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系首次研製成功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薄膜

2020-12-05 清華大學新聞網

清華新聞網8月10日電 8月6日,電機系李琦副教授、何金良教授等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了題為「基於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材料的高溫電容薄膜」(Polymer/molecular semiconductor all-organic composites for high-temperature dielectric energy storage)的研究論文,首次研製出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的全有機複合薄膜。這類全有機複合介電材料在200攝氏度高溫條件下的介電儲能性能不僅遠超過目前最好的高溫聚合物及聚合物納米複合介電材料,並接近商業化聚合物電容薄膜室溫下性能;在大幅提升高溫介電儲能特性的同時還實現了大面積、性能均勻的薄膜製備,為實現薄膜電容器在200攝氏度嚴酷溫度環境下應用提供了可能。

聚合物薄膜電容器具有介電強度高、能量損耗低以及自愈性好等優點,在全球工業電容器市場佔有率超過其它類型電容產品。然而,聚合物介電材料的絕緣性能對溫度極其敏感,在高溫、高電場作用下洩漏電流呈指數上升、放電效率急劇下降,最終造成電容器過熱損壞。目前主流商業薄膜電容器僅在105攝氏度以下工作,長期工作溫度低於70攝氏度。另一方面,隨著電子器件和電力、能源設備功率不斷增大以及對小型化和緊湊型功率模塊的持續追求,電子材料的工作溫度要求快速提高,薄膜電容器介電材料已成為高溫電子器件和設備的技術瓶頸。

a:聚合物-分子半導體複合體系能級與電荷轉移示意圖  b:分子半導體靜電勢分布  c: 電極/聚合物界面表面電勢分布 

該論文採用了一種與前期方法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利用有機光伏中電子受體材料的強得電子能力,實現了在高溫聚合物中構築深電荷陷阱。這種有機分子半導體型的電子受體材料具有極高的電子親和能,被廣泛應用於有機光伏中激子在異質結界面高效分離。它們可通過其表面靜電勢分布的極不均勻特性,對自由電子產生強束縛作用。通過向耐熱聚合物中摻雜極少量高電子親和能有機分子半導體製備了全有機複合高溫介電材料。這類材料在200攝氏度和200kV/mm電場條件下,電阻率比高溫聚合物提升兩個數量級以上;200攝氏度、放電效率90%以上的能量密度是目前最好的聚合物高溫介電材料的2.3倍。此外,全有機複合體系解決了傳統有機-無機複合體系中高表面能粒子分散不均和引入界面缺陷等問題,在薄膜品質和規模化製備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a: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介電薄膜  b:全有機複合介電材料(PEI/DPDI、PEI/PCBM、PEI/ITIC)高溫儲能特性遠優於傳統高溫介電聚合物(PEI)  c:高溫高場下全有機複合介電薄膜長期工作循環性能

論文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電機系博士後袁超,通訊作者為電機系李琦副教授和何金良教授。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和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760-x

