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材料的高溫介電儲能薄膜

2020-08-07 知社學術圈
基於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材料的高溫介電儲能薄膜

聚合物薄膜電容器具有介電強度高、能量損耗低以及自愈性好等優點,在全球工業電容器市場佔有率超過其它類型電容產品(Source: Paumanok Publications, Inc.)。然而,聚合物介電材料的絕緣性能對溫度極其敏感,在高溫、高電場作用下洩漏電流呈指數上升、放電效率急劇下降,最終造成電容器過熱損壞。目前主流商業薄膜電容器僅在105攝氏度以下工作,長期工作溫度低於70攝氏度。另一方面,隨著電子器件和電力、能源設備功率不斷增大以及對小型化和緊湊型功率模塊的持續追求,電子材料的工作溫度要求快速提高,薄膜電容器介電材料已成為高溫電子器件和設備的技術瓶頸。


今日,清華大學電機系李琦、何金良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Polymer/molecular semiconductor all-organic composites for high-temperature dielectric energy storage」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報導了一類全有機複合介電材料,其在200攝氏度高溫條件下的介電儲能性能不僅遠超過目前最好的高溫聚合物及聚合物納米複合介電材料,並接近商業聚合物電容薄膜室溫下性能,為實現薄膜電容器在200攝氏度嚴酷溫度環境下應用提供了可能。


基於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材料的高溫介電儲能薄膜

聚合物介電材料固有的熱致/場致電荷注入、激發和輸運現象使其在高溫、高電場共同作用下的電阻率和介電儲能性能急劇下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當前最有效的材料方法是通過向介電聚合物基體中摻雜無機絕緣納米粒子來改變基體與粒子界面微區的能級結構,從而產生電荷陷阱捕獲和散射載流子。這類方法引入的電荷陷阱主要來源於界面微區聚合物分子鏈凝聚態結構的變化(構象紊亂、局部空腔、鏈端缺陷等),陷阱能級較低,入陷電荷在高溫和高電場作用下獲得足夠能量易於脫陷。因此,這類聚合物-無機絕緣粒子複合材料在超過150攝氏度條件下儲能性能顯著下降。例如,氮化硼納米片填充的高溫聚合物複合材料在150攝氏度、放電效率90%以上的能量密度為2.2 J/cm3,而在200攝氏度,這一數值下降為0.5 J/ cm3 (Nature 2015,523, 576)。能量密度不足或放電效率低下都將阻礙其在更高的溫度下使用。此外,由於無機納米粒子具有高表面能,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和界面缺陷等問題目前還難以在規模化製備中解決。


該論文採用了一種與前期方法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利用有機光伏中電子受體材料的強得電子能力實現了在高溫聚合物中構築深電荷陷阱。這種有機分子半導體型的電子受體材料具有極高的電子親和能,被廣泛應用於有機光伏中激子在異質結界面高效分離。它們可通過其表面靜電勢分布的極不均勻特性對自由電子產生強束縛作用。將分子半導體引入到聚合物中產生的電子陷阱深度為兩者電子親和能的差值(圖1)。經過計算,其陷阱能級在1.5 eV左右,遠高於目前高溫聚合物-無機絕緣粒子複合材料中界面區陷阱能級(1 eV以下)。

基於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材料的高溫介電儲能薄膜

圖1. 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材料設計。(a)全有機複合體系電子注入、激發和入陷示意圖;(b)全有機複合體系電子陷阱能級示意圖;(c)分子半導體表面靜電勢分布


通過選擇具有高耐熱性的分子半導體和聚合物基體製備了全有機複合高溫介電材料。當複合材料中分子半導體含量極低時(0.25-0.75%),這類材料在200攝氏度和200 kV/mm電場條件下電阻率比高溫聚合物提升兩個數量級以上;200攝氏度、放電效率90%以上的能量密度達到3 J/cm3,是目前最好的聚合物高溫介電材料的2.3倍(圖2)。通過採用電動汽車逆變器中直流支撐電容的實際工況測試,展現了這類材料能量效率高、發熱功率低的特點(圖2)。

基於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材料的高溫介電儲能薄膜

圖2. 全有機複合材料高溫儲能特性。(a)150攝氏度下儲能特性;(b)200攝氏度下儲能特性;(c)200攝氏度90%放電效率能量密度對比;(d,e)電動汽車逆變器直流支撐電容工作環境充放電特性及(f)發熱功率


