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矽酸鹽所等提出無機柔性熱電材料研究新方向

2021-01-21 中國科學院

  柔性熱電能量轉換技術可將環境中無處不在的溫差轉化為電能輸出,在柔性電子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目前的高性能無機熱電材料均為脆性材料,不具備柔性功能,將其微型化併集成於柔性基板可獲得一定程度的彎曲性能,但在大彎曲或大變形下極易發生斷裂;而有機熱電材料雖然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載流子遷移率遠低於無機材料,難以實現高效的能量轉換與電能輸出。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史迅、陳立東、孫宜陽、副研究員仇鵬飛等和美國克萊門森大學教授賀健合作,開發出基於Ag2S柔性半導體的新型高性能無機柔性熱電材料和器件。該研究開闢了無機柔性熱電材料研究新方向,為基於高性能無機材料的全柔性熱電轉換新技術的開發解決了最起始也是最關鍵的一個難點。相關研究成果以Flexible thermoelectrics: from silver chalcogenides to full-inorganic devices 為題發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2019,DOI: 10.1039/C9EE01777A)。

  新型高性能無機柔性熱電材料必須同時兼顧良好的塑性和熱電性能。該團隊前期報導了室溫第一種無機柔性半導體材料Ag2S(Nature Mateials., 2018, 17, 421-426),摔不碎且可自由彎曲,具有非常優異的柔性和彎曲性能。然而,Ag2S的能帶帶隙約為1.0 eV,其室溫下電導率和熱電性能極低,對其本徵缺陷(如間隙Ag原子等)的優化效果非常微弱。因此,Ag2S基體並非理想的熱電材料,對其進行摻雜改性等有望大幅度提高它的熱電性能,但材料能否繼續維持良好的柔性和塑性成為一個未知而又關鍵的問題。在該工作中,研究團隊合成了一系列Se或Te固溶的Ag2S材料,發現Se和Te的固溶可顯著降低Ag間隙離子的缺陷形成能,導致Ag間隙離子濃度增加,因而電輸運性能獲得明顯改善,功率因子最大可達約5 μW·cm-1·K-2。同時,固溶Se/Te大幅度降低了材料的能帶間隙,使熱電優值的峰值往低溫方向移動,在室溫時熱電優值最高為0.44。

  Ag2Se和Ag2Te在室溫下均呈現脆性,不具備塑性和柔性。因此,固溶Se或Te也會對Ag2S的力學性能產生巨大影響。壓縮試驗、三點彎曲試驗等力學測試結果表明,當Se的含量小於60%或Te的含量小於70%時,材料的塑性和柔性均得到了維持。因此,當Se或Te的成分在20%-60%區間時,材料兼具良好的塑性和熱電性能。研究團隊選取彎曲半徑3 mm進行測試,發現Ag2S0.5Se0.5薄片經歷1000次反覆彎曲後,電導率和塞貝克係數幾乎未發生變化,表明材料的性能受應力影響較小,可滿足柔性可穿戴供電的要求。

  在獲得高性能無機柔性熱電材料的基礎上,研究團隊製備了由6對n型Ag2S0.5Se0.5熱電臂和p型Pt-Rh線構成的面內型熱電發電器件。在20 K溫差下,最大歸一化功率密度達到0.08W·m-2,比目前最好的純有機熱電器件高1-2個數量級。

  該研究所開發的基於Ag2S柔性半導體的新型高性能無機柔性熱電材料和器件可同時提供優異的柔性和熱電轉換性能,且具有環境友好、穩定可靠、壽命長等優點,有望在以分布式、可穿戴式、植入式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微納電子系統等領域獲得廣泛應用。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項目等的資助和支持。

  文章連結

 

  a) Ag2S-Ag2Se-Ag2Te體系的「塑性-zT」相圖。b) Ag2S基柔性熱電材料的優異力學性能。c) Ag2S基柔性熱電器件的示意圖和實物圖。d) Ag2S基柔性熱電器件和其它已報導的柔性熱電器件的功率密度對比。

