莫測。南極大美,卻也大險。在這裡,你會邂逅最原始的美麗,也會遭遇最艱難的險境。
  • 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在北極科考時發現了什麼?
    大名鼎鼎的「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吧,它是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也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能夠在1.5米厚的冰環境中連續破冰航行。這是「雪龍2」號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雪龍2」號此次北極科考究竟發現了什麼呢?讓我們先一睹為快!
  • 「雪龍2」號的2020丨3次極地考察 獲得2項殊榮
    下面,一起回望一下「雪龍2」號2020年的「高光時刻」。3次極地考察2020年4月23日,「雪龍2」號和「雪龍」號返回上海國內基地碼頭,標誌著我國第36次南極考察首次「雙龍探極」圓滿完成。此次南極考察歷時198天(2019年10月15日啟航),順利完成南極陸地科學考察與工程技術維護以及相關海域調查等62項任務,取得了豐碩成果。
  • 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排水量為13996噸,速度約為13節
    中國「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排水量為13996噸,速度約為13節好消息總是一個接一個地出現,今天我想告訴大家的就是「雪龍2號」極地考察船已於15日從上海浦東外高橋港區的中國極地考察碼頭啟航,「雪龍2號」極地科學破冰船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是我國第一部無外力建造的極地科學破冰船,排水量為13996噸,速度約為13節。
  • 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下水
    2」號的我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10日在上海下水,這意味著我國極地考察現場保障和支撐能力取得新突破。  「雪龍2」號建造工程由自然資源部所屬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組織實施,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建造,是一艘滿足無限航區要求、具備全球航行能力,能夠在極區大洋安全航行、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
  • 「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探秘南極動物世界
    2019年12月3日至2020年1月8日,「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展開中國第三十六次南極考察的太空人海綜合調查。調查顯示,儘管環境惡劣,但是這裡依然生機勃發。在科考隊員、北京師範大學動物學教授鄧文洪的鏡頭裡,留下了30種鳥和7種海洋哺乳動物的身影。他為此拍攝了5萬多張照片。「我記錄到的鳥種群數量近3萬隻,其中九成為南極鸌。它們多棲息在冰山上,最大的一群有近6000隻。」鄧文洪說。 本次科考中,魚類研究專家葉振江、張潔對太空人海1000米以淺的中水層魚類進行了調查。
  • 移動式植物工廠登上「雪龍」號 助力北極科考
    7月18日,500餘箱「蒼山大蒜」、莊塢牛蒡、長城紅辣椒等近7000斤蘭陵蔬菜,被精心打包送到了「雪龍」號科考船。7月20日,這批產自臨沂蘭陵的蔬菜開始隨雪龍號出徵北極,作為北環極航行提供蔬菜供應,為「雪龍」號科考隊員「服務」,助力我國極地科學考察事業。
  • 海洋六號、雪龍號科考船26年後南極再「會師」
    時隔26年後,新一代的中國科考船再度共同現身南極海域,開展內容更為豐富的科考作業。 作為一艘綜合性極地考察船,「雪龍」號承擔著國家極地專項多學科在南北極的科學考察任務,並為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泰山站提供物資補給與保障。自1994年首航以來,「雪龍」號已經陪伴科考人勇闖極地多年。
  • 國瓷永豐源助力「雪龍2」號南極科考,中國「破冰」勢不可擋
    10月13日,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抵達深圳,歡中國自主建造,極地「科考重器」迎儀式於深圳蛇口碼頭隆重舉行。國瓷永豐源有幸再次肩負使命,以國粹匠心獻禮極地「科考英雄」,助力大國極地科考事業再啟新徵程。
  • 雪龍2號創造中國北極科考新紀錄
    「雪龍2」號最新消息,北京時間2020年9月8日13時,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的「雪龍2」號,經過近4小時的奮戰,利用重力活塞取樣器,在北冰洋北風海盆(Northwind Basin)內1870米水深處,成功取得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
  • 「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抵達上海
    原標題:「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抵達上海   「雪龍」號在南極中山站附近陸緣冰區探路卸貨(2018年12月2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攝   據新華社「雪龍」號3月10日電(記者 劉詩平)經過3萬海裡航行,3月10日,「雪龍」號極地考察破冰船載著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隊員安全抵達上海吳淞檢疫錨地,辦理進港入關手續。   這是「雪龍」號第22次遠徵南極並安全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