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5英寸直徑的大尺寸BGO閃爍晶體

2021-01-17 中國科學院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5英寸直徑的大尺寸BGO閃爍晶體

2018-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無機閃爍晶體是一類光功能晶體材料,能將高能射線或粒子的能量轉化為可見或紫外光,從而實現高能射線或粒子的間接探測。鍺酸鉍(Bi4Ge3O12,BGO)晶體是一種綜合性能優異的無機閃爍體,具有密度高、有效原子序數大、射線阻止能力強、光電效應比例大、物化穩定性好和機械加工性能優異等優點,在核醫學成像、高能物理、天體物理、石油測井、環境監測、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和工業在線檢測等輻射探測領域應用廣泛,是最重要的無機閃爍晶體之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王紹華帶領的科研團隊,採用坩堝下降法(Bridgman Method)製備出直徑為5英寸(127mm)的BGO晶體,該晶體無色透明,無明顯缺陷,晶錠直徑可達135mm。該團隊在對超大直徑BGO晶體製備中熱量、動量和質量等輸運過程、固液界面形狀等基本科學問題的研究基礎上,通過裝置、方法和工藝的創新性設計,結合3-4英寸直徑、600mm超長和610×280×30mm3超寬晶體製備的豐富經驗,突破了超大直徑BGO晶體製備中的一系列關鍵技術瓶頸,研製出5英寸直徑BGO晶體,實現1-5英寸直徑系列化BGO閃爍晶體的製備。

  在該工作前,全球範圍內僅俄羅斯科學院無機化學研究所和法國聖戈班晶體公司曾報導可製備5英寸直徑BGO晶體,且採用的生長方法均為提拉法(Czochralski Method),未見採用坩堝下降法製備5英寸直徑BGO晶體的公開報導,此前採用坩堝下降法製備BGO晶體的最大直徑為φ110mm,也是該科研團隊於2004年在國際上率先實現的。5英寸直徑BGO晶體是超高靈敏輻射探測裝置的關鍵高能射線探測材料之一,其成功研製必將進一步鞏固上海矽酸鹽所在BGO晶體研究、開發與量產方面的既有全球領先優勢,可滿足國內外應用端對大尺寸、高質量和高性能BGO閃爍晶體的迫切需求。

  該科研團隊將進一步優化5英寸直徑BGO晶體的製備技術和工藝參數,不斷提高所研製晶體的光學質量和閃爍特性,以期早日實現該尺寸BGO晶體的低成本、可重複和批量化製備,並著手開展基於5英寸直徑晶體的閃爍探測器結構設計、性能優化與面向應用開發工作,推動國產5英寸BGO晶體及閃爍探測器在超高靈敏度輻射探測領域的實際應用。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的5英寸直徑BGO閃爍晶體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的1-5英寸直徑系列化BGO閃爍晶體