全有機複合體系還解決了傳統有機-無機複合體系中高表面能粒子分散不均和引入界面缺陷等問題,在薄膜品質和規模化製備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採用大電極測試得到的擊穿強度和循環穩定性均優於傳統有機-無機複合體系(圖3)。此外,通過開爾文探針力顯微鏡等測試手段證明了分子半導體對構築深陷阱協同界面束縛電荷反向電場對電荷注入/輸運的限制作用,揭示了全有機複合材料優異高溫性能的物理機制(圖4)。

基於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材料的高溫介電儲能薄膜

圖3. 全有機複合薄膜品質。(a)全有機複合薄膜照片(A4紙大小);(b)全有機複合薄膜不同區域介電與儲能性能;(c)全有機複合薄膜與傳統有機-無機複合材料的介電強度隨電極尺寸變化趨勢;(d)全有機複合薄膜與傳統有機-無機複合材料在20mm大直徑電極下的循環充放電測試

基於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材料的高溫介電儲能薄膜

圖4. 全有機複合材料載流子特性的開爾文探針力顯微鏡研究


清華大學電機系李琦副教授與何金良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清華大學電機系博士後袁超為本文的第一作者。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和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的資助。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760-x#Sec8

相關焦點

  • 電機系首次研製成功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薄膜
    清華新聞網8月10日電 8月6日,電機系李琦副教授、何金良教授等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了題為「基於聚合物-分子半導體全有機複合材料的高溫電容薄膜」(Polymer/molecular semiconductor all-organic composites
  • 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薄膜研製成功
    本報訊 近日,清華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李琦、教授何金良等人首次研製出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的全有機複合薄膜。
  • 科學網—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薄膜研製成功
    本報訊 近日,清華大學電機系副教授李琦、教授何金良等人首次研製出200攝氏度高效介電儲能的全有機複合薄膜。
  • 文章快訊|賓州州立大學王慶教授團隊:具有優異高溫能量密度和充放電效率的交聯含氟聚合物
    近日,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王慶教授團隊,通過熔融加工製備了含氟交聯的全聚合物基高溫介電材料,該聚合物具有更大的放電能量密度和更高的充放電效率,以及優異的擊穿強度和高溫下的循環穩定性該實驗所製備的全聚合物高溫介電材料,可在高溫(150oC)和高電場下有效工作。其高溫電容性能顯著改善的根源,在於交聯結構產生的一系列分子陷阱中心對電荷的有效捕獲。由交聯結構產生的分子俘獲中心能有效阻止高場和高溫下的電荷載流子輸運。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
    將高k無機/有機雜化納米材料嵌入介電聚合物中可形成介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具有出色的介電性能和高擊穿強度/高能量密度,適合用於合適的電子應用。High-k介電聚合物與傳統的剛性矽技術相比,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固有性能為柔性和可拉伸電子領域提供了一個新的維度。聚合物基電容器裝置的主要優點是獨特的設計,具有靈活性和易於處理。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電子儀器的性能!】
    將高k無機/有機雜化納米材料嵌入介電聚合物中可形成介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具有出色的介電性能和高擊穿強度/高能量密度,適合用於合適的電子應用。High-k介電聚合物與傳統的剛性矽技術相比,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固有性能為柔性和可拉伸電子領域提供了一個新的維度。
  • CCS Chemistry | 線性增長與三維延伸調控交聯結構,PEI薄膜製備...
    聚醚醯亞胺(PEI)具有良好的熱、力學性能以及較低的介電損耗和優異的儲能性能,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高溫儲能聚合物電介質材料。PEI的分子結構中局部鏈段及官能團的運動會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加,這將導致聚合物的次級鬆弛。這種鬆弛對PEI的介電性能非常不利,特別是在高溫、高電場的情況下,會造成材料漏電流增大,傳導損耗增大,進而儲能密度降低,充放電效率大大降低。
