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我國南海發現「可燃冰」,儲存量世界第一,開採具有難度

2020-09-02 綠蔭樹下

據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22日發布的消息來看,科學家在我國的南海發現了迄今為止第一次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此次科學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也讓我們明白,科學探索永無止境,只要我們有科學精神,只要我們敢於不斷的去探索,不斷去挖掘,總會有讓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現。

我想看到這則消息的所有觀眾們大概心裡都會有很多疑問,什麼叫做可燃冰,可燃冰是什麼東西呢?是可以燃燒的冰嗎?冰怎麼可以燃燒?

冰不是遇到火就會融化嗎?居然還會燃燒,難道世界上還有如此神奇的一個現象?這種可燃冰怎麼會在海底出現呢?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它的儲存量竟然比黃金石油還多,儲存量居然在全球遙遙領先。它是否像黃金石油那樣需要去開採呢?那如果我們去開採,是不是就發財了?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可燃冰神秘的面紗。

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在一定條件下由二氧化碳以及硫化氫等小分子與水相互作用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的固態結晶物質,還是是一種白色的或者是一種淺灰色的晶體,他長得和冰的形狀非常相似,所以啊,我們就把它稱為是一種特殊的氣冰。

可燃冰,它是由水分子甲烷分子組成的,它的四周都是由水分子包圍起來,只有在最裡面的是一個甲烷分子,甲烷分子就像是被囚禁起來了,這就是可燃冰的結構。

可燃冰,它主要是分布在海底或者一些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當中而分布在海底的可燃冰,它主要是由海裡的一些化合物沉積在海底裡,然後發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那麼,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一個怎樣的條件呢?

首先他既然是冰,那麼溫度一定不能過高,所以海底的溫度都是2-4攝氏度,這是可燃冰最為舒適的溫度,而高於20攝氏度,它就會分解,就像冰一樣會融化。

其次,它和我們平常的冰有很大的區別,平常的冰不能壓,一壓它就會碎或者化為水,而我們的可燃冰是可以壓的,而且可以用力壓,壓力要足夠,壓力得越大他就越穩定。

最後,可燃冰還有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他需要甲烷氣源,如果可燃冰他沒有氣,他就只能成為普通的冰,就不再是可以燃燒的可燃冰,但正因為它裡面有甲烷氣源,這也是可燃冰形成的一個重要的條件。

在這樣一個特殊環境下形成的可燃冰,它的形狀是類似於冰一樣的晶體物質。最神奇之處就在於它可以燃燒,而且燃燒之後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是非常的少。

因此,可燃冰對環境的汙染也是非常的小。而我們現在所用的煤石油天然氣等對這些對環境的汙染是非常大的。所以,如果可燃冰能夠為我們人類所用,真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

那如此神奇的可燃冰他是不是主要在我國才發現呢,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是否也曾經發現過可燃冰呢?

其實啊,可燃冰,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只不過是很多可燃冰並不能被人類所用,或者很難被人類發現,尤其是裸露在海面上的可燃冰這可是第一次發現。

目前我們在全球79個地區都曾發現了可燃冰的存在,它主要是分布在一些大洋的邊緣地區,大陸地區,盆地地區,以及部分的內陸海也曾發現過可燃冰的存在。

但是總體上來看,可燃冰他還是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其中太平洋邊緣領域最多。

我國南海發現的可燃冰是一個可燃冰聚集的地區,從科學家的預測來看,我國南海的可燃冰量可達到194億立方米。

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量,聽到科學家的預測,我們不禁欣喜若狂。不禁發出感嘆,如此多的可燃冰,可真了不得!

我國可燃冰的儲量在全球遙遙領先,但是可以使用的可燃冰卻少之又少。因為它的開採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困難,就算開採出來,人類又要如何保存這種可燃冰則又將是科學界面臨的一大難題。

面對如此龐大數據的可燃冰,我們如何去開採,如何去讓它發光發熱,如何讓它為人類帶來福利呢?我們的科學家已經為我們列舉了一系列的方法去開採。

首先有一種方法是熱激發開採法,這種方法就是直接對天然氣和霧層進行加熱,讓它的溫度超過平衡溫度,從而使天然氣水合物分解為水和天然氣的開採方法。

這種開採方法也是最為簡單的一種方法。但是最為簡單的一種方法也存在著巨大的困難,因為在寒冷的冰川,我們如何把熱量源帶往冰川?這將是又一大難題,所以科學家們需要不斷的去克服。

熱激發開採法,也讓我們大家感到非常奇怪,明明是冰如何加熱呢,加熱之后里面的甲烷氣體能否提出來呢?這需要什麼技術呢?我們目前的設備能否進行這種方法開展呢?我們都為此感到非常的擔心。

