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海洋四號」科考船監控海底作業

2020-11-30 搜狐網
圖文:「海洋四號」科考船監控海底作業

NEWS.SOHU.COM  2003年09月23日20:27  新華網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9月19日,「海洋四號」科考船上的技術員在甲板上的多波束分屏控制室內監控在海底作業的設備。正在太平洋中部海域進行科學考察的中國國土資源部「海洋四號」科考船上的科技人員,應用從美國引進的多波束海底地形測量系統等高科技裝備,結合海底拖網、箱式取樣等傳統技術,成功實現了對3000米以下的水深進行全面、準確的勘察作業,平均一天能完成約6000平方公裡的海底勘察任務。 新華社記者周文杰 攝











相關焦點

  • 「海洋四號」遠洋科考船勝利返航
    10月30日,廣州海洋地質勘查局「海洋四號」遠洋船歷時174天圓滿完成科考任務,返航廣州黃埔港碼頭。
  • "海洋六號"隨船見聞及對我海洋科考事業發展思考
    據了解,調查船進行取樣,都是到達預定位置後,停船開始取樣,但即便風平浪靜,由於海流、風向等影響,幾千噸的調查船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漂移。尤其是在大洋深海區,水深上千米,取樣設備下沉到海底便需幾個小時,等到了海底,船位早已偏離,設備的位置更難確定。記者了解到,有一年「海洋四號」船科考人員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調查點,但第二年再去時,卻找不到了。
  • 海洋六號船大洋科考36航次隨船記者航行日記
    6月7日,我作為特派記者,跟隨海洋六號船從關島出發,在太平洋上完成一個航段為期35天的海洋地質調查任務。我用自己的見聞,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大洋科考隊。初識海六海洋六號船是我國自主設計和建造的先進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綜合調查船,總長106米,寬17.4米,排水量4650噸,最大航速16節。
  • 海洋四號科考船奮戰123天 國旗在太平洋升起(圖)
    海洋四號科考船奮戰123天 國旗在太平洋升起(圖)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北京時間9月30日,在「海洋四號
  • 「海洋四號」海底探寶船返航 取得4項成果
    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四號」船今年5月25日從廣州出發,遠赴太平洋,航程2萬多海裡,圓滿完成了我國《國際海底區域研究開發》「十五」計劃代號為DY105-15航次的科學考察任務。本航次,「海洋四號」船在這一合同區的東示範區進行了加密調查,本航次共完成了70個無纜抓斗取樣、箱式取樣和重力取樣各6個、10個站位的海底攝像和3個站位的海水溫鹽深測量等為主要項目的地質詳查,回收了1組深海錨系,為多金屬結核分布規律研究和地質技術經濟評價提供基礎資料,履行了我國與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籤定的《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
  • 「實驗6」號科考船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實驗6」號是一艘採用國際最先進設計理念,科考能力突出的特種用途船舶,探測手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海海洋所原所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張偲表示,「實驗6」號填補了我國目前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發揮專業調查船與綜合科考船功能,大力提升我國地球深部結構和深海大洋極端環境探測研究水平。
  • 「探索二號」科考船結束馬裡亞納海溝科考 開始返航
    在經歷了50天的海上航行和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的科學考察作業後,我國「探索二號」科考船日前結束了本航次的全部科考任務,開始返航。探索一號」科考船進行了多次聯合深潛作業。「探索二號」科考船在結束與「探索一號」的聯合作業後,繼續在馬裡亞納海溝弧前區進行科考任務。總臺的直播團隊也跟隨「探索二號」繼續開展下一個階段的海試任務。
  • 全國最大最強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下水
    28日,我國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英文名:「ZHONG SHAN DA XUE」)在上海長興島江南造船廠下水。此次下水後,「中山大學」號將進入設備安裝、系統調試、內裝施工等階段,計劃於2020年年底試航,預計2021年年初交付使用。
  • 海洋科考船綜合性能哪個強?「中山大學」號
    來源:科技日報圖集 近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據該船總設計師、中船集團第708所主任助理吳剛介紹,「中山大學」號是目前我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我國是海陸兼備大國,有廣泛的海洋戰略、安全和經濟利益。進入21世紀,海洋領域國際競爭愈發激烈,與世界海洋強國相比,我國的海洋科考、海洋科技水平相對落後。
  • 海洋科考船綜合性能哪個強?「中山大學」號!