  • 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機和介電彈性體的可刷新盲文顯示系統
    有望成為可刷新,靈活且可移植的下一代盲文書籍,由摩擦電納米發生器致動的安全的介電彈性體盲文設備。它易於製造,便宜且安全,對盲人沒有任何潛在危害。對於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兩個薄膜之間的摩擦可以產生3 kV以上的電壓,而電流僅為2 µA,從而可以改變介電彈性體膜的形狀。同時,在腔室中加壓空氣的支撐下,膜將被抬起成為可觸摸的盲文點。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Soc. 2020, 142, 5487[2] )課題組在塑化晶界提升結晶小分子半導體在n型有機薄膜電晶體柔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美國化學會志》封面發表。該研究提出了聚合物粘合劑的新型策略,通過合成一個柔性的共軛n型聚合物,使其能夠作為一種粘合劑粘合小分半導體的晶界,提升其機械性能,實現了柔性有機電晶體器件(圖 1)。
  • 西安交大在高溫有機薄膜電容介質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有機薄膜電容因其超快的充放電速度、極高的功率密度、高工作電壓、低損耗等特點,成為重要的功率型儲能器件,在智能配網儲能、直流輸電、新能源汽車交直流變換等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功率型電力電子設備運行負荷的不斷增加以及小型化集成化的發展趨勢,薄膜電容的運行溫度將不斷升高。
  • 南科大郭旭崗團隊n型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研究連發5篇頂刊
    得益於這種獨特的材料設計,基於n型小分子半導體的多晶薄膜在彎折過程中產生的應力可被有效地釋放,從而實現了穩定、柔性的高性能有機薄膜電晶體器件。Soc. 2020, 142, 4329[3] ) 課題組在基於稠環雙噻吩醯亞胺和雙並噻吩醯亞胺的穩定n型有機醌式雙自由基材料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具有開殼結構的自由基有著獨特的光學、電學和磁學性質,在有機電子學、自旋磁電子學、非線性光學和儲能器件等眾多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介電弛豫專題】聚合物-水界面和鐵電陶瓷的介電弛豫現象
    介電弛豫現象是指電介質在外電場作用(或移去)後,從瞬時建立的極化狀態達到新的極化平衡態的過程。通過上一期推送,我們了解弛豫型鐵電材料,今天就讓我們了解下具有介電弛豫行為的殼聚糖冰-水凝膠材料和BaTiO3鐵電陶瓷吧!    下期預告:介電材料專題。
  • 中國地質大學佟望舒/安琪/張以河《AM》:多孔薄膜的壓電-介電耦合研究,實現發電性能提升
    介電耦合現象的多孔薄膜,並建立耦合模型,在簡易模型中量化發電電壓和電能,並通過實驗結合仿真模擬驗證模型,系統研究壓電-介電耦合這一現象,有助於進一步理解相關生物現象,以及激發相關能量轉換材料和器件的開發。
  • 物理所等實驗證明有機共軛小分子晶體薄膜中存在半導體本徵光生...
    有機半導體和無機半導體的主要區別在於:無機半導體為原子間強的共價鍵相互作用,而有機半導體分子間的相互作用通常為弱的範德瓦爾斯作用,使得分子軌道具有高的定域性,難以形成電子態的能帶結構;有機半導體具有較小的介電常數,對庫侖作用屏蔽效應小,不利於電荷分離;有機半導體晶格的長程有序性低於無機半導體,使得電荷更容易在空間上定域化。
  • 分子尺度解析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界面效應
    實驗和理論結構均表明填料-聚合物基體的界面對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介電,壓電,熱電和電卡性能的調控具有決定性作用。比如,通過適當的界面設計來調控納米複合材料的電極化,可以使其超過單純陶瓷或聚合物的電極化。
  • 殼聚糖冰-水凝膠材料中界面可極化分子的介電弛豫
    Liu*摘要:水凝膠智能材料的功能與聚合物網絡及封裝的水滴的靜電相互作用和分子極化息息相關。因此,聚合物、水和聚合物-水界面處的可極化分子的介電響應尤具吸引力,而聚合物-水界面分子的性質目前仍然是個未解的難題。
  • 界面自組裝的可拉伸橡膠半導體薄膜及橡膠電路
    /水界面自組裝技術製備的高度有序半導體聚合物薄膜材料,實現了可大面積製備的高遷移率的橡膠狀半導體材料,並將其應用於全橡膠電晶體,邏輯門電路,集成電路及集成電子皮膚。X射線衍射(XRD)數據顯示自組裝製備的P3HT聚合物薄膜具有高度有序的分子堆積結構,同時基於自組裝薄膜的場效應電晶體器件表現出了優異的性能,其場效應遷移率比旋塗薄膜器件高出一個數量級。
  •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具有一維結構的碳納米管或金屬納米線可以與有機材料的一維分子鏈形成緊密連接的導電網絡,並沿鏈網絡提供高導電通道,因此常被用於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的研究。但碳納米管或金屬納米線極低的澤貝克係數導致複合材料的澤貝克係數難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