  無機閃爍晶體是一類光功能晶體材料,能將高能射線或粒子的能量轉化為可見或紫外光,從而實現高能射線或粒子的間接探測。鍺酸鉍(Bi4Ge3O12,BGO)晶體是一種綜合性能優異的無機閃爍體,具有密度高、有效原子序數大、射線阻止能力強、光電效應比例大、物化穩定性好和機械加工性能優異等優點,在核醫學成像、高能物理、天體物理、石油測井、環境監測、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和工業在線檢測等輻射探測領域應用廣泛,是最重要的無機閃爍晶體之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王紹華帶領的科研團隊,採用坩堝下降法(Bridgman Method)製備出直徑為5英寸(127mm)的BGO晶體,該晶體無色透明,無明顯缺陷,晶錠直徑可達135mm。該團隊在對超大直徑BGO晶體製備中熱量、動量和質量等輸運過程、固液界面形狀等基本科學問題的研究基礎上,通過裝置、方法和工藝的創新性設計,結合3-4英寸直徑、600mm超長和610×280×30mm3超寬晶體製備的豐富經驗,突破了超大直徑BGO晶體製備中的一系列關鍵技術瓶頸,研製出5英寸直徑BGO晶體,實現1-5英寸直徑系列化BGO閃爍晶體的製備。
  在該工作前,全球範圍內僅俄羅斯科學院無機化學研究所和法國聖戈班晶體公司曾報導可製備5英寸直徑BGO晶體,且採用的生長方法均為提拉法(Czochralski Method),未見採用坩堝下降法製備5英寸直徑BGO晶體的公開報導,此前採用坩堝下降法製備BGO晶體的最大直徑為φ110mm,也是該科研團隊於2004年在國際上率先實現的。5英寸直徑BGO晶體是超高靈敏輻射探測裝置的關鍵高能射線探測材料之一,其成功研製必將進一步鞏固上海矽酸鹽所在BGO晶體研究、開發與量產方面的既有全球領先優勢,可滿足國內外應用端對大尺寸、高質量和高性能BGO閃爍晶體的迫切需求。
  該科研團隊將進一步優化5英寸直徑BGO晶體的製備技術和工藝參數,不斷提高所研製晶體的光學質量和閃爍特性,以期早日實現該尺寸BGO晶體的低成本、可重複和批量化製備,並著手開展基於5英寸直徑晶體的閃爍探測器結構設計、性能優化與面向應用開發工作,推動國產5英寸BGO晶體及閃爍探測器在超高靈敏度輻射探測領域的實際應用。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的5英寸直徑BGO閃爍晶體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的1-5英寸直徑系列化BGO閃爍晶體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世界最大尺寸鍺酸鉍晶體
    該團隊在對超大直徑BGO晶體製備中熱量、動量和質量等輸運過程、固液界面形狀等基本科學問題的研究基礎上,通過裝置、方法和工藝的創新性設計,結合3~4英寸直徑、600毫米超長和610毫米×280毫米×30毫米超寬晶體製備的豐富經驗,突破了超大直徑BGO晶體製備中的一系列關鍵技術瓶頸,成功研製出5英寸直徑BGO晶體,實現1~5英寸直徑系列化BGO閃爍晶體的製備。
  • 上海矽酸鹽所成功生長出直徑4英寸YCOB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成功生長出直徑4英寸(100 mm)YCOB晶體,等徑部分長度達到100 mm,晶體完整無缺陷,達到非線性光學質量要求,可切割通光口徑達到90 mm×90 mm的非線性光學頻率轉換器件。這是目前公開報導中採用熔體法生長的非線性光學晶體最大可用口徑。
  • 上海矽酸鹽所600mm長BGO大單晶問世
    600mm長BGO大單晶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中試生產一線成功製備出長度達600mmBGO大單晶。這是迄今為止國際上公開報導的最長BGO單晶。此前,俄羅斯無機化學所曾報導最長BGO單晶400mm。600mmBGO大單晶是上海矽酸鹽所正在承擔的中國科學院空間科技先導項目,開展了空間暗物質探測器用超長BGO單晶技術攻關工作。
  • 走向世界的新型閃爍晶體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通過知識創新先後研製開發了鍺酸鉍(BGO)、氟化鈰(CeF3)、氟化鋇(BaF2)、摻鉈碘化銫(CsI)、鎢酸鉛(PWO)等閃爍晶體。以上幾種新型閃爍晶體經多次國際檢測,獲多項世界第一。如鍺酸鉍晶體獲質量、尺寸世界第一,鎢酸鉛晶體發光量及其綜合性能世界第一,氟化鋇晶體優質與大尺寸世界第一,氟化鈰晶體光輸出與均勻性世界第一,摻鉈碘化銫晶體抗輻射性能世界第一。
  • BGO閃爍晶體,閃爍智慧之光
    在高能物理領域,只要提到BGO晶體(鍺酸鉍),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以致形成了這樣一種共識:「要BGO,找上海矽酸鹽所」。BGO晶體是一種人工生長的閃爍單晶體,分子式是Bi4Ge3O12。要了解BGO閃爍晶體,我們就要先介紹一下晶體及閃爍晶體。晶體是原子、離子或分子按照一定的周期性,在結晶過程中,在空間排列形成具有一定規則的幾何外形的固體。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新型大尺寸有序結構無機納米繩及其柔性耐火織物
    此外,無機納米纖維由於尺寸小,容易團聚,就好像一團亂麻,很難將其編織成高度有序的結構。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朱英傑帶領的科研團隊發明了一種高柔韌性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長程有序自組裝的新方法,實現了羥基磷灰石超長納米線從納米尺度到微米尺度再到宏觀尺度的連續快速自組裝,成功地研發出新型大尺寸有序結構無機納米繩及其柔性耐火織物,並可實現自動化快速製備。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大尺寸有序結構羥基磷灰石仿生材料
    最近,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朱英傑科研團隊成功地合成出大尺寸高度有序羥基磷灰石微米管陣列仿生材料,該仿生材料模仿牙齒的結構,因此在牙和骨等硬組織缺損修復領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該領域取得了重要的創新研究結果,他們製備了毫米級大尺寸的羥基磷灰石三維高度有序微米管陣列。這個研究小組已經具有羥基磷灰石的製備和應用的研究經驗;事實上在幾個月前,他們報導了關於新型羥基磷灰石耐火紙的研究工作。
  • 上海矽酸鹽所研製出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研究員吳成鐵與常江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多功能黑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研究團隊通過對傳統的白色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矽酸鹽和磷酸鹽等)進行熱還原處理,研製出新一代「黑色生物活性陶瓷」,將傳統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的應用領域從組織再生拓展到腫瘤等疾病治療。
