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07 中國科學院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6-01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柔性熱電能量轉換技術可將環境或人體溫差轉化成電能實現電子設備的自供電,在可穿戴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不具備柔性功能;而有機熱電材料雖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熱電性能極低。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可綜合無機材料的熱電高性能和有機材料的良好彎曲性能,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具有一維結構的碳納米管或金屬納米線可以與有機材料的一維分子鏈形成緊密連接的導電網絡,並沿鏈網絡提供高導電通道,因此常被用於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的研究。但碳納米管或金屬納米線極低的澤貝克係數導致複合材料的澤貝克係數難以提高。而無機熱電材料雖然具有高澤貝克係數,但是其形狀通常為片狀或顆粒狀,導致複合材料低的電輸運性能因此,如何選擇匹配的有機/無機材料從而獲得良好的電輸運成為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史迅陳立東、副研究員仇鵬飛、瞿三寅等與美國克萊姆森大學教授賀健合作,提出了一種維度匹配的熱電複合材料設計新策略,即使用同樣具有一維結構的無機半導體材料製備高性能PVDF/Ta4SiTe4有機/無機柔性熱電複合薄膜,其原型器件在35.5K溫差下歸一化最大功率密度為目前已報導的柔性熱電器件中的最高值。相關研究成果以Conformal organic–inorganic semiconductor composites for flexible thermoelectrics 為題 ,發表於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

  有機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一維鏈狀結構,是一種具有優良柔性的絕緣體。基於維度匹配的設計思路,該團隊選擇了同樣具有一維結構的Ta4SiTe4無機材料與PVDF進行複合製備有機/無機柔性複合薄膜。通過化學氣相輸運反應,得到Ta位摻雜0.5% MoTa4SiTe4一維晶須。然後以N,N-二甲基甲醯胺(DMF)作為分散劑,通過滴塗的方法得到PVDF/Ta4SiTe4複合薄膜。掃描電鏡發現Ta4SiTe4晶須均勻分散於PVDF基體之中構成網絡狀結構。透射電鏡表明Ta4SiTe4晶須與PVDF形成緊密結合的兩相界面。熱電性能表徵發現PVDF/50 wt% Ta4SiTe4具有優良電輸運性能,在220 K功率因子高達1060 μWm-1K-2。特別是,在相同的電導率下,PVDF/50 wt% Ta4SiTe4薄膜的澤貝克係數遠高於基於碳納米管或金屬納米線的有機/無機複合薄膜。Ta4SiTe4自身的半導體輸運特性和一維結構共同產生了上述的優良電輸運性能。

  在實現優良電輸運性能的同時,維度匹配的PVDFTa4SiTe4所形成的有機/無機複合薄膜也具有良好的柔性。在直徑9 mm的曲面上反覆彎曲5000次,PVDF/50 wt% Ta4SiTe4薄膜電阻沒有明顯變化。研究團隊初步製備了包含4PVDF/50 wt% Ta4SiTe4熱電單偶的原型熱電器件,在溫差35.5K時,器件歸一化最大功率密度達到0.13 Wm-1,是現有報導的柔性熱電器件的最大值。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項目等的資助和支持。

  文章連結

  a) PVDF/Ta4SiTe4柔性複合薄膜示意圖。b) PVDF/Ta4SiTe4複合薄膜與已報導的一維有機-無機複合薄膜熱電性能對比。c)PVDF/Ta4SiTe4基原型熱電器件與已報導的柔性熱電器件的歸一化最大功率密度對比。