第二種方法是利用一種減壓的方法,科學家們通過降低壓力來使天然氣和物進行分解,它分解出來的甲烷氣體就可以把它收集起來。但是這種方法我們一般很少使用,因為解壓存在巨大的困難。

第三種就是我們常用的化學試劑注入開採法。這種方法相對來說更簡單一點,因為化學試劑科學家們經常接觸。

可以把試劑盒帶往可燃冰所在地區,這對科學家來說可以減少壓力。其中這些科學試劑主要是包括一些鹽水,甲醇乙醇等一些一系列的化學物品,它的作用主要是可以促使天然水合物的分解,從而得到開採。

第四種一種方法就是我們的二氧化碳置換開採法,這也是被稱為人工呼吸的一種方法。

因為二氧化碳的置換和人工呼吸系統非常相似,我們可以往可燃冰氣水合物中注入二氧化碳氣體,此時,天然氣水合物就會分解出二氧化碳水合物。

——END——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圖片來自網絡與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我國可燃冰試採創兩項世界紀錄
    1 開採技術實現突破據悉,本輪可燃冰試採為期1個月,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的世界紀錄,攻克了深海淺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技術,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
  • 可燃冰的發現開採史
    上世紀80年代,人們發現海底天然氣水合物伴生存在海底甲烷冷泉、海底天然氣滲漏附近。此後,可燃冰在世界範圍內不斷被發現,被譽為21世紀最理想的潛在替代能源。探索:20載,從「跟跑」到「領跑」對於我國來說,可燃冰是既古老又年輕的能源種類。「古老」在於其形成的地質年代久遠,而「年輕」則在於我國對其研究的時間較晚。
  • 南海一場大火後,緩解我國能源問題,科學家在南海發現大量可燃冰
    我國科學家在南海的深處發現了新的可替代清潔能源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我國科學家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南海的深處發現了新的可替代清潔能源。而這個發現,得益於南海的一場大火。我國已經有能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開採可燃冰的國家
  • 我國可燃冰試採創下兩項世界紀錄,為什麼開採可燃冰這麼難?
    據新京報快訊,3月26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召開的匯報視頻會上獲悉,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新的世界紀錄,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突破。
  • 深海礦藏開採先行者!我國可燃冰試採創世界紀錄,遠超日本!
    圖為可燃冰自從1810年,英國科學家漢弗萊·戴維在實驗室第一次合成氣體水合物CH4·8H2O,它就是我們熟知的可燃冰。1934年曾被蘇聯人認為是一種對輸氣管道有害的物質,之後人們加深了對它的認識,才意識到這種天然資源的寶貴性,世界各國紛紛建立起了自己的開採點,尤其是中國和日本已經在可燃冰開採領先世界。圖為可燃冰開採工程人員為何可燃冰會成為未來能源?
  • 我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千億噸石油級別寶藏打開
    5月18日10時,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在南海神狐海域的「藍鯨一號」鑽井平臺上宣布: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成功。中國科技工作者正式開啟了通往資源儲存量高達相當於千億噸石油的「可燃冰時代」大門。
  • 中國首次成功試採海域可燃冰
    系全球首個成功在海域穩定開採可燃冰的國家;2030年前將會商業開發利用新京報訊據中國地質調查局官微「中國地質調查」消息,昨天,由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實施的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試採在南海神狐海域實現連續8天穩定產氣,這標誌著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據了解,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可燃冰試開採中獲得連續穩定產能的國家。
  • 重大突破,南海可燃冰第二次商業試採成功,中國再創世界紀錄
    世界各主要能源消費國對可燃冰的產業化開發給予高度重視。——開採難度不是易事但可燃冰的開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燃冰的開採難度是比較高的,這主要是因為可燃冰是在低溫高壓的情況下形成的,開採的時候它的形態會非常容易發生改變,有可能還沒有開採到可燃冰,它就已經先變成氣態了。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裸露「可燃冰」
    [video:20170923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裸露可燃冰]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日前發布消息,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關鍵區域海洋系統物質能量交換」支持下,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我國南海海域發現裸露在海底的
  • 中國首次開採90萬方,世界上最大可燃冰群現身南海
    但是可燃冰的開採並不是那麼的容易,因為可燃冰它是存在於海底的,所以在進行客人並開採時,我們就需要掌握很多先進的技術,只有擁有了這一些技術。並且技術能夠達到成熟,這樣我們才能夠很好的將存儲於海底的可燃冰開採起來,在進行可燃冰開採時,我們需要擁有的是一些海上鑽井平臺,還有下潛設備。