供稿:電機系

編輯:李晨暉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薄膜研製成功
    本報訊 近日,清華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李琦、教授何金良等人首次研製出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的全有機複合薄膜。
  • 科學網—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薄膜研製成功
    本報訊 近日,清華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李琦、教授何金良等人首次研製出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的全有機複合薄膜。
  • 基於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材料的高溫介電儲能薄膜
    目前主流商業薄膜電容器僅在105攝氏度以下工作,長期工作溫度低於70攝氏度。另一方面,隨著電子器件和電力、能源設備功率不斷增大以及對小型化和緊湊型功率模塊的持續追求,電子材料的工作溫度要求快速提高,薄膜電容器介電材料已成為高溫電子器件和設備的技術瓶頸。
  • :首次研製成功...
    )的研究論文,首次研製出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的全有機複合薄膜。這類全有機複合介電材料在200攝氏度高溫條件下的介電儲能性能不僅遠超過目前最好的高溫聚合物及聚合物納米複合介電材料,並接近商業化聚合物電容薄膜室溫下性能;在大幅提升高溫介電儲能特性的同時還實現了大面積、性能均勻的薄膜製備,為實現薄膜電容器在200攝氏度嚴酷溫度環境下應用提供了可能。
  • 中國地質大學佟望舒/安琪/張以河《AM》:多孔薄膜的壓電-介電耦合研究,實現發電性能提升
    論文背景:在生物系統中,將低頻和微弱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無時無刻地發生著,用於實現信號傳導或為其他功能單位提供電能,例如:神經細胞、骨組織,電信號尤其重要,這種耗能極小但又可以有效感知或傳遞能量的方式十分高效,激發了類似能量轉換材料的開發和研究。其相關的壓電-介電耦合能量轉換,在人造材料和器件中也經常發生,但對其發電特性和機理缺少系統研究。
  • 具有超高儲能性能的無疲勞Aurivillius相鐵電薄膜
    介電電容器在電子和電力系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混合動力電動汽車,醫療除顫器,以及用於控制和存儲電荷和電能的電網。介質電容器已經成為電子和電氣系統的關鍵技術。為了滿足高度集成、緊湊和小型化電子和電氣系統不斷增長的需求,人們做出了大量努力來提高介電電容器的能量密度。
  • 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機和介電彈性體的可刷新盲文顯示系統
    有望成為可刷新,靈活且可移植的下一代盲文書籍,由摩擦電納米發生器致動的安全的介電彈性體盲文設備。它易於製造,便宜且安全,對盲人沒有任何潛在危害。對於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兩個薄膜之間的摩擦可以產生3 kV以上的電壓,而電流僅為2 µA,從而可以改變介電彈性體膜的形狀。同時,在腔室中加壓空氣的支撐下,膜將被抬起成為可觸摸的盲文點。
  • 哈電電機成功研製我國最大容量潮流能發電機組
    近日,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收到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通知,哈電電機承擔的海洋可再生能源資金項目「600kW海底式潮流發電整機製造」通過專家組驗收,標誌著哈電電機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我國最大潮流能機組研製成功。
  • 韓英聯合開發超低介電新星——非晶氮化硼
    韓英聯合開發超低介電新星——非晶氮化硼 新材料在線 發表於 2021-01-14 13:45:34 韓英聯合開發超低介電新星——非晶氮化硼 2020年7月,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Hyeon Suk
  • 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新聞—科學網
    自2014年起,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介電襯底上高質量大面積石墨烯信息器件的構築與特性研究」支持下,中國科學家瞄準領域研究前沿,針對石墨烯信息器件的一些關鍵基礎問題,開展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的研究,在石墨烯信息器件的重大科學問題上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 高效自由基發光二極體研製成功
    高效自由基發光二極體研製成功 2018-11-27 中國科學報 陸琦 谷雙雙 【字體:  基於此,他帶領團隊於2015年首次將有機發光自由基TTM-1Cz應用於OLED發光層製成紅光器件,並證實器件的發光來源於雙線態激子。  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李峰團隊以一種自由基作為核心,以兩個咔唑衍生物作為給體,得到了兩個高效的電荷轉移態紅光自由基TTM-3NCz、TTM-3PCz。這種結構的分子設計大幅提高了發光自由基分子的穩定性以及發光效率。
  • 【中國科學報】介電襯底長出「高」「大」石墨烯---中國科學院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金屬表面形成的石墨烯一般需要轉移至介電層上,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器件加工。複雜的轉移過程不可避免地帶來石墨烯的破損、褶皺,金屬、溶劑殘留汙染以及操作繁複、一致性差、成本高昂等問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者將目光投向了在介電襯底表面直接生長石墨烯。
  • 第四代薄膜太陽能電池研製成功
    導讀:歐洲太陽能組織呼籲成員國在制定復甦和彈性計劃時將太陽能和電池儲能放在首位,以確保歐盟擬議的6725億歐元的後刺激計劃中的一部分。
  • 南車電機成功研製高速永磁變頻電機系統
    原標題:南車電機成功研製高速永磁變頻電機系統  科技日報訊 (朱劍飛 陳瑋)4月28日,經過近半年緊張的研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速永磁變頻電機系統在南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成功下線。   該電機額定功率為165KW,額定轉速18000轉/分,從啟動加速至額定轉速僅需9秒,整個動力系統性能優異,運行平穩,噪聲低,振動小,全生命周期成本低。與傳統的三相異步電機配套增速箱系統相比,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約15%,標誌著南車電機已經全面掌握高速永磁變頻電機系統核心技術,成為國際電機巨頭在該領域壟斷地位的「終結者」。
  • 我國科學家研製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
    研製方面取得新進展。科研人員採用雷射誘導加工法,將聚醯亞胺前驅體直接原位轉化為石墨烯晶體膜;針對其直接用作儲能電極時所面臨的體積效應技術瓶頸,通過優化前驅體的分子構型和熱敏感性,大幅增加了雷射與聚合物薄膜的作用深度
  • 合肥工業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超高儲能密度新型無鉛弛豫反鐵電...
    近日,合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左如忠教授科研團隊和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張樹君教授合作,成功製備出具有正交Pnma對稱性、納米電疇形貌的鈮酸鈉(NaNbO3,NN)基無鉛弛豫反鐵電固溶體陶瓷材料,其放電儲能密度值到達W~12.2 J/cm3,是迄今塊體陶瓷材料儲能密度文獻報導的最高值,實現了介質陶瓷放電儲能性能的新突破。
  • 《納米能源》:超高儲能密度PVDF – 通過內應力調控極性納米結構
    近日,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Mike Reece教授團隊報導了通過使用疊壓加工法(press & fold, P&F)在PVDF 中產生較高的內應力而獲得具有類弛豫鐵電特性和超高擊穿場強的PVDF薄膜,使PVDF的儲能密度在外加電場為
  • 哈電電機首次實現發電設備 大型關鍵部件機器人焊接
    於玉坤 記者 李愛民攝近日,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哈電電機)成功攻克機器人窄間隙氣保焊生產應用難題,首次實現發電設備大型關鍵部件機器人焊接。此次通過應用先進、高效、智能的機器人窄間隙氣保焊技術,哈電電機成功完成大型混流座環固定導葉與環板焊接。經檢驗,焊縫UT(超聲檢測)探傷一次性合格。相比常規焊接方式,單個焊口焊材消耗量下降76%,焊接周期減少50%。
  • 塑料介電性能知多少
    主要的介電性能 反應塑料介電性能的最重要的兩個參數是介電常數和耗散因子。Dk反映的是絕緣體如何積蓄電能,從而使電子元件相互絕緣,並與地面絕緣。Dk是兩種材料電容值的比:一種作為介電物質的電容與空氣或真空作為介電物質的電容之比,這個值在設計開關、電路、微波裝置、RF傳送線路、天線和導波裝置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