  柔性熱電能量轉換技術可將環境或人體溫差轉化成電能實現電子設備的自供電,在可穿戴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不具備柔性功能;而有機熱電材料雖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熱電性能極低。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可綜合無機材料的熱電高性能和有機材料的良好彎曲性能,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具有一維結構的碳納米管或金屬納米線可以與有機材料的一維分子鏈形成緊密連接的導電網絡,並沿鏈網絡提供高導電通道,因此常被用於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的研究。但碳納米管或金屬納米線極低的澤貝克係數導致複合材料的澤貝克係數難以提高。而無機熱電材料雖然具有高澤貝克係數,但是其形狀通常為片狀或顆粒狀,導致複合材料低的電輸運性能。因此,如何選擇匹配的有機/無機材料從而獲得良好的電輸運成為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研究的關鍵科學問題。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史迅、陳立東、副研究員仇鵬飛、瞿三寅等與美國克萊姆森大學教授賀健合作,提出了一種維度匹配的熱電複合材料設計新策略,即使用同樣具有一維結構的無機半導體材料製備高性能PVDF/Ta4SiTe4有機/無機柔性熱電複合薄膜,其原型器件在35.5K溫差下歸一化最大功率密度為目前已報導的柔性熱電器件中的最高值。相關研究成果以Conformal organic–inorganic semiconductor composites for flexible thermoelectrics 為題 ,發表於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
  有機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一維鏈狀結構,是一種具有優良柔性的絕緣體。基於維度匹配的設計思路,該團隊選擇了同樣具有一維結構的Ta4SiTe4無機材料與PVDF進行複合製備有機/無機柔性複合薄膜。通過化學氣相輸運反應,得到Ta位摻雜0.5% Mo的Ta4SiTe4一維晶須。然後以N,N-二甲基甲醯胺(DMF)作為分散劑,通過滴塗的方法得到PVDF/Ta4SiTe4複合薄膜。掃描電鏡發現Ta4SiTe4晶須均勻分散於PVDF基體之中構成網絡狀結構。透射電鏡表明Ta4SiTe4晶須與PVDF形成緊密結合的兩相界面。熱電性能表徵發現PVDF/50 wt% Ta4SiTe4具有優良電輸運性能,在220 K功率因子高達1060 μWm-1K-2。特別是,在相同的電導率下,PVDF/50 wt% Ta4SiTe4薄膜的澤貝克係數遠高於基於碳納米管或金屬納米線的有機/無機複合薄膜。Ta4SiTe4自身的半導體輸運特性和一維結構共同產生了上述的優良電輸運性能。
  在實現優良電輸運性能的同時,維度匹配的PVDF和Ta4SiTe4所形成的有機/無機複合薄膜也具有良好的柔性。在直徑9 mm的曲面上反覆彎曲5000次,PVDF/50 wt% Ta4SiTe4薄膜電阻沒有明顯變化。研究團隊初步製備了包含4個PVDF/50 wt% Ta4SiTe4熱電單偶的原型熱電器件,在溫差35.5K時,器件歸一化最大功率密度達到0.13 Wm-1,是現有報導的柔性熱電器件的最大值。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項目等的資助和支持。
  文章連結
  圖a) PVDF/Ta4SiTe4柔性複合薄膜示意圖。b) PVDF/Ta4SiTe4複合薄膜與已報導的一維有機-無機複合薄膜熱電性能對比。c)PVDF/Ta4SiTe4基原型熱電器件與已報導的柔性熱電器件的歸一化最大功率密度對比。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同濟蔡克峰教授課題組在柔性熱電材料方向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同濟蔡克峰教授課題組在柔性熱電材料方向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9-07-11  瀏覽:
  • 上海矽酸鹽所等提出無機柔性熱電材料研究新方向
    柔性熱電能量轉換技術可將環境中無處不在的溫差轉化為電能輸出,在柔性電子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的高性能無機熱電材料均為脆性材料,不具備柔性功能,將其微型化併集成於柔性基板可獲得一定程度的彎曲性能,但在大彎曲或大變形下極易發生斷裂;而有機熱電材料雖然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載流子遷移率遠低於無機材料,難以實現高效的能量轉換與電能輸出。
  • 無機柔性熱電新材料研製成功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人員史迅、陳立東、孫宜陽、仇鵬飛等和美國克萊門森大學教授賀健合作,開發出基於硫化銀(Ag2S)柔性半導體的新型高性能無機柔性熱電材料和器件
  • 上海矽酸鹽所有機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中國科學院
    上海矽酸鹽所有機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10-2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有機聚合物熱電材料是一類新興的可實現熱與電直接轉換的清潔能源材料,這類材料可溶液加工、質輕價廉、具有優異的柔韌性,在可穿戴電子器件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 上海矽酸鹽所在熱電器件研究中取得進展
    熱電發電器件是利用半導體材料的澤貝克效應將熱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可用於空間特種電源、工業餘廢熱回收等領域。在實際應用中,轉換效率和功率密度是熱電發電系統設計的重要技術指標。長期以來,熱電器件的研究聚焦在如器件能量轉換效率的最大化,而另一個關鍵性能參數——功率密度一直被忽略。開發同時具有高轉換效率和高功率密度,即:「雙高」熱電發電器件,已成為推進熱電發電技術實用化的關鍵。
  • 物理所在高性能緊湊型柔性熱電模塊研究中取得進展
    熱電模塊能把產生於自然熱源(如太陽能或地熱能)的熱能和工業、生活廢熱直接轉換為有價值的電能,實現能源的循環利用,也可用於固態製冷,在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具有重大的意義。面對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存在的不足,對環境友好且價格低廉的新型柔性熱電材料引起了研究者的巨大關注。由於在熱電模塊中,p型和n型熱電材料組成的熱電偶是基本工作單元。
  • 中國實驗室: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熱電發電 材料研國際領先,清華重陶瓷...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汽車尾氣發電」,大學實驗室側重教學和科研,研究方向各有特色,國瓷材料、北新建材、金剛玻璃無機非金屬領域研究領先理財周報材料科學實驗室研究員 張偉賢/撰述與此前研究的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和生物材料相比,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研究略顯「冷清」,不過國內無機非金屬研究所中依舊不乏佼佼者