相關焦點

  • 柔性電熱技術新思路,上海矽酸鹽所揭示Ag2(S,Se)的熱電性能構效關係
    矽酸研究所史迅研究員、陳立東研究員、仇鵬飛副研究員聯合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章貞教授課題組系統研究了Ag2(S,Se)固溶體的晶體結構、力學性能和電熱輸運性能,揭示了Ag2(S,Se)固溶體中化學組分、晶體結構、力學性能和電熱輸運性能之間的構效關係,為兼具優異柔性和高熱電性能的無機熱電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上海矽酸鹽所有機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中國科學院
    上海矽酸鹽所有機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10-2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與無機熱電材料相比,聚合物熱電材料種類匱乏、熱電轉換性能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對分子結構與熱電性能關係的深入認識。化學摻雜是提高聚合物導電能力、調控其熱電性能的主要手段,目前聚合物半導體材料摻雜效率低,且高濃度摻雜容易破壞聚合物自身堆積從而顯著降低載流子遷移率,不僅不能獲得高電導同時降低了澤貝克係數,而且限制熱電器件性能的提升。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2018-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近年來,隨著一些熱電輸運新效應和新機制的提出和發展
  •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6-01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不具備柔性功能;而有機熱電材料雖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熱電性能極低。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可綜合無機材料的熱電高性能和有機材料的良好彎曲性能,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 上海大學駱軍教授團隊發表關於發現柔性無機非晶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傳統的無機晶體熱電材料(如Bi2Te3,GeTe和PbTe等)雖然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是由於晶體結構中較強的離子鍵和/或共價鍵,通常表現出較差的機械性能,特別是塑性和可加工性差,在彎曲、拉伸和壓縮應力下易於斷裂導致器件損壞,限制了熱電材料的實際應用。近年來可穿戴式設備、微型晶片等的迅猛發展,迫切需要基於熱電轉換技術的自供電電池和微型製冷器件等,同時這也對熱電材料的機械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新型大尺寸有序結構無機納米繩及其柔性耐火織物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朱英傑帶領的科研團隊發明了一種高柔韌性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長程有序自組裝的新方法,實現了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從納米尺度到微米尺度再到宏觀尺度的連續快速自組裝,成功地研發出新型大尺寸有序結構無機納米繩及其柔性耐火織物,並可實現自動化快速製備。
  • 無機柔性熱電新材料研製成功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人員史迅、陳立東、孫宜陽、仇鵬飛等和美國克萊門森大學教授賀健合作,開發出基於硫化銀(Ag2S)柔性半導體的新型高性能無機柔性熱電材料和器件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類液態熱電材料服役穩定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此基礎上提出,引入「離子阻擋-電子導通」的界面可以顯著提高類液態熱電材料在強電場或者大溫差下的服役穩定性。這一研究對於類液態熱電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s41467-018-05248-8),研究團隊自主搭建的設備及部分測量結果發表於《無機材料學報》雜誌(Vol.32, 2017, 1337-1344)
  • 上海大學重要突破!首個具有優異柔性和熱電性能的無機非晶材料
    傳統的無機晶體熱電材料雖然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是塑性和可加工性差。本文發現了迄今為止首個不僅具有優異塑性變形性能,而且具有優良電輸運性能和熱電性能的無機非晶材料,同時該新材料尚具有巨大的性能優化空間,對熱電材料、非晶材料乃至半導體材料領域都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 上海矽酸鹽所:薪火相承一甲子 材料築夢新時代
    她就是我國無機材料領域歷史最悠久、學科門類最齊全的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以下簡稱上海矽酸鹽所)。上海矽酸鹽所淵源於1928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工程所)。1959年獨立建所後,上海矽酸鹽所先後開創了我國結構陶瓷、功能陶瓷、人工晶體、特種無機塗層、特種玻璃以及無機非金屬材料分析測試與表徵等多個研究領域,為我國先進無機材料科學技術的發展作出了開拓性貢獻——率先開展高溫氧化物陶瓷研究。