  • 我國南海重大發現,26國密切關注開採動態!
    我國南海獲得重大發現,可燃冰價值堪比黃金通俗來說,可燃冰就是天然氣和水在低溫高壓下形成的類似於冰的一種晶體物質,也就是天然氣水合物,根據它遇火就迅速燃燒的特質,國際社會將它命名為「可燃冰」。儘管1立方米可燃冰相當於164立方米的甲烷,但可燃冰在燃燒過程中,除了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外,幾乎不會產生任何能對人體造成傷害的物質,因此,早在可燃冰問世之初,它就被世界看成是一種燃燒值高、清潔無汙染的新型能源,不過,雖然海洋中探明的可燃冰分布廣泛且儲量大,可由於海洋環境限制,開採就成為使用可燃冰的首要難題,因此,當我國南海發現了可燃冰資源後,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都表示,隨著中國開採實驗的圓滿結束
  • 南海可燃冰開發提速 海南成能源大省指日可待
    南海可燃冰估計儲量700億噸,開發有利促進海南經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8月21日公布了名為《中國石油替代能源發展概述》的研究報告,報告稱,目前已在中國海域內發現大量可燃冰儲量,僅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儲量估計相當於中國陸上石油總量的50%左右,在未來10年,中國將投入8億元進行勘探研究,預計2010—2015年進行試開採。
  • 1500億方可燃冰,中國首次開採90萬方,全球最大可燃冰群現身南海
    1500億方可燃冰,中國首次開採90萬方,全球最大可燃冰群現身南海 在生產和我們的生活發展當中,其實更多的一些資源方向就是現在能夠維持日常生活的一些資源利用,石油雖然說是現在最為普遍和常見的一種,但是由於它的利用會給環境帶來危害
  • 可燃冰的探測與開採
    2020年3月26日,這是一個讓國人振奮和自豪的日子,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新的世界紀錄。 和人們熟悉的海底石油、海底天然氣田相比,可燃冰要神秘得多。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種「高潛力」能源。
  • 我國可燃冰開採創造兩項新世界紀錄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嬌穎)3月26日,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召開的匯報視頻會上獲悉,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即「可燃冰」)第二輪試採日前取得成功並超額完成任務。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試採創造了「產氣總量、日均產氣量」兩項新的世界紀錄,實現了從「探索性試採」向「試驗性試採」的重大突破。我國可燃冰第二輪試採在南海神狐海域進行。
  • 南海的可燃冰,夠中國燒多少年?當前可燃冰開採的技術進展如何?
    中國的可燃冰儲量首先,南海可燃冰還在開採中,具體多少儲量,官方現在也沒有數字,我們可以粗略算一下神狐海域的可燃冰夠中國燒多少年,從而對南海可燃冰的規模有一個大概的認識。2019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3100億立方米,而1立方米可燃冰可轉換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這就意味著,神狐海域的可燃冰就夠中國燒:194 x 164 / 3100 = 10.26年。
  • 等於免費的新能源,1立方1分錢,可燃冰的前生今世
    近日好消息傳來,中國南海可燃冰開採第二次試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礦產發掘史上的新華章。此次可試驗又爆出新的世界紀錄,總氣量達到86.14萬立方米,接近百萬方燃氣噴湧而出,日均產氣量達到2.87萬立方米,這個發現無疑是對中國科研人員艱苦努力最大的回報。消息之二是我國已經全面攻克了深海錢軟地層水平井鑽採核心技術,完成了探索性試採到試驗性試採的重大突破。
  • 可以替代石油的這項能源,我國已經成功開採,而且是世界第一
    當時我國的國土資源部的中國地質調查局宣布我國在珠海市東南區320公裡的神湖海域的可燃冰試採作業區第一口開採井順利開採成功。沒辦法,這也只能說我們國家這些年的進步實在是太快了,其實,可燃冰的開採成功這背後的意義很有可能顛覆世界能源的巨大格局。
  • 中國在海域連續穩定試開採可燃冰成功
    正式出氣至今 已累計產出超12萬立方米甲烷含量高達99.5%的天然氣 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南海北部的神狐海域,也是我國正在進行的可燃冰試開採的現場。 因絕大部分埋藏於海底,所以可燃冰開採難度十分巨大。目前,日本、加拿大等國都在加緊對這種未來能源進行試開採嘗試,但都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或未達到連續產氣的預定目標。 此次試開採成功,不僅表明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和開發的核心技術得到驗證,也標誌著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綜合實力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 中國可燃冰資源可用百年以上 商業開發還需15到20年
    南海海域是我國可燃冰最主要的分布區,全國可燃冰資源儲存量相當於1000億噸石油,其中有800億噸在南海。試採現場指揮部地質組組長陸敬安說,勘探顯示,神狐海域有11個礦體、面積128平方公裡,資源儲存量相當於1.5億噸石油儲量。   「成功試採意味著這些儲量都有望轉化成可利用的寶貴能源,也就意味著中國打開了一個儲存量為千億噸石油級別的寶藏。」陸敬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