  • 金屬所高性能柔性複合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據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11月20日消息,該複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彎曲柔性與自支撐結構,可使用離子束、飛秒雷射等微納加工方法將其裁剪成任意幾何形狀和轉移至各種類型的基底上,有利於靈活方便地製備各種結構的熱電器件,甚至可以通過靜電力等非接觸式方法操控該複合熱電材料。
  • 柔性電熱技術新思路,上海矽酸鹽所揭示Ag2(S,Se)的熱電性能構效關係
    矽酸研究所史迅研究員、陳立東研究員、仇鵬飛副研究員聯合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章貞教授課題組系統研究了Ag2(S,Se)固溶體的晶體結構、力學性能和電熱輸運性能,揭示了Ag2(S,Se)固溶體中化學組分、晶體結構、力學性能和電熱輸運性能之間的構效關係,為兼具優異柔性和高熱電性能的無機熱電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上海大學駱軍教授團隊發表關於發現柔性無機非晶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傳統的無機晶體熱電材料(如Bi2Te3,GeTe和PbTe等)雖然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是由於晶體結構中較強的離子鍵和/或共價鍵,通常表現出較差的機械性能,特別是塑性和可加工性差,在彎曲、拉伸和壓縮應力下易於斷裂導致器件損壞,限制了熱電材料的實際應用。近年來可穿戴式設備、微型晶片等的迅猛發展,迫切需要基於熱電轉換技術的自供電電池和微型製冷器件等,同時這也對熱電材料的機械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蔡克峰課題組在超級電容器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蔡克峰課題組在超級電容器研究方向取得系列進展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7-09-04  瀏覽:
  • 集有機、無機材料優點於一體,我國學者提出無機塑性新型半導體新概念
    集微網消息,上海交通大學官方消息顯示,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史迅與陳立東等開創性地提出無機塑性新型半導體新概念,在具有優異電學性能的無機半導體中實現良好可加工和變形能力,將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的優點合二為一
  • 上海矽酸鹽所在「計算電化學」設計電池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劉建軍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多年來聚焦「計算電化學」設計電化學儲能材料研究領域,形成計算局域結構(表/界面結構、配位結構)電荷轉移能力表徵電化學活性的特色方向,結合「材料基因」的理念設計高性能電化學儲能材料。近日,該科研團隊在「計算電化學」設計鋰氧氣電池正極材料和金屬有機電極材料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沈國震課題組,在一維無機分枝同質/異質納米線製備及柔性光電探測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2015, DOI: 10.1002/advs.201500287),總結了近十年來柔性光電探測領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和進展,並對該領域未來的研究熱點進行了預測與分析。
  • 熱電資訊|PEM-2&ZEM-3助力用戶文章登上行業頂級期刊
    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不具備柔性功能;而有機熱電材料雖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熱電性能極低。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可綜合無機材料的熱電高性能和有機材料的良好彎曲性能,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在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的研究中,研究者經常使用碳納米管等一維材料,但其塞貝克係數較低,使得複合材料的塞貝克係數難以提高。
  •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鐵電陶瓷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5-26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董顯林和王根水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新型、高性能、無鉛鐵電材料(Ag0.935K0.065)NbO3(
  • 交大史迅、魏天然等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7月31日(北京時間),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以「Exceptional plasticity in the bulk single crystalline van
  • 張晗教授綜述:二維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2 綜述了基於微納器件的單層/少層二維材料本徵熱電性能測試方法及研究進展。3 討論了基於二維材料的光-熱電效應在自供電光電器件中的應用進展及機制。對基於二維材料的塊體、薄膜熱電材料的應用進行了闡述,探討了二維材料作為填充劑在無機和有機熱電材料中的性能優化機制和應用進展,討論了二維材料本徵熱電性能的研究方法,探討了基於二維材料的光-熱電效應的光電探測器的研究進展。文章最後對二維材料在熱電領域的一些潛在問題和發展思路進行了總結。
  • 上海大學重要突破!首個具有優異柔性和熱電性能的無機非晶材料
    熱電材料由於能夠通過內部載流子的運動實現熱能和電能之間的直接相互轉換,在溫差發電和熱電製冷方面具有實用價值,因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傳統的無機晶體熱電材料(如Bi2Te3,GeTe和PbTe等)雖然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是由於晶體結構中較強的離子鍵和/或共價鍵,通常表現出較差的機械性能,特別是塑性和可加工性差,在彎曲、拉伸和壓縮應力下易於斷裂導致器件損壞,限制了熱電材料的實際應用。
  • 上海有機所在多環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家族中的一小部分成員具有破缺的骨架結構,被稱為開環甾體 (secosteroids),其化學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尚未引起充分關注。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李昂課題組近期完成了系列多環天然產物的全合成 (Angew. Chem. Int. 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