  • 小料科普 | 多彩的人工晶體系列——閃爍晶體
    閃爍晶體探測過程示意圖自1948 年發現摻鉈碘化鈉(NaI:Tl)晶體的閃爍效應以來,國內外圍繞閃爍晶體的生長、性能和應用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科技工作者們陸續研發出幾百種無機閃爍晶體。根據晶體的化學成分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氧化物閃爍體,如鍺酸鉍(BGO)、鎢酸鉛(PWO)、摻鈰矽酸釔鑥(LYSO:Ce)和摻鈰釓鎵鋁石榴石(GAGG:Ce)等,它們具有密度高、衰減時間短和化學穩定性好的特點;第二類是滷化物閃爍體,如NaI:Tl、摻鉈碘化銫(CsI: Tl)、摻鈰溴化鑭(LaBr3:Ce)和氟化鋇(BaF2)等,它們大多具有低熔點、小的禁帶寬度和非常高的發光效率,可以同時獲得好的能量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新化合物合成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同合作,製備了新二維化合物RhI3,並從大塊晶體中剝離出原子層厚度的RhI3薄片,研究其光學、電學性質和光探測行為。這種化合物表現出優越的空氣和熱穩定性,帶隙的改變表現出與厚度的關聯性(從1.1 (18L)到1.4 eV (2L) )。
  • 上海嘉定區委考察上海矽酸鹽所嘉定園區
    11月19日,上海嘉定區委副書記、區長杲雲一行來到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嘉定園區考察。  杲雲一行先後參觀了綠色光電轉換技術研發項目部、碳化矽晶體項目部、BGO晶體研發與生產線、碳化矽陶瓷及複合材料實驗室、中科院特種無機塗層重點實驗室以及嘉定新園區二期建設工地,認真聽取科研人員的介紹,詳細了解項目進展情況,與所領導和科研人員深入交流加快推進上海市戰略新興產業有關工作的建議與措施。
  • 上海矽酸鹽所:薪火相承一甲子 材料築夢新時代
    上世紀60年代,研製出大尺寸高鋁氧質陶瓷,為提高廣播電臺發射功率作出重要貢獻;1990年,上海矽酸鹽所等聯合研製成功我國第一臺無水冷陶瓷發動機,「氮化矽陶瓷組合活塞」成果獲1990年中國科學院十大科技成果之首。率先開展壓電陶瓷研究。自主研發了一批功能陶瓷材料和元件,成為世界上功能陶瓷系列最完備的研究中心之一,推動了我國電子陶瓷材料的產業發展。
  • 神奇的閃爍晶體
    從技術上講,PET對閃爍晶體要求很高,數量大,而且隨著產品的升級換代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此,醫用閃爍晶體已經成為當前國際上十分熱門的課題,一些世界級大公司、大機構紛紛斥巨資進行研究。  綜上所述,閃爍晶體的發展正處於一個新的上升時期,這就給我國閃爍晶體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遇。
  • 上海矽酸鹽所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實現轉移
    8月18日,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轉移籤約儀式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舉行。上海矽酸鹽所黨委書記、綠色光電轉換技術研發項目部主任劉巖與深圳市光和精密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明籤署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轉讓協議,共同推進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應用。
  • 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核心BGO晶體長600mm 創世界紀錄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18日在上海舉行的BGO晶體與石墨烯材料科研成果發布會上表示,該所科研人員為衛星「悟空」的研製提供了初樣和正樣共計640根600mm長的鍺酸鉍(Bi4Ge3O12,以下簡稱BGO)晶體,為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有效載荷的成功研製及其發射提供了重要保障。
  • 上海矽酸鹽所高功率雷射晶體研究獲進展
    此外,這類雷射材料還具有以下優點:非常寬的透射範圍,可以從深紫外一直到中紅外;低的非線性折射率(n2),可以降低高強度雷射泵浦作用下的非線性效應;較低的聲子能量,有利於提高螢光量子效率;具有負的折射率溫度係數(即熱光係數),在高能量密度下有利於獲得高質量的雷射光束;可以獲得大尺寸單晶等。
  •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技術成果實現轉移
    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所自2006年起就和索尼公司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專門從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研發。十年磨一劍,在科技部、上海市政府以及中國科學院的大力支持下,該成果已達到中試規模。標準化125×125mm?單電池認證效率達到9.7%,組件認證效率達到9.2%。
  • 上海矽酸鹽所、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聯合舉辦
    5月18日至1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本著促進學術交流、攜手共同發展的宗旨在北京白鷺園會議中心召開材料學科學術交流研討會。此次研討會是繼去年上海矽酸鹽所承辦的第一屆與清華大學材料系雙邊學術交流會後,雙方的第二次交流,參與單位擴大至天津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等在n型高性能類金剛石結構熱電材料研究中獲進展 2018-01-10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近日,上海矽酸鹽所副研究員仇鵬飛,研究員史迅、陳立東與上海大學教授楊炯等合作,發現了一種具有本徵極低晶格熱導率和
  • 坩堝下降生長鎢酸鉛閃爍大單晶的製備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優秀獎
    經中國專利獎評審委員會評審,上海矽酸鹽所廖晶瑩等同志發明的「坩堝下降生長鎢酸鉛閃爍大單晶的製備方法」專利(專利號:ZL94114075.X)被評為第十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邀請上海矽酸鹽所參與其大型強子對撞機國際合作,研發所需的鎢酸鉛(PWO)閃爍晶體。