    近日,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長興島下水。  據該船總設計師、中船集團第708所主任助理吳剛介紹,「中山大學」號是目前我國排水量最大、綜合科考性能最強、創新設計亮點最多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我國是海陸兼備大國,有廣泛的海洋戰略、安全和經濟利益。進入21世紀,海洋領域國際競爭愈發激烈,與世界海洋強國相比,我國的海洋科考、海洋科技水平相對落後。
  • 揭秘科考船「實驗1」號
    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2/3以上,與人類賴以生存的能源、環境等息息相關。探索海洋,離不開先進的科學考察船  「實驗1」號近日執行了首航任務,成為科學界和大眾關注的焦點。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局長、科考船項目經理部總經理田靜表示:「實驗1」號將成為我國海洋科學考察事業繼往開來的新起點。
  • 我國最大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圖說: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昨天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
  • 「實驗6」號科考船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重器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 通訊員 黃林叢 徐曉璐 7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新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實驗6」號下水暨命名儀式在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舉行。
  • 海洋六號、雪龍號科考船26年後南極再「會師」
    按照商定計劃,「海洋六號」正在趕來這一海域的路上,兩船將在這裡短暫「會師」,再各自執行考察作業任務。 14時05分,手持望遠鏡的二副羅婕激動地喊道:「看到了,在那兒!」 隨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穿越疾風暴雪,「海洋六號」緩緩出現在「雪龍」號右舷方向。
  • 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科考船「海洋六號」出發 開啟跨年度航次
    據人民日報27日報導,26日上午10時,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科學考察船從廣州東江口海洋地質專用碼頭起航,遠赴太平洋,執行中國地質調查局2017年深海地質航次和中國大洋41B航次科學考察任務。「此次跨年度調查航次任務繁重,整個航次歷時240天,預計總航程約22000公裡,計劃2018年2月返回廣州。」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局長葉建良說。
  • 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新華社上海8月28日電(記者賈遠琨)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28日在位於上海長興島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這艘科考實習船命名,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洋求索的使命與擔當。
  • 江南造船開建國內最大海洋綜合科考船
    中山大學科考船具備無限航區(毗鄰冰區)的全球航行能力,能夠對航線及其周圍開展從海底到高空區域的海洋、大氣、地質、地球物理、生態、環境和資源要素的探測和監測,將作為世界一流的深遠海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應用平臺,與「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一起形成強大的海洋研究支撐。
  • 覆核洋底科考作業功能,「奮鬥者」號再探萬米洋底_騰訊網
    之後,在11月13日海試任務中,「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和「滄海」號深海著陸器聯合作業,實現萬米水下全球首次高清視頻信號直播和傳輸;11月16日,「奮鬥者」號僅用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就找回了此前布放在海底的3個取樣器,作業難度堪比「大海撈針」。這項操作對深海科考特別是未來實現深海科研的原位培養、長期監測等意義重大。
  • 乘風破浪的科考船
    它們在海天之間乘風破浪,   為我國海洋科考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今天,讓我們一覽部分海洋科考船的風採。   「海洋地質六號」船   「海洋地質六號」船原名為「海洋六號」, 2009年10
  • 「海洋六號」船完成今年深海大洋科考-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10月23日電(記者袁於飛)歷時122天,航程近35000千米,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六號」船完成中國地質調查局深海地質第8航次和中國大洋第55航次科考任務,10月23日返回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