  • 同濟蔡克峰教授課題組在柔性熱電材料方向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同濟蔡克峰教授課題組在柔性熱電材料方向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9-07-11  瀏覽:
  • 集有機、無機材料優點於一體,我國學者提出無機塑性新型半導體新概念
    集微網消息,上海交通大學官方消息顯示,近日,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史迅與陳立東等開創性地提出無機塑性新型半導體新概念,在具有優異電學性能的無機半導體中實現良好可加工和變形能力,將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的優點合二為一
  • 上海嘉定區委考察上海矽酸鹽所嘉定園區
    11月19日,上海嘉定區委副書記、區長杲雲一行來到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嘉定園區考察。  杲雲一行先後參觀了綠色光電轉換技術研發項目部、碳化矽晶體項目部、BGO晶體研發與生產線、碳化矽陶瓷及複合材料實驗室、中科院特種無機塗層重點實驗室以及嘉定新園區二期建設工地,認真聽取科研人員的介紹,詳細了解項目進展情況,與所領導和科研人員深入交流加快推進上海市戰略新興產業有關工作的建議與措施。
  • 中國實驗室: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熱電發電 材料研國際領先,清華重陶瓷...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汽車尾氣發電」,大學實驗室側重教學和科研,研究方向各有特色,國瓷材料、北新建材、金剛玻璃無機非金屬領域研究領先理財周報材料科學實驗室研究員 張偉賢/撰述與此前研究的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和生物材料相比,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研究略顯「冷清」,不過國內無機非金屬研究所中依舊不乏佼佼者
  • 上海矽酸鹽所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實現轉移
    此次合作中,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關鍵材料及器件技術將整體轉讓給深圳光和精密自動化有限公司,轉讓費共計人民幣1億元,上海矽酸鹽所技術團隊提供三年的技術支持。轉讓後,該項目將在上海嘉定設立集團總部及研發中心,推進現有成套技術規模放大和產業化推廣,並將選擇合適的地點設立生產製造基地,在智能建築、智能交通、物聯網和分布式能源等領域推進染料敏化電池的應用和規模產業化,並將繼續開展新型寬光譜響應太陽能電池研究。
  • 上矽所《AFM》:獲得一系列新型導電高分子!有機熱電材料進展
    有機聚合物熱電材料是一類新興的可實現熱與電直接轉換的清潔能源材料,這類材料可溶液加工、質輕價廉、具有優異的柔韌性,在可穿戴電子器件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價值。與無機熱電材料相比,聚合物熱電材料種類匱乏、熱電轉換性能低,主要原因是缺乏對分子結構與熱電性能關係的深入認識。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5英寸直徑的大尺寸BGO閃爍晶體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5英寸直徑的大尺寸BGO閃爍晶體 2018-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金屬所高性能柔性複合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近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邰凱平研究員課題組、劉暢研究員課題組與合作者研製出一種高性能碲化鉍/單壁碳納米管(Bi2Te3/SWCNT)柔性熱電材料。據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11月20日消息,該複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彎曲柔性與自支撐結構,可使用離子束、飛秒雷射等微納加工方法將其裁剪成任意幾何形狀和轉移至各種類型的基底上,有利於靈活方便地製備各種結構的熱電器件,甚至可以通過靜電力等非接觸式方法操控該複合熱電材料。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新化合物合成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同合作,製備了新二維化合物RhI3,並從大塊晶體中剝離出原子層厚度的RhI3薄片,研究其光學、電學性質和光探測行為。這種化合物表現出優越的空氣和熱穩定性,帶隙的改變表現出與厚度的關聯性(從1.1 (18L)到1.4 eV (2L) )。
  • 「聲子液體」助熱電材料實現突破
    本報訊(記者閆潔)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研究員史迅、陳立東、張文清、許鍅鍅與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等機構的學者合作,提出在固態材料